劉敏文
卷首語
音樂美的真諦
劉敏文
人類的音樂源于自然,人們從自然中吸取精華和能量,創(chuàng)造了音樂又豐富了自然。可以說,音樂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它從古至今反映了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刻畫了人類靈魂的普遍狀態(tài)。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shù),歸根到底是用來欣賞和聆聽的。人類通過聆聽音樂感受它要表達(dá)的,這也是我們最終要感受的。因此,對于音樂的欣賞和理解,我們不能施之以枷鎖。一般而言,非特殊情形,音樂的理解不存在“懂”與“不懂”的問題,更無實際意義的“正確”與“不正確”。
音樂的靈魂是思想與情感,生活中充滿了音樂和音樂性。我們?yōu)橐魳窔g笑、哭泣甚至瘋狂,都是因為我們感受到了它的靈魂——思想和情感。因人的靈魂深處棲居著音樂的靈魂,音樂的靈魂維系著人類的靈魂。漢代司馬遷曾斷言“故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币魳返摹案行膭佣?蕩氣回腸”,讓我們在驚嘆的同時,又不能不感嘆人類面對藝術(shù)的自慚形穢。
有誰能詮釋盡音樂,又有誰能讀盡音樂?音樂猶如幽靈,鐘情于每一個熱愛它的人。音樂沒有高貴和淺陋,貝多芬的悲愴、莫扎特的高貴、柴科夫斯基的憂郁和凄苦、肖邦的浪漫和熱情……音樂植根于全人類,它寄予著人類的思考,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音樂,人們用音樂來表述民族精神。西方會因有莫扎特的鋼琴曲而自豪,東方也會因為有劉天華的二胡曲而欣慰,西方會因有《馬賽曲》而熱血沸騰,東方也會因《義勇軍進(jìn)行曲》將一個民族凝聚在一起。透過音樂,我們即可窺見一個民族的全部精神力量。即使跨越千山萬水,漂洋過海,音樂最終極的能量沒有變。
音樂,猶如文字般的描繪,畫面般的鋪展。面對有靈魂的音樂,我們不需任何人心服,便也有了一份平和、一份尊重。音樂不會因自然災(zāi)難而毀滅,更不會毀滅在人類自己制造的災(zāi)難里。音樂的精神是永恒的,用心探求音樂美的真諦也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