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樂
(湛江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覺民小學,廣東 湛江 524076)
本土音樂資源在小學音樂中的應用分析
陳 樂
(湛江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覺民小學,廣東 湛江 524076)
小學音樂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情具有關鍵作用,有效的音樂教學還可以啟發(fā)學生的心智,健全其人格,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編寫小學音樂教材過程中要充分注意到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還要有機利用本土的音樂資源,幫助學生迅速融入音樂課堂教學中來,還可以對本土音樂資資源進行繼承傳播,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保存和發(fā)展。
本土音樂資源;小學音樂;應用
小學音樂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初步形成對音樂的認識,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并引起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興趣和熱愛。教育部頒布的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要積極吸納地方音樂和民族音樂,從而為學生呈現(xiàn)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促使學生對多元文化形成一定的理解和學習。有關人員提出一個要求,要讓每個小學生都會唱歌,而且要會唱自己家鄉(xiāng)的歌,這就說明將本土音樂資源應用到小學音樂中來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和作用。本土音樂資源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將其引入小學音樂教學,可以促使學生快速融入教學氛圍,另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湛江,舊稱“廣州灣”,別稱“港城”,是廣東省轄的地級市。湛江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雷州半島上,地處粵桂瓊?cè)^(qū)交匯處,南瀕南海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西臨北部灣,背靠大西南,東與茂名市相連。湛江地區(qū)的音樂資源可以細分為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曲藝以及當?shù)貎焊璧取?/p>
湛江地區(qū)的民間歌曲數(shù)量巨大,種類繁多,這些民間歌曲主要產(chǎn)生于各種各樣的生產(chǎn)生活活動,具有強烈的地方民族色彩。當?shù)匚幕ぷ魅藛T對本土音樂資源進行了實地考察總結,并將其應用到小學音樂教材中。這些應用到音樂教材的民間歌曲主要可以細分為三個類型。一是湛江地區(qū)的民間歌曲,這些民間歌曲的歷史較長,從興起到形成再流傳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無論其怎么變,依然保存著強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小學音樂課程中選取了幾首具有代表性的湛江地區(qū)的民間歌曲,可以以欣賞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比如《出嫁姑娘梳頭歌》《吳川水歌》等。這些民歌的地方特征、色彩濃厚,將其引入小學音樂教材,可以促進當?shù)匾魳肺幕膫鞒?,有助于發(fā)展小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和喜愛。
第二類值得納入小學音樂教材的本土音樂資源是當?shù)氐膬和枨?。在湛江地區(qū)傳統(tǒng)民族民間歌曲中包含多種兒童歌曲,這些兒童歌曲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生動活潑、幽默風趣,而且能夠?qū)⒈镜貐^(qū)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環(huán)境進行有效展示,部分兒童歌曲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教材中選用的本土兒童歌曲一部分是帶有本民族語言演唱,歌曲中加入了“喲、呀、耶啰耶”等具有當?shù)孛褡逄厣囊r詞,并且歌曲中間的襯詞“耶啰”將節(jié)奏拉長,形成二聲部合唱,與齊唱部分形成對比,旋律以 la do mi 作為骨干音,更加突出了當?shù)孛褡逡魳返奶攸c。
第三類本土歌曲是近期編輯的當?shù)貎焊?,這些兒歌富于時代氣息,同時積極融入了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音樂元素,這些歌曲在小學音樂教材中多以各種演唱歌曲呈現(xiàn),比如當?shù)孛耖g歌曲《吳川水歌》,這首歌曲將當?shù)匾魳诽厣宫F(xiàn)無遺,歌曲的旋律輕快流暢,節(jié)奏感很強,易于得到當?shù)匦W生的喜愛。
湛江民間器樂有雷州音樂、安鋪八音、硇洲八音、瓦窯陶鼓、華琴和雷胡。雷州音樂是指雷州民間器樂曲,是廣東省五大民間音樂之一,也是我國40多個樂種之一。這些本土樂器具有多種形式,演奏方式各具特色,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富于吸引力。在小學音樂教材中對這些本土樂器進行合理應用,主要以欣賞的方式呈現(xiàn)給小學生,有助于學生了解學習本土音樂資源以及表現(xiàn)形式,激發(fā)學生對本土樂器的熱情,促進本土音樂的流傳與發(fā)揚。
