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軍輝
皮亞杰認為:兒童不能把精神和物質世界相區(qū)別,在成年人看來沒有生命的事物,在兒童眼里是活的,有意識的。我們的習作教學,應堅守兒童視角。所謂兒童視角是指兒童在觀察、描摹事物,講述和理解事件時表露出兒童所特有的思維習慣、認知方式、語言特點和價值取向。習作教學要順應兒童的天性。
以往的習作教學,大多遵從的是成人視角,我們引導學生觀察事物、體驗生活的視角是成人的,我們也用成人的語言習慣去規(guī)范學生的習作語言,我們對習作的評價是高高在上的成人標準。久而久之,學生習作中的童趣、言語的詩性和個性就會消失殆盡。
兒童有著與成人不同的認知方式,他們理解世界、把握世界的方式不是概念化的,而是帶著濃厚的想象色彩,呈現(xiàn)出形象化、擬人化,甚至異想天開的特點。他們對生活和周圍世界有著自己的解讀方式,當他們用語言來呈現(xiàn)他們對生活、對周圍世界的解讀和認識時,他們的言語更多地表現(xiàn)出一種直觀性和詩意、靈性。如有一個學生的習作里出現(xiàn)了這樣一句話:
小鳥從湖上飛過。天上有一只鳥,水里也有一只鳥,啊,小鳥掉進湖里了!
從成人的角度看,小鳥掉進湖里了,顯然是錯誤的,小鳥明明在天上飛,怎么會掉進湖里,理所當然的想法是:湖水像一面鏡子,小鳥倒映在上面。但當我們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用直觀、形象的思維方式去觀察這一現(xiàn)象,就會發(fā)現(xiàn),說小鳥掉進湖里盡管不恰當,但也很形象。我們不能用“錯誤”來簡單地評判兒童對周圍世界的理解,而應該保護兒童直觀形象的認知方式。所以,對于這段話,教師沒有簡單地否定它,而是因勢利導,讓學生改成這樣:
小鳥從湖上飛過。天上有一只鳥,水里也有一只鳥,小鳥想:難道我掉進湖里了?
在習作教學中,我們應該珍視和順應兒童的言語天性,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最大限度地保護學生言語的個性、靈性,使學生的言語更加具有生命力。
既要把習作內容轉化為學生的“生活需要”“生活情境”,做到據(jù)實而作,也要把習作技巧的指導滲透在與學生生活化的對話中。先舉個例子,有位教師指導學生寫《我的同桌》:
師:你們跟旁邊的同學做了三年同桌了吧,感覺咋樣?
生:不咋樣。
師:你們的爸爸媽媽有沒有向你打聽過你的同桌?
生:沒有(有)。
師:假如你的爸爸媽媽向你打聽同桌,你打算怎么向他們介紹?我先叫一個同學。(指一名學生)
生:我可以向他們介紹他的名字,他父母的職業(yè),還有他的外貌。
師:行,那你先介紹一下你同桌的外貌。
生:他的肚子圓圓的,像一個皮球,拍一下,軟綿綿的。
師:為什么介紹他的肚子?
生:他的肚子給我的印象深刻唄。
師:還有呢?
生:他的臉胖乎乎的,一雙小眼睛老是瞇著,頭發(fā)是卷的,還有,他是雙下巴。
師:好像有點亂,整理一下。我現(xiàn)在是你爸爸,你向我介紹你同桌的外貌。
生:他的頭發(fā)是卷的,臉胖乎乎的,一雙小眼睛老是瞇著,他有一個雙下巴。
師:為什么這么整理?
生:我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
師:對,現(xiàn)在你完整地說一遍。我還是你爸爸。
生:我的同桌有一頭卷發(fā),他的臉胖乎乎的,一雙小眼睛老是瞇著,他有一個雙下巴。他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他的肚子,圓圓的,像一個皮球,拍一下,軟綿綿的。
師:為什么這么說?
生:也是從上到下觀察。
師:除了介紹他長什么樣,你還想向你的爸爸媽媽介紹些什么?
