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先唐江蘇文學家族的地理變遷與地域文化特質

      2017-01-21 02:32:40晁成林
      關鍵詞:家族江蘇成員

      晁成林

      (1.宿遷學院 中文系,江蘇 宿遷 223800; 2.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先唐江蘇文學家族的地理變遷與地域文化特質

      晁成林1,2

      (1.宿遷學院 中文系,江蘇 宿遷 223800; 2.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先唐江蘇文學家族的出現(xiàn)始自西漢,至隋代的近八百年時間里,共涌現(xiàn)出25個文學家族,成員達255人。先唐江蘇文學家族的地理分布在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上都表現(xiàn)出了極不平衡的特點。空間上,江南的蘇州地區(qū)和江北的徐州地區(qū)分布較多,江南的常州、無錫、鎮(zhèn)江、南京地區(qū)和江北的揚州、淮安、連云港地區(qū)分布較少,江北的南通、泰州、鹽城、宿遷地區(qū)沒有出現(xiàn)文學家族。時代上,魏晉時期和南北朝時期各出現(xiàn)了10個文學家族,兩漢時期僅出現(xiàn)了5個文學家族。先唐江蘇文學家族明顯地表現(xiàn)出了江南和江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質,具體在作家主體的身份、作品形制的選擇、作品情感的表達、作品風格的形成等多個方面表現(xiàn)出了不同。

      先唐;江蘇文學家族;地理變遷;地域文化

      (一)先唐江蘇文學家族的地理分布與變遷

      遠古時期,江蘇境內(nèi)散居著東夷、淮夷和百越各種少數(shù)民族,呈現(xiàn)出與中原華夏民族迥然不同的文化特點。先秦時期,江蘇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從夏初徐國在江北的建立開始的,商末周初,周族的泰伯和仲雍南下至江南建立了勾吳國,開始了江蘇境內(nèi)徐漢文化和吳文化并行發(fā)展的地域文化格局[1]。

      江蘇文學的開始最早可追溯到季札和言偃。然而還在文學孕育的遠古時期,江蘇境內(nèi)的樂舞就已十分興盛,周天子將東夷的音樂稱為“韎樂”,設置韎師專門“掌管韎樂,祭祀則帥其屬而舞之”[2]。遠古時期的文學活動是與歌舞的表演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江蘇境內(nèi)的早期文學活動當始于這一時期。

      春秋時期的吳地公子季札是有史料記載從事文學活動最早的文學家?!蹲髠鳌は骞拍辍吩疲骸皡枪釉齺砥福堄^于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3]這種通過文學(詩經(jīng))考見政教得失的文學批評范式成為了后世儒家文藝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稍晚些的吳地言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擅長文學,其言行被后世輯為《文學錄》三卷。

      大約和江南地區(qū)的文學家言偃同時或稍晚,江北地域也出現(xiàn)了文學家陸通。因不滿楚昭王“政無常,乃佯狂不仕,故時人謂之楚狂??鬃舆m楚,楚狂接輿”[4],遂有《楚狂接輿歌》的流傳。秦朝時的江蘇地域,只有江北地區(qū)的文學家項羽和虞姬用《垓下歌》與《復垓下歌》演繹了一場悱惻凄美的曠世絕戀。

      西漢建立以后,伴隨著文化的興盛,江蘇地域文學的發(fā)展開始進入快車道,而文學家族的出現(xiàn)就是其中最主要的特點。經(jīng)筆者整理統(tǒng)計(見表1),從西漢開始至隋朝,江蘇地域出現(xiàn)的文學家族共有25個,成員達255位。

