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彌太郎(日) 楊明綺(譯)
雖然這種情形應(yīng)該不多,但一踏入社會,就可能遇到來自親朋好友代為作保的請托。
所謂作保,就是借錢的當事人一旦無力償還時,身為保證人必須代為償還之意。也就是說,你替朋友作保,若朋友因故無法償還,你就必須代替友人還債,因此,絕對不能替人作保。有極高的比率證明,替人作保的下場,往往就成了替人背債的冤大頭。
當然,難免會遇到受人恩惠,實在很難拒絕的情形。我也有過被人拜托作保的經(jīng)歷,而且基于現(xiàn)實考量,不曉得該怎么拒絕,所以,我非常清楚個中難處。
遇到這種情況時,我都會這么說:畢竟我們是朋友,我也很想幫你,可是我答應(yīng)我爸絕對不能替人作保,所以就算想幫你也沒辦法。事實上,我爸的確要求我絕對不能替人作保。
像這樣清楚傳達自己的立場,便能婉拒對方。如果對方還是再三拜托的話,那就再補一句:不如我現(xiàn)在打電話給我爸,你來說服他好了。話已至此,我想應(yīng)該不會還有人如此不識相,真的打電話吧?
年輕時,多少會有借貸方面的問題,若能將其視為人生經(jīng)驗,從中了解負債的可怕,明白現(xiàn)實世界的嚴苛,倒也不是件壞事。
問題是,一旦替人作保,可就不是花個數(shù)十萬便能了事,就怕會影響你的人生和工作,甚至連累到親朋好友,所以絕對不能替人作保,也不能拜托別人作保。
此外,像這種一定要保證人的工作,表示公司負責(zé)人或是你有一方的信用度不高。信用度不高的話,又怎能期待這份工作會有好的發(fā)展呢?
(摘自《25歲,如何規(guī)劃你的人生》新星出版社 圖/張文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