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胡介年譜簡編

      2017-01-28 09:43:26胡春麗
      歷史文獻(xiàn) 2017年0期
      關(guān)鍵詞:七言

      □ 胡春麗

      胡介,初名士登,字彥遠(yuǎn),號旅堂,浙江仁和人。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彥遠(yuǎn)胡姓,初名士登?!?/p>

      孫治《孫宇臺集》卷一五《亡友陸彥龍、趙明鑣、胡介合傳》:“胡介,字彥遠(yuǎn),仁和人?!?/p>

      吳慶坻《蕉廊脞録》卷四:“胡介,初名士登,字彥遠(yuǎn),號旅堂,錢唐諸生?!?/p>

      錢林《文獻(xiàn)徵存録》卷六:“胡介,字彥遠(yuǎn),初名士登,錢塘人?!?/p>

      乾隆《杭州府志》卷九四:“胡介,字彥遠(yuǎn),錢塘人?!?/p>

      其先出於胡瑗,已遷錢唐,家世中衰。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其先系出安定,已遷錢唐,家世中衰。”

      少穎異,父督之甚嚴(yán)。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父靜庵公讀書不過,督彥遠(yuǎn)甚嚴(yán)。彥遠(yuǎn)少特穎異,殊常兒?!?/p>

      乾隆《杭州府志》卷九四:“幼穎異,爲(wèi)博士弟子?!?/p>

      國變後,棄諸生,更名介,自河渚徙宅一畝田,以教授養(yǎng)父。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久之,江上兵起,則並謝諸生。入城僦居西北偏一畝田,以教授博修脯供靜庵公甘旨。更其名曰介?!?/p>

      爲(wèi)詩自成一家,不屑效西陵派。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二二“胡介”條:“其詩不屑效西陵派,謂吾盡吾意,免俗而可矣!”

      與高兆、丘象隨、陸嘉淑爲(wèi)莫逆之交。

      孫治《孫宇臺集》卷一五《亡友陸彥龍、趙明鑣、胡介合傳》:“其交遊最盛,晉安高雲(yún)客兆、鹽官陸辛齋嘉淑、山陽丘季貞象隨爲(wèi)尤莫逆?!?/p>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交季貞、雲(yún)客爲(wèi)最晚,其相得最歡。”

      妻翁桓,汝遇女,能詩,有賢名,著有《秋水堂稿》。

      孫治《孫宇臺集》卷一五《亡友陸彥龍、趙明鑣、胡介合傳》:“介娶於翁,名少君,閨中唱和,又往來贈答,頗有秦嘉、徐淑之風(fēng)?!?/p>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娶同郡翁憲副汝遇女桓,字少君?!?/p>

      潘衍桐《兩浙輶軒續(xù)録》卷五二:“翁桓,字少君,錢塘人。汝遇女,胡介室。著《秋水堂稿》?!?/p>

      乾隆《杭州府志》卷九四:“與其妻翁氏笑傲溪山間,翁賢而能詩,夫婦倡和,欣欣自得?!?/p>

      有妾二人:唐山、鳳姬。

      蔣薰《留素堂詩刪》卷一《夢胡介》詩中注曰:“妓唐山與鳳姬皆胡子妾。”

      無子,以從子映璧爲(wèi)後。

      孫治《孫宇臺集》卷一五《亡友陸彥龍、趙明鑣、胡介合傳》:“介無子,以從子映璧爲(wèi)後?!?/p>

      女一:胡蕙,知書,適汪棨,亦能詩。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女蕙,季貞以妻汪定武棨,知書。”

      孫治《孫宇臺集》卷一五《亡友陸彥龍、趙明鑣、胡介合傳》:“有一女慧哥,適汪生棨。汪生故奇才?!?/p>

      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丙辰(1616)一歲

      二月初六日,生。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蓋彥遠(yuǎn)生丙辰?!?/p>

      按,《詩餘》之《芳草渡二月六夜大醉,讀歐陽永叔芳草渡詞,亦宋廣平梅花賦也,知情之所傷,不獨(dú)在我矣。是夕,適予初度,漫次其調(diào)》,《旅堂詩集》(以下簡稱《詩集》)七言古《二月六日醉中作兼寄程二、丘四》有“二月六日雞初鳴,胡介襆被淮南行。是月是日介始生,春帆細(xì)雨難爲(wèi)情”句,知先生二月初六日生。

      是年,親友年歲之可考者:

      王猷定十九歲,吳穎二十七歲,王崇簡十五歲,萬壽祺十四歲,江浩十三歲,林嗣環(huán)十歲,梁以樟九歲,紀(jì)映鍾八歲,吳偉業(yè)八歲,陸世儀六歲,黃機(jī)五歲,周亮工五歲,陸圻三歲,曹溶三歲,俞汝言三歲,龔鼎孳二歲。魏裔介生。

      明熹宗天啓七年丁卯(1627)十二歲

      仁和縣知縣王永吉課童子試,先生七試皆冠軍,補(bǔ)諸生。

      孫治《孫宇臺集》卷一五《亡友陸彥龍、趙明鑣、胡介合傳》:“胡介,字彥遠(yuǎn),仁和人?!哙]王永吉爲(wèi)仁和令,課童子試,介年十二,取以冠軍。”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年十二,以童子受知於邑令秦郵王公永吉,七試皆冠軍,遂補(bǔ)邑諸生?!?/p>

      八月,明熹宗病死,弟朱由檢即位,是爲(wèi)明思宗。十一月,宣布魏忠賢罪狀,其主要黨羽依次伏法,天下稱快。陝西白水縣農(nóng)民起義。地處山海關(guān)外的後金政權(quán)屢挫明軍,虎視關(guān)內(nèi)。

      明思宗崇禎四年辛未(1631)十六歲

      卜居城西之河渚,絶應(yīng)酬賓客。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而彥遠(yuǎn)獨(dú)卜居城西之河渚,去城四十里,幽谷僻阻,城中人跡罕至,絶應(yīng)酬賓客?!?/p>

      丘象隨生。

      八月,皇太極攻破明大凌城(遼寧錦縣)。是年,以洪承疇總督三遼軍務(wù),並派太監(jiān)監(jiān)邊鎮(zhèn)。

      明思宗崇禎七年甲戌(1634)十九歲

      母卒。

      《文集·祭江妹文》:“我生十九而痛失母。”

      正月,尚可喜降清。三月,山西、河南大旱,人相食。十一月,高迎祥部入河南。是年,後金軍入宣府,威脅京師。

      明思宗崇禎八年乙亥(1635)二十歲

      冬,交祝鐸。

      《文集·祭傅雲(yún)臺先生文》:“乙亥冬,交公館甥祝鐸?!?/p>

      《文集·英潭舟次記》:“余以崇禎乙亥交東海祝子?!?/p>

      祝鐸,生平不詳。

      春,張獻(xiàn)忠部農(nóng)民軍攻克鳳陽,焚皇陵。明廷震動。

      明思宗崇禎九年丙子(1636)二十一歲

      與祝鐸掩關(guān)南湖,傅雲(yún)臺過訪。

      《文集·祭傅雲(yún)臺先生文》:“乙亥冬,交公館甥祝鐸?!髂?,予與鐸掩關(guān)南湖,公扁舟見訪。”

      下帷。

      《文集·英潭舟次記》:“余以崇禎乙亥交東海祝子。丙子,與下帷?!?/p>

      二月,清兵攻朝鮮。四月,皇太極即帝位,後金政權(quán)改國號爲(wèi)清,改元崇德,與朱明王朝形成敵國。七月,高迎祥被俘見殺,李自成被擁戴爲(wèi)“闖王”。十一月二十六日,山陰、會稽地震。

      明思宗崇禎十一年戊寅(1638)二十三歲

      八月,祝鐸卒。

      《文集·英潭舟次記》:“戊寅八月,祝子中道逝去?!?/p>

      十月,自江西歸,就姻翁氏。

      《文集·英潭舟次記》:“戊寅八月,祝子中道逝去。十月,余歸就姻。”

      交屠爌、葉雷生、陸嘉淑。

      《文集·復(fù)陸冰修》:“丑、寅以還,獲交闇伯、蕃仙與吾冰修,謂可與定心期要平生之言者也?!?/p>

      明思宗崇禎十二年己卯(1639)二十四歲

      二月二十七日,英潭舟次,感祝鐸共學(xué)之地,作《英潭舟次記》。

      《文集·英潭舟次記》:“時(shí)崇禎己卯春二月二十七日,早發(fā)貴溪……花石奇麗,詢之長年,云名英潭。英、鷹同音,因感祝子共學(xué)之地,倚柱記之如此?!?/p>

      正月,清兵破濟(jì)南,屠城六日始退。六月,北畿、山東、山西、河南旱蝗。

      明思宗崇禎十三年庚辰(1640)二十五歲

      周亮工中進(jìn)士。

      七月,清兵在錦州一帶數(shù)與明軍戰(zhàn)。十二月,李自成部進(jìn)軍河南,災(zāi)民群起依附。

      明思宗崇禎十四年辛巳(1641)二十六歲

      秋,徙家河渚,有詩感懷。

      《詩集》五言古《前感懷十首》。

      按,據(jù)《詩集》五言古《後感懷十首》序曰:“往予傷於時(shí),會徙家河渚,乃有感懷之作,時(shí)辛巳秋也?!敝肚案袘咽住纷黛侗灸?。

      正月,李自成部農(nóng)民軍攻破洛陽,殺福王朱常洵。二月,張獻(xiàn)忠部農(nóng)民軍攻破襄陽。七月,清兵攻錦州,圍松山。八月,陷錦州。是年,兩浙大旱,飛蝗蔽天,人相食。

      清世祖順治元年甲申(1644)二十九歲

      入橫山,尋江浩。

      《詩集》七言律《早入橫山,尋江十一道闇》。

      萬曆《紹興府志》卷五《山川志二》:“橫山在縣北五十里。其峰列九,亦名九峰山,橫枕夏蓋湖左?!?/p>

      民國《杭州府志》卷一四八《人物》一〇《隱逸》:“江浩,字道庵,錢塘人。明諸生。讀書舉大要,不屑事章句,同社諸子皆推重之。後隱於方外,究心禪宗。”

      秋,與江浩掩關(guān)橫山,江浩餉以菌羮。

      《文集·戒食菌記》:“甲申之秋,予掩關(guān)橫山,江子道闇偶以菌羮見餉?!?/p>

      孫治《孫宇臺集》卷一五《亡友陸彥龍、趙明鑣、胡介合傳》:“江道闇浩與介隠於橫山,講求用世之學(xué),絶足不聞人事。”

      棄諸生,自河渚徙居一畝田,更名曰介。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久之,江上兵起,則並謝諸生。入城僦居西北偏一畝田,以教授博修脯供靜庵公甘旨。更其名曰介?!?/p>

      按,旅堂,在杭州城西北。周亮工《賴古堂集》卷九《介壽以胡彥遠(yuǎn)見慰劄子相示卻寄》詩中注云:“彥遠(yuǎn)旅堂,在虎林一畝田中。”

      三月,李自成部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於萬壽山。四月,吳三桂聯(lián)合清軍破李自成部於山海關(guān)。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即皇帝位。次日,棄城西撤。五月三日,多爾袞率清軍入京,頒剃髮令。五月十五日,馬士英、阮大鋮奉明福王朱由崧監(jiān)國於南京,首建南明政權(quán),以明年?duì)?wèi)弘光元年。六月,清廷遣官祭先師孔子,是爲(wèi)入關(guān)後首次祭孔。十月,順治帝自瀋陽遷北京,恢復(fù)科舉取士制度,會試定於辰、戌、丑、未年。各直省鄉(xiāng)試,定於子、午、卯、酉年。

      清世祖順治二年乙酉(1645)三十歲

      江浩棄妻子,削髮爲(wèi)僧。

      孫治《孫宇臺集》卷一五《亡友陸彥龍、趙明鑣、胡介合傳》:“已經(jīng)變革,浩遂棄妻子,削髮爲(wèi)僧?!?/p>

      按,《文集·蝶庵先生傳》:“吾友蝶庵先生者,生武林之江氏,當(dāng)神廟三十二年甲辰歲也。其後年四十一,逢甲申變。明年乙酉,去爲(wèi)僧?!敝票灸?duì)?wèi)僧。

      正月,豫親王多鐸率兵陷西安,移師江南。四月二十五日,清兵陷揚(yáng)州,史可法殉難。清兵殘酷屠殺揚(yáng)州軍民,史稱“揚(yáng)州十日”。五月,清兵入南京,明弘光帝走蕪湖,被執(zhí)。六月,清軍下蘇、杭。六月,李自成被殺於通縣九宮山。閏六月,南明魯王朱以海監(jiān)國於紹興,統(tǒng)諸軍。

      清世祖順治四年丁亥(1647)三十二歲

      夏,爲(wèi)文祭傅雲(yún)臺。

      《文集·祭傅雲(yún)臺先生文》:“丁亥夏五,河渚胡介謹(jǐn)以村醪雞黍之奠爲(wèi)文以告於雲(yún)臺先生之靈?!?/p>

      正月,清兵陷肇慶、梧州,永曆帝走桂林,又奔全州。三月,張獻(xiàn)忠部將孫可望、李定國從四川退入貴州、雲(yún)南,聯(lián)明抗清。十一月,南明軍大破清兵於全州。清兵在近京府、州、縣內(nèi)大規(guī)模圈地,被圈之民,流離失所。

      清世祖順治五年戊子(1648)三十三歲

      秋冬之交,渡揚(yáng)子江,次山曉晳禪師韻。

      《詩集》七言律《月下渡揚(yáng)子,次山曉晳禪師韻》。

      乾隆《鄞縣志》卷二〇:“本晳字山曉,號嘯堂,蜀長壽魏氏子也。母夢梵僧授如意而生。參木陳忞於雲(yún)門,得契,遂結(jié)茅東海郁州山中。忞再主天童,招充首座,傳以衣缽??滴跏辏^席天童。”

      渡江涉淮,訪朱日升於山陽、萬壽祺於公路。

      《文集·張?zhí)ヴ⑾壬畨坌颉罚骸敖楠q記戊子之役矣,秋冬之交,渡江涉淮,訪桐軒於山陽、年少於公路。”

