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彥軍
一部優(yōu)秀的戲劇作品,總是能在緊張的戲劇情境中,以情感人,帶給人對生命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取材于四川革命歷史題材的川劇《螢火》就是這樣一部有人生況味、啟人思想的戲曲劇本。
該作品截取同盟軍混七旅三營營長楊濟舟在四川遂寧的一段際遇,展示了一位血性漢子在困頓、彷徨中的掙扎,書寫了一位追求光明的軍人在血與火的洗禮中蛻變成長的過程。正是這樣一部沉郁著人生況味,飽含著生命激情的事件,被作者獨特的設置于矛盾迭起的劇情中,突顯了同盟軍混七旅三營營長楊濟舟的人性之美,生命之崇高,令人肅然起敬。
作品結(jié)構(gòu)戲劇匠心獨運,細節(jié)處理恰如其分,人物語言各具特色,塑造了“這一位”楊濟舟獨特的舞臺形象,掩卷回味,印象深刻。
現(xiàn)代戲難做,難在矛盾設置。大部分作品囿于主題先行,突出“高、大、全”,而忽略了結(jié)構(gòu)矛盾,最終味同嚼蠟。《螢火》一劇中,楊濟舟的遭遇一波三折,懸念迭出。從一開場臨危救主,火線提升,再到清除異黨,一百二十名兄弟命懸一線,懸念陡出,楊濟舟左右為難,一邊是剛剛提攜自己的上峰林中揚,心機滿腹,手段殘忍;一邊是自己視為兄弟的手下,患難與共,交出去就會慘遭屠戮。作者把主要人物楊濟舟推到了懸崖邊,他該怎么辦?最終會是什么結(jié)果?懸念設置引發(fā)的緊張氛圍激起觀眾的興趣,這種好奇與興趣吸引著者觀眾繼續(xù)看下去。出乎意料,作者朝更深處推進矛盾。被楊濟舟視為恩人的林中揚,為了迫使楊濟舟妥協(xié),將其母親作為了人質(zhì),繼而將其母親被害,楊濟舟被借給了江防軍川中司令王封安……。堂堂七尺男兒,空有一腔報國志,楊濟舟成為一枚任人擺布的棋子,安世濟民戰(zhàn)死疆場的宏愿被軍閥爭斗所利用。人唯有在絕境中方能顯示出其人性的本色,在作者精心設置的戲劇情境中,主人公楊濟舟是一位失意英雄,無奈無助,但卻不改其坦蕩磊落、偉岸如山的品質(zhì)。楊濟舟在地下黨員馬志杰副營長的幫助下,找到了光明的道路,定于6月19日起義,以點火為號。消息走漏,波瀾再起,王封安全城禁火,將劇情推向高潮。正是這一系列的戲劇動作的推進,為完成主要矛盾的突轉(zhuǎn)做足了鋪墊,一切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當楊濟舟看清楚軍閥爭斗的本來面目,看到共產(chǎn)黨人有信仰,有追求,為了百姓疾苦而奮斗,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堅定而決絕。在矛盾的層層推進中,身處兩難境地的楊濟舟的人生況味令人唏噓,其生命的崇高亦令人肅然。
在獨特的戲劇情境中,去展現(xiàn)人物塑造人物,這是戲劇創(chuàng)作的不二法門。《螢火》一劇中,矛盾沖突不斷升級,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塑造的一個個生動的人物眾生相中,深入挖掘主要人物楊濟舟的心理活動,一切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任何一部作品的成功,都離不開有力的細節(jié)作支撐?!段灮稹返母呙钐幰苍诩毠?jié)的處理上,看似尋常處,卻風生水起,舉手投足間,心理外現(xiàn)。第一場蔡小武飛揚跋扈,趾高氣揚,以糾察隊隊長之身份在三營中肆意橫行,楊濟舟見到自己的士兵被打倒,怒氣沖天,拔槍相向。此時的蔡小武立馬變了一副嘴臉,跪地求饒,一副哈巴狗的形象渾然欲出;楊濟舟任俠尚義,快意恩仇,大義凜然的形象躍然紙上。同樣的拔槍相向,在第四場中,面對送密信的李小七,楊濟舟恨鐵不成鋼“不殺他難解心頭恨,殺了他必上林中揚的當”,李小七則說“死在你手里,我一點也不冤”,兩個人物的心理糾結(jié)展露無遺。槍響玻璃碎,楊濟舟放過李小七,“淚漣漣,情同手足怎忍施手腕”,在一來一往中,刻畫出楊濟舟五味雜陳的內(nèi)心,最終他選擇了放過自己的兄弟。兩個細節(jié)都是變?nèi)宋锩\于須臾之間,對待李小七和蔡小武不同的態(tài)度,也反映出楊濟舟嫉惡如仇、重情重義的品格。
