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陸
生活在小城澳門,很難把澳門和電影扯上關係,儘管澳門出了幾位影視人才在香港頗有名氣,但他們對外公開的身份都是香港明星而非澳門明星,這就是差別。要說讓澳門人感到驕傲的,我看還只有不少名氣地標跟一些港臺韓影視作品來澳取景有點關係,當中不少經(jīng)典之作,如《伊莎貝拉》、《十月初五的月光》等等,認真數(shù)數(shù),要找出本地影視大作,還真的腦子一片真空,空空如也。
然而,就在澳門這個什麼不缺而獨缺電影的地方,本月竟成功舉辦了首屆屬於澳門人的澳門國際影展,據(jù)旅遊局文局長同時也是該影展總監(jiān)向媒體透露,這個影展還將在2017年及下一年繼續(xù)舉辦,原因是根據(jù)合約精神。而至於費用方面,今屆旅遊局資助2千萬,合作方出資5千萬,暫時未公佈實際開銷,這樣一個由澳門政府和私人公司首度合作精心打造的澳門首屆國際影展,究竟成本與成效如何?相信近期社會上會對此有不同的聲音,如陳明金議員,就在立法會上有質(zhì)詢。
本人雖然對陳議員長篇大論批評政府不是很認同,本人不是政治人物,天生對政治政策等議題冷感,惟在電影節(jié)這件當前熱炒的事件上,感到應該一盡市民的責任,為電影展說句公道話。
一,我們關注到,電影展為誰服務的問題。據(jù)報章消息,由入選到獲獎的作品以及獲獎的演員,幾乎清一色的為外地大牌,故獨缺的一部分就是本地影視製作人才。雖說本地缺大製作,但微電影創(chuàng)作人還不少,主辦方不應忽略了這群在等待機會、等待成長的澳門人才。個人認為影展應增加本地特色,可以透過增設專項的獎項如潛力獎、本土獎等等,讓本地人才參與進來,無疑有助提高本地人的認同感。
二,針對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政府公帑資助影展一事,坊間頗為質(zhì)疑的還有這個有博企背景的本地影視製作文化協(xié)會(公司),究竟其為影展花費了多少錢?若政府出了2千萬,該公司是否真的出資5千萬?而且一分一毫給用到了實處,這點非常重要。按照合約精神,你出食油,我出雞,當中不能存在任何一方作弊,否則,牽涉的就不僅僅是誠信問題了。
三,耗資了數(shù)千萬,耗資了旅遊局海量工作(因為手上沒有當局的統(tǒng)計資料,不能提供實際的數(shù)字)。落幕了,就算是暫告段落,是時候做一個總結(jié)和評估績效了,總不能,轟轟烈烈地熱閙過後,什麼都不剩,那不是竹籃打水一埸空,白忙了!公帑花了,回報是長遠的事,但痕跡總是要有的,否則,不是陪著外人白干了大半年的活。
四,有關影展的績效有滿意結(jié)果,也是市民所期望的。當然,市民更希望主辦機構還能藉總結(jié),反思影展的不足不完善之處,畢竟,明年,後年,還是要續(xù)辦第二屆,第三屆?,F(xiàn)時未雨綢繆,重新劃定影展的方向,比如,影展除了推廣亞洲大電影,是否也要推廣本地旅遊資源,以及本地的中西文化,真正做到為澳門服務,及打造一個澳門式的電影展,而非變成純粹的頒獎禮。
五,明眼人都知道,除了這個首屆影展,其實,小城澳門還臥虎藏龍同期舉辦過多個跟影視有關的活動。如,12月14日至15日,第八屆澳門國際電影節(jié)在永利澳門舉行,同時舉行的還有澳門國際微電影節(jié)。另外,澳門也經(jīng)常承辦各類頒獎典禮,如華鼎獎、華語榜中榜??芍^娛樂盛典年年都有,如此多的電影盛事,難怪有人質(zhì)疑是否都為澳門所需?還是其實往往都是燒銀紙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