      《文集·宋射陵詩序》:“介以戊子渡江,薄遊淮揚(yáng)間?!?/p>

      宣統(tǒng)《續(xù)纂山陽縣志·山陽藝文志》卷七:“朱日升,字君旭,號蓼庵,字桐軒。崇禎癸未進(jìn)士,官烏程縣?!?/p>

      同治《重修山陽縣志》卷一五《人物五》:“萬壽祺,字年少,徐州人。崇禎三年,舉於鄉(xiāng)。甲申,京師陷,壽祺被執(zhí),有救之者,得脫。攜妻子居山陽,再徙清江浦,號所居曰隰西草堂,曰南村。嘗自負(fù)甕,妻徐子睿荷鍤隨之,灌園自給。晚被僧服,自稱明志道人…… 黃冠紫衣,蕭然物外,每與遺民避人嘯歌,泫然泣下?!鶢?wèi)詩最工,與陳子龍、夏允彝相上下也。卒殯南村,或曰歸葬於徐州。著有《隰西草堂集》?!?/p>

      萬壽祺作詩贈之。

      萬壽祺《隰西草堂詩集》卷三《贈胡大介》。

      與萬壽祺、朱日升、王猷定飲沈嗣宗園。

      《詩集》五言律《與萬大年少、朱三蓼庵、王二于一飲沈嗣宗園》。

      沈德潛《清詩別裁集》卷七:“王猷定,字于一,江西南昌人。選貢生。著有《四照堂集》。”

      在淮陰,得康范生信。

      《詩集》五言律《淮陰得吉州康小范信》。

      康熙《江西通志》卷七十九《人物》:“康范生,字小范,元穗子。明崇禎鄉(xiāng)舉,下筆千言立就,海內(nèi)知名??犊厝恢Z,遇通邑大利弊,侃侃議論?!孕⒂眩瑩峤讨T弟,每以先世忠厚相勸勉?!?/p>

      有詩和萬壽祺韻。

      《詩集》七言律《和萬大年少》。

      夜雨,初聞江警,同萬壽祺作詩志感。

      《詩集》五言絶句《夜雨初聞江警,同萬大年少作》。

      遇蔣同庵,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律《贈蔣同庵》。

      蔣同庵,生平不詳。

      將歸,有詩贈別蔣臣。

      《詩集》七言律《贈別蔣誰庵》。

      光緒《重修安徽通志》卷一七九:“蔣臣,字一個(gè),桐城人。崇禎時(shí)舉賢良……范景文、倪元璐前後皆薦之,授戶部司務(wù)。明亡,自經(jīng),爲(wèi)人所救,遂間道歸史可法……史欲以監(jiān)軍薦,固辭。歸里,鬱鬱而卒?!?/p>

      將歸,以詩留贈朱日升。

      《詩集》七言律《留贈朱三桐軒》。

      十二月二十日,江浩卒。

      《文集·蝶庵先生傳》:“吾友蝶庵先生者,生武林之江氏……年四十五,以疾歿於皋亭之佛日寺,歲戊子十二月二十日也?!?/p>

      二月,永曆帝以部下互訌,奔南寧。江西總兵金聲桓以江西歸桂王。四月,廣東提督李成棟以廣東歸桂王。八月,永曆帝還肇慶。年底,鄭成功與魯王分兵攻擊閩沿海。時(shí)湖南農(nóng)民軍連勝清兵,進(jìn)圍長沙;山西、陝西農(nóng)民軍亦紛紛發(fā)動進(jìn)攻。是年,清廷禁民間養(yǎng)馬及收藏兵器。

      清世祖順治六年己丑(1649)三十四歲

      早春,張璵若過訪河渚。時(shí)先生有吳興之行。

      李漁《尺牘初徵》卷一〇胡介《答彭城萬年少》:“早春,伯玉見訪河渚。……時(shí)弟適有吳興、檇李之役?!?/p>

      光緒《淮安府志》卷二八:“張璵若,字伯玉,郭允觀之甥。幼負(fù)才氣,曾以白衣參某閣部軍事,後辭去,鏟名匿跡,而吟諷不衰。”

      三月,寓吳興光孝觀,晨起理髮,作《理髮記》。

      《文集·理髮記》:“己丑辰月一日,寓吳興光孝觀。早起理髮?!?/p>

      父至吳興,即往烏戍,憮然有作。

      《詩集》五言古《客吳興,喜家大人到寓,明日即往烏戍,憮然作》。

      呂潛過訪,作詩贈之。時(shí)呂潛流寓吳興桑苧村。

      《詩集》七言律《呂半隱過訪賦贈》題下注曰:“諱潛,遂寧人。弱冠成進(jìn)士,授太常博士。是時(shí)流寓吳興桑苧村?!?/p>

      張庚《國朝畫徵録》卷上:“呂潛,字孔昭,號半隱,遂寧人。崇禎癸未進(jìn)士,官行人。善花草。……入國朝,遂不岀,以詩畫娛老。有《懷歸草堂》、《守間堂》、《課耕樓》三集?!?/p>

      與呂潛、彭賓小集郭奎先撫軍亭。

      《詩集》七言律《與呂半隱、彭燕又小集郭汾又撫軍亭賦贈》。

      嘉慶《松江府志》卷五六:“彭賓,字燕又,華亭人。前明崇禎庚午舉人,入國朝,選授汝寧府推官,爲(wèi)周端臣屬吏,仍以舊時(shí)名紙投之,端臣怒,因免歸?!?/p>

      同治《長興縣志》卷二六《寓賢》:“郭奎先,字光宸,四川羅江人。少攻詩文,復(fù)閑騎射。流寇薄羅江,與鄉(xiāng)人拒守,應(yīng)弦斃數(shù)賊,賊遁去。崇禎間以拔貢授松江府通判,立修水利。署華亭知縣,有能聲。會鼎革,避地苕霅?!?/p>

      登蘇公臺,次彭賓韻,兼柬呂潛。

      《詩集》七言律《登蘇公臺,次彭燕又韻柬呂半隱》。

      彭賓還華亭,作詩送之。

      《詩集》七言律《飛英塔院送彭燕又還華亭》。

      在吳興,得妻翁桓詩,作詩和之。

      《詩集》七言絶句《吳興得婦詩,有“數(shù)到春歸又夏除”句,用以和之》。

      初夏,自嘉興歸里。

      李漁《尺牘初徵》卷一〇胡介《答彭城萬年少》:“及初夏歸自檇李,而伯玉行矣,悵惘欲絶?!?/p>

      仲夏,積勞成病,掩關(guān)不見客。

      李漁《尺牘初徵》卷一〇胡介《答彭城萬年少》:“仲夏,遂以積勞成病,因病掩關(guān),不見一客?!?/p>

      與諸友葬江浩,爲(wèi)作傳。

      《文集·蝶庵先生傳》:“吾友蝶庵先生者,生武林之江氏?!涞苤?、其友胡介、其門人陳參、其方外交習(xí)欲與同社建塔五寺橋之西,葬以僧禮,之淅爲(wèi)狀,老友仁庵義銘之,而屬介爲(wèi)之傳?!?/p>

      有書答萬壽祺。

      李漁《尺牘初徵》卷一〇胡介《答彭城萬年少》:“早春,伯玉見訪河渚,展讀手書及所惠詩,惘然如一見故人耳。”

      清世祖順治七年庚寅(1650)三十五歲

      仲春,與公和尚入天臺,索先生詩爲(wèi)別。

      《詩集》七言絶句《詶別與公入天臺》。

      《文集·書巖客扇後寄與公》:“庚寅中春,與頭陀入天臺,索詩爲(wèi)別。”

      與公,無考。

      春,掩跡河渚,史可程相期爲(wèi)河渚遊。

      《文集·張?zhí)ヴ⑾壬畨坌颉罚骸案?,胡子掩跡河渚,薊門史赤豹相期爲(wèi)河渚遊?!?/p>

      徐世昌《晚晴簃詩匯》卷二二:“史可程,字赤豹,號蘧庵,大興人。明崇禎癸未進(jìn)士,改庶吉士。有《浮叟詩集》。”

      吳景旭、朱儉過訪。

      吳景旭《南山堂自訂詩》卷一《同朱君儉過胡彥遠(yuǎn)》。

      光緒《歸安縣志》卷三七《人物傳五》:“吳景旭,字旦生,號仁山,歸安人。明諸生。耆德篤學(xué),由前丘移城內(nèi)之蓮花莊,築堂名南山,即趙子昂故宅。景旭於此嘯詠終日,有詩集。著《歷代詩話》八十卷?!?/p>

      朱儉,生平不詳。

      秋,葉青陽七十,爲(wèi)文賀壽。

      《文集·青陽翁七十壽序》:“庚寅之秋,信安石唐里青陽葉翁年七十,錢唐陳參、胡介與翁子艮爲(wèi)友,率其同學(xué)遙頓首以介曰……”

      葉青陽,生平不詳。

      八月,鄭成功取金門、廈門。十一月,清兵陷桂林,破廣州,明督師瞿式耜被俘,不屈死。永曆帝奔南寧。十二月,清攝政王多爾袞病逝。

      清世祖順治八年辛卯(1651)三十六歲

      與陸嘉淑交,作詩酬之。

      《詩集》五言古《酬陸大冰修》。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一:“陸嘉淑,字冰修,號辛齋,海寧人。著《辛齋遺稿》?!?/p>

      冬,金漸皋計(jì)偕北上,作詩送之。

      《詩集》五言古《送金夢蜚北上》。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三:“金漸皋,字夢蜚,仁和人。順治壬辰進(jìn)士,官漢陽知縣。有《怡安集》?!?/p>

      正月十二日,順治帝親政。三月,張獻(xiàn)忠舊部孫可望、李定國聯(lián)合永曆政權(quán)抗清,永曆帝封孫可望爲(wèi)秦王。九月,清兵陷舟山。

      清世祖順治九年壬辰(1652)三十七歲

      花朝,萬壽祺至自淮南。

      《詩集》七言律《花朝,喜萬大年少至自淮南》。

      按,萬壽祺卒於本年五月。據(jù)孫治《孫宇臺集》卷二五《祭萬年少文》:“君之去予輩而歸也,不過三旬,抵家不過七日,而竟溘焉以死?!敝f壽祺本年春遊杭。

      爲(wèi)萬壽祺隰西草堂題詩。

      《詩集》七言律《題萬大年少隰西草堂二首》。

      有詩答萬壽祺過訪,兼作詩贈行。

      《詩集》五言古《答萬大年少見訪四詩,兼以贈行》。

      與萬壽祺遊西湖,相與聯(lián)句。

      《詩餘·望江南·湖上同萬大年少聯(lián)句》、《詩餘·西江月·再同萬大年少湖上聯(lián)句》。

      與萬壽祺、陳參宴飲,賦如意牡丹。

      《詩餘·望江南·即席與萬大年少、陳大平遠(yuǎn)聯(lián)句賦如意牡丹》。

      按,孫治《孫宇臺集》卷一五《亡友陸彥龍、趙明鑣、胡介合傳》:“有陳平遠(yuǎn)者,家故高貲,與介同學(xué),兩人相爲(wèi)引重,資介用費(fèi),故得不乏。”知陳平遠(yuǎn)爲(wèi)胡介同學(xué)。

      按,陳參,字平遠(yuǎn),錢唐人,胡介友。生平不詳。

      屠爌母六十,爲(wèi)文賀壽。

      《文集·屠母六十序》:“客之過河渚者,輒言禾有隱君子曰屠爌,性忠孝,有貧賤之節(jié)。家梅里,以授經(jīng)養(yǎng)母,母志安之,其母固禾所稱節(jié)孝屠太君也?!樨氋v人也,于君子也貧賤之交也,故敢以貧賤爲(wèi)太君壽。”

      按,陳確《乾初先生遺集》卷一《復(fù)蕭山徐徽之書》:“歲壬辰,鴛水屠闇伯之母壽六十。”知屠母本年六十,胡文當(dāng)作於本年。

      夏,掩關(guān)旅堂,惕道人請胡先生爲(wèi)邵母作壽文。

      《文集·姚江邵母六十序》:“壬辰夏,胡子掩關(guān)旅堂,惕道人渡江來再拜堂下,岀姚江邵子書並其爲(wèi)母求文。”

      惕道人,生平不詳。

      五月三日,萬壽祺卒,年五十。

      王猷定《四照堂文集》卷五《祭萬年少文》:“維歲在壬辰夏五月,萬君年少卒於清江浦之邸舍?!?/p>

      孫治《孫宇臺集》卷二五《祭萬年少文》:“今茲壬辰,君又何逃?”

