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學敏+杜敏佳
摘要:當今中國家庭的子女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結(jié)構(gòu)也以“4+2+1”居多。這就造成許多家庭把孩子當成“小太陽”來撫養(yǎng)。同時,物質(zhì)條件的改善也為父母溺愛孩子提供了保證。本文闡述了溺愛型家庭中父母養(yǎng)育孩子的特點、原因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不良后果,同時提出了停止溺愛的要求和科學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溺愛表現(xiàn);溺愛原因;溺愛影響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3-0001-02
一、含義和現(xiàn)狀
1.含義。溺愛是照顧者與孩子二者關系的一種特征,是指照顧者過度寵愛庇護孩子,任由孩子使性子,同時也妨礙了孩子試圖做出獨立行動的任何努力。溺愛是把一個孩子置于不恰當?shù)耐怀龅匚?,施加以過分的待遇[1]。溺愛型的家庭教育是讓孩子處于家庭的中心位置,成為家庭的主宰者。溺愛有以下幾種典型形式:一是嬌寵,父母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二是包辦,家長無限度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和愿望,不僅替孩子做,而且代孩子想,以自己的是非、癖好為孩子的是非、喜愛;三是過度保護,不讓孩子經(jīng)受身體或心理方面的鍛煉,不注意兒童適應環(huán)境能力和耐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四是縱容,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制止、不教育、甚至縱容的不良行為,而這種對兒童不良行為的默認與肯定,會在孩子的意識中固定下來——長期的條件反射使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斷加強,并形成穩(wěn)固的行為習慣[2]。
2.現(xiàn)狀。在我國獨生子女家庭中,溺愛型的教育方式占所有不良教育方式的比例很高。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實施,目前,城市幼兒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很多父母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過分寵愛,更有半數(shù)以上的家庭是隔代教養(yǎng),隔代教養(yǎng)有其積極的一面,但其最大弊端就是隔代溺愛更甚[3]。這種家庭“小太陽”的撫養(yǎng)方式,從表面看是愛孩子,實則是害孩子,這種溺愛會給孩子帶來諸多不良影響,如傷害了孩子的自尊,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二、溺愛型家長的成因分析
1.源于人類的生物本性。從人的本性來講,愛是人的一種最基本需要。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其中愛的需要就是一個重要的需要層次。父母愛孩子是天性,并且這種愛是其他任何愛都不能替代的。20世紀60年代威廉·漢密爾頓的研究表明,所有動物都偏愛自己的親屬,并愿意將大量資源單向地讓與有遺傳關系的親屬。
2.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影響。溺愛在我國的文化淵源是儒家“親情本位”思想。儒家倡導“親情至上”、“愛有差等”,正是從自然(血緣)關系去理解“仁”、“愛”,從而把“仁”這一原則建立在“親情至上”這一經(jīng)驗觀念之上的。這一文化傳統(tǒng),長期在中國社會中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使得中國古代的人際信任僅局限于家庭和有血緣關系的群體內(nèi),未擴大到家庭和朋友這一自然的圈子之外[2]。現(xiàn)今不少家長把孩子看作是傳宗接代的種子,把孩子看作是“小太陽”,這正是“親情本位”思想的體現(xiàn)。
3.補償心理。有不少家長小的時候經(jīng)歷過物質(zhì)生活上的貧瘠,因此,他們會把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即使自己勒緊褲腰帶也要滿足孩子所有的愿望。這樣無限制地給予孩子,從心理上是在無限制地給予自己愛。通過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以及給予孩子較好的物質(zhì)生活來補償家長心中那個“內(nèi)在小孩”的缺憾。
4.對孩子過高期望。父母兩人不曾實現(xiàn)的愿望投射到一個孩子身上,這很容易導致溺愛。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寶貝,中國的每一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事業(yè),實現(xiàn)自己沒有實現(xiàn)的愿望。有的家長拋家舍業(yè)、背井離鄉(xiāng)給孩子當起了保姆,還有家長不惜千里之外買房、租房對孩子進行陪讀,很怕孩子吃苦受罪。[4]
5.獲得自我成就感。有些家長以滿足孩子的所有欲望為自己最大的快樂。在與兒童的交往過程中,由于兒童處于弱小和被保護的地位,成人在滿足兒童的要求時,能充分地體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自我成就感可以獲得充分的體現(xiàn)。巨大的感情投資,寄希望于有朝一日在自己需要時,孩子也能同樣給予回報[2]。
6.隔代撫養(yǎng)。在很多現(xiàn)代的家庭中,孩子是由姥姥姥爺或者爺爺奶奶幫助撫養(yǎng)的,隔代撫養(yǎng)更容易產(chǎn)生溺愛現(xiàn)象。一是因為老人在年輕的時候可能由于沒有時間或者精力照顧自己的孩子,心生內(nèi)疚之情,所以希望在撫養(yǎng)自己孩子的孩子時能夠加以補償,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他們一般對孩子有求必應,只要孩子一哭鬧,就會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二是因為替孩子撫養(yǎng)孩子,老人會覺得肩上承擔著更大的責任,不能有任何閃失或者意外發(fā)生,所以很多老人看孩子的時候?qū)⒆訜o微不至,寸步不離。
三、溺愛對孩子的影響
1.溺愛容易導致孩子意志消沉,不求上進。在溺愛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習慣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從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到學習再到工作的解決,他們一路走來都有父母的悉心呵護,根本不用自己動手甚至是思考。優(yōu)裕的物質(zhì)生活,使他們認為生活應該是美好的,財富是隨手揀來的,他們體會不到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更意識不到青少年應肩負的責任[1]。本該是朝氣蓬勃、胸懷大志、積極進取的他們卻是意志消沉、不求上進、整天游手好閑。