      先唐出現(xiàn)在江蘇地域的文學家族,從數(shù)量上來說,無論是家族的個數(shù),還是文學家族成員的數(shù)量,都領先于其他省域。然而,先唐江蘇文學家族的地理分布在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上的不平衡性主要呈現(xiàn)三個方面的特點。其一,從地區(qū)分布的橫向上來看,先唐江蘇文學家族主要分布在東南和西北兩個地區(qū),尤以蘇州和徐州地區(qū)為最,蘇中地區(qū)的文學家族甚少,其中泰州和南通地區(qū)就沒有出現(xiàn)過文學家族。而蘇北地區(qū)的文學家族主要集中在徐州和淮安地區(qū),連云港地區(qū)只出現(xiàn)過1個,宿遷地區(qū)則沒有出現(xiàn)過。其二,從時代發(fā)展的縱向上來看,先唐江蘇文學家族的數(shù)量呈現(xiàn)出了日益增多的特點。兩漢時期,江蘇文學家族的數(shù)量是5個,家族成員37位;魏晉時期,文學家族數(shù)量增至10個,家族成員增至49位;到了南北朝隋代,文學家族數(shù)量依然保持10個,但是家族成員卻激增至169位,幾乎是兩漢和魏晉時期家族成員數(shù)量的2倍。其三,先唐江蘇文學家族的規(guī)模大小不一。同是文學家族,有的是文學巨族,如南朝齊梁陳和隋代綿亙一百五十年之久的蕭氏家族,文學成員達到了72人,南朝彭城劉氏家族的文學成員達到了32人,兩漢蜿蜒近三百年的沛郡劉氏皇族,其文學成員也有28人,南朝吳郡陸氏家族的文學成員也有26人。而有的文學家族成員則非常少,如西漢淮陰枚氏家族只有枚乘和枚皋父子倆,南朝梁秣陵陶氏家族僅有陶弘景和陶季直2人,三國東吳華氏家族只有華融和華譚祖孫2人,下邳裴氏家族也僅有裴玄和裴欽2人。

      表1 先唐江蘇文學家族的地理分布變遷

      西北的徐州和東南的蘇州作為江蘇省域先唐文學家族分布的重點地區(qū),從兩漢出現(xiàn)了文學家族以后,一直到隋代,幾乎每個朝代都涌現(xiàn)出了成員眾多的文學家族,有些甚至是文學巨族。除此之外,鎮(zhèn)江于魏晉時期和南北朝時期共出現(xiàn)了3個文學家族而居于第2位。無錫、南京和淮安地區(qū)緊跟其后,這三個地區(qū)都于唐前不同時期出現(xiàn)過2個文學家族,其數(shù)量居于第3位。此外,揚州、常州和連云港地區(qū)則各以1個文學家族的數(shù)量而居于第4位。不同的是,常州地區(qū)于南北朝隋代出現(xiàn)的這一文學家族是一個歷經(jīng)五朝,綿亙一百五十年之久,擁有72位文學家的文學巨族,這一數(shù)量在唐前江蘇地域中是遙遙領先的。而蘇中的泰州和南通地區(qū)以及蘇北的宿遷地區(qū),在唐前則沒有出現(xiàn)過文學家族。

      (二)先唐江蘇文學家族的地域文化特質

      由上可知,先唐江蘇文學家族的分布基本上是和文學家的分布情況一致的。從時代發(fā)展的縱向上來看,體現(xiàn)了從上古到南北朝依次遞升的趨勢,特別是東晉南朝,因定都于建康而使江蘇地域不僅出現(xiàn)了數(shù)量眾多的文學家族,成員的數(shù)量也日益龐大。從空間的橫向上來看,先唐江蘇文學家族的分布也是東南的蘇州地區(qū)和西北的徐州地區(qū)居多,蘇中的南通地區(qū)和蘇北的淮安、宿遷地區(qū)相對偏少。

      上古以來,長江下游江面寬闊,自西向東將江蘇天然分割為江南和江北兩個不同的文化區(qū)域。西周至春秋時期,江北和江南先后形成了兩個較大的國家——徐國和吳國。這兩個國家對江北地區(qū)和江南地區(qū)的文化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江南的吳文化和江北的徐文化逐漸形成了江蘇地域主要的兩種文化態(tài)勢。值得一提的是,蘇中的南通和泰州地區(qū)唐前沒有出現(xiàn)過文學家族,揚州地區(qū)出現(xiàn)了文學家族。西漢初年吳王劉濞定都于廣陵,揚州地區(qū)的文化一度出現(xiàn)了和吳文化趨靠之勢。但從總體上來看,江北的徐文化圈和江南的吳文化圈的影響力是涵及這兩個區(qū)域的。文學的發(fā)展往往是植根于區(qū)域環(huán)境和文化中的,作為先唐江蘇文學發(fā)展的中堅力量,江蘇文學家族的涌現(xiàn)與分布都體現(xiàn)出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質。