      羅振玉《萬年少先生年譜補(bǔ)正》附録亦載。

      聞萬壽祺卒信,與陳參、葉雷生爲(wèi)位草堂哭之。

      李漁《尺牘初徵》卷一〇胡介《與萬道心》:“訃到,即與平遠(yuǎn)、蕃仙爲(wèi)位草堂哭之?!?/p>

      有書覆萬壽祺子道心。

      李漁《尺牘初徵》卷一〇胡介《與萬道心》:“介頓首道心賢侄足下,僕自五月接足下所寄訃音,直使五內(nèi)摧裂?!衲辏枇钕茸忧Ю镆娫L,留敝廬者彌月。聯(lián)床深話,每每達(dá)旦,或至泣下,覺心理冥合,又有進(jìn)焉。方期嗣後作伴行遊,結(jié)茆偕隱,豈憶笑言如昨,遂永隔泉壤?!袼麩o所望,唯足下知持身擇交,能杜門讀父書,善繼述先人平生之志,足矣!父執(zhí)如祖命、伯玉、公狄、師虞諸君子,定能古道相勗?!?/p>

      蔣臣卒。

      正月,鄭成功收復(fù)澄海。二月,孫可望迎永曆帝至安龍府。七月,李定國攻復(fù)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自殺。十一月,李定國收復(fù)衡州,清廷震動。

      清世祖順治十年癸巳(1653)三十八歲

      夏,接葉雷生書,覆書答之。

      李漁《尺牘初徵》卷三胡介《復(fù)葉蕃仙》:“今夏,又接故人上巳書並惠詩,讀之。……秋冬之交,擬重渡江,一看朱、萬?!?/p>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四:“葉雷生,字蕃仙,山陰人。著《遊滁草》?!?/p>

      九月,吳偉業(yè)被徵入都,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律《吳宮詹梅村被徵入都,奉投四首》。

      按,顧師軾《吳梅村先生年譜》卷四“十年癸巳四十五歲”條:“九月,應(yīng)召入都,授秘書院侍講?!苯樵姰?dāng)作於本年。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六:“吳偉業(yè),字駿公,太倉人。明崇禎辛未會試第一,殿試第二,授編修?!雵?,薦授祕書院侍講,遷國子祭酒。會丁嗣母憂,歸。益肆力於學(xué)問,家居十餘年乃卒。偉業(yè)以文學(xué)負(fù)重名,尤好引掖後進(jìn),詩文弘麗。所著有《梅村集》、《綏寇紀(jì)略》等書?!?/p>

      晚秋,赴京投奔恩師王永吉。時(shí)永吉官兵部尚書。

      孫治《孫宇臺集》卷一五《亡友陸彥龍、趙明鑣、胡介合傳》:“一日與少君詔曰:‘身既隱矣,無買山之資,奈何?’少君曰:‘君第如北遊,公卿貴人重君,此區(qū)區(qū)者不予□乎?’於是之燕臺。而舊令王公又已膺卿貳,登三事。”

      李漁《尺牘初徵》卷三胡介《與婦》:“旅人介再拜少君夫人妝閣,是日十月廿四日,舟次黃河之第八閘韓莊,記別少君四十有二日。”

      途經(jīng)太倉,訪陸世儀、郁存齋,相得甚歡。

      陸世儀《桴亭先生詩集》卷八《西安葉靜遠(yuǎn)訪道過予,招同學(xué)諸子集尊道堂小飲即事》:“癸巳,彥遠(yuǎn)過婁東,訪予與郁子存齋,信宿靜觀樓,相得甚歡?!?/p>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四《人物志》:“陸世儀,字道威,太倉人。少穎悟,尤究心先儒語録及經(jīng)濟(jì)諸書。順治間,督學(xué)張能麟聘輯《儒宗理要》。後嘗講學(xué)於鍚山東林書院,説《易》於毘陵大儒祠,受業(yè)者數(shù)百人。著有《思辨録》、《論學(xué)酬答》。”

      郁存齋,生平不詳。

      過江陰,休夏敔山庵,睹村人食菌而亡,作《戒食菌記》。

      《文集·戒食菌記》:“癸巳,游澄江,因休夏敔山庵。敔山雨後,其村居僮婦率提筐合沓穿林躡嶺而去,詢之?dāng)犂?,云拾菌也?!T山之食菌毒而死者不下百餘人,至有盡庵而死委屍數(shù)日者?!?/p>

      十月,過淮安,有詩酬朱日升。

      《詩集》五言古《酬朱三桐軒》。

      十月十四日,至公路哭萬壽祺。時(shí)萬家已扶柩還東徐,先生作文祭之。

      《文集·祭萬隰西友兄文》:“癸巳十月十有四日,隰西之故人錢唐胡介再拜隰西堂下?!?/p>

      李漁《尺牘初徵》卷三《與婦》:“旅人以十月五日渡江,爲(wèi)淮揚(yáng)舊遊淹留十日,中間詩酒唱酬。旅況未惡,獨(dú)恨至公路哭萬大哥,其家已扶柩還東徐,比造隰西,已爲(wèi)異姓?!?/p>

      過淮安,宿胡從中宅。

      《文集·贈程婁東序》:“癸巳之冬,旅民遊河朔,道過楚,主於宗人師虞氏之家?!?/p>

      馬麟《續(xù)纂淮關(guān)統(tǒng)志》卷一三:“胡從中,字師虞,明崇禎壬午舉人。爲(wèi)人內(nèi)和外介,嘗避跡鄉(xiāng)里,不以仕進(jìn)爲(wèi)榮。其詩磅礴縱橫有真氣,書法絶類蘇長公。……晚年築舍缽池山側(cè),繞屋種棟,顔其居曰楝居,即以自號,年八十餘卒?!?/p>

      介胡從中識程淞、程淶、程軒三兄弟。

      《文集·贈程婁東序》:“程子遊學(xué)吳會,匿其姓氏而爲(wèi)王潛也,與吳國旅民交,旅民兄事之,吳人士亦爭下潛也?!锼戎妹襁[河朔,道過楚主於宗人師虞氏之家,師虞氏曰:‘子識程婁東乎?’予謝不識。師虞笑曰:‘子交滿天下,率名下士而何不識吾婁東?……’而婁東直入,再拜,則固吳客王潛也也?!杷奁漯^下,見其孟維東、季扶東,飲三日而去?!?/p>

      北渡河,發(fā)故園書,題詩其上。

      《詩集》七言絶句《北渡河,發(fā)故園,書題椷上》。

      宿河口,有懷萬壽祺。

      《詩集》七言絶句《宿河口,懷萬大年少》。

      再發(fā)故園書,題詩其上。

      《詩集》七言絶句《再發(fā)故園書題椷上》。

      渡河,有詩抒懷。

      《詩集》七言絶句《黃河口號》。

      守閘望滕縣諸山,有詩寄弟會。

      《詩集》七言絶句《守閘望滕縣諸山寄會弟》。

      清源道中,有詩志感。

      《詩集》七言絶句《清源道中》。

      南和道上,憶旅園。

      《詩集》七言絶句《南和道上憶旅園》。

      歲末,抵京。

      《文集·爲(wèi)戇叟書有字詩跋尾》:“此巳、午之歲與戇叟同客燕市時(shí)作也。”知胡介本年末抵京。

      二月,孫可望忌李定國功高,定國走廣西。前所復(fù)州縣先後失陷。三月,張名振以鄭成功之師入長江,破京口。四月,清廷嚴(yán)科歲考,定“崇儒重道”爲(wèi)基本國策。十一月,清廷封鄭成功澄海公,鄭拒受。十二月,張名振、張煌言敗清軍於崇明。

      清世祖順治十一年甲午(1654)三十九歲

      初春,客燕邸,有詩抒懷。

      《詩集》七言律《燕邸三首》。

      立春夜,龔鼎孳招韓詩、紀(jì)映鍾小集。

      《詩集》七言律《立春夜,龔侍郎芝麓招同韓舍人聖秋、紀(jì)大伯紫小集》。

      龔鼎孳《定山堂詩集》卷二三甲午《長安初春,同諸子賦》。

      嘉慶《合肥縣志》卷二四:“龔鼎孳,字孝升,生時(shí)庭産紫芝,因號芝麓。前明崇禎癸酉、甲戌聯(lián)捷成進(jìn)士,出爲(wèi)蘄水縣知縣?!腥∪胗P,拜兵科給事中?!境栽倨鹄艨朴医o事中,升禮科都給事中……旋擢太常寺少卿。丁父憂,服闋,擢爲(wèi)刑部右侍郎,轉(zhuǎn)刑部左侍郎,未匝月,又特簡都察院左都御史……補(bǔ)上林苑監(jiān)署丞,量移太僕寺主簿,再移上林苑丞,補(bǔ)國子監(jiān)助教。丁繼母憂,服闋,仍起左都御史,歷刑、兵、禮三部尚書。庚戌、癸丑兩主會試,即以癸丑九月卒。”

      在京師,結(jié)識韓詩,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古《贈韓舍人聖秋》。

      嘉慶《餘杭縣志》卷二八《寓賢傳》:“韓詩,字聖秋,號固庵,陝西涇陽籍,三原人。舉孝廉,官兵部職方司郎中。嘗住餘杭石盂山,著書兼參禪學(xué),有《石盂山寺記》?!?/p>

      暴病燕邸,王永吉爲(wèi)深夜延醫(yī),作詩酬謝。

      《詩集》五言律《燕邸暴病欲絶,遣僕馳告王鐡山先生,時(shí)深夜,延醫(yī)枉看,奉酬》。

      阮元《淮海英靈集》丁集卷一:“王永吉,字修之,號鐵山,高郵人。明天啓進(jìn)士,官薊遼總督。本朝順治二年,順天巡撫宋權(quán)薦授大理寺卿。四年,奏請遣官往直省恤刑,尋擢工部右侍郎。旋罷歸,復(fù)起戶部右侍郎。……十年,擢兵部尚書。十一年,轉(zhuǎn)都察院左都御史。四月,授秘書院大學(xué)士,尋罷,補(bǔ)總督倉場戶部侍郎。十二年,仍授國史院大學(xué)士,加太子太保,兼管吏部尚書事?!迥晁脑拢灾稑涞滤酵茍鲫P(guān)節(jié)事發(fā),降補(bǔ)太常寺少卿,遷左都御史。十六年二月卒,贈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諡文通?!?/p>

      在京,晤曹溶。

      《詩集》五言古《答曹太僕秋嶽》。

      光緒《嘉興府志》卷五二:“曹溶,字潔躬,號秋嶽?!境杂芬晫W(xué)畿內(nèi),歷戶部侍郎,出爲(wèi)廣東布政使,左遷山西陽和道?!?,從征福建。丁母憂,歸。己未,以博學(xué)鴻詞徵,復(fù)薦修《明史》,因疾不赴?!?/p>

      春夜,過龔鼎孳龍松館夜話,有詩贈龔鼎孳,兼示曹溶。

      《詩集》七言古《春夜龍松館醉歌,贈龔侍郎芝麓,兼呈曹太僕秋嶽》。

      龔鼎孳《定山堂詩集》卷一〇《彥遠(yuǎn)過龍松夜話》。

      晤吳偉業(yè),有書寄之。

      李漁《尺牘初徵》卷三胡介《與吳駿公先輩》:“昨坐對竟日,見先生神意不佳?!橐允招幸印ㄈf萬審時(shí)珍重?!?/p>

      晤張王治,有詩贈之。

      《詩集》七言古《黃門酒歌爲(wèi)張敉庵賦》。

      嘉慶《直隸太倉州志》卷二八《人物》:“張王治,字無近。幼從兄溥學(xué),弱冠貢入太學(xué)。順治四年成進(jìn)士,授桐廬知縣?!た平o事中……會江南通賊案起,多所株連,王治引例陳乞,保全甚衆(zhòng),卒以峭直爲(wèi)衆(zhòng)所忌,削籍歸里。居十八年,卒?!庇謪莻I(yè)《梅村家藏稿》卷二四《清河家法述》:“王治無近,一號敉庵,官刑科右給事中?!?/p>

      妻翁桓寄詩相訊,作詩答之。

      《詩集》五言律《答婦用來韻》。

      思?xì)w,有詩志感。

      《詩集》五言律《懷歸》。

      移寓慈仁寺,雨坐,有詩抒懷。

      《詩集》五言律《移寓慈仁寺,雨坐》。

      夢大雄老人,作詩懷之。

      《詩集》五言律《夢大雄老人》。

      寒食,與馬之瑛同寓慈仁寺,作詩贈之。

      《詩集》五言律《酬桐城馬倩若,時(shí)同寓慈仁寺》。

      道光《陽江縣志》卷四《官師志》:“馬之瑛,字倩若,江南桐城人。庚辰進(jìn)士。崇禎十四年,知陽江縣事?!?/p>

      養(yǎng)疾慈仁寺,有書寄曹溶。

      李漁《尺牘初徵》卷一〇胡介《與曹秋嶽先輩》:“麋鹿之性,淹跡京華,自應(yīng)發(fā)病而病發(fā)不已?!栵堘?,經(jīng)行松下數(shù)周,顧影自笑,竟似慈仁寺一掛搭僧矣?!?/p>

      在京,結(jié)識吳穎,作詩贈之。

      《詩集》五言古《詶吳比部見末》。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六:“吳穎,字見末,溧陽人。順治壬辰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鲋?。所著有《蓴羮堂集》、《湖州志》、《溧詩閭史》。時(shí)有瀨江文獻(xiàn)之目?!?/p>

      魏裔介以詩贈之,作詩答之。

      《詩集》五言古《答魏給練石生》。

      民國《柏鄉(xiāng)縣志》卷六:“魏裔介,字石生,號貞庵,又號崑林?!晌缗e於順天,清順治三年進(jìn)士,選庶吉士,改授工科給事中?!睦艨啤吿I偾?,方三月,擢副憲。……丁酉,擢總憲?!滴跤鶚O,復(fù)居御史臺。踰年,復(fù)宮保,晉冢宰,拜保和殿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入贊機(jī)政?!梁ィ揭圆≌?,情辭懇切,優(yōu)詔許之。……優(yōu)遊林泉者十餘年,潛心理學(xué),著作等身,不下數(shù)千百卷,以疾卒於家?!?/p>

      有詩贈王崇簡,兼贈王熙。

      《詩集》五言古《酬王學(xué)士敬哉,兼贈胥庭太史》。

      陶樑《國朝畿輔詩傳》卷七:“王崇簡,字敬哉,宛平人。明進(jìn)士。國朝歷官禮部尚書,諡文貞。有《青箱堂集》六十六卷?!?/p>

      雍正《畿輔通志》卷七一:“王熙,字子雍,宛平人,崇簡子。順治丁亥進(jìn)士,改國史院庶吉士,授檢討,歷遷春坊諭德。十三年初,置日講官,熙首膺選,進(jìn)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加禮部尚書。時(shí)熙父崇簡方以尚書長禮部,父子皆大宗伯,朝士榮之。十八年,世祖章皇帝疾大漸,召入養(yǎng)心殿,撰遺詔?!}祖仁皇帝即位,改弘文院學(xué)士,仍兼禮部尚書??滴跷迥?,拜左都御史?!瓕まD(zhuǎn)工部尚書,改兵部,以丁父艱,家居,特拜保和殿大學(xué)士?!w居相位者二十餘年,恩眷始終如一,君臣際遇,尤爲(wèi)漢唐以來所僅見?!嵋约埠V,特加少傅,致仕??滴跛氖?,卒於家。賜諡文靖。”

      暮春,將歸,有詩留別紀(jì)映鍾,紀(jì)作詩送之。

      《詩集》五言古《留別紀(jì)大伯紫》。

      陳維崧《篋衍集》卷二紀(jì)映鍾《送胡彥遠(yuǎn)南歸》。

      吳偉業(yè)作詩文送之。

      吳偉業(yè)《梅村家藏稿》卷九《題河渚圖送胡彥遠(yuǎn)南歸》、同書卷一五《送胡彥遠(yuǎn)南還河渚》、同書卷三五《送胡彥遠(yuǎn)南歸序》。

      有詩答別龔鼎孳,龔作詩送之。

      《詩集》五言古《答別龔侍郎芝麓二首》。

      龔鼎孳《定山堂詩集》卷二《胡彥遠(yuǎn)歸武林,吳梅村、紀(jì)伯紫各有詩贈別,步原韻二首》、同書卷四《雨集慈仁海棠花下,再送彥遠(yuǎn)同伯紫作》。

      有詩答別黃機(jī)。

      《詩集》五言古《答別黃侍讀次辰》。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一:“黃機(jī),字次辰,號雪臺,錢塘人。順治丁亥進(jìn)士,由庶吉士歷官至文華殿大學(xué)士。諡文僖。著《浥露堂詩文集》、《樞鏡録》、《黃氏家鑑》?!?/p>

