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有來 馬勇
摘要: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全國各個城市都加大了城市綠化的力度,而城市道路作為城市的血管,其綠化工作已經成為重中之重,而城市道路綠化的重點在于綠化植物的選擇與布置。
關鍵詞:城市道路綠化;植物選擇;存在的問題與措施
前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框架。是聯(lián)系城市各個功能區(qū)的紐帶。是城市園林綠地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全國各個城市都加大了城市綠化的力度。將城市道路的綠化工作提上主要日程。因為在人們生活水平飛速提高的今天。人們對于道路的功能要求不再僅局限于用以交通。而更多的是把道路作為人們休憩、游玩的一個必要場所。所以在城市道路的建設中,不但要保證道路的美觀、實用,還要對道路進行細致的綠化工作,使用各種各樣的綠化植物來為人們營造一個美麗、健康的活動場所。使作為城市血管的道路更加美麗與健康。因此,道路的綠化設計已經逐漸成為道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1.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
我們在道路綠化設計時。不應該盲目的追求景觀的華麗。而應該合理的結合城市的人文情懷、風俗習慣來確定如何進行設計。在設計中。選擇好道路綠化植物的種類直接關系到城市道路綠化效果的好壞。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主要考慮功能效果和藝術效果。道路綠化植物應選擇適合本地氣候、土質條件的植物品種。所選擇的植物品種要求生長穩(wěn)定、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同時還要與周圍環(huán)境相適應。喬木通常用作行道樹。這也就意味著其需要發(fā)揮的作用是提供遮蔭、美化、引導等作用,在考慮到后期養(yǎng)護工作的前提下,對樹種要求易于移植、存活和繼續(xù)生長,自身無污染無危害,株型整齊、挺拔、樹冠較大,發(fā)芽早、落葉晚且落葉周期短,如香樟、女貞、法國梧桐、銀杏、國槐等。與喬木一樣。灌木的選擇也需要滿足自身無毒無危害。最好選用無刺或者是少刺的。并且盡量在保證景觀效果的同時。選擇那些對修剪程度要求不高、可以粗放式管理的花灌木,如蘇鐵、美人蕉、紅葉石楠、大葉黃楊、小葉黃楊、法國冬青等,與喬木、花卉、草坪進行合理的搭配,可以提高城市景觀的可觀賞性和品位。例如:在洛南縣城關鎮(zhèn)唐村綠化、硬化工程中。在對現(xiàn)場進行實地堪踏之后。結合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和洛南縣城關鎮(zhèn)唐村的鄉(xiāng)土文化與人文習慣。決定在人行道外側交替設置尺寸為20cmX150cm與20cmx210cm的喬木、灌木花壇。喬木采用大葉女貞。灌木采用紅葉石楠球與大葉黃楊。在人行道上設置尺寸為150cmx100cmx80cm的成品花木箱。既節(jié)省了空間。又不會使16米的人行道過于單調。又與喬灌木花壇相對應。是整個道路與綠化形成了一個整體。由于在人行道外側設有自行車道。故在外側花壇采用喬木大葉女貞,既可以美化環(huán)境、引導交通。又可以遮陰乘涼、提供休息的作用。我國多數(shù)城市處于北回歸線以北,在盛夏季節(jié),南北走向街道東邊。東西走向街道北邊受到日曬持續(xù)時間最長。尤其下午更是灼熱炙人。因此行道樹應種在路東和路北為宜。在高寒地區(qū)還要考慮到冬季獲取陽光問題。所以不宜選用常綠喬木。而實際上城市街道不可能都是東西走向或南北走向。配置行道樹的原則是要從庇蔭和樹木生長兩方面考慮。如果街道上不能種植行道樹時。只能采取特殊的綠化方式。如擺設盆栽植物。垂直綠化等。
2.城市道路綠化存在的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及城市規(guī)劃理論的發(fā)展。尤其是生態(tài)學理論在城市規(guī)劃中的運用。人們對于城市道路綠化的認識。從簡單的美化、休憩、游樂功能,逐步發(fā)展到對其生態(tài)、使用、美化等綜合功能的認識。由于城市道路的復雜多樣?,F(xiàn)有的城市道路綠化還存在許多的問題。例如:(1)綠化景觀片面。忽視道路綠化的交通組織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柱形、球形等各種藝術造型的植物。嚴重影響交通安全視線:在分車帶上密植大量的高大灌木。阻擋了行車視線。例如,在我市部分路段,路中分隔帶與兩側綠化形式過于單一,植被物種單調。不能保證司機的安全視距。而在一些左轉口處,灌木種植過于密集、高大,路口不能通視,增大了交通事故發(fā)生的概率。(2)綠化植物種植與地下管網、架空線路之間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網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喬木、灌木。結果使植株生長勢減弱。甚至因根系無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養(yǎng)分而死亡:在有架空電線的下面盲目種植巨尾桉等高大速生樹種。因產生樹線矛盾不得不疏枝。影響了美化效果。更嚴重的大風季節(jié)。因疏枝不及時。造成線路中斷。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危害。(3)盲目選用外來植物品種,忽視鄉(xiāng)土樹種的適應性。只顧眼前效果,不考慮長遠利益。選用未經引種馴化的外來植物品種,結果因不適應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而逐漸死亡。不但造成經濟損失。而且影響綠化的整體效果。(4)樹種結構較為單調。許多城市在植物配置上存在不合理的現(xiàn)象。樹種不夠多樣化。極易互相傳染病蟲害。同時也缺乏層次感和色彩搭配。無法充分展現(xiàn)道路綠化的景觀效果。
3.改變城市道路綠化現(xiàn)狀的措施
針對以上所提出的問題。在綠化改造或者重新設計時??梢圆捎靡韵麓胧海?)在城市交通道路中,綠化設計以低矮的灌木和草坪為主。形式也應簡潔明了。有一定高度變化。除此之外,應增加植物種類。豐富季節(jié)景觀,使綠化更加貼近自然。增加適用于行道樹的植物種類。避免道路景觀重復,主要體現(xiàn)引導視線。起到防眩的作用。(2)結合城市人文情懷,挖掘地方特色。不同的城市因其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表現(xiàn)出各異的特性,如地理條件、歷史文化、城市性質等。因此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必須符合城市特性進行不同的道路綠化設計。目前許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樹市花可以作為地方特色的基調樹種使綠地富于濃郁的地方特色。這種特色使當?shù)厝烁械接H切也使外地人能夠了解這個城市的特色。例如:可以定幾種樹木作為城市的基本樹種。繼而大量使用,使其成為該城市的一大特色。(3)加強城市道路綠化管理。俗話說:種花容易養(yǎng)花難,綠化不易維護更難。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群眾對園林綠化的參與意識和維護意識。做到“維護綠化。人人有責”。道路綠化設計還存在很大的發(fā)展空間。我們在進行綠化設計時。應在以上這些好的建議的基礎上發(fā)散思維。大膽想象。因地制宜的對城市道路做出最合理的綠化方案。
良好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和諧社會的前提和基礎。優(yōu)美的城市環(huán)境。宜人的道路綠化是人們對一個城市的第一印象。道路綠化作為城市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現(xiàn)代城市建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也直接關系到一個城市的精神內涵。是衡量現(xiàn)代化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道路綠化不僅具有景觀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一項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運用植物生態(tài)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循環(huán)的根本出路。因此。我們應把城市道路綠化作為城市建設的重點項目。相信在我們這些“最美城市引領者”的共同的努力下。城市道路建設將出現(xiàn)嶄新的面貌。使我們的城市成為安全、親切、舒適、宜居的生態(tài)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