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淑萍
愛情鈍感力
作者/劉淑萍
鄰家女孩和男友如膠似漆熱戀了大半年,忽一日,男的因工作中的煩心事,將負面情緒帶回了家,女孩受不了他的煩躁,哭鬧起來。男的本來心情不好,便針尖對麥芒和她吵。當天兩人不歡而散,后來沒有及時溝通,最終分道揚鑣,但他們其實是相愛的。
現(xiàn)今社會,由于競爭的壓力和快節(jié)奏的生活,人們常處于忙碌和焦慮之中,壞脾氣有時就像干柴,遇到一點火星就點燃。戀愛或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常常過于敏感,缺乏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所說的“鈍感力”。
鈍感是一個心理學的名詞,“鈍感力”可理解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鈍感一詞雖然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它告誡人們,太敏感容易受傷,所以我們應當修煉“鈍感力”。
民國才子徐志摩與美麗優(yōu)雅才高八斗的才女陸小曼幾經(jīng)波折才結(jié)為夫婦,但他們婚后常吵架。陸小曼是那種我行我素離經(jīng)叛道的人,常出入酒宴和歌舞場所,還吃上了鴉片。一次,她又晚歸,忙著教學和寫作的徐志摩與她爭吵起來。次日氣還沒消,爭執(zhí)中陸小曼拿起煙具朝徐志摩砸去,打碎了他的眼鏡。徐志摩痛苦地提前登機去北京講學,結(jié)果飛機失事,一代才子就這樣結(jié)束了他短暫的人生,年僅35歲。
噩耗傳來,陸小曼立刻昏厥,醒后悲痛欲絕,哭倒在靈堂。此后她一直沉浸在悲痛和悔恨中,她給胡適寫信說:“到今天才知道人的心境是真的會痛如刀絞……”
陸小曼是愛徐志摩的,她錯的是缺少了“鈍感力”,在與愛人發(fā)生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執(zhí)中,敏感刁蠻任性,以至鑄成大錯,盡管飛機失事并不是她的錯。
渡邊的鈍感力理論有五項鐵律,徐陸相處中便是缺了其中之一的“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其實世間很多夫妻戀人都缺乏這種“愛情鈍感力”。對對方一些不太令人滿意的言行,也許我們誰都無法做到視若無睹,但不必干戈相向。人的一生要經(jīng)歷很多,那些突如其來的離別往往讓人措手不及,有些轉(zhuǎn)身,真的就是一生,從此后會無期,永不相見!徐陸的故事讀來令人唏噓。
當代作家李敖和前妻胡因夢的故事則令人不可思議。一個是嬉笑怒罵皆文章的大才子,一個是清麗脫俗如幽蘭的俏佳人,他們一見鐘情,一拍即合,婚后卻因稱不上原因的原因而一拍兩散:某天李敖進衛(wèi)生間,見胡因夢便秘憋得滿臉通紅,覺得她太不堪了,以后還將此感受說給記者聽。其實這遠非缺乏鈍感力,至少是審美疲勞和放浪形骸。倒是胡因夢比他灑脫大度且睿智,面對這么尷尬的問題,淡然一笑:同一個屋檐下,是沒有真正美人的!
可見,戀人或夫妻相處要有容人之量,打破砂鍋問到底會使雙方都透不過氣,針鋒相對沒有一點緩和關(guān)系遲早會崩潰。我們“難得糊涂”,需要鈍感力,這不是遲鈍,是學著對日常生活,對煩心事不那么敏感,學著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是一種耐力、忍力,是豁達寬容的人生態(tài)度。反之,神經(jīng)大條凡事不那么較真則容易獲得簡單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