      曹溶作詩送行。

      曹溶《靜惕堂詩集》卷一一《送胡彥遠(yuǎn)還錢塘歌》、同書卷四《酬胡彥遠(yuǎn)兼以送別四首》。

      以詩贈別韓詩。

      《詩集》五言古《別韓舍人聖秋》。

      途經(jīng)定州,遇雨。

      《詩集》五言律《定州道上遇雨》。

      鄗南雨行,有詩寄故人。

      《詩集》五言律《鄗南雨行,寄故人二首》。

      在鄗南,有詩寄陳參。

      《詩集》五言律《鄗南寄陳大平遠(yuǎn)》。

      至邢州,題金漸皋署壁。時(shí)金官邢臺知縣。

      《詩集》五言律《南還邢州,題金夢蜚署壁》。

      逢盧奉若,作詩贈之。

      《詩集》五言律《酬永年盧奉若》。

      盧奉若,河北永年人,生平不詳。

      雨夜,懷張遂辰。

      《詩集》五言律《雨夜懷張卿子》。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一:“張遂辰,字相期,號卿子,又號西農(nóng),仁和人。有《白下》、《蓬宅》、《衰晚》、《湖上》四編。”

      邢州度除夕,有詩志感。

      《詩集》五言律《邢州除夕》。

      正月,張名振、張煌言率師抵江寧近郊,望祭明孝陵,旋退。九月,清廷嚴(yán)隱匿逃人事。十月,李定國收復(fù)羅定、新興等縣,攻新會,尚可喜飛書告急。十二月,李定國爲(wèi)清兵所敗。

      清世祖順治十二年乙未(1655)四十歲

      遲陳參,適侯浤過訪,共飲。

      《詩集》七言律《雪邸遲陳平遠(yuǎn),適侯六研德見過,留共小飲,限字》。

      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卷五:“侯涵,初名浤,字研德,後更名涵,字中德,江南嘉定人。諸生。有《掌亭集》?!鄙皆斖翮秷蚍逦拟n》卷一三《貞憲先生墓誌銘》。

      立春夜,與陳參過金道庶小飲。

      《詩集》七言律《立春夜,同陳平遠(yuǎn)過金道庶小飲,還寓有懷》。

      金道庶,生平不詳。

      春,與韋人龍同客邢臺知縣金漸皋署,遇蔣薰。

      蔣薰《留素堂詩刪》卷一乙未《道出邢臺,飲金明府署中》,詩中注曰:“座間韋人龍、胡介皆知。金解任將南還。”

      阮元《兩浙輶軒録補(bǔ)遺》卷二:“韋人龍,字劍威,武康人。諸生?!?/p>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二:“蔣薰,字聞大,號丹崖,海寧人。由縉雲(yún)教諭遷知伏羌縣。著《留素堂詩集》?!?/p>

      南還,有詩留別金漸皋。

      《詩集》五言古《南還留別金夢蜚》。

      途經(jīng)洺州,訪申涵光。

      《詩集》五言古《洺州訪申鳬盟》。

      錢林《文獻(xiàn)徵存録》卷一〇:“申涵光,字和孟,一字元孟,號鳬盟,一號聰山,永年人。節(jié)湣公佳允之子。博學(xué)能文,尤長於詩?!愿秆畴y,遂絶意仕進(jìn),日事詩文,晚年名益重。”

      有詩酬馬之驦、房循艧。

      《詩集》七言古《酬馬旻徠、房擴(kuò)原二廣文》。

      同治《元城縣志》卷之四:“國朝馬之驦,字綿徠,雄縣人。由拔貢任元城教諭。少年博學(xué),與諸生爲(wèi)詩文之會。所著有《古調(diào)堂集》行世。國朝房循艧字?jǐn)U原,安州人。由拔貢任元城訓(xùn)導(dǎo)。前太宰素菴公之子也,家學(xué)淵源,博通淹雅,稱一代著作。且課士有法,不屑屑爲(wèi)卑近之習(xí)。陞浙江淳安知縣。著有《致遠(yuǎn)齋集》行世?!?/p>

      五月,抵淮陰,爲(wèi)文祭亡友朱日升。

      《文集·祭朱桐軒友兄文》:“乙未之歲,錢唐胡介南還,道過淮陰,以屈大夫沉汨羅之後二日,與同人某某謹(jǐn)將隻雞斗酒呼亡友朱桐軒兄之靈?!?/p>

      二月,李定國敗走南寧,舊所收復(fù)諸地皆失。五月,張名振克舟山。十一月,張名振病卒,張煌言領(lǐng)其衆(zhòng)。

      清世祖順治十三年丙申(1656)四十一歲

      之吳,逢陳廷會,作詩酬之。

      《詩集》七言律《吳門逢陳際叔奉酬》。

      阮元《兩浙輶軒録補(bǔ)遺》卷一:“陳廷會,字際叔,一字瞻雲(yún),錢塘人。”

      過吳,始識袁駿,爲(wèi)其《霜哺篇》作序。

      《文集·霜哺篇序》:“介自弱冠遊於吳,即知吳有袁生者以傭書養(yǎng)母稱於士大夫間,士大夫爭爲(wèi)袁生賦《霜哺》,以相誇重。介心異之。又二十年,介重遊於吳,袁生與客過邸舍,始識所謂袁生者。是時(shí)袁生之頭已蒼矣,所謂袁母者已七十又二矣?!E,字重其。”

      同治《蘇州府志》卷八八《人物十五》:“袁駿,字重其。早喪父,傭書養(yǎng)母。以貧甚,母節(jié)不能旌,乃徵海內(nèi)詩文曰《霜哺篇》,多至數(shù)百軸。凡士大夫過吳門者,無不知有袁孝子也?!?/p>

      陳孝則歸還雲(yún)間,作文送之。

      《文集·送陳孝則還雲(yún)間詩序》:“是日,孝則且還,吳之諸君子祖道集送,復(fù)有飲酒賦詩之事,屬介爲(wèi)之序?!?/p>

      陳孝則,生平不詳。

      在吳,有詩贈宋德宜。

      《詩集》七言古《揖客行贈宋太史右之》。

      同治《蘇州府志》卷八八:“宋德宜,字右之,學(xué)朱子。順治乙未進(jìn)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遷司業(yè),累官至左都御史?!M(jìn)兵部尚書……尋轉(zhuǎn)吏部??滴醵?,拜文華殿大學(xué)士,加太子太傅。二十六年,以疾卒於官,年六十二?!c兄德宸、弟德宏蚤著文譽(yù),一時(shí)有‘三宋’之目?!?/p>

      遇梅磊,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古《贈梅杓司》。

      沈德潛《清詩別裁集》卷八:“梅磊,字杓司,江南宣城人。著有《響山齋集》?!?/p>

      梅磊與陳維崧過訪。

      《詩集》七言律《梅杓司與陳其年過從述懷》。

      秦瀛《己未詞科録》卷二:“陳維崧,字其年,號迦陵,江南宜興人。諸生。明左都御史諡恭定于廷孫,副貢貞慧子。由都御史宋德宜薦舉,授檢討。著有《迦陵集》二十卷、《湖海樓集》三十卷、《兩晉南北史集珍》六卷、《陳檢討集》二十卷、《烏絲詞》四卷、《陳迦陵詞集》三十卷、《陳檢討四六》二十卷?!?/p>

      吳下逢紀(jì)映鍾,互有詩贈答。

      《詩集》七言律《紀(jì)大伯紫訪予錢唐不遇,還過吳門,賦詩見贈,次韻奉答》。

      爲(wèi)紀(jì)映鍾有字詩跋尾。

      《文集·爲(wèi)戇叟書有字詩跋尾》:“此巳、午之歲與戇叟同客燕市時(shí)作也。其後二年,遇叟於吳下。風(fēng)雨信宿,重屬書是詩。時(shí)楚黃萬康留、宣城梅杓司、宜興陳其年、吳門施又王、袁重其皆來集邸舍。明日,叟與杓司去京口,予亦隨家大人南還?!?/p>

      與魏耕、陳維崧、朱朗詣、陳三島看花含緑堂。

      《詩集》七言律《吳門同人招集含緑堂牡丹花下分韻》。

      魏畊《雪翁詩集》卷一〇《含緑堂牡丹盛開集胡介、陳維崧、朱士稚、陳三島諸子作二首》。

      按,陳維崧《湖海樓詩集》卷五《侯六丈宅看牡丹五首》詩中注曰:“丙申春,同吳門諸子看花于薛偉楚含緑堂。”介詩當(dāng)作於本年。

      溫睿臨《南疆逸史》卷四五:“魏耕,字雪竇,慈谿人。國變,棄諸生服,交豪俠士,以起義敗,亡命江湖?!c歸安錢纘曾習(xí)爲(wèi)詩歌,一時(shí)吳越士人翕然宗之。又與張近道、朱士稚交善……耕上書鄭成功,請乘南風(fēng)入京口。己亥夏六月,成功果以戰(zhàn)艦千艘入江南,既而師潰。頃之,耕復(fù)上書張煌言,備陳金陵虛實(shí),請以舟師再舉。有孔孟文者……以耕所言上煌言書告耕及纘曾,被執(zhí),俱死於獄,妻子田宅沒官。其友祁班孫亦坐戍瀋陽。耕所著有《息賢堂集》?!鄙皆斘合肌睹鲬]士雪竇先生傳》、全祖望《鮚埼亭內(nèi)編》卷八《雪竇山人墳版文》。

      嘉慶《山陰縣志》卷一四:“朱士稚,字朗詣?!c同邑張宗觀朗屋交最善,號‘山陰二朗’。遭亂,散千金結(jié)客,宗觀死於盜,士稚往來吳越,以詩古文稱於時(shí)。卒年四十七?!?/p>

      沈季友《檇李詩繫》卷四一:“陳三島,字鶴客,長洲人。有《雪圃遺藁》?!?/p>

      有詩寄侯汸。

      《詩集》五言古《述舊寄侯二記原三首》。

      嘉慶《直隸太倉州志》卷四〇《人物》:“侯汸,字記原,岐曾之子。崇禎十五年順天副榜貢生。少好學(xué),博極群書,究心經(jīng)術(shù)?!咨赆?,屏跡園居,學(xué)道張能鱗以高士旌其廬。”

      梁以樟貽書見招,作詩寄之。

      《詩集》五言古《梁四公狄貽書見招卻寄》。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七二《人物志》:“梁以樟,字公狄,清苑人。明崇禎己卯舉鄉(xiāng)試第一,庚辰成進(jìn)士。與兄以柟寓居寶應(yīng),纘言著書以老。有《忍冬軒集》。”

      渡江訪祝文震。

      《詩集》七言古《渡江訪祝兵備天虞》。

      民國《杭州府志》卷一三五《人物四》:“祝文震,字稚明,海寧人。順治九年進(jìn)士,累官淮海兵巡道?!?/p>

      在揚(yáng)州,遇李楷,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古《河濱叟行贈李叔則》。

      錢林《文獻(xiàn)徵存録》卷四:“李楷,字叔則,陝之朝邑人。少讀書朝萊山中。天啓甲子舉人。入國朝,爲(wèi)寶應(yīng)知縣。解職,居揚(yáng)州,與江西李明睿著《二李玨書》。久之,歸里。工書畫,通釋典道藏。嘗修《陝西通志》,又著《河濱全書》一百卷?!?/p>

      在淮,交宋曹,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律《贈宋大射陵》。

      光緒《鹽城縣志》卷一〇:“宋曹,字彬臣,一字邠臣,號射陵?!苌偈軜I(yè)於樂大章之門,福王時(shí),由辟薦授中書舍人?!Ω飼r(shí),年甫二十有六。不樂仕宦,退隱射陽之瀕,號耕海潛夫,築蔬枰養(yǎng)母?!e山林隱逸、博學(xué)鴻詞,俱以母老固辭。工詩,善書法。高才絶學(xué),炳耀一時(shí)。文長於論事,客遊四方,多識遺民故老。……康熙四十年卒。所著有《杜詩解》、《會秋堂詩文集》、《真草書石刻》行世?!?/p>

      爲(wèi)宋曹詩集作序。

      《文集·宋射陵詩序》:“丙申,介再渡江,客淮,始得見所謂宋生射陵者於淮陰市上。短褐蕭條,退然若處子。宋生亦從隰西道人、桐軒子識介生平甚悉。是日,南北知名士數(shù)十人會食丘生季貞家,兩人從賓筵廣座中對揖階下,神意相射,翕然而親。時(shí)宋生以歲暮將還鹽,重解裝爲(wèi)予留二十七日始去?!势缴?dú)好爲(wèi)詩,瀕行,出其平生所著詩命介爲(wèi)之序?!?/p>

      宋曹母八十,作詩祝壽。

      《詩集》七言古《有客行贈宋大射陵,兼壽其母八十》。

      與楊三開述別。

      《詩集》七言律《與楊三開兼述別》。

      按,楊三開,生平不詳,據(jù)曾王孫《清風(fēng)堂文集》卷二《留別楊三開司李》,知其官掌刑獄。

      訪靳應(yīng)升,留飲,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律《訪靳茶坡留飲即贈》。

      同治《重修山陽縣志》卷一三《人物三》:“靳應(yīng)升,字璧星,號茶坡。歲貢生。博學(xué)工詩,與張養(yǎng)重、閻修齡相倡和。有《渡河集》行世?!?/p>

      張養(yǎng)重贈詩見懷,先生作詩酬之。

      《詩集》七言律《酬張虞山見懷》。

      同治《重修山陽縣志》卷一二《人物二》:“張養(yǎng)重,字斗瞻,號虞山。國變後,不復(fù)應(yīng)試,與里人靳應(yīng)升、閻修齡相唱和。晚年家益困,遂客遊,北極燕雲(yún),南踰瓊海。其詩纏綿淒悱,有風(fēng)人之遺。著有《古調(diào)堂集》?!?/p>