      首先,從文學家族的身份上來看,江南地區(qū)的文學家多為學者、醫(yī)學家等,江北地區(qū)的文學家多為軍事家和政治家。這種地域文化的差別,形成了“江南秀才江北將”的人物氣質和性格。魏晉時期蘇州地區(qū)的顧氏家族,其成員多數(shù)是學者出身:顧徽,著有《吳縣記》;顧譚,著有《顧子新言》1卷;顧啟期,著有《婁地記》1卷。陸氏家族的成員大多也是學者出身:陸瑁,著有《陸氏宗譜》;陸胤,著有《廣州先賢傳》;陸璣,著有《毛詩草木蟲魚疏》。而南朝鎮(zhèn)江地區(qū)的徐氏家族成員則多為醫(yī)學家:徐叔向,著有《雜病本草要鈔》10卷;徐嗣伯,著有《雜病論》1卷;徐文伯,著有《神丹經(jīng)》1卷;徐之才,著有《徐氏落年方》3卷。相較于江南地區(qū),江北地區(qū)的文學家族成員則多為政治家和軍事家。兩漢時期徐州地區(qū)的劉氏皇族就是一個由帝王和諸侯王組成的龐大的文學家族,他們追逐政治的熱情要遠遠超過文學的創(chuàng)作,很多都是政治型的文學家。南朝劉宋時期的徐州地區(qū),同樣出現(xiàn)了由政治家和軍事家構成的文學家族,如劉裕、劉道憐、劉道規(guī)、劉敬叔、劉澄之、劉義恭、劉義隆、劉義慶等,他們都是深諳軍事的政治型文學家。需要指出的是,江南常州地區(qū)在南朝齊梁時期,雖然也出現(xiàn)了蕭氏皇族這樣的文學巨族,但他們只是僑居于南蘭陵的江北望族而已。

      其次,從文學家族作品的藝術形式來看,江南地區(qū)與江北地區(qū)也存在著諸多的差異。在體裁上,江北地區(qū)的文學家族成員的作品大多傾向于賦、史傳和小說類的體裁,而江南地區(qū)文學家族成員的作品則大多有詩歌體裁的愛好。兩漢時期,淮陰枚乘、枚皋父子倆的作品均以賦這種文體最擅。徐州地區(qū)的劉氏皇族成員中,劉友、劉辟彊、劉越、劉徹、劉德、劉欽、劉偃都是寫賦的文學家。南朝梁時徐州彭城武原到氏家族中的到溉、到沆、到藎也多以賦這種文體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此外,江北地區(qū)的文學家族中出現(xiàn)了不少以小說進行創(chuàng)作的文學家,如西漢時期徐州地區(qū)劉氏皇族中的劉向,其《說苑》《新序》成了這一時期小說的代表性作品。南朝梁時徐州的劉氏皇族成員中的劉義慶是以小說創(chuàng)作出名的,他的《世說新語》和《幽明錄》成了六朝志人和志怪兩類小說的巔峰之作,《宣驗記》則是一部佛教影響下的志怪小說。劉敬叔的《異苑》也是一部匯集奇談異聞的志怪小說集。在篇幅上,江南地區(qū)的文學家族成員多傾向于形制短小、結構自由的詩歌作品,江北地區(qū)的文學家族成員則大多比較喜歡篇幅較長的文學作品。兩漢時期,由于賦的篇幅容量較大,以及江北地區(qū)的文學家族成員特別偏好,出現(xiàn)了一系列較為著名的賦家。小說的文體,雖然漢魏六朝時期還不太成熟,篇幅卷帙也不是有多大,但就其融入社會內(nèi)容的量來說,其篇幅要遠大于抒情詩,而唐前小說創(chuàng)作比較成熟的恰恰都是江北地區(qū)的文學家族成員。在題材上,江南地區(qū)和江北地區(qū)文學家族成員的關注點也有所不同。江南地區(qū)作家關注自我性情的抒發(fā)更多一些,江北地區(qū)的作家則會更多地以世俗化的筆觸去關注那些“街頭巷尾”“道途瑣語”之類的素材,從而把這些題材加以整理和發(fā)揮,形之于筆端,留下了許多奇幻曲折的筆記類的文學作品。

      再次,從文學家在作品中融入的情感以及作品呈現(xiàn)出來的風格上來看,兩個地區(qū)的差異也是頗為明顯的。抒情是文學作品的魂靈,無論是以敘事為主的還是以抒情為主的作品,抒情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融入的情感卻又有很大的不同,江南多兒女情長,江北多豪情壯志。同一時代的南北不同地區(qū)文學家族成員的作品均顯現(xiàn)出了這個特征。西漢初年同以賦體文學為名家的莊助和枚乘,其諫文的成就同樣流光溢彩。莊助的《諭意淮南王》將武帝的韜略極盡溢美之詞,文曰:

