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身處摩肩接踵的新德里市場,行走在熙熙攘攘的東京街頭,或在倫敦的地鐵站上與發(fā)著汗味的陌生人擁擠在一處時,我們很難想象,如果這個世界變得比今天更加擁擠,人類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世界越來越擁擠
研究人員確信:世界將變成一個日益擁擠的地方。據聯合國相關機構預測,到2030年,世界人口將從目前的73億增加到84億,而到2050年,這一數字更將上升到92億,并在2100年達到令人吃驚的112億。
然而,即使是在今天,似乎無論哪里都會發(fā)現擁擠的人群。在紐約和舊金山之外開車幾小時進入卡茨基爾山或雷斯岬國家海濱公園,你會發(fā)現山徑和海灘上擠滿了成群的城市居民。一些偏遠地區(qū)所謂的田園空間也被蜂擁而至的旅游客流所擠占,一些旅游勝地的門票提前幾個月就賣出去了,猶他州拱門國家公園曾一度因交通堵塞而關閉了幾個小時。
人類的足跡甚至出現在一些極其偏僻的地方,如蒙古戈壁沙漠上的游牧民,撒哈拉沙漠里的柏柏爾人,以及南極洲營地里的科學家。
隨著世界變得更加擁擠,地球上還能再找到一片沒有人類定居和涉足的土地嗎?人類最終將占據地球上所有剩余的宜居空間嗎?
未來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
在日益擁擠的地球上,未來人類將如何生存?專家預測,根據當前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將會生活在城市里。1930年,只有3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如今這個比例已占到55%左右,到2050年,或許會有三分之二的人將居住在城市地區(qū)。
屆時,大約一半的世界人口將居住在50萬至300萬人口的中小城市里,其余人將生活在1000萬或更多人口的大城市里。一些巨型區(qū)域,由許多城市組成的向外擴張達數百千米的地方,將成為常態(tài),就像如今的大紐約地區(qū)和中國的珠江三角洲,這兩個巨型城市區(qū)域隨著地理范圍的擴大,人口密度也隨之增加。
在人口密集的美國曼哈頓,居民們可享受高質量的生活,包括教育、文化、就業(yè)機會、醫(yī)療選擇和各種基礎設施,然而并不是所有地方隨著城市的擴展都能得到相應的保障。正如華盛頓大學統(tǒng)計和社會學教授艾德里安·拉夫特里所指出的那樣,人口增長必須要有規(guī)劃,首先要考慮淡水供應、衛(wèi)生設施和廢物處理等基礎設施問題。但令人擔憂的是,最需要解決這些問題的地方,也是預計人類人口增長最多的地方。例如,到2100年,非洲人口將從目前的10億人激增到40億人以上。這是一個很可怕的預測數字。問題是,非洲的大城市,包括亞洲的一些大城市,在某種程度上并不具備吸收大量涌入人口的能力。
然而,城市不是唯一因日益增長的人口而將在未來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地方,農村和偏遠地區(qū)的居住人口也會有適量增加。隨著氣候變化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將南極洲建設成為可居住之地也并非不可想象,雖然也許那里居住的人口不會太密集。這似乎也意味著,未來很難再找到一個沒有人類涉足的空間了。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實際上將沒有生存空間了。事實上,世界上約有一半的土地目前只居住著2%的地球人口;而另一方面,3%的土地上卻要容納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由于城市生活對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不斷增長的人口數量意味著未經開發(fā)的原始地帶也將越來越少,城市發(fā)展對原始雨林構成了極大威脅,更大的威脅是城市化對原始地貌的間接影響。城市建設需要木材用于建筑和家具制造,農業(yè)發(fā)展需要土地用于種植糧食,還需要大量空間處理每天產生的成噸垃圾,等等。
最終,世界人口可能會趨于平穩(wěn)。即使世界人口數字已飆升到上百億,但在這個世紀里,人口增長速度實際上已經在放緩,預計將繼續(xù)這一趨勢。從現在開始的幾十年后,人類人口甚至可能會開始下降。然而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將繼續(xù)面對一個越來越擁擠的地球,盡管未來仍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