      曹溶赴粵東布政使任,作詩送之。

      《詩集》七言古《君不見贈別曹侍郎秋嶽赴粵東布政》。

      按,道光《廣東通志》卷四四《職官表》:“曹溶,浙江人,進(jìn)士,十三年任左布政使。”胡詩當(dāng)作於本年。

      閻若璩有詩相贈,作詩答之。

      《詩集》五言律《酬閻百詩見贈》。

      道光《太原縣志》卷一〇《人物》:“閻若璩,字百詩,號潛丘,修齡子。僑淮安。若璩生有異稟,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十五補(bǔ)諸生,益肆力經(jīng)籍?!滴跷煳纾e博學(xué)弘詞科,不遇,歸太原。……成《四書釋地三續(xù)》共五卷,《重校困學(xué)紀(jì)聞》二十卷,《孔廟從祀末議》一卷,《孟子生卒年考》一卷。晚年名動九重,世宗在藩邸,手書延請,復(fù)至京師。”

      結(jié)識閻修齡,作詩贈之,兼爲(wèi)其眷西堂題詩。

      《詩集》七言古《青溪行爲(wèi)閻再彭賦》、《詩集》五言律《題閻牛叟眷西堂》。

      道光《太原縣志》卷一〇《人物》:“閻修齡,字再彭,世科子。僑淮安,爲(wèi)郡學(xué)生。性篤孝……甲申後棄諸生,以詩名江淮間,自號牛叟,寧都魏禧雅重之?!?/p>

      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二二:“眷西堂在新城東門。”

      同程淞訪丘象隨,不值,戲題壁上。

      《詩集》七言絶句《同程二婁東訪丘四季貞不值,戲題壁上》。

      同治《重修山陽縣誌》卷一三《人物》:“丘象隨,字季貞。年十四,工詩,與兄象升有‘淮南二丘’之目。父歿,廬墓三年??滴跏四?,以拔貢生□□□學(xué)鴻辭授翰林檢討,纂修《明史》,歷司經(jīng)局洗馬,卒。”

      沈光裕隱於淮,以教授爲(wèi)生,先生作詩贈之。

      《詩集》五言律《贈沈司李仲連》。

      按,此詩題下注曰:“名光,庚辰進(jìn)士,燕人,隱於淮,以教授自食?!?/p>

      康熙《大興縣志》卷五下:“沈光裕,字仲連,大興人。崇禎庚辰進(jìn)士,授贛州推官?!瓏儯謫首?。無後,乃遨遊南北,無常居,多隱跡江淮間。年七十六卒於海鹽,歸葬於北。光裕好奇負(fù)氣,晚年轗軻雄談縱飲,目光如炬,發(fā)爲(wèi)詩歌,奇氣勃勃不可遏。尤篤志字學(xué),手不釋卷?!?/p>

      十一月,程之璿由陝西督糧道參政遷福建按察使。

      王先謙《東華録》:“(順治十三年丙申十一月)以程之璿爲(wèi)福建按察使,由陝西督糧道參政遷?!?/p>

      至日,范良招李楷、徐振芳、沈光、方文、顧萬祺、靳應(yīng)升、陳臺孫、嵇宗孟、閻修齡、張養(yǎng)重、程淶、程淞、丘象隨、趙朗、胡天仿分韻賦詩。

      《詩集》七言律《至日,范眉生招同李叔則、徐大拙、沈仲連、方爾止、顧庶其、靳茶坡、陳階六、嵇淑子、閻再彭、張虞山、程濰東、婁東、丘季貞、趙天醉、家?guī)熡莘猪崱贰?/p>

      范良《幽草軒詩草》卷二《淮瀆敕》注曰:“同沈仲連、李叔則、方爾止、胡彥遠(yuǎn)、顧庶其、徐大拙、程穆倩、靳茶坡、胡天仿、陳階六、程維東、婁東、張虞山、閻再彭、百詩、馬圖求、丘季貞、趙天醉社集賦?!痹娫疲骸氨曜釉路觊L至,哀雁橫天雪照地。同人懷古過荒祠,淮瀆祀典原敕賜。中有道書三百篇,頒來乃自神宗年?;突吞煺Z群瞻仰,龍鳳盤旋猶儼然。同人讀罷色慘澹,朔風(fēng)蕭條白日暗。歸來對酒悲如何,仰天不飲空長歎。”

      宣統(tǒng)《續(xù)纂山陽縣志》卷一〇:“范良,字眉生,歙人。嘗以五日招同人於淮之珠湖舟中,舉社事曰舟社,唱予和汝,歌管聲聞數(shù)里,岸上觀者如堵牆。”另據(jù)李聖華《方文年譜》卷四,范良,一字糜生,寓淮安,築幽草軒,廣交隱逸,著有《幽草軒詩草》。

      光緒《日照縣志》卷八:“徐振芳,字大拙,樂安人。明貢生。幼負(fù)異才,工詩?!姵鯇W(xué)竟陵、公安,久之,乃折衷於李、杜,獨(dú)闢堂奧,由是海內(nèi)多知振芳名?!绷頁?jù)李聖華《方文年譜》卷四,徐振芳於北都亡後,起義旅淮上。變亂後,徙家安東。順治十四年卒,年六十。有《徐大拙詩稿》三卷。

      道光《續(xù)修桐城縣志》卷一五:“方文,字爾止,又名一來,字明農(nóng),號嵞山,大鉉少子。明季諸生。遊歷南北,詩名震天下?!砟昃訕宏栆越K?!?/p>

      沈德潛《清詩別裁集》卷八:“顧萬祺,字庶其,江南吳江人,諸生?!?/p>

      同治《重修山陽縣志》卷一三:“陳臺孫,字皆六。進(jìn)士,知富陽縣,積官禮科給事中。抗直敢言……詩古文皆有名。”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六:“嵇宗孟,字淑子,山陽人。天資穎異,善屬文,詞采壯麗。由乙榜歷守杭州郡,乞歸。未久,薦舉博學(xué)鴻儒,堅(jiān)以疾辭。著有《立命堂集》、《楚江蠡史》諸編?!?/p>

      道光《歙縣志》卷七之二:“程淶,字維東,荷池人,山陽籍。辛丑進(jìn)士,平谷知縣?!绷頁?jù)李聖華《方文年譜》卷四,程淞字婁東,號寓庵,山陽人。

      李聖華《方文年譜》卷四,趙朗字天醉,一字天民,休寧人。流寓淮安,從范良遊。書畫皆妙。有《古冥齋詩》、《嘯虹日記》。

      顧萬祺南還,作詩送之,兼訊顧有孝等。

      《詩集》七言律《送顧庶其南還,兼訊茂倫諸子》。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三丙申《送顧庶其歸吳江》。

      宋曹還鹽城,與丘象隨作詩送之。

      《詩集》七言律《送宋大射陵還鹽城》。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三丙申《與錢唐胡彥遠(yuǎn)送宋射陵歸鹽城》。

      丘象隨過客舍,與方文、李楷飲。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三丙申《過胡彥遠(yuǎn)客舍醉同方明農(nóng)、李叔則作》。

      除夕前二日,與方文、程邃留淮安守歲。

      方文《嵞山集》卷九丙申《除夕前二日柬胡彥遠(yuǎn)、程穆倩》。

      除夕,與方文守歲丘象隨西軒。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三丙申《除夕與方明農(nóng)、胡彥遠(yuǎn)西軒守歲二首》。

      除夜,有詩寄韋人龍,兼柬祝天震。

      《詩集》七言律《除夜,寄韋大劍威兼柬祝兵備天虞》。

      清世祖順治十四年丁酉(1657)四十二歲

      初春,與方文、顧萬祺飲宿西軒。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三丁酉《初春,胡彥遠(yuǎn)、方明農(nóng)、顧庶其飲宿西軒》。

      正月十四夜,丘象隨作感舊詩,先生作詩慰之。

      《詩集》七言絶句《慰丘四季貞正月十四夜感舊》。

      正月十五夜,丘象隨病中贈詩,先生和其原韻。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三丁酉《燈夕,病中與胡彥遠(yuǎn)》。

      《詩集》七言絶句《和丘四季貞燈夕寄答原韻》。

      正月十六夜,同徐雲(yún)吉、方文宿徐梁瑞家。

      方文《嵞山集》卷六丁酉《十六夜,同徐雲(yún)吉、胡彥遠(yuǎn)宿徐梁瑞家》。

      按,徐雲(yún)吉即秦同五。方文《嵞山集》卷九《喜徐雲(yún)吉至》詩中注曰:“雲(yún)吉改姓秦,字同五?!?/p>

      正月,方文聞母訃還樅陽,作詩送別。

      《詩集》七言律《送方爾止聞訃還樅陽》。

      淮陰僧舍訪徐雲(yún)吉。

      《詩集》七言律《淮陰僧舍訪秦同五》。

      丘象隨赴漢陽省親,先生作詩送之,丘有答詩。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三丁酉《答別胡彥遠(yuǎn)二首》、同書同卷丁酉《贈胡彥遠(yuǎn)》?!对娂菲哐月伞端颓鹚募矩憹h陽省父二首》、《詩集》七言絶句《追和丘四季貞紀(jì)別送答詩》、《詩集》七言絶句《再送丘四季貞入楚》。

      妻翁桓寄詩,作詩答之。

      《詩集》七言絶句《答婦寄詩》。

      杜首昌遊吳門,作詩詞送之。

      《詩集》七言絶句《送杜湘草遊吳門二首》、《詩餘·送杜湘草渡江二闋調(diào)寄如夢令》。

      同治《重修山陽縣志》卷一三:“杜首昌,字湘草?!撞V嗜書史,不計(jì)生業(yè),家爲(wèi)之耗。工詩詞,善草書。著有《杜稿編年》數(shù)十卷?!?/p>

      龔鼎孳適嶺外,以詩留別先生。

      龔鼎孳《定山堂詩集》卷二五《留別彥遠(yuǎn)》。

      淮陰郊行,有詩寄懷龔鼎孳、曹溶。時(shí)兩人俱在嶺外。

      《詩集》七言律《淮陰郊行,奉懷龔芝麓、曹秋嶽俱在嶺外》。

      客路,丘象隨有詩寄懷。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三丁酉《客路寄胡彥遠(yuǎn)》。

      淮陰逢金漸皋北上,作詩志感。

      《詩集》七言律《淮陰逢金夢蜚北上,詩以識感》。

      陳臺孫被徵北上,作詩送之。

      《詩集》七言律《送陳階六被徵北上》。

      唐允甲還里,作詩送之。

      《詩集》七言律《送唐大祖命還太平》。

      夏,將返里,有詩留別張璵若、胡從中。

      《詩集》五言古《留贈張大伯玉、胡四師虞》。

      有詩留別程淶、程淞兄弟。

      《詩集》七言古《留別程濰東、婁東》。

      歸里,方文作詩送之,兼壽父六十。

      方文《嵞山集》卷九丁酉《送胡彥遠(yuǎn)歸杭州並壽其尊公》。

      父六十,陸世儀作詩賀壽。

      陸世儀《桴亭先生詩集》卷六丁酉《壽胡彥遠(yuǎn)尊人靜庵先生六十長歌》。

      山曉晳禪師還天童,作詩送之。

      《詩集》五言古《送山曉晳禪師還天童》。

      程之璿過訪旅園。

      《詩集》七言律《程觀察仲玉見訪旅園卻贈》。

      孫治、梁以樟、吳鏘、陳晉明集旅堂。

      孫治《孫宇臺集》卷三六《胡彥遠(yuǎn)齋集同梁仲木、吳聞瑋、陳康侯》。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七:“孫治,字宇臺,錢塘人。著有《鑒庵集》?!?/p>

      阮元《兩浙輶軒録補(bǔ)遺》卷一:“陳晉明,字康侯,一字德公,錢塘人?!?/p>

      同牧雪上人夜坐湖上,懷龔賢。

      《詩集》五言律《同牧雪上人湖上夜坐,懷龔半千》。

      牧雪上人,無考。

      牧雪上人渡江,作詩送之。

      《詩集》五言律《送牧雪上人渡江》。

      九月,之閩,孫治作詩送行。

      孫治《孫宇臺集》卷三六《胡彥遠(yuǎn)之閩》。

      雨發(fā)九牧,有詩志感。

      《詩集》五言律《雨發(fā)九牧》。

      初行建溪,有詩抒懷。

      《詩集》五言律《初行建溪》。

      泊信安,有詩寄懷侯汸。

      《詩集》七言律《泊信安寄侯記原、研德》。

      度僊霞嶺,有詩志感。

      《詩集》七言律《度僊霞嶺》。

      客劍州,有懷金漸皋。

      《詩集》七言律《劍州懷漢陽令金夢蜚》。

      入閩,訪其前身。

      孫治《孫宇臺集》卷一五《亡友陸彥龍、趙明鑣、胡介合傳》:“介嘗夢二浮屠至其牀前,嘑而詔之曰:‘子欲知而前身乎?’介曰:‘諾?!唬骸忧吧碓诟=掣骋啬炒?,姓吳,爲(wèi)監(jiān)司者,是而前身也?!讯腴},訪求其處,果有吳姓爲(wèi)監(jiān)司者,計(jì)其去世,正與介之年歲相等。所存遺筆,又與介書法無異,於乎奇矣!”

