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良
1985年,鄧穎超同志最后一次重返紅巖,題寫了“紅巖精神,永放光芒”八個大字。在離開重慶時,她深情地說,紅巖的事情就拜托大家了。隨后,在鄧穎超同志的關懷下,《紅巖春秋》創(chuàng)刊,并成為學習研究宣傳紅巖精神中心刊物。時光彈指一揮間,紅巖精神卻歷久彌新,始終激勵我們砥勵前行。
穿越時空,我們?nèi)ヌ綄こ鞘形拿}。對重慶來說,今年的一些時空數(shù)字值得一提。自1927年改商埠督辦公署為市政廳,出現(xiàn)“市長”職銜,于今已是第90個年頭;以1929年正式建為國民政府省轄乙種市算起,也有88年了;而從1997年設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直轄市,到今年剛好20周歲。90年來,從最初劃定界限模糊的兩江上下游南北岸各30華里為市區(qū),到現(xiàn)在的8.2萬平方公里面積,重慶市版圖一直在一步步擴大。行政級別和版圖的變化,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這座城市的成長歷程,其中也有許多令人感興趣的故事。
在重慶直轄20周年到來之際,本期起,我們推出“紀念重慶直轄20周年”專欄,聯(lián)合重慶市檔案館的專家,用最權威的文字,闡述重慶建市后行政區(qū)域變遷,為我們講述這座城市的成長故事。
辦好《紅巖春秋》,既是責任,更是使命。今年,我們恢復使用當年鄧穎超同志題寫刊名的手跡,既作為一種緬懷,也作為對我們工作的一種激勵。為更好地做好黨史宣傳,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召開,我們增設了“南方局歲月·口述歷史”欄目,將成系列地刊登曾在南方局工作過的老同志的回憶文章。在適當?shù)臅r候,我們還將開辟南方局秘密戰(zhàn)線工作的專題系列。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把紅巖春秋辦成學習、研究、宣傳紅巖精神的主陣地”的辦刊宗旨,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以史鑒今、資政育人。2017年,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