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孌啟 鄧嬌鶯
(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 100083)
淺析凱瑟琳·古斯塔夫森設計理念、手法及其代表作
李孌啟 鄧嬌鶯
(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 100083)
古斯塔夫森是當代杰出的風景園林設計師之一?;谒囆g和時裝設計的背景,她對材料的質感和肌理有著深刻的認識,并擁有藝術家般敏銳的審美與直覺。通過研究其設計理念及手法,從中獲得更多啟發(fā)。
風景園林;凱瑟琳·古斯塔夫森塑造地形
凱瑟琳·古斯塔夫森1951年出生于美國,18歲進入華盛頓州立大學學習藝術,一年后轉入紐約州立大學學習時裝和織物設計。大學畢業(yè)后,赴法國巴黎從事時裝設計工作。不久,她轉變了職業(yè)志向,在凡爾賽國立風景園林學院畢業(yè)后的第2年于巴黎建立了事務所。直到1997年古斯塔夫森退出了巴黎的事務所,與波特合伙在倫敦創(chuàng)立了古斯塔夫森-波特事務所。2000年,古斯塔夫森—古斯利—尼克事務所在美國西雅圖成立。
古斯塔夫森在設計中不受圍墻等實體圍合的約束,將視野擴大至天際線,即運用設計手法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和諧的底界面。她在設計時尤其注重連續(xù)空間的處理,基于此,在她的設計作品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地形的整體塑造。通過對大地進行藝術性的塑造與整合創(chuàng)造出連續(xù)的地形地貌,同時引入自然界中的陽光、風、水等,使場地與人對話,這也正是一塊土地能夠打動人心的原因。她認為深層次挖掘場地的歷史內涵,體現場地的核心品質才是設計中的重點,同時也是對自然和歷史的尊重。
2.2.1 基于黏土模型塑造地形。古斯塔夫森的作品常被稱作雕塑般的大地藝術,在她所有的項目中都應用了地形處理的方式來組織空間。微妙的地形變化不僅可以給人帶來豐富的體驗,還能形成和場地融合的地表肌理,突顯獨有的氛圍。在表達設計思想時,她鐘情于黏土手工模型制作這一方式。她的每一件作品都要通過黏土模型進行空間分析,特別是地形塑造的分析。這種方式可以隨時自由地表達,更能把握設計的尺度。
2.2.2 水與倒影。水景設計是古斯塔夫森最為重要的設計手法,在她眾多設計作品中,水起著串聯(lián)各個景觀要素的作用。水成為了進行各類活動以及敘述故事的媒介。在古斯塔夫森的水景設計中鮮有雄偉壯闊的形態(tài)和奪人眼球的視覺沖擊,相反她常用淺水和潺潺溪流來表達水的柔性和純凈。
2.2.3 植物。古斯塔夫森善于利用植物材料來塑造空間,通過不同材質、高度植物的混合搭配,進而對空間做出了界定。例如,在芝加哥千禧公園的盧瑞花園中,北邊和西邊被“樹肩綠籬”環(huán)繞,它像是是一道具有生命的屏障,從遠處看與城市地平線輪廓相呼應,同時也避免花園內部受到千禧公園中大量人流的干擾。在齊肩的樹籬內部通過種植宿根花卉和喬木來暗示2個不同空間的主題。
項目位于倫敦海德公園蛇形湖畔左岸,是一座長210m的環(huán)形噴泉。水流順應地形變化從南側的水源處向東西兩側分流,其速度和形狀不斷發(fā)生變化,最終匯入北側低洼處0.4公頃大的水池中。這個設計想法最初由黏土手工捏制而成,后來澆注成一個樹脂的展覽模型。
設計師利用不同質感的底界面材料來襯托水的質感。整個環(huán)狀噴泉設計了“梯級”“搖滾”“旋風”“山林小溪”“沸騰”和“察打”等6處不同質感的水景。在“階梯區(qū)”的設計時,古斯塔夫森利用皺褶效果,并結合階梯狀的水渠呈現出豐富的水流形態(tài);在“搖滾區(qū)”里,由于水渠材質變?yōu)榛◢弾r,水流經過轉彎時不斷翻滾搖擺,賦予了水搖滾的生命;設計師在“旋風區(qū)”裝了5個噴頭,因此水流進入下一轉彎處時注入了外界的動力,改變了原有的流動形式,顯現出一種水流湍急的視聽效果;而到了“山林小溪”區(qū)域,她使用大自然的亂石肌理來設計水渠,模擬自然中的涓涓溪流,配合周圍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林溪水之間;隨著水渠逐漸變寬,在“沸騰區(qū)”中,5個氣泡被加入水中,隨水流而下,生動有趣;在水流流入底部低洼區(qū)前,途經一個精彩的水景“察打”,菱形的造型在景觀中運用的恰到好處,加上天然的水流聲,形成明快的自然音符。
設計理念基于戴安娜王妃生前的愛好與事跡,以“敞開雙臂——懷抱”為概念,結合錯落的地形,反映的是戴安娜起伏的一生。
古斯塔夫森的設計充滿感情,她把人的感受放在設計首位,挖掘場地內涵,并引導人們從中感知。她的作品眾多,本文主要介紹其中一個經典的水景項目。其余作品均反映了她鮮明的設計理念和手法。從她作品中我們可以感悟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秘感,能與大地、水等自然要素親密對話,以及感知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1 Amidon J.Moving Horizons[M].Basel: Birkhaeser,2005
2 姜珊.凱瑟琳·古斯塔夫森設計語言研究[A].風景園林,2011(5)
3 KathrynGustafson.Perception&Realization[Z].London:PidgeonAu dioVisual,1998
4 高若飛,那欽,高欣.海德公園中的水石項鏈:戴安娜王妃紀念噴泉解析[J].風景園林,2007(3)
(責任編輯 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