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為鄉(xiāng)親拓富路
——記煙臺市福山區(qū)東廳街道辦事處南十里堡居民區(qū)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鄒積坤
鄒積坤,中共黨員,現擔任東廳街道南十里堡居民區(qū)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在他的帶領下,村里黨員干部人人挑擔子,個個講貢獻。這種作風使南十里堡村在農業(yè)基本建設、產業(yè)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等工作上,總是走在前列,而他本人也因工作成績突出,于2008年被評為市級“勞動模范”,2009年,當選為區(qū)人大代表。在這位樂為鄉(xiāng)親拓富路的領頭雁帶領下,南十里堡村正朝著實現新農村美好藍圖的目標奮進。
加強村班子建設,提高黨員干部素質
農村有句順口溜:“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鄒積坤深知打造支部村委班子的重要性,他挑選有能力、有責任感的村干部班子,一干就是30年。提起南十里堡的村“兩委”,沒有人不豎大拇指。鄒積坤創(chuàng)新推行村級民主管理辦法,將民主議事、科學決策與黨務公開、村民自治有機結合起來。同時設立村務公開欄,做到了一般村務按時公開,重大村務及時公開。利用遠程可視化黨員教育管理系統作為陣地,加強黨員干部的理論學習,抓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黨員干部履職盡責能力。
任職一方土,富裕一方人
鄒積坤帶領村“兩委”成員堅持把壯大村級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首要問題來抓。二十年前的十里堡村,村民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想致富沒有路可走,多數村民過著“不饑不飽”的窮日子;村集體不但沒有收入來源,還欠著外債。鄒積坤上任后,經過認真分析,他認為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必須大力發(fā)展集體經濟,培植支柱產業(yè) 。
“老百姓積極參與程度的大小,是產業(yè)能否做大做強的關鍵?!笔青u積坤常說的話。當時,他看好了編織袋制造行業(yè)。在他的宣傳下,百姓們從將信將疑到積極參與?,F在130多名村民到村里的編織袋加工廠里上班,地里的活一點都不耽誤,一個月還能多掙1000多元,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讓百姓在產業(yè)發(fā)展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如今,編織袋制造業(yè)已經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yè),小小編織袋逐漸成為一項帶動全村致富的產業(yè)。
大力發(fā)展大櫻桃產業(yè),帶領群眾增產增收
在市場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群眾靠什么致富,是擺在鄒積坤及其班子成員的重要課題,他們經過多次請專家論證后,結合自身實際,決定發(fā)展大櫻桃產業(yè)。他先后組織群眾骨干到外地參觀學習、考察,聘請專家授課,免費為群眾提供優(yōu)質苗木,群眾種植大櫻桃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目前,該村種植大櫻桃總面積38.7公頃,每年可使農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盡管大櫻桃種植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鄒積坤依然把大櫻桃作為一項促進農民增收的重點工作來抓,不斷擴大基地規(guī)模,利用土地流轉形式規(guī)范種植基地,逐步向區(qū)域化和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通過定位和技術培訓,正確引導農民發(fā)展生產,利用各種形式邀請農大、果樹研究所教授講課,舉辦培訓班,科技到田間,普及大櫻桃種植生產技術,不斷提高農民對大櫻桃種植意識和管理技術。堅持自愿,優(yōu)勢互補,成立銷售經紀人,對他們進行市場營銷知識培訓指導,制定有效的銷售策略,建立起由農民組成的銷售網絡,解決銷路問題。
大力發(fā)展第三產業(yè),拓寬農民收入渠道
“讓村莊富裕起來,干部才當得稱職!”他結合村里實際摸索出了?“租地引商、建廠房出租、辦集體企業(yè)、以地入股合資干”這四條使村莊持續(xù)發(fā)展的路子,村兩委由此把招商引資作為壯大村莊經濟實力的重點,成立了專門的服務隊伍,及時為客商排憂解難。村里共引進了內外資企業(yè)5家,形成企業(yè)聚集區(qū)。有了企業(yè),不僅村里的勞動力解決了就業(yè)問題,還吸引上萬名外來打工者,帶動起村民的房屋租賃、餐飲、商品銷售等三產的發(fā)展,拓寬了收入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
努力改善居住條件,讓群眾安居樂業(yè)
十里堡村常年缺水,全村共有耕地面積38.4公頃,水澆地面積寥寥無幾,有效灌溉面積僅有10%。農業(yè)在一定程度上是靠天吃飯,更重要的是影響群眾的生產生活。因此,解決農業(yè)灌溉和群眾吃水又是擺在鄒積坤面前的一大難題。2013年,他們多方籌措資金100多萬元,鋪設管路2000米,新打機井兩眼,新建3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一處,改善灌溉面積20多公頃,徹底解決了農業(yè)“靠天吃飯”的難題,僅此一項,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效益30萬元。2014年,又籌措資金20萬元安裝一套純凈水設備,讓老百姓喝上了放心水,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贊譽。
幾年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是對該村的真實描述,與新農村建設格格不入。2010年,在市、區(qū)包幫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先后投入600多萬元用于村莊硬環(huán)境建設,把所有的大街小巷全部硬化,40多盞路燈亮了起來,新建8個垃圾箱,這些都給群眾帶來了很大方便。街道兩旁的綠化,給這個小山村帶來生機和活力。群眾走在寬敞的大街上,無不感謝鄒積坤及班子成員,紛紛說:沒有這屆好班子,哪有我們十里堡的今天。
豐富業(yè)余文化生活,讓群眾享受幸福生活
物質上的富有代表不了精神上的富有,要讓群眾快快樂樂的生產、生活,就必須要豐富他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讓群眾體面勞動,快樂生活。在鄒積坤的引領下,村里投入300萬元建起了村民休閑娛樂廣場和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全村人的衛(wèi)生費、水費、大病醫(yī)療統籌費、獨生子女保險金、育齡婦女查體費全部由村里負擔。同時,每年的重大節(jié)日,他們都組織幾場大型文藝晚會,群眾自娛自樂,真正讓群眾天天有個好心情。“務實勤勉,站得高看得遠,是我們的好帶頭人?!边@是村干部和群眾對鄒積坤的由衷贊譽。
解決群眾生活福利,讓百姓得到真正實惠
如今的十里堡村,群眾參加養(yǎng)老保險的人數達到99%,參加醫(yī)療保險的人數達到95%以上。同時還規(guī)定:年滿60-70周歲的老人,每人每年補貼300元;年滿70-80周歲的老人,補貼600元;年滿80周歲以上的老人,補貼900元。同時,每年都和包幫單位一起給群眾送去米面油等慰問品。這一串串的數字,足以說明鄒積坤同志所付出的艱辛和汗水。
眼下,他們又引進開發(fā)商,對村東山12公頃土地開發(fā),僅此一舉,不但解決了該村青年結婚住房的問題,又壯大了集體經濟,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從去年開始,他們又緊鑼密鼓地開展招商活動,為全村整體拆遷改造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和城市人享受一樣的生活近在眼前。大街寬敞,小巷硬化,村變漂亮了,群眾的生產、生活秩序井然,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所有這一切,群眾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正是鄒積坤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求真務實精神感動全村百姓,把他真正當成了群眾的貼心人。
(本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