生:他做過的一件可惡的事情,留給我的印象太深了。
我們平時的習作指導,很大程度上還是讓學生為習作而習作,學生的習作與他們的生活毫無關系。這位教師把寫《我的同桌》,轉化為向父母介紹自己的同桌,引導學生進入到生活的情境中去,引導學生“據(jù)實而作”,讓學生體會到習作與自己生活的密切關系,感受到寫作的真實意義,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在寫作指導上,我們往往會向學生講述一些抽象的習作要求和寫作技巧,學生聽得云里霧里,根本無法理解,甚至會產(chǎn)生對習作的畏難情緒。而這位教師卻把寫作技巧的指導巧妙地滲透在生活化的對話中,讓學生在具體的例子中直觀、輕松地去領悟表達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趣的內容,新奇的形式,引人入勝的場景,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表達欲。教師要善于把握兒童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出新奇有趣、或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由“心動”到“筆動”?,F(xiàn)在,許多學生討厭習作,覺得寫習作索然無味,就在于教師的習作教學缺乏一種游戲精神。習作不是一件莊嚴肅穆的事情,它只是一個人對生活的表達。主張游戲教學,符合兒童的天性。如寫《一件趣事》:
師:跟你們說一個事兒,你們別說出去。老師昨天出丑了。
生:什么事什么事?快說說。
師:不行,你們得簽一個保密協(xié)議,保證不說出去。
生:行,放心,我們一定為您保密。
師:唉,老師昨晚和朋友一塊兒喝酒,喝多了。路過一個百貨商店,看見里面在搞活動,主持人在喊,誰上來唱一個,誰,哪位觀眾大膽上來唱一個。我上去了,沒唱兩句,就被趕下了臺,他們說我唱得比鬼叫還難聽。我下了臺一看,人堆里有學生家長。
生:老師,你的保密協(xié)議算是白簽了。
師:這種糗事,不能光聽我說,你們也得說一說,不過大家都得替他保密。誰來說一說?
生:有一次我睡在舅舅家,半夜里起來撒尿,撒完尿回屋時走錯了房間,睡到表妹的床上去了。第二天一大早,我表妹醒來,發(fā)現(xiàn)我睡在她床上,一腳把我踢了下來,罵我:臭流氓。唉,我表妹才五歲啊。
師:嗯,不錯,還有誰來說,跟剛才的同學比一比,看誰說得好,說得繪聲繪色。把事情的經(jīng)過從頭到尾說一遍,怎么發(fā)生的,怎么發(fā)展的,結果怎樣。
……
師:難道生活中只有糗事?有沒有美事?誰來說一說你的美事?你來,看把你美的……
教師用自己的“糗事”作為引子,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然后大家開開心心地聊天,說一說生活中的“糗事”“美事”“樂事”……整個習作指導過程輕松愉快,貼近學生生活,從頭至尾教師沒有提一句習作要求、習作技法,但這一切已經(jīng)滲透到聊天中去了。利用游戲進行教學,體現(xiàn)的是平等、參與、合作、互動,是符合兒童的心理的。
“我手寫我心”的習作,童真、自由,富有童趣。它要求兒童從本心出發(fā),用兒童的視角去觀察和體驗多姿多彩的世界,能激發(fā)兒童大膽和神奇的想象力,無拘無束、自由表達真性情,抒發(fā)真情感,體現(xiàn)了兒童習作的本色。
“我手寫我心”是童心習作的基本原則。為此,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更要創(chuàng)設能夠誘發(fā)學生好奇心、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充分去感受和體驗,并展開豐富的想象,開放心靈,讓思緒飛揚,讓筆端流淌。比如有一位教師教學生寫《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這個繪本習作時,在讀完繪本后,教師給了學生一個開頭:多年以后,牙醫(yī)坐在診所邊的樹蔭下,望著遠處的小池塘,想起了當年那個令他惶恐的早晨,小鱷魚找他看牙齒的情形。然后讓學生對繪本進行再創(chuàng)作。學生們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了,他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重新對繪本進行思考,寫出了一篇篇富有童趣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