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橋 葉慶娟
稻田養(yǎng)殖小龍蝦技術
周建橋 葉慶娟
1.稻田選擇
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方便,水源周邊無工業(yè)污染和農業(yè)污染,水、電、路三通,田塊平整,土質以壤土為好,面積以20畝以上的田塊為宜。
2.稻田改造
在規(guī)劃的養(yǎng)殖面積內,沿外田埂四周挖溝,要求溝寬2~3m,溝深0.8~1m,坡比為1∶2.5左右,蝦溝面積約占稻田面積10%左右,田塊面積在50畝以上,可在田塊中間挖十字溝,十字溝可稍淺稍窄,在寬1m左右、深0.5m左右。
用挖溝的土加高加厚四周田埂,每加一層泥土都要夯實,田埂要求高出水田0.6~0.8m,田埂頂寬4m。
在外圍田埂內側設立防逃設施,防逃墻材料可選擇養(yǎng)蝦專用塑料布或彩鋼瓦等,要求高出地面50~60cm埋入地下10~20cm,接頭要求無縫連接。
進排水口要獨立分開,在田塊對角線兩端,進排水口要用密網扎緊,并經常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逃蝦及野雜魚進入。進排水口是逃蝦的重點防護點。
1.消毒。以蝦溝面積計算,每畝用生石灰100kg化水潑灑消毒,對于留有親蝦的稻田蝦溝,必須進行整修,清除過多淤泥和挺水雜草,每畝用茶餅20~25kg消毒。
2.施肥。每畝施發(fā)酵熟的禽糞500kg用旋耕機旋耕至表層土中,5~7天后注水,前期注水至蝦溝內水深20~30cm,以利于水草的種植和生長。
3.種草、移螺。在蝦溝內種植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等水草,水草種植面積以水草成活后,3月份蝦溝覆蓋面積60%左右,投放螺螄,以蝦溝面積計算每畝投放螺螄200~300kg。
4.解毒。在投放蝦苗前2~3天,用水質保護解毒劑進行解毒,以降解稻田中農藥、殺蟲劑的殘留毒素,提高苗種成活率。
5.試水。苗種投放前24小時用少量蝦苗放入溝中試水,如果24小時無異常現象,便可投放蝦苗。
3月份,在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后,便可投放蝦苗,一般投放140~200尾/kg的蝦苗,每畝投放5000尾左右,即25~30kg。
也可8-9月份投放親蝦,每畝投放親蝦20kg左右,要求雌雄比例為3∶1。
放養(yǎng)蝦種最好就近購買,運輸車程不要超過2小時,以提高成活率,第二年投放蝦種不要到上年同一地區(qū)購買,以免近親交配引起種質退化。
投放的蝦苗要求體表光潔、肢體完整健全、無傷無病、規(guī)格整齊、體質健壯、生命力旺盛。
投放蝦種時同一田塊要一次性放足、放勻,避免蝦苗相互殘殺。投放時應盡量避免強烈陽光直射,先將苗種放入蝦溝中浸1~2分鐘,提起擱置2~3分鐘,再浸入水中1分鐘,再提起,如此2~3次,讓苗種體表和鰓吸足水分后再放入水中,以提高成活率。
小龍蝦一般白天在水草或洞穴中,傍晚出來攝食,可根據龍蝦的食性傍晚時可適當補充投餌。豆粕、菜餅、玉米、南瓜、野雜魚等都是小龍蝦喜歡的餌料,也可投喂小龍蝦專用顆粒餌料,日投量為龍蝦重量的3%~5%。投喂時間為下午5時后,沿環(huán)溝及周邊稻田均勻投喂,第二天清晨觀察投餌點如發(fā)現剩餌,適當減少投喂。
投餌要做到“四看”,即看季節(jié)、看天氣、看水質和看蝦的活動情況和“四定”,即定時、定點、定質、定量。
加強病害防治工作,清除水田中的敵害生物如青蛙、水蛇、黃鱔、水老鼠及雜食性魚類、肉食性魚類,還要想辦法驅趕水鳥。
做好水質調節(jié)工作,定期加注新水,使田塊保持水深10~20cm,定期用EM菌調節(jié)水質。
稻種要選擇米質優(yōu)、產量高、抗倒優(yōu)性強、抗病性好的品種,水稻最好采用栽插,株距17~20cm,以便小龍蝦進入稻田中活動覓食。
一般養(yǎng)蝦稻田不使用農藥,萬一需要使用農藥時要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絕對禁止使用小龍蝦敏感的農藥,平時可在蝦溝內設立誘蟲燈殺滅害蟲。
5-6月為龍蝦捕撈銷售高峰期,用蝦籠捕大留小,及時上市銷售,8-9月份可進行第二次捕撈,此時捕撈應捕小留大,將規(guī)格大的龍蝦預留作為親蝦保種,注意多留雌蝦少留雄蝦,雌雄比為3∶1。
水稻收割前7~10天放水使蝦種進入蝦溝,田面曬干后進行收割,注意將稻草還田,水稻收割留茬40cm,收割完成后注水,以淹沒留茬為宜,確保親蝦安全越冬,根據情況適當補種水草,準備進入下一個養(yǎng)殖循環(huán)。
(通聯:246400,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水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