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惠
民族兄弟的好大哥
□魏惠惠
在塔里木河岸邊,有一個叫東豐的地方,他就是二師三十一團三連。在這片土地上,傳頌著一個漢族干部和三個維吾爾族群眾的感情故事。
常建華是三十一團三連的副連長,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軍墾二代。在特殊的地域和環(huán)境,他結(jié)識了很多少數(shù)民族的朋友,和他們建立深厚的情義,成為互幫互助的兄弟。
1994年,常建華認識了尉犁縣英努爾村的維吾爾族小伙艾力·吾斯曼,他們兩個很快成為了朋友。艾力·吾斯曼一家主要以種植棉花為生,1995年,艾力·吾斯曼因為資金緊缺沒有錢交生資費,于是他打電話向常建華尋求幫助。常建華了解情況后,立刻給艾力·吾斯曼送去了1500元錢,解決了燃眉之急。
在認識艾力·吾斯曼20多年里,常建華經(jīng)常帶著面粉、清油等生活用品到艾力·吾斯曼家里看望,并教授艾力·吾斯曼種植和管理棉花的技術(shù),幫助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八拖裎业挠H大哥一樣照顧我,我心里非常感激。”艾力·吾斯曼說道。常建華動情地說:“我們居住生活在一片梧桐林下,我們的情誼不分民族。”
2005年9月,到了團場一年一度的拾花季節(jié)。常建華從和田雇了幾名維吾爾族民工,他把他們當成親人一樣對待。其中,有一個叫阿布拉·買買提的維吾爾族同志,兄弟二人都來到常建華家中撿棉花,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后來,常建華了解到他們家庭困難,就經(jīng)常從經(jīng)濟上接濟他們,就這樣他們成為了無話不說的朋友。
2007年,阿布拉·買買提給常建華打電話說想發(fā)展養(yǎng)鹿,但是自己在塔里木墾區(qū)人生地不熟。常建華了解阿布拉·買買提的想法之后,就把這件事當成了自己的事,忙前忙后地找鹿源,找車拉運,在途中常建華還擔任起了“獸醫(yī)”,給鹿打麻藥。到和田之后,常建華擔心來去的鹿會不適應(yīng)環(huán)境,出現(xiàn)水土不服等不良情況,阿布拉·買買提又不懂得養(yǎng)鹿和防疫等方面的技術(shù),常建華就在阿布拉·買買提家中呆了一個星期,手把手地教授阿布拉·買買提養(yǎng)鹿技術(shù),直到阿布拉·買買提基本掌握了養(yǎng)殖技術(shù)之后才回三十一團。
2008年,阿布拉·買買提養(yǎng)的鹿要割鹿茸,找不到人手幫忙,常建華再次到和田幫忙,一忙又是一個星期。就這樣,阿布拉·買買提把常建華當作自己的親兄弟,只要常建華來到和田,阿布拉·買買提都會熱情招待他。
“沒有常建華的幫助,我不能這么順利地把鹿養(yǎng)好,更不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卑⒉祭べI買提感激地說。常建華深情地說:“幫助民族兄弟創(chuàng)收致富是我們團場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播撒民族團結(jié)的種子,世世代代共同發(fā)展致富。”
2013年,尉犁縣英努爾村艾孜孜·木沙的牧場遭塔河洪水淹沒。牧場沒有了,喂養(yǎng)的羊沒有了草料,經(jīng)濟來源也沒有了,一時間艾孜孜·木沙陷入困境。當常建華得知這一情況之后,幫他聯(lián)系了三連連長董富國。在他們的協(xié)商下,董富國把艾孜孜·木沙遭洪水淹沒的牧場租下來,發(fā)展養(yǎng)野生魚。每年給艾孜孜·木沙3萬元的租金,不僅使牧場再次利用,還幫助艾孜孜·木沙一家度過難關(guān),一舉兩得。
2015年,艾孜孜·木沙的兒子因腦積水住進重癥監(jiān)護室,昂貴的醫(yī)藥費給本來就不富裕的艾孜孜·木沙一家?guī)砹死_。艾孜孜·木沙在醫(yī)院照顧生命的兒子,他的妻子一人在家,生活困難,常建華帶著面粉、清油、大米來到艾孜孜·木沙家中看望,并送去了1000元錢?!拔乙矌筒坏绞裁疵Γ@些錢你拿著給你兒子看病。”常建華心情沉重地對艾孜孜·木沙的妻子說。
艾孜孜·木沙說:“常建華是個好人,經(jīng)常幫助我們,他就是我們的好兄弟?!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