      與周亮工集飲。

      《詩集》七言律《集飲周司農(nóng)櫟園》。

      錢林《文獻(xiàn)徵存録》卷二:“周亮工,字元亮,一字減齋,號櫟園,學(xué)者稱櫟下先生。金溪人,籍祥符?!瓩祱@嗜飲喜客,客日滿坐,坐必設(shè)酒,談諧辨難,娓娓不倦?!绲澑竭M(jìn)士,授濰令,以守城功擢御史,十日而京師陷,間道歸里門。入國朝,順治二年,以御史招撫兩淮授鹽法道,請削舊餉……升淮揚(yáng)海防兵備道副使。……四年,遷閩臬?!?,擢右布政使?!u年,升右轄,尋轉(zhuǎn)左。又權(quán)督學(xué)及兵備海道,以才能稱,遷都御史。上章言閩事,輒報(bào)可,驟擢少司農(nóng)……督糧江淮間,四方之士慕之者爭願見司農(nóng),舟車輻輳,道路爲(wèi)隘。……康熙二年,起青州海防道,轉(zhuǎn)江安糧道,再被論,事白而卒。有《賴古堂集》,又有《讀畫録》四卷、《印人傳》三卷、《因樹屋書影》十卷、《同書》四卷、《鹽書》四卷、《字觸》一卷?!鄙绞论斣敗顿嚬盘眉犯藉h錢陸燦撰《墓誌銘》、姜宸英撰《墓誌銘》、黃虞稷撰《行狀》及周在浚撰《周櫟園先生年譜》等。

      葉灼棠出巡泉州,作詩送之,兼訊韓詩、鄧叔奇。

      《詩集》七言律《送葉函公出巡泉州,因訊韓聖秋、鄧叔奇》。

      乾隆《泉州府志》卷三二:“葉灼棠,字函公,江南六合人。順治十二年,以中翰隨定遠(yuǎn)大將軍征閩,委署興泉道事。時(shí)瘡痍未起,灼棠務(wù)與民休息。未幾,還京改授。十五年,復(fù)爲(wèi)興泉兵備。……踰年,丁父艱去郡。……著有《興泉政略》六卷?!?/p>

      與遊漢叟遇於閩,即送其入楚。

      《詩集》五言律《送遊漢叟入楚二首》。

      按,游漢叟,生平不詳,周亮工《賴古堂集》卷五《送遊漢叟入楚》亦作於此時(shí)。

      十二月十八夜,道山月下寄周亮工。

      《詩集》七言律《十二月十八夜,道山月下柬周司農(nóng)櫟園》。

      福州度除夕,有詩志感。

      《詩集》五言律《福州除夕》。

      十月,順天鄉(xiāng)試科場弊案發(fā)。十一月,江南鄉(xiāng)試科場弊案發(fā)。十二月,河南鄉(xiāng)闈事發(fā)。

      清世祖順治十五年戊戌(1658)四十三歲

      正月四日,與許友、高兆、陳叔舉、陳季均集道山亭。

      《詩集》七言律《戊戌四日,同許有介、高雲(yún)客、陳叔舉、季均集道山亭》。

      周亮工《賴古堂集》卷九《雨中聞有介攜具過彥遠(yuǎn)道山亭子,彥遠(yuǎn)初至,有介亦甫自秣陵返》。

      乾隆《福州府志》卷六〇:“許友,字有介,號甌香,侯官人。爲(wèi)詩清新俊逸?!止??!?/p>

      民國《閩侯縣志》卷七二:“高兆,字雲(yún)客,號固齋,崇禎間邑諸生。恬澹有大度,海寧陸水修,西陵汪魏美、沈甸華、應(yīng)嗣寅諸名勝皆推爲(wèi)當(dāng)世士。嘗著《六經(jīng)圖考》。”

      陳叔舉、陳季,生平不詳。

      爲(wèi)高兆《續(xù)高士傳》作序。

      《文集·續(xù)高士傳序》:“吾友高子雲(yún)客,閩南高士也。天才至性,篤於人倫,讀晉玄晏先生《高士傳》而有感也,爲(wèi)傳繼之。其文雅馴,其事核,其義嚴(yán),其取予慎,其寓意遠(yuǎn)?!?/p>

      早春,偶過陶瓶齋,值周亮工、葉欣攜妓妙音宴集,遂飲盡夜。

      《詩集》七言律《早春,偶過陶瓶齋,會周櫟園、葉榮木攜妓妙音先後俱集,遂小飲盡夜,得醒字》。

      周亮工《賴古堂集》卷九《偶過陶瓶,值胡彥遠(yuǎn)小飲,得酸字》。

      爲(wèi)程之璿南郭草堂題詩。

      《詩集》七言律《遙題程仲玉南郭草堂》。

      上元,王顯祚、程之璿、蕭雲(yún)律、耿介過訪道山亭,夜分,王顯祚重邀諸人過東白堂看燈。

      《詩集》七言律《上元,王襄璞方伯,程仲玉觀察,蕭含之、耿逸庵兩副使過訪道山亭,留飲,夜分,襄璞重邀諸公走馬過東白堂看燈》。

      王昶《國朝詞綜》卷一一:“王顯祚,字湛求,曲周人。官至山西布政使?!?/p>

      光緒《重修安徽通志》補(bǔ)遺:“崇禎壬午科蕭含之,蕪湖人,蕭雲(yún)從弟。……三人雲(yún)從、雲(yún)律、雲(yún)倩,含之其即雲(yún)律字?!?/p>

      民國《大名縣志》卷一三:“耿介,字介石,號逸庵,河南登封進(jìn)士??滴跷迥?,授大名道?!磶?,丁內(nèi)艱去?!?/p>

      弘治《八閩通志》卷七三:“道山亭在烏石山之西,宋熙寧中郡守程師孟建。以其前際海門,回覽城市,可比道家蓬萊山,故名。曾鞏爲(wèi)記?!?/p>

      花朝,周亮工登煙雲(yún)過眼樓,有詩簡先生。

      周亮工《賴古堂集》卷九《花朝,登煙雲(yún)過眼樓簡彥遠(yuǎn)初荔》。

      春,程之璿以春燈分寄,先生報(bào)以詩。

      《詩集》七言絶句《程觀察仲玉以春燈分寄,率成二絶句報(bào)之》。

      同許友、高兆題妙音妓壁。

      《詩集》五言律《同有介、雲(yún)客題妙音妓壁》。

      清明,雨中得耿介近詩,未竟讀,夜還,馬上口占報(bào)耿介。

      《詩集》七言律《清明雨中得耿逸庵近詩,未竟讀,程仲玉諸公見過,即邀集王逸庵公廨,夜還,馬上口占報(bào)耿》。

      四月,程之璿由福建按察使遷浙江右布政使。

      王先謙《東華録》順治三十:“(順治十五年夏四月)以程之璿爲(wèi)浙江右布政使,由福建按察使遷。”

      周亮工被逮北上,作詩送之。

      《詩集》七言律《送周櫟園被逮北上》。

      得韓詩書,酬其見訪不值之作。

      《詩集》七言律《榕城得韓舍人聖秋書,酬其見訪不值之作》。

      將歸,高兆榷其歸槖,約有數(shù)千。

      孫治《孫宇臺集》卷一五《亡友陸彥龍、趙明鑣、胡介合傳》:“當(dāng)其自閩而歸也,高雲(yún)客兆榷其歸槖,約有數(shù)千。”

      舟次,寄別許友、高兆。

      《詩集》七言律《舟次,寄別許有介、高雲(yún)客諸子》。

      玄妙觀前坐月,懷周亮工、程之璿被逮。

      《詩集》七言律《玄妙觀前坐月,懷周櫟園、程仲玉被逮》。

      以詩慰周亮工,周有詩寄先生。

      周亮工《賴古堂集》卷九《介壽以胡彥遠(yuǎn)見慰劄子相示卻寄》。

      鐔州道中,有詩寄懷高兆。

      《詩集》五言律《鐔州道中寄懷高大雲(yún)客》。

      在建州,有詩酬龔鼎孳。

      《詩集》七言律《建州酬龔中丞芝麓二首》。

      早度梨嶺,自傷頻年旅行,有詩抒懷。

      《詩集》七言律《早度梨嶺,自傷頻年旅行作》。

      中秋,還家,病起,有詩抒懷。

      《詩集》五言律《中秋病起》。

      七月,明張煌言、鄭成功會師,下浙東數(shù)城,遭風(fēng),退舟山。十月,吳三桂攻雲(yún)南。十二月,清兵取安隆、曲靖,永曆帝出走永昌。

      清世祖順治十六年己亥(1659)四十四歲

      春,有詩答山曉晳禪師,兼寄鄒叔夏、張辭奇。

      《詩集》五言律《答山曉晳禪師,兼寄鄒叔夏、張辭奇諸子》。

      鄒叔夏、張辭奇,生平不詳。

      同鄒叔夏、張辭奇龍歸塢看梅。

      《詩集》五言律《同鄒叔夏、張辭奇龍歸塢看梅》。

      夏,丘象隨久不得先生消息,有詩寄懷。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己亥《久不得胡彥遠(yuǎn)消息》、同書同卷己亥《寄懷胡彥遠(yuǎn)五十韻》。

      夏,方文遊杭州,訪先生於旅堂。

      方文《徐杭遊草·訪胡彥遠(yuǎn)》。

      犀公見訪旅堂即還西巖。

      《詩集》五言律《犀公見訪旅堂,即還西巖》。

      冬,妻初度,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絶句《己亥冬,贈婦初度四首》。

      除夜,丘象隨得先生丁酉閩南除夜見懷詩,以原韻寄懷。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己亥《除夜,得胡彥遠(yuǎn)丁酉閩南除夜見懷詩,愴然,即用來韻奉寄》。

      是年,張煌言與鄭成功會師北上,幾下江陵,江南半壁震動。

      清世祖順治十七年庚子(1660)四十五歲

      正月一日,沈允升母華氏六十,爲(wèi)文賀壽。

      《文集·沈母壽序》:“歲庚子端月之元日,同里沈母華孺人六十初度,其子允升造旅堂胡介之廬?!?/p>

      二月初一,孫山臒七十,爲(wèi)文賀壽。

      《文集·贈孫山臒處士七十序》:“庚子二月之朔,吾友山臒先生七十初度?!?/p>

      春,爲(wèi)楚攸陳母江氏誌墓。

      《文集·楚攸陳母江孺人墓誌銘》:“庚子春,有頭陀敝衣楚音直入旅堂?!嫒松f曆戊戌六月二十五日,歿天啓辛酉五月十九日。後一月,葬於青陽鄉(xiāng)重興橋祖田上月形。其後四十年庚子,錢唐胡介始補(bǔ)之志並書銘?!?/p>

      林嗣環(huán)攜周亮工詩過訪。

      《詩集》七言律《林學(xué)使鐵厓攜周櫟園詩見訪奉贈》。

      民國《杭州府志》卷一七〇:“林嗣環(huán),字鐵崖,福建泉州人。順治六年進(jìn)士,仕至海南副使,攝學(xué)政?!瓪w田後,慕武林山水,僑居湖上,卒,葬西湖白沙泉。”

      爲(wèi)周亮工《獄中倡和詩卷》題詩。

      《文集·爲(wèi)周少司農(nóng)題獄中倡和詩卷》:“少司農(nóng)周子櫟園繫司寇獄三歲矣,客自都門來者,司農(nóng)必緘詩見寄,且傳寫司農(nóng)獄中他詩古文詞甚盛?!?/p>

      林嗣環(huán)還里,作詩贈別。

      《詩集》五言古《贈別林副使鐵厓》。

      遊蘇州,喜逢丘象隨。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喜逢胡彥遠(yuǎn)》。

      《詩集》五言律《吳門喜遇丘四季貞》。

      與姚佺結(jié)識於丘象隨舟中,悲感百集。

      《詩集》五言律《酬姚大辱庵》。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姚山期、胡彥遠(yuǎn)聞聲相思垂三十年,是日,始相見予舟中,悲感百集,因紀(jì)以詩》。

      光緒《嘉興縣志》卷二五:“姚佺,字仙期?!瓉缰小稓v代詩選》及《國朝詩古文源》?!?/p>

      金漸皋招丘象隨、姚佺遊支硎山。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金夢蜚道庶招同姚山期、胡彥遠(yuǎn)遊支硎》。

      與丘象隨、姚佺遊楞伽。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同姚山期、胡彥遠(yuǎn)遊楞伽作》。

      晚同姚佺、丘象隨過訪顧有孝,即招朱鶴齡、吳鏘共飲盡夜。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晚同姚山期、胡彥遠(yuǎn)過訪顧茂倫,即招朱長孺、吳聞瑋共飲盡夜》。

      朱鶴齡《愚庵小集》卷三《茂倫席上晤胡彥遠(yuǎn)、丘季貞、姚仙期漫賦》。

      同治《蘇州府志》卷一〇六:“顧有孝,字茂倫。少任俠,遊華亭陳子龍之門,子龍死國難,有孝亦謝諸生,隱去?!L身玉立,善談?wù)?,喜交遊。家釣雪灘。陋巷蓬門,四方賓至無虛日,有孝傾身攬接。”顧有孝有“窮孟嘗”之稱,薦博學(xué)弘詞,不就。有《雪灘釣叟集》。生平詳徐釚《南州草堂集》卷二五《雪灘頭陀傳》、潘檉章《松陵文獻(xiàn)》卷一〇《人物志》、乾隆《吳江縣志》卷三三等。

      錢林《文獻(xiàn)徵存録》卷三:“朱鶴齡,字長孺,吳江人。明季諸生,國變後屏居著述?!c同邑陳啓源善。其《毛詩通義》頗采啓源説,蓋與啓源相對定也。鶴齡説經(jīng)鏗鏗,長於箋疏之學(xué),又練習(xí)史事?!?/p>

      丁紹儀《國朝詞綜補(bǔ)》卷五:“吳鏘,字聞瑋,吳江人?!?/p>

      與姚佺、丘象隨泛舟石湖,兼懷侯月鷺、歸莊、陸世儀。

      《詩集》七言律《同姚大辱庵、丘四季貞泛舟石湖,兼懷侯月鷺、歸玄恭、陸桴亭諸子》。

      侯月鷺,生平不詳。

      同姚佺、丘象隨笠澤舟中,各有詩。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同姚山期、胡彥遠(yuǎn)笠澤舟中用山期起句》。

      嘉興舟中,與丘象隨讀高兆手書。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禾城舟中,從旅堂讀高雲(yún)客手書感寄》。

      閩南諸人送先生竹枝詞,丘象隨以詩和之。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和閩南諸子送胡彥遠(yuǎn)竹枝詞》。

      丘象隨抵旅堂。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抵胡彥遠(yuǎn)旅堂二首》。

      嚴(yán)沆招同顧宸、丘象隨、朱升等飲湖上。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嚴(yán)灝亭招同顧修遠(yuǎn)、胡彥遠(yuǎn)、朱方庵、徐子宗飲湖上》。

      乾隆《杭州府志》卷八二:“嚴(yán)沆,字子餐,錢塘人。順治乙未進(jìn)士,授庶吉士,改給事中。丁酉,典試山東?!滴醭酰艨普朴〗o事中?!瓪v陞太僕少卿、僉都御史,擢副都御史。踰年,任總督倉場、戶部右侍郎?!蝠B(yǎng)母,歸,卒?!?/p>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六:“顧宸,字修遠(yuǎn),無錫人。明崇禎己卯舉人。有文名,蓄書尤富。晚輯《宋文選》、《杜律批註》?!?/p>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二:“朱升,字方庵,海寧人。順治己亥進(jìn)士,授東昌府推官,以裁缺,改峨嵋知縣。著《蜀中草》一卷?!?/p>