湛江本地在悠久的歷史中發(fā)展出多種帶有強烈地方特色的舞蹈,其中湛江的宗教舞蹈分為屯分舞、散花舞和目蓮舞,湛江的動物舞蹈分為蜈蚣舞、紫微降貔貅、舞鷹雄、獅舞和龍舞等,湛江民俗舞蹈分為打盤茶(徐聞婚俗)和認同年。將這些豐富多彩的本土歌舞引入小學音樂教材,可以鍛煉小學生的舞蹈基礎入門,還可以促進小學生對舞蹈的熱愛和興趣。這些本土歌舞形式多樣,有的難以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進行演練,因此往往作為欣賞課程呈現(xiàn)給學生。
通過將各地優(yōu)秀豐富的本土音樂融入小學音樂教材,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熱情,幫助學生學習了解本土音樂,從而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還可以促進本土音樂的傳承以及發(fā)揚,將本土的民族音樂進行傳播。為了達到這些效果,必須充分認識到本土音樂與小學音樂教材之間的契合點,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機結合,注意發(fā)揚本土音樂中的特色和優(yōu)勢,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將本土音樂中的不良信息帶入小學音樂課堂。
在將本土音樂融入小學音樂教材過程中,需要始終堅持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始終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教學理念,在此基礎上將本土音樂呈現(xiàn)出小學生,引導小學生對各類歌曲、樂器、舞蹈等進行學習或者觀看,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以及對本土音樂的熱情。在將本土音樂寫進教材過程中,要注意配備對應的插圖,插圖要與音樂背景相一致,體現(xiàn)出本土音樂的豐富內(nèi)涵。此外針對小學不同年級的學生,需要安排符合其心理發(fā)展水平的音樂內(nèi)容,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在積極引用本土音樂的同時,還要注意為學生進行文字介紹,尤其是那些學生普遍存在疑惑的地方,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產(chǎn)生的背景及其思想感情,從而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音樂作品的深刻理解。
當前各種音樂教材中對本土音樂資源的應用占有一定比例,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其比例依然較小。為了充分利用本土音樂資源,并促進本土音樂資源的發(fā)揚光大,應該根據(jù)具體需要,適當加大小學音樂教材中本土音樂資源的應用范圍和數(shù)量。要將本土音樂資源中具有代表性的各種歌曲、樂器、舞蹈等進行選擇性利用,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具有強烈吸引力的本土音樂資源。另一方面,在實施本土音樂資源的教學時,需要合理安排教材的課時。教材中的課時量需與本學期的總課時量相符合,若教材課時量過少,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若教材課時量過多,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只能是走馬觀花式地學習,同時也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小學音樂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具有關鍵作用,通過合理應用本土音樂資源,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樂感,還可以促進本土音樂作品的繼承和傳播,從而有效弘揚地方文化。在編寫小學音樂教材時,需要始終堅持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和標準,對本土音樂進行科學選擇,為學生提供具有良好教學作用的音樂資源。同時需要及時總結分析小學音樂教材中對于本土音樂資源的應用是否存在不足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并據(jù)此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最終不斷完善小學音樂教材。
[1]沙文仙.本土音樂資源在中川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開發(fā)現(xiàn)狀分析[J].北方音樂,2013(06):92-93.
[2]姚笛.本土音樂資源在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應用研究[D].廣西藝術學院,2016.
[3]田乙.淺談本土音樂資源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開發(fā)現(xiàn)狀[J].音樂大觀,2014(01).
[4]姚笛.廣西本土音樂資源在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應用研究[J].音樂時空,2015(21):129.
G623.71
A
課題信息:《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鄉(xiāng)村小學藝術教育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YXY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