2.溺愛容易導致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溺愛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習慣了父母把他們當成小公主或是小少爺來撫養(yǎng)。這種孩子一切以自己的需求、喜好為出發(fā)點,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很難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理解別人和考慮問題。這便形成了以自我中心的心理,導致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的養(yǎng)成。
3.溺愛容易導致孩子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在溺愛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習慣父母為他們做任何事情,他們也因此變得缺乏自信心。溺愛降低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在溺愛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習慣性地認為父母或者長輩可以幫自己把一切搞定,而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他們就像生活在溫室里的花朵,總希望自己被呵護、被保護。日后,即使他們有能力從事一項活動或者面臨一項挑戰(zhàn),他們從內(nèi)心里不相信自己有力量去解決這些問題或挑戰(zhàn),這會限制孩子未來的發(fā)展。另外,很多孩子習慣了被保護,在面對挫折或者困難的時候容易放棄,淺嘗輒止,不能堅持到最后。
四、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健康自信的孩子
1.建立健康的親子關系。溺愛型家庭中的家長對孩子往往是養(yǎng)而不教,他們認為教育是學校的責任。殊不知,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于學校的教育。家長要學習并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以培養(yǎng)健康的親子關系。好的親子關系不是溺愛而是尊重,不是依賴而是信賴,不是包辦一切而是獨立合作;好的親子關系是一種真善美的關系,是讓人發(fā)自內(nèi)心喜愛的關系,是促使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關系[5]。在尊重基礎上形成的親子關系才可能是健康的,以愛為名義的控制、保護是剝奪了孩子培養(yǎng)獨立人格的機會。
2.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F(xiàn)在的子女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結(jié)構(gòu)也多以“4+2+1”為主。在一個家庭中,也許父母接受過高等教育,但是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沒有多少文化,即使所有家庭成員的文化水平相當,每個人的育兒理念也會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家庭成員在共同學習現(xiàn)代家庭教育理論的基礎上,達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在父母之間,或是在祖輩與父母之間不能寬嚴不一、是非矛盾、褒貶對立等問題。家長在教育中要先達成一致意見,樹立明確的家庭規(guī)則,一切都按照規(guī)則辦,而不是以情緒為導向,對孩子教育寬嚴無度,讓孩子不知所措。
3.信任孩子,讓孩子自主獨立。家長在溺愛孩子的同時,剝奪了孩子探索社會、發(fā)現(xiàn)社會的權(quán)利,孩子沒有機會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去思考,這樣他自然而然地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應該充分地信任孩子,讓他們多去嘗試,探索。站在遠處關注孩子成長。家長應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去成長、去獨立。不要過分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一是讓他有軟壓力,二是容易培養(yǎng)出孩子以自我中心的心理。家長應給予孩子更多的“忽視”,讓他們獨自去適應新的變化,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能力。當然,當孩子需要幫助時,父母應該適當引導孩子,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做。
參考文獻:
[1]鄒學海.家庭溺愛對青少年學生心理影響及矯治[J].南平師專學報,2003,(1):17-19.
[2]史春宜,陳立人.論對兒童的溺愛型家庭教育[J].時代人物,2008,(4):135-137.
[3]陳應俊.溺愛釀悲劇[J].好家長,2010,(11):10-12.
[4]羅繼生.溺愛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J].決策探索,2008,(6):64-65.
[5]林格.全部都是愛(中國家庭教育8講)[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
The Influence of Spoiling for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DU Xue-min1,DU Min-jia2
(1.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Center,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Tianjin College,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Tianjin 301830,China)
Abstract:In China,the family always be the one-child family,the family structure is in the majority with 4+2+1 recently. This will cause a lot of families bring up their children as a little sun. At the same time,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is guarantee for the doting paren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poil parents raising a child in the family,and any negative consequences,at the same time puts forward the stop spoiling,science and education measures.
Key words:performance on spoiling the child;reasons on spoiling the child;impacts on spoiling the ch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