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生如
江蓮英:咱連隊的女能人
□何生如
在三師四十九團,有這樣一位女職工,面對生活的重重壓力,依靠勤勞的雙手致了富;得知鄰居因病癱瘓在床,她主動承擔起照顧的責任;當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后,她又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工作中。她就是婦女口中的女能人——江蓮英。
江蓮英出生于四川西充,21歲那年嫁給了該縣仁和鎮(zhèn)村民張季春。一年后兒子出生,為了維持生計,丈夫和鄉(xiāng)友一起來到新疆打工養(yǎng)家。
18年前的一天,江蓮英接到從新疆來的電話稱,丈夫在上班途中被公交車撞倒,頭部嚴重受傷,住進了醫(yī)院。江蓮英得知消息后立馬趕來新疆,在三師四十九團里,看著病床上的丈夫,她心里茫然不知所措?!澳菚r孩子才兩歲,如果他倒下了我和這個家可怎么辦?”江蓮英回憶說。
所幸的是,張季春治療半個月后醒來,但卻因腦部受傷成了殘疾人,康復治療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兩個月后,江蓮英拿著當時工地賠付的3萬元治療費與丈夫決定在團里留下安家。一邊是殘疾的丈夫和兩歲大的孩子,一邊是老家聾啞的公公和身體不好的婆婆,面對生活的重重壓力,江蓮英并沒有被壓垮,而是毅然挑起了家庭重擔,成為該團十六連的“承包種植”職工。
日子雖然清苦,但笑容卻始終掛在江蓮英的臉上?!拔覙酚^,家里的人才不會有心理負擔,家庭才有希望?!泵鎸P者的采訪,江蓮英語氣執(zhí)著而倔強。
那時,她一個人要耕種土地,又要養(yǎng)豬養(yǎng)家禽,發(fā)展副業(yè),賺的收入補貼家用?!斑B隊有一部分別人不愿種的土地,我就把他們的地拿來種,多的時候要種80多畝棉花?!苯徲⒄f,來團里當職工三年后公公去世,婆婆接來這里和我們一起生活。我那時像是不知道累似的,光生豬一年都要賣十幾頭。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家里漸漸富裕了起來。
“大概是受了婆婆的影響吧,她經(jīng)常對我們說:‘人家需要幫助,我們過去搭把手,一起努力,困難就過去了?!苯徲⒄f,每到逢年過節(jié),一家人聚到一起,婆婆雷瑞碧總要講講家訓家風,要求大家領悟遵守。
作為兒媳,江蓮英也一直聽從著老人的教誨。2015年7月,同連隊43歲的彭小兵突發(fā)腦溢血,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未曾娶妻的他無人照顧。見此情形,江蓮英自愿擔負起照顧他的責任。
團里科室干部走訪困難職工時,了解到此事,及時撥付民政救助資金解決了彭小兵的臨時困難,并組織該連工會接過江蓮英的“愛心接力棒”,輪流照顧癱瘓在床的彭小兵。
作為該團2016年的重點扶貧幫困,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zhàn),江蓮英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脫貧攻堅工作中。如今的十六連不僅成立了牛、羊兩個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種植各類瓜果、大棚蔬菜、水果等經(jīng)濟作物,帶動職工群眾早日致富。
5月26日,在該連脫貧奔小康產(chǎn)業(yè)園的大棚蔬菜園里,筆者看到,江蓮英正彎下腰“咔嚓咔擦”把黑膜剪了一個洞,再小心翼翼地把西紅柿苗從洞里拉出來,再把黑膜平攤在地上,幾個動作一氣呵成。“你看我們的女能人,干起事來好麻利!”職工張小藍說。
“去年忙著平整土地、育苗、建園,今年忙著管理產(chǎn)業(yè)園?!苯徲⑾蚬P者介紹起大棚園產(chǎn)業(yè)。5月,團里工會引來了業(yè)主和幾位農(nóng)大學生,先后將200畝土地由幾位農(nóng)大學生科教栽植改良,除了獲得農(nóng)業(yè)部門指導和扶持收益外,還將培訓老職工后代在大棚園基地邊務工邊增加收入。
“產(chǎn)業(yè)園越建越大,需要的勞動力也越來越多,你看今天就有4個小組大概110個人在地里務工,我們連的人不夠,還到鄰近十五連招了一些人過來?!苯徲⒏嬖V筆者,業(yè)主來咱連隊發(fā)展,老百姓得利,她現(xiàn)在每天都要過來幫助業(yè)主當管工呢。
待筆者采訪完后,江蓮英立馬回到大棚蔬菜園里,開始忙碌起來。對于江蓮英來說,經(jīng)歷過生活的苦楚,幸福美滿的日子值得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