      丘象隨、孫治宿旅堂。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與孫宇臺同宿旅堂》。

      丘象隨有詩贈先生妻翁桓。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爲(wèi)旅堂贈翁少君六首》。

      與丘象隨、弟胡會晚宿湖上。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同胡彥遠(yuǎn)、懋遠(yuǎn)兄弟晚宿湖上二首》。

      招同丁耀亢、張揔、孫治、李漁、毛先舒、諸九鼎、僧南雲(yún)暨弟會泛舟西湖。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胡彥遠(yuǎn)招同丁野鶴、張僧持、孫宇臺、李笠翁、毛馳黃、諸駿男、僧南雲(yún)暨懋遠(yuǎn)泛舟西湖二首》。

      沈德潛《清詩別裁集》卷一四:“丁耀亢,字西生,山東諸城人。由貢生官惠安知縣。”

      乾隆《江寧新志》卷二一:“張揔,字僧持。爲(wèi)諸生,棄舉子業(yè)。翱遊名山,恣情詩酒?!鄙皆攺埑薄队莩跣轮尽肪硪涣稄埬线椣壬鷤鳌?。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八:“李漁,字笠翁,蘭溪人。著《一家言》。”

      乾隆《杭州府志》卷九四:“毛先舒,字稚黃,一名騤,字馳黃,錢塘諸生。六歲能辨四聲,八歲能詩,十歲屬文,十八著《白榆堂集》,鏤之版。陳子龍爲(wèi)紹興推官,見而諮嗟,赴省城,特詣之。先舒感其知己,師事焉。劉宗周講學(xué)蕺山,先舒執(zhí)贄往問性命之學(xué)?!毕仁媪碇小俄崒W(xué)指歸》、《東苑文鈔》、《東苑詩鈔》、《思古堂集》等。生平詳毛奇齡《西河合集·毛先舒墓誌銘》、《清史列傳》卷七〇《文苑傳一》、谷輝之《毛先舒年譜》。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八:“諸九鼎,字駿男,錢唐人?!?/p>

      王岱《了庵文集》卷一三《南雲(yún)和尚遺詩引》:“南雲(yún),號拾殘,俗姓陳,諱五簋,字逸子,長沙攸縣人。少補(bǔ)弟子員?!牦尃?wèi)僧,行腳四方。兼工詩。”

      秋,還旅堂,尋遊江西。

      《文集·吳母節(jié)壽序》:“庚子三夏,胡介掩關(guān)龍淵十一峰。入秋,還旅堂,尋擔(dān)簦杖將遊匡廬?!?/p>

      秋,吳母節(jié)壽,爲(wèi)文賀壽。

      《文集·吳母節(jié)壽序》。

      八月十四夜,酌酒與家人別,時(shí)妻病未愈。

      《詩集》七言律《八月十四夜,酌酒與家人別,時(shí)婦病未愈》。

      十五夜,至江上。

      《詩集》五言律《十五夜,至江上作》。

      宿岑山寺,有詩抒懷。

      《詩集》五言律《宿岑山寺》。

      途經(jīng)軒駐溪,有詩寄孫治、陸嘉淑、陳晉明、江爾慈。

      《詩集》七言律《軒駐溪寄孫宇臺、陸冰修、陳康侯、江爾慈諸子》。

      江爾慈,生平不詳。

      龔鼎孳以詩寄懷,先生有答詩。

      《詩集》七言律《答龔中丞芝麓見懷》。

      九月,至饒州司理章國佐署,章招同陳晉明、潘梅臣集月波樓。

      《詩集》七言律《九日,章司李翊茲招同陳康侯、潘梅臣集月波樓》。

      蔣薰游江西,與之重逢於章國佐署,幾不相識。

      蔣薰《留素堂詩刪》卷三庚子《章司理署中逢胡彥遠(yuǎn)》:“憶昔邢臺日,逢君又七年。聞聲一見後,半面竟茫然。邢臺金令署中遇胡子,今各不相識。南北人云老,風(fēng)霜路幾千。隨陽江上雁,來去總堪憐?!?/p>

      蔣薰有詩贈先生。

      蔣薰《留素堂詩刪》卷三庚子《贈彥遠(yuǎn)》。

      與蔣薰登淮王宮中山。

      蔣薰《留素堂詩刪》卷三庚子《同胡彥遠(yuǎn)登淮王宮中山》。

      蔣薰索箋,贈之。

      蔣薰《留素堂詩刪》卷三庚子《與彥遠(yuǎn)索箋》。

      十月初八,在章國佐署中,對月有懷。

      《詩集》五言律《章司李翊茲署中十月初八夜對月》。

      十月二十五夜,大雷雨,有懷章國佐、陳晉明。次日,得章國佐書。

      《詩集》七言律《芝山十月二十五夜大雷雨,懷章翊茲、陳康侯,明日得翊茲書》。

      識史簡,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律《贈史孝廉簡》。

      同治《鄱陽縣志》卷之一一:“史簡,字文令,乘古第三子。幼負(fù)大志,湛深經(jīng)術(shù)。崇禎己卯舉於鄉(xiāng),時(shí)年甫弱冠,兩上春官不第,遂絶意進(jìn)取,杜門著述。選教諭,不赴?!小稌?jīng)旨要》六卷、《越芝堂日記》二卷?!?/p>

      與史簡、蔣薰登月波樓。

      蔣薰《留素堂詩刪》卷三庚子《同史文令、胡彥遠(yuǎn)登月波樓》。

      冬,遊芝山,有詩志感。

      《詩集》五言律《芝山寺》。

      遊康山,謁忠臣廟。

      《詩集》七言律《康山謁忠臣廟》。

      遊滕王閣,有詩志感。

      《詩集》七言律《滕王閣》。

      閻若璩入都,遂還山西,作詩送之。

      《詩集》七言律《送閻百詩入都,遂還太原故里》。

      潘崍卒,作詩哭之。

      《詩集》七言絶句《哭潘崍》。

      潘崍,生平不詳。

      陳晉明東歸,作詩送之。

      《詩集》七言絶句《饒南送陳四康侯東歸二首》。

      雨中,懷陳晉明東歸。

      《詩集》七言絶句《雨中懷陳四康侯東歸》。

      與蔣薰集章國佐署中,聞雁,章先有詩,蔣薰與先生有和詩。

      《詩集》七言絶句《聞雁,同章司李翊茲作二首》。

      蔣薰《留素堂詩刪》卷三庚子《聞雁》注云:“冬日,同胡子彥遠(yuǎn)集饒陽章司理署中聞雁,章先有作,續(xù)以四題,屬余與胡子賦之。”

      蔣薰有詩贈先生妻翁桓。

      蔣薰《留素堂詩刪》卷三庚子《爲(wèi)胡彥婦少君賦》。

      十一月,蔣薰歸里,有詩贈別先生。

      蔣薰《留素堂詩刪》卷三庚子《鄱陽歌別彥遠(yuǎn)》。

      程之璿卒,作詩哭之。

      《詩集》五言律《程觀察仲玉諱日酬之酒,而哭以詩》。

      爲(wèi)蔣薰《留素堂詩》作序。

      《文集·留素堂詩序》:“庚子之冬,與予同客芝山,見予方刪定三唐詩,丹厓亦且揶揄去之……既與予登高臨流,俯仰陳跡,徘徊舊宮,分題紀(jì)遊,間有所作。丹厓見而奇之,始稍稍就予論詩,則又奇之,於是盡出其《留索堂詩》屬予芟定?!?/p>

      饒署度除夕,有詩。

      《詩集》五言律《饒署除夕》。

      五月,清軍攻廈門,鄭成功卻之。

      清世祖順治十八年辛丑(1661)四十六歲

      元日,有詩寄弟胡會。

      《詩集》五言律《辛丑元日,寄舍弟會》。

      人日,臥病。

      《詩集》五言律《人日,臥病》。

      元夕夜,病起,有詩寄妻及妾。

      《詩集》五言律《試燈夜,病起,寄婦兼示二姬》。

      渡章江,有詩寄姜圖南。

      《詩集》五言律《雨下渡章江,率簡姜侍御真源》。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二:“姜圖南,字滙思,山陰人。順治己丑進(jìn)士,官至御史?!?/p>

      雨中滕王閣,有懷章國佐、陳晉明。

      《詩集》五言律《雨登滕王閣,懷章翊茲、陳康侯》。

      上巳日,喜章國佐過客舍。

      《詩集》五言律《上巳日,喜章翊茲過客舍》。

      寒食,客舍有詩寄李以篤。

      《詩集》五言律《寒食,客舍柬李雲(yún)田二首》。

      廖元度《楚詩紀(jì)》卷二〇:“李以篤,字雲(yún)田,自號老蕩子,漢陽人?!?/p>

      有詩贈陳弘緒。

      《詩集》七言古《章貢讀書樓歌贈陳徵君士業(yè)》。

      康熙《江西通志》卷七〇:“陳弘緒,字士業(yè),新建人。道亨子。性警敏好學(xué),家集書萬卷,兄弟友朋日夜講習(xí),以任子薦授晉州守?!喓萁?jīng)歷,署長興、孝豐二縣事,有惠政。尋爲(wèi)巡按劾罷,後屢薦不起,移居章江。輯《宋遺民録》以見志?!?/p>

      客江西,交周令樹。

      《文集·題丘龍標(biāo)冊》:“辛丑,客豫章,以此意交河朔周郎?!铀分芾勺钟?jì)百,名令樹,今司李贛州者也?!?/p>

      魏憲《百名家詩選》卷三四:“周令樹,字計(jì)百,延津人?!?/p>

      有詩留別周令樹。

      《詩集》七言古《贛水行留別周司李》。

      清明,有詩抒懷。

      《詩集》五言律《清明旅懷》。

      丘象隨以詩寄懷。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辛丑《行春橋寄胡彥遠(yuǎn)》。

      夏秋之交,從南昌歸,張丹贈以詩。

      張丹《張秦亭詩集》卷八《喜胡彥遠(yuǎn)歸自南昌,予去秋先還》。

      七夕,周亮工棲西湖昭慶寺,招袁于令、陳伯璣、余懷、嵇仲舉、魏耕舟集。

      許楚《青巖集》卷三《辛丑七夕,喜逢周櫟園於西湖昭慶寺,是夜,櫟園呼舟命酒,集諸君話舊達(dá)旦,即席屬和龔芝麓送歸白門之作,同搦管者吳門袁籜庵,南州陳伯璣,建業(yè)余澹心、嵇仲舉,武林胡彥遠(yuǎn),四明魏雪竇》。

      梁廷柟《曲話》卷三:“袁于令,字令昭,號籜庵?!诹罟偾G州知府?!?/p>

      爲(wèi)丘象升、張養(yǎng)重《嶺海詩》作序。

      《文集·丘曙戒、張虞山嶺海詩序》:“子、丑之間,侍講左遷瓊州司馬,而處士從之遊?!?/p>

      《文集·張丘同調(diào)集序》:“壬寅之秋,胡子疽發(fā)於膝?!瓘堊涌蜌q從丘侍講遊瓊……有丘、張《嶺海集》,僕序之。今年復(fù)與季貞南渡吳宮、宋苑,窮東南之勝,又爲(wèi)序《同調(diào)集》?!?/p>

      弟胡會卒。

      《旅堂詩文集》卷首丘象隨序:“同父弟懋遠(yuǎn)亦能詩,先旅堂三歲而沒?!?/p>

      正月,玄燁幼齡登基,四大臣同秉國政。三月,清遷界封海,海上大困,鄭成功移兵外向,逐荷蘭人,取臺灣自立。十二月,吳三桂率清軍入昆明,明桂王被執(zhí)於緬甸,南明永曆政權(quán)滅亡。

      清聖祖康熙元年壬寅(1662)四十七歲

      過陸嘉淑池館,作詩贈之。

      《詩集》五言律《過陸冰修池館有感》。

      二月一日,同俞汝言訪曹溶,曹溶留飲倦圃。

      《詩集》五言律《二月一日,同俞右吉過曹侍郎秋岳,留飲倦圃二首》。

      與陸嘉淑宿俞汝言館。

      《詩集》七言律《同陸冰修夜宿右吉館》。

      曹溶補(bǔ)陽和兵備道,信宿旅堂。

      《詩餘·賀新郎·曹侍郎秋嶽備兵陽和,信宿旅堂》。

      按,據(jù)朱彝尊《曝書亭集》卷五《送曹侍郎備兵大同二首》,介詞亦當(dāng)作於本年。

      訪曹溶,時(shí)先生將渡江。

      曹溶《靜惕堂詩集》卷四二《胡彥遠(yuǎn)見訪云將渡江》。

      發(fā)揚(yáng)州,有詩寄丘象隨、宋曹,兼?zhèn)f壽祺、朱日升。

      《詩集》五言律《發(fā)邗上,寄丘四、宋大,兼?zhèn)f大、朱三》。

      有詩懷高兆、丘象隨。

      《詩集》五言律《懷高大雲(yún)客、丘四季貞》。

      過揚(yáng)州,訪龔賢。

      《詩集》五言律《蕪城訪龔大半千二首》。

      陳田《明詩紀(jì)事》辛籤卷二七上“龔賢”條《胡介再過邗上》。

      二月六日,再遊淮南,作詩寄程淞、丘象隨。

      《詩集》七言古《二月六日,醉中作兼寄程二、丘四》。

      上巳,集張新標(biāo)東溪草堂。

      《詩集》五言律《上巳,集張考功鞠存東溪草堂》。

      將歸里,丘象隨作詩送之。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壬寅《上巳,東溪席上送胡彥遠(yuǎn)歸西陵》。

      丘象隨送之河干。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壬寅《河干疊前韻送胡彥遠(yuǎn)》。

      移居門張藥肆,曹溶作詩戲之。

      曹溶《靜惕堂詩集》卷四二《胡彥遠(yuǎn)移居門張藥肆,作此戲之》。

      有詩贈孫枝蔚。

      《詩集》七言古《贈孫八豹人》中有“我年四十七,忍恥人間覓衣食”句,知作於本年。

      乾隆《江都縣志》卷二六:“孫枝蔚,字豹人,陝西三原人。幼爲(wèi)諸生,遭流寇,與其鄉(xiāng)少年奮戈逐賊,落深塹,得不死。乃走江都,從賈人遊,三致千金三散去。既而閉戶讀經(jīng)史,肆力於詩古文辭,名噪海內(nèi)??滴跫何矗圆W(xué)鴻儒徵,授中書舍人,歸。著有《溉堂》前、後、續(xù)集。”

