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魏則西事件公示于眾到今天,我看過了無數(shù)的報道,大多是關注魏則西的死揭露出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媒體的呼天搶地,批判要求整改,卻從未有一篇報道如同《人物》的這一篇一樣,真切地重構(gòu)了這個人,以及他的家庭。對于這個家庭來說,他們從未想過自己兒子的死會對整個中國社會造成如此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幾十萬人的失業(yè),幾十億市值的蒸發(fā),一家巨型企業(yè)的破產(chǎn)危機。他們也從未想過,他們失去了自己的兒子,卻換來了更多的人活下去的可能性,避免了未來更多如同魏則西一樣的人走上同樣的絕路。
對于這對父母來說,他們的心很小,根本裝不下這個世界風雨飄搖的輿論攻擊,他們心里只裝著十幾年來自己眼睜睜看著一點點長大的孩子。而現(xiàn)在他們和中國千千萬失去孩子的父母一樣,脆弱而無助,面對著孤獨無望的未來不知所措。他們和這個時代無關,和輿論的風口浪尖無關,和企業(yè)和法律和政治和野心家陰謀家都無關。 他們只想要自己的兒子。 他們只是失去了自己的兒子。
—Ryan
前些天,本文記者巴芮得知,魏則西的父母到醫(yī)院檢查,準備再要一個孩子,成為活下去的奔頭兒。他的母親告訴她,“有希望”,語氣中卻沒有絲毫興奮。
記者巴芮認為,每個家庭與個人的境遇都能從不同側(cè)面折射出當下社會的真實面貌。以生命為代價揭示出的宏大社會問題定會引起重視,但鮮活的生命價值大過一切,他值得也應該被歷史所記錄。
侯鴻亮 國劇門臉掌門人
想到了之前看的薩利機長?!斑@個時代,最迷人的是professionalism,discipline,order,focus,solution-driven這些在學生時代被認為是最不酷的乖學生才有的品質(zhì)。”
—栗川
記者姚璐贊同你的評價。在采訪侯鴻亮先生時,她也對他的專業(yè)和紀律性感到印象深刻。他提前進入拍攝狀態(tài),細心地用黑筆標出提綱中的一處年份錯誤。談話時,他傾向于平淡中肯的表述,不做驚人之語,在他所身處的行業(yè)算是異數(shù)。是不酷,但又是更深層次的一種酷。在做周邊采訪時,她也注意到他給每一個工作伙伴施加的深刻影響,他的的確確是掌舵者、是captain的角色。
在研究資料以及與侯先生接觸的過程中,《人物》團隊也感到一種惺惺相惜。這也許是處事低調(diào)的侯先生接受《人物》采訪邀約的原因之一。身處不同行業(yè),我們都有記錄時代的沖動,也愿意用樸素的專業(yè)主義,用不計得失的付出,生產(chǎn)真正有意義的作品。這是我們的全部追求。與您共勉。
范偉:嗨,人這一輩子就深一腳淺一腳吧
看到最后一段,眼淚嘩就出來了。
—張鵬
轉(zhuǎn)達樓上某同學,看到最后一段,我也眼淚嘩就出來了。 在這樣一個鬧騰的春節(jié)里還有同好們閱讀同一篇文章,同樣的感懷,突然好溫暖。
—Yuan.G
記者劉磊記得當他問范偉,如果在2017年的第一天有機會與任何一個人共進晚餐,他會選擇誰,他的回答是與已去世多年的媽媽一起吃個飯,娘兒倆聊聊他這些年的成長、家庭、孩子,“一切一切”—最后一段也是整個采訪中他印象最深并且打動他的細節(jié),所以他毫不猶豫地用它作了結(jié)尾。范偉說他在獲金馬獎后有種