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簡稱為何是“魯”不是“齊”
京津滬渝直轄市,蒙寧新藏桂自治,一國兩制臺港澳,東北三省黑吉遼,冀魯晉歸華北,蘇浙皖贛在華東,湘鄂豫歸華中,華南還有粵閩瓊,川滇黔歸西南,西北還有陜甘青。
這則各省簡稱順口溜大家一定不陌生,不過,對于這樣的簡稱,有些地方是不感冒的,比如山東東部很多人都對山東稱“魯”不稱“齊”不服氣,畢竟,齊魯大地,齊國比魯國要風光多了。
那為何山東簡稱“魯”不簡稱“齊”呢,一些公認的說法是,齊國雖大,但論禮儀,論對中國的影響,魯國更具代表性,尤其是這里誕生了孔子,其創(chuàng)立的儒家文化影響中國幾千年。因此,相比齊國國力的強盛一時,魯國在文化歷史上的影響力更持久。
另外,就是因為齊國太大了,最大時包括現(xiàn)在河北、江蘇的一部分,而魯國疆域則是從來沒有逾越山東境內。同樣的還有湖北,稱“鄂”不稱“楚”,就是楚國地盤不僅僅在湖北。
實際上,山東稱“魯”不稱“齊”,并沒那么復雜,這和電報在中國的推廣有關。清末洋務運動后,電報技術逐漸被清政府接受并使用。那時發(fā)電報惜字如金,多一字便多花錢,于是便有了簡稱。此外還要防止誤聽,所以在建設電報的過程中,各個省份都需要上報自己的簡稱。
由于河北地區(qū)率先上報了“冀”的簡稱,而山東因為“齊”的讀音和“冀”容易混淆,所以就選擇了“魯”的簡稱。類似的還有浙江,其簡稱開始也有“越和浙”兩個選擇,但由于廣東的簡稱是“粵”,為了防止沖突,浙江就只能選擇“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