      秋,疽發(fā)於膝。

      《文集·張丘同調(diào)集序》:“壬寅之秋,胡子疽發(fā)於膝?!?/p>

      九月,丘象隨過訪,宿旅堂。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壬寅《雨中訪胡彥遠(yuǎn)》、《宿旅堂》。

      與程震雨招丘象隨泛舟西湖。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壬寅《胡彥遠(yuǎn)、程震雨招泛西湖》。

      程震雨,生平不詳。

      爲(wèi)張養(yǎng)重、丘象隨《同調(diào)集》作序。

      《文集·張丘同調(diào)集序》:“壬寅之秋,胡子疽發(fā)於膝?!饲鹱蛹矩懪c張子虞山渡江偕來,平生好友,千里在門,驚喜而起,欲忘其痛。明日,因扶舁上籃輿,與二子泛舟湖上?!?/p>

      秋,丘象隨渡錢唐江,以詩留別,先生作詩送之。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壬寅《留別彥遠(yuǎn)渡錢唐江》。

      《詩集》五言古《送別丘四季貞至唐棲,用子建贈白馬王彪韻》。

      冬初,丘象隨再宿旅堂。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壬寅《再宿旅堂》。

      丘象隨歸里,作詩留別。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壬寅《既別彥遠(yuǎn)次唐棲卻寄》。

      丘象隨作詩吊弟胡會。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壬寅《吊胡懋遠(yuǎn)》。

      周令樹與丘龍標(biāo)遊杭,因交丘龍標(biāo)。

      《文集·題丘龍標(biāo)冊》:“辛丑,客豫章,以此意交河朔周郎。其後一年,又見瑯琊丘子。丘子讀書成進(jìn)士,年未滿三十,與周同以司李佐郡,與周同乘軒擁蓋而來?!?/p>

      丘龍標(biāo),生平不詳。

      周亮工南還,作詩贈之。

      《詩集》五言律《喜周司農(nóng)櫟園南還二首》。

      陸圻以明史案繫獄,胡介與丘象隨竭力營救。

      《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麗京晚罹無妄以北,彥遠(yuǎn)、季貞相去千餘里,不謀而合爲(wèi)營救?!?/p>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一:“陸圻,字麗京,又字景宣,號講山,仁和人。著《從同集》、《威鳳堂集》、《西陵新語》?!鄙绞论斣斠娙嫱鄂^埼亭集》卷二六《陸麗京先生事略》、《清史稿》卷四八四《文苑一》等。

      四月,永曆帝被吳三桂殺害於雲(yún)南。五月,鄭成功卒於臺灣,子鄭經(jīng)嗣主臺灣。

      清聖祖康熙二年癸卯(1663)四十八歲

      夏,陸嘉淑、高兆、孫治同客旅堂,孫治作《三子詩》。

      孫治《孫宇臺集》卷三二《三子詩》。

      按,王簡可編《陸辛齋先生年譜擬稿》“康熙二年癸卯”條:“癸卯之夏,與孫宇臺、高雲(yún)客共坐胡子旅堂,宇臺作《三子詩》?!?/p>

      陸圻脫禍,視胡介於病榻之前,相向慟哭。

      《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麗京既脫禍患,拜彥遠(yuǎn)於病榻之前,相向慟哭。”

      病中,孫枝蔚過訪。

      孫枝蔚《溉堂前集》卷六癸卯《胡彥遠(yuǎn)病榻蕭然相對有贈》。

      清聖祖康熙三年甲辰(1664)四十九歲

      二月初六日,作詩自壽。

      《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先是中春生日,爲(wèi)詩自壽,有曰‘四十九年人,意愴焉不懌’,投筆而罷?!?/p>

      春,孫治病,先生數(shù)往視其病。

      孫治《孫宇臺集》卷一五《亡友陸彥龍、趙明鑣、胡介合傳》:“先是甲辰春,余病甚,介時(shí)亦病,然數(shù)數(shù)乘輿視我,相慰勞不已?!?/p>

      病篤,囑陸嘉淑定其詩文。

      《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彥遠(yuǎn)且易簀,招余屬定其詩文?!?/p>

      夏六月,卒。友陸嘉淑襄治喪事。

      《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自是且病,病竟不起,甲辰夏六月也?!室缀j後二日,余始至,爲(wèi)襄治喪事。事粗畢,求其遺稿,入皋亭山,編次甲乙,歸彥遠(yuǎn)方外友山曉晳禪師,令郵寄季貞?!?/p>

      卒後,方外友天童桂公葬之佛日山右。

      孫治《孫宇臺集》卷一五《亡友陸彥龍、趙明鑣、胡介合傳》:“介之方外友,則天童桂公。介死而葬於佛日之右者,桂公也?!?/p>

      民國《杭州府志》卷三九《塚墓一》:“處士胡介墓,介字彥遠(yuǎn),死無子,其方外友天童桂公葬之佛日山右?!?/p>

      山曉晳禪師馳書告丘象隨先生卒信。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甲辰《山曉晳禪師馳書告胡彥遠(yuǎn)兇問四首》。

      丘象隨之旅堂,作詩哭之。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甲辰《登旅堂哭胡彥遠(yuǎn)四首》。

      丘象隨書詩旅堂壁,贈先生妻翁桓。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甲辰《書旅堂壁貽翁少君》。

      丘象隨有詩贈先生女胡蕙。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甲辰《示蕙女》。

      丘象隨、林嗣環(huán)、姜圖南、沈甸華、諸駿男晚集旅堂。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甲辰《與林鐵崖、姜真源、沈甸華、諸駿男晚集旅堂》。

      孫枝蔚作詩哭之。

      孫枝蔚《溉堂前集》卷七甲辰《挽胡彥遠(yuǎn)處士》。

      葉雷生作詩哭之。

      魏憲《百名家詩選》卷八一葉雷生《哭胡大彥遠(yuǎn)》。

      歲暮,方文作詩哭之。

      方文《嵞山再續(xù)集》卷三《歲暮哭友》其三《胡彥遠(yuǎn)高士》。

      康范生卒。范良卒。錢謙益卒。

      七月,張煌言在南田懸?guī)S島被捕。十月,被害於杭州。

      參考文獻(xiàn)

      胡介: 《旅堂詩文集》,清康熙刻本

      孫治: 《孫宇臺集》,清康熙二十三年孫孝楨刻本

      龔鼎孳: 《定山堂詩集》,清康熙十五年吳興祚刻本

      吳偉業(yè): 《梅村家藏稿》,《四部叢刊》景清宣統(tǒng)武進(jìn)董氏本

      蔣薰: 《留素堂詩刪》,清康熙刻本

      周亮工: 《賴古堂集》,清康熙十四年周在??瘫?/p>

      朱鶴齡: 《愚庵小集》,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萬壽祺: 《隰西草堂詩集》,民國八年明季三孝廉集本

      吳景旭: 《南山堂自訂詩》,清康熙刻本

      陸世儀: 《桴亭先生詩集》,清光緖二十五年唐受祺刻陸桴亭先生遺書本

      魏畊: 《雪翁詩集》,民國四明叢書本

      許楚: 《青巖集》,清康熙五十四年許象縉刻本

      朱彝尊: 《曝書亭集》,《四部叢刊》景清康熙本

      陳維崧: 《湖海樓詩集》,清刊本

      丘象隨: 《西軒詩集》,清稿本

      孫枝蔚: 《溉堂前集》,清康熙刻本

      方文: 《嵞山集》,清康熙二十八年王槩刻本

      陳確: 《乾初先生遺集》,清餐霞軒鈔本

      陳維崧: 《篋衍集》,清乾隆二十六年華綺刻本

      曾王孫: 《清風(fēng)堂文集》,清康熙四十五年曾安世刻本

      范良: 《幽草軒詩草》,清康熙刻本

      王猷定: 《四照堂文集》,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張丹: 《張秦亭詩集》,清康熙石甑山房刻本

      曹溶: 《靜惕堂詩集》,清雍正刻本

      王岱: 《了庵詩文集》,清乾隆刻本

      弘治《八閩通志》,明弘治刻本

      萬曆《紹興府志》,明萬曆刻本

      康熙《江西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康熙《大興縣志》,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傳鈔本

      雍正《畿輔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乾隆《杭州府志》,清乾隆刻本

      乾隆《江南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乾隆《江都縣志》,清乾隆八年刊、光緒七年重刊本

      乾隆《泉州府志》,清光緒八年補(bǔ)刻本

      乾隆《鄞縣志》,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乾隆《江寧新志》,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乾隆《福州府志》,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嘉慶《松江府志》,清嘉慶松江府學(xué)刻本

      嘉慶《合肥縣志》,清嘉慶八年修、民國九年重印本

      嘉慶《餘杭縣志》,民國八年重刊本

      嘉慶《直隸太倉州志》,清嘉慶七年刻本

      嘉慶《山陰縣志》,民國二十五年紹興縣修志委員會??U印本

      道光《廣東通志》,清道光二年刻本

      道光《太原縣志》,清道光六年刊本

      道光《續(xù)修桐城縣志》,清道光七年修、十四年刻本

      道光《歙縣志》,清道光八年刻本

      道光《陽江縣志》,清道光二年刊本

      同治《鄱陽縣志》,清同治十年刻本

      同治《重修山陽縣志》,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同治《長興縣志》,清同治修、光緒增補(bǔ)本

      同治《元城縣志》,清同治十一年刊本

      同治《蘇州府志》,清光緒九年刊本

      光緒《鹽城縣志》,清光緒二十一年刻本

      光緒《重修安徽通志》,清光緒四年刻本

      光緒《淮安府志》,清光緒十年刊本

      光緒《歸安縣志》,清光緒八年刊本

      光緒《嘉興府志》,清光緒五年刊本

      光緒《嘉興縣志》,清光緒三十四年刻本

      宣統(tǒng)《續(xù)纂山陽縣志·山陽藝文志》,民國十年刻本

      民國《閩侯縣志》,民國二十二年刊本

      民國《杭州府志》,民國十一年本

      民國《柏鄉(xiāng)縣志》,民國二十一年刻本

      民國《大名縣志》,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陳田: 《明詩紀(jì)事》,清陳氏聽詩齋刻本

      李漁: 《尺牘初徵》,清順治十七年刻本

      魏憲: 《百名家詩選》,清康熙魏氏枕江堂刻本

      沈德潛: 《清詩別裁集》,清乾隆二十五年教忠堂刻本

      廖元度: 《楚詩紀(jì)》,清乾隆十八年際恒堂刻本

      張庚: 《國朝畫徵録》,清乾隆刻本

      阮元: 《兩浙輶軒録》,清嘉慶刻本

      阮元: 《兩浙輶軒録補(bǔ)遺》,清嘉慶刻本

      阮元: 《淮海英靈集》,清嘉慶三年小瑯?gòu)謨M館刻本

      朱彝尊: 《靜志居詩話》,清嘉慶扶荔山房刻本

      秦瀛: 《己未詞科録》,清嘉慶刻本

      王昶: 《國朝詞綜》,清嘉慶七年王氏三泖漁莊刻增修本

      陶樑: 《國朝畿輔詩傳》,清道光十九年紅豆樹館刻本

      張維屏: 《國朝詩人徵略》,清道光十年刻本

      錢林: 《文獻(xiàn)徵存録》,清咸豐八年有嘉樹軒刻本

      吳灝: 《國朝杭郡詩輯》,清同治刻本

      丁紹儀: 《國朝詞綜補(bǔ)》,清光緒刻前五十八卷本

      潘衍桐: 《兩浙輶軒續(xù)録》,清光緒刻本

      吳慶坻: 《蕉廊脞録》,民國求恕齋叢書本

      徐世昌: 《晚晴簃詩匯》,民國退耕堂刻本

      清國史館編,王鍾翰點(diǎn)校: 《清史列傳》,《清代傳記叢刊》本,中華書局1987年版

      王先謙: 《東華録》,清光緒十年長沙王氏刻本

      溫睿臨: 《南疆逸史》,清傳氏長恩閣鈔本

      王簡可編: 《陸辛齋先生年譜擬稿》,《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75冊,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版

      吳騫: 《陳乾初先生年譜》卷上,民國刻雪堂叢刻本

      羅振玉: 《萬年少先生年譜補(bǔ)正》,民國八年上虞羅氏鉛印本

      顧師軾: 《吳梅村先生年譜》,光緒三年太倉吳氏重刻光緒印本

      李聖華: 《方文年譜》,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7年版

      江慶柏編著: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

      張慧劍編: 《明清江蘇文人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朱保炯、謝沛霖編: 《明清進(jìn)士題名碑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錢實(shí)甫編: 《清代職官年表》,中華書局1980年版

      猜你喜歡
      七言
      清 錢泳 隸書七言聯(lián)
      中國書法(2023年8期)2023-09-23 19:20:26
      清 高翔 錄書七言詩軸
      中國書法(2023年4期)2023-08-28 06:02:08
      《已通閑讀》七言聯(lián)
      老年教育(2021年9期)2021-10-05 03:02:44
      杭州師范大學(xué)名賢書畫錄:孫智敏《閬苑畫屏行書七言聯(lián)》(約1940年代中期)
      淺析三三七式未直接過度至七言詩的成因
      應(yīng)城仙雅園分韻得城字
      行草書鐘鼎風(fēng)流七言聯(lián)
      中國書畫(2020年10期)2020-03-09 06:25:00
      徐三庚篆書《情懷安雅》七言聯(lián)賞析
      王維的七言山水詩論略
      疏星老木七言聯(lián)
      中華書畫家(2018年5期)2018-05-27 17:34:12
      婺源县| 永仁县| 镇安县| 招远市| 鄂托克旗| 保山市| 海盐县| 若尔盖县| 武川县| 沅江市| 福贡县| 杭锦旗| 东平县| 天等县| 吉隆县| 石景山区| 三亚市| 陆丰市| 郁南县| 南华县| 柞水县| 斗六市| 崇文区| 宁河县| 兴文县| 阿坝县| 勐海县| 将乐县| 海口市| 武威市| 沙洋县| 蛟河市| 泸西县| 洞口县| 宁都县| 襄樊市| 辛集市| 宾阳县| 翁源县| 绥宁县| 民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