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晨碩
和氏璧下落之謎
文王晨碩
去年我到英國看孩子期間,曾聽有人說中國著名的、沸沸揚揚爭論了多少年的和氏璧就在英國一家博物館里。聽了這話我認為簡直是無稽之談。我過去是教歷史的,我對和氏璧的傳說還是有耳聞的,但絕對不會跑到外國。
其實,關于和氏璧的來歷有不少傳說。古時就有記載,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是一個專門雕琢玉的高超工匠。一次,他在山里得到一塊璞玉,經(jīng)過數(shù)日的雕琢打磨后,卞和將其送給了楚厲王,希望得到獎賞,但楚厲王旁邊的玉工竟然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石頭,根本不是什么玉。卞和因此背上欺君之罪而被砍掉了左腳。楚厲王死后楚武王繼位,卞和再次捧著這塊璞玉去見楚武王,然而楚武王旁邊的玉工看后也說是一塊普通石頭,還指責卞和大逆不道,犯了欺君之罪,建議皇上滅卞和九族?;噬蟿恿藧烹[之心,最后卞和只被砍掉了右腳。但失去雙腳的卞和依然不屈服,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知道后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都流干了,接著就流血了,血淚浸濕了這塊寶玉,所以和氏璧其實是一塊血玉。楚文王知道此事派人調(diào)查,卞和后來對文王說:“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讓我痛心疾首啊?!蔽耐趼犃笋R上命人剖開這塊璞玉,果然是塊稀世之玉,并命名為和氏璧,這就是和氏璧的由來。
到了戰(zhàn)國時期,和氏璧轉(zhuǎn)到了趙惠文王手中,而秦昭襄王做夢都想得到這塊寶玉。他想了很長時間想出一個辦法,派使者到趙國說秦國愿意用15座城池換和氏璧,趙惠文王明知秦王陰險想占便宜,但又不想得罪秦國,就讓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去了秦國。秦王看到和氏璧甚是喜歡,大擺筵席和群臣共同欣重賞,但只字不提15座城池的事了。藺相如借口說和氏璧上有瑕疵,拿過和氏璧當面指責秦王出爾反爾,不守信用。秦王命衛(wèi)士去搶和氏璧,藺相如靠近柱子厲聲說道:誰敢靠近我就摔碎它。秦王無奈只好命衛(wèi)士后退。隨后,藺相如要求秦王齋戒3日,并將原本答應交換的15座城池劃歸趙國。藺相如在此期間趁機托人將和氏璧帶回趙國,這便是完璧歸趙的典故。以后和氏璧幾經(jīng)轉(zhuǎn)手,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命工匠將和氏璧雕琢成皇帝印章,這就是后來的傳國玉璽。后來,這塊寶玉歸于李唐。唐滅后朱溫得到玉璽,又落到后唐李存勖手中。公元936年后晉石敬瑭攻陷洛陽前,他和后妃在宮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時投入火中,從此傳國玉璽便不知所終。之后宋、元、明、清都相傳這塊寶玉重現(xiàn),但均不能證明其真?zhèn)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