      此一舉,不挫一兵之鋒,不用一卒之死,而閩王伏辜,南越被澤,威震暴王,義存危國,此則陛下深計遠慮之所出也[5]。

      此后的三年會稽郡任上的無所作為,讓武帝對其心生了疑慮之后,莊助則又傾其筆力,誠惶誠恐地寫下了《上書謝罪》,以便求其自保,文曰:

      《春秋》,天王出居于鄭,不能事母,故絕之。臣事君,猶子事父母也,臣助當伏誅。陛下不忍加誅,愿奉三年計最。

      同樣是諫文,枚乘曾兩次力諫吳王劉濞,文辭之激切,情勢之凌厲,實乃心系社稷蒼生的諍臣,其《上書重諫吳王》曰:

      夫舉吳兵以訾于漢,譬猶蠅蚋之附群牛,腐肉之齒利劍,鋒接必無事矣。天下聞吳率失職諸侯,愿責先帝之遺約,今漢親誅其三公,以謝前過,是大王之威加于天下,而功越于湯武也。

      莊助借向劉安傳達旨意之機,不遺余力地盛贊武帝的豐功偉績,同時,也婉曲地示好了淮南王。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莊助較為通透的性格特征,因其賦作沒有流傳下來,融入抒情作品中的情感傾向于自體的感受可能會更多一些。而枚乘無論是賦體文學還是諫文,作品中滲透著的永遠是倜儻磊落的豪情,且國家利益的考量要遠大于對自體感受的關注。

      同為南朝的皇族,齊梁時期的蕭氏文學家族的詩歌創(chuàng)作多以抒寫男女情思和感懷為旨趣,蕭衍、蕭統(tǒng)、蕭綱、蕭繹父子的此類詩歌創(chuàng)作自不必說,蕭道成、蕭煜、蕭賾父子的詩歌也是聲色俱佳,情思曼妙。齊武帝蕭賾的《估客樂》曰:

      昔經(jīng)樊鄧役,阻潮梅根渚。感憶追往事,意滿辭不敘[6]。

      《古今樂錄》曰:“估客樂者。齊武帝之所制也。帝布衣時嘗游樊鄧。登阼以后。追憶往事而作歌。使樂府令劉瑤管弦被之教習?!笔捹懯峭ㄒ袈傻哪淆R第二位皇帝,此曲是自制曲,其將年少游歷樊鄧時的情景敘寫其中,在對往事的追述中,感念過往,慨嘆人生,是感懷詩中的佳作。而江北地區(qū)的文學皇族成員,其詩歌中表現(xiàn)的則往往是粗直與真率式的情感。臨川王劉義慶的《游鼉湖詩》云:

      暄景轉諧淑,草木目滋長。梅花覆樹白,桃杏發(fā)榮光[7]。

      《讀史方輿紀要》卷七七“沔陽州”條載:“白鷺湖,州東十五里。其東相接者曰鼉湖?!便骊栔荨拔髦燎G州府四百四十里”[8]。此詩當為劉義慶外調荊州府任上,游鼉湖即興而作的詩篇。劉義慶“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9]。春景日漸和美,萬物草長,梅花點綴枝頭,桃樹杏樹爭欲吐春。遠離了京都王室的權利紛擾,劉義慶在荊楚之地的野游好不愜意,率直的性情在詩歌中汩汩流淌。

      從歷時的角度看,先唐時期,江蘇南方地區(qū)的文學家族與江蘇北方地區(qū)的文學家族呈現(xiàn)出極其鮮明的不同風貌。以《詩品》所收的五言詩創(chuàng)作為例,入選的江蘇文學家族成員13位。其中,8位來自江南地區(qū)的蘇州,1位來自常州;3位來自江北地區(qū)的連云港,1位來自徐州,13位詩人所創(chuàng)作詩的品第及風貌情況見表2。