一百二十名兄弟的命運如同一條線貫穿始終,連接起一個個鮮活生動的細節(jié),串珠成線,豐滿了楊濟舟的形象。同樣是通過鮮活的細節(jié),戲謔性塑造了令人瞠目、殘忍辛辣、不擇手段的軍閥作風的林中揚、蔡小武、王封安等形像;贊頌般的塑造了機敏淳樸,不屈不撓的楊母、牛二娃、趙書夢、馬志杰等群像。好的人物設置,在戲劇沖突發(fā)生時,不是為了矛盾而矛盾,而是在生活細節(jié)中自然的流露。如果說把一部劇作比作大樹,這些鮮活的細節(jié)則如同枝葉,讓其繁茂葳蕤、生機勃勃。在該劇中,沒有說教,更多地是通過鮮活的細節(jié)來推著人物發(fā)展,最終化繭成蝶,完成人物命運根本性的轉(zhuǎn)變。
《螢火》一劇中的人物語言是一特色,作者嫻熟地運用四川方
言,通過提煉加工,洗練簡潔而富于表現(xiàn)力,個性鮮明,經(jīng)得起反復欣賞咀嚼?!捌园僖狻保ㄟ^含蓄凝練的人物語言深邃地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將人物的內(nèi)心動作外化。如“我聽說遂寧的涪江有鱖魚,當?shù)厝私心肛i殼,味道美極了,當年趙佶當了皇帝后,每天都派人從遂寧給他送母豬殼,可惜這魚渾身長著刺,不好捉呀!”“鱖魚雖然低賤,但絕不會任人宰殺”。楊濟舟與林中楊的對話,暗含機鋒,話里有話,言在此而意在彼,生動形象,極具魅力。“就如四川麻將,血戰(zhàn)到底,你要緊盯上家,看緊下家,放著對家,管好自家?!绷种袟罱杷拇ǖ穆閷砭褩顫?,給人以充分的想象。劇中其他人物語言通俗、諧謔,亦莊亦諧,雅俗共賞。如“世間最毒蛇和蝎”,“現(xiàn)在如今眼目下,除了放屁不交稅,屙屎屙尿都得給老子交稅”,“我這想法,看起來是開了閘門的水——下流”等各種方言俗語、歇后語、民間諺語的運用,各具特色,遠近高低各不同;符合人物性格,濃妝淡抹總相宜。
劇中幾處幫腔的運用可謂點睛之筆?!皢侍炝迹迶嗄c了”“戰(zhàn)友加兄弟,轉(zhuǎn)眼竟成負心郎”“淚漣漣,情同手足怎忍心施手腕”等。每到關鍵點上,幫腔恰當?shù)劁秩疚枧_氣氛,對劇情起著點化、催化的作用,很好地襯托了演員演唱,外化角色心理,同時又恰到好處的調(diào)動起觀眾情緒,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表達著觀眾的心聲,給人一種“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覺。
最為稱道的是楊濟舟“心”字唱段,一連十幾個“心”字,唱出了楊濟舟的坦蕩磊落與忠肝義膽,唱出了楊濟舟的悲天憫人與古道熱腸,更唱出了楊濟舟參透世態(tài)炎涼、看穿軍閥混戰(zhàn)后的寒心、苦心。從忠心愛心,到傷心防人之心,整個唱段層層遞進,不斷深入,把這位身處混沌世界,撥開迷霧終于找到方向的軍人的內(nèi)心情緒外化,極富感染力。
在戲劇創(chuàng)作中,真摯素樸的情感不僅僅是推進人物關系發(fā)展的
元素,也是和觀眾進行溝通互動的要素。在《螢火》一劇中,楊濟舟母親被林中楊作為人質(zhì)要挾楊濟舟,母子二人在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下見面,兒子驚訝、擔心、愧疚,母親叮嚀、勸慰、大義,兒子怕老母親受牽連,母親擔心兒子遭不測,母子情深,彼此惦念,鐵骨男兒也柔腸百轉(zhuǎn),直到得知母親遇難,肝腸寸斷。劇中矛盾由一百二十名士兵引起,并串起了全劇,楊濟舟對這些共生死的兄弟信任、為了保護這些兄弟,極盡所能。特別是在得知李小七是共產(chǎn)黨時,開槍擊碎玻璃,放走李小七,“情同手足怎忍心施手腕”,兄弟情深,堪比山岳。趙書夢和牛二娃的戀情,盡管不是重點筆墨所在,閑筆寫來,溫暖人心。此外,還有楊濟舟濃濃的家國情,令人唏噓感慨。身處亂世,有“東征西討為哪樁”的喟嘆;身處兩難,有“還世間朗朗乾坤”的宏愿;槍聲響起,有“快馬加鞭搗敵巢”的決絕。正是因為有著這樣一種深沉的家國情懷,楊濟舟在迷霧中找到了方向,參加了紅軍。母子情、兄弟情、家國情,在感動中讓觀眾感受到生命的崇高,體悟到人生的意義。情感的真實奠定了劇作藝術追求上的真善美,同時也對立意的開掘,人物的塑造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總之,《螢火》在結(jié)構(gòu)矛盾、編織細節(jié)、語言運用上,一氣呵成,
不著痕跡,以戲抓人,以情感人,是一部經(jīng)得起品咂的作品,帶給人感動、想象的同時,也給人留下深深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