      表2 《詩品》收錄江蘇文學家族成員詩歌風貌

      《詩品》收錄的江南地區(qū)的9位文學家族成員,其五言詩的總體成就都以文采絢麗為主要特征。在鐘嶸的品第評語中明確指出的就包括陸機、陸云、張翰、顧測、張融、蕭道成6人。顧邁年輕時“輕薄有才能”[10],鐘嶸將其與謝世基并稱:“世基橫海,顧邁鴻飛”[11]。這是就其二人詞采華茂的特點來說的。陸厥“少有風概,好屬文,五言詩體甚新奇”[12],曾與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瑯邪王融等人炮制“永明體”,其詩歌的重形制的風范自不必說。江北地區(qū)的4位文學家族成員中,五言詩的藝術風貌可以用“清綺警拔”概括。在鐘嶸的評語中,鮑照不僅有擅美的辭藻,更多的是“骨節(jié)”。鮑令暉的擬古詩“斷絕清巧”,頗有骨力的意味。鮑行卿的詩歌獨具風謠之美,和鮑照詩歌的婉曲諷頌并有功效。劉繪的詩不僅詞調英美,詩中流露的情致也簡凈至極?!娥T謝文學離夜詩》云:“汀洲千里芳,朝云萬里色。悠然在天隅,之子去安極。春潭無與窺,秋臺誰共陟。不見一佳人,徒望西飛翼?!盵13]詩歌雖為送別友人而作,詩中惜別之情真切而細膩,全然沒有華美的溢詞和離別的悲戚。詩人將友人即將赴任之地描繪得芳色怡然,惜別之時自然是少卻了許多的憂愁。從同類詩歌的藝術表現(xiàn)上來看,的確是有著自己抒情風格上的不同。

      [1] 張森材,馬礫.江蘇區(qū)域文化研究[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14.

      [2] 周禮注疏[M].(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616.

      [3] (周)左丘明.春秋左氏傳[M].北京:中華書局,2007:226.

      [4] (晉)皇甫謐.高士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9:9.

      [5] (清)嚴可均.全漢文[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195.

      [6]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699.

      [7] (唐)徐堅.初學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4:673.

      [8]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M].北京:中華書局,2005:3154.

      [9] (梁)沈約.宋書·劉義慶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1477.

      [10] (唐)李延壽.南史·劉穆之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428.

      [11] (梁)鐘嶸.詩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41.

      [12] (梁)蕭子顯.南齊書·陸厥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2:897.

      [13]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1468.

      (編輯:陳鳳林)

      The Geographical Changes and the Reg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of Jiangsu Literary Families in the Pre -Tang Times

      CHAO Cheng-lin1,2

      (1.DepartmentofChinese,AcademyofSuqian,SuqianJiangsu223800,China; 2.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7,China)

      Jiangsu literary families in the Pre -Tang Times first arose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During nearly eight hundred years to the Sui Dynasty, a total of 25 literature families with 255 people sprang up.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literary families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extreme imbalance in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mensions. Spatially, the Suzhou area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Xuzhou region in the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 more distributed while Changzhou, Wuxi, Zhenjiang, Nanjing area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Yangzhou, Huaian, Lianyungang region in the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 less distributed. There was no literature family in Nantong, Taizhou, Yancheng and Suqian area. Every 10 literature families appeared respectively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and 5 literature families in the Han Dynasty. These literature families clearly demonstrated different reg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from such aspects as the identity of the writers, the choice of work form, the expression of work emotion, the formation of work style.

      the Pre -Tang Times; Jiangsu literature family; geographical changes; regional culture

      2016-10-14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3SJD750022);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yǎng)對象資助項目(〔2014〕23)

      晁成林(1972- ),男,江蘇宿遷人,博士,宿遷學院副教授,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唐五代文學研究。

      I206.2

      :A

      :1009-5837(2016)06-0066-04

      猜你喜歡
      家族江蘇成員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數(shù)讀江蘇
      華人時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16
      數(shù)獨江蘇
      華人時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32
      數(shù)讀江蘇
      華人時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3:48
      HK家族崛起
      江蘇
      華人時刊(2019年21期)2019-05-21 03:30:34
      《小偷家族》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8
      正蓝旗| 夏河县| 博罗县| 夹江县| 灵寿县| 漠河县| 鄂州市| 江陵县| 公安县| 邵阳市| 浑源县| 中西区| 阿鲁科尔沁旗| 遂昌县| 鹤庆县| 泾源县| 桐乡市| 申扎县| 石棉县| 郎溪县| 股票| 沅江市| 汾西县| 鄂州市| 安阳县| 广灵县| 金塔县| 庆元县| 晋中市| 遂平县| 阜康市| 灵璧县| 南木林县| 林甸县| 潜江市| 嘉黎县| 鲜城| 萍乡市| 信丰县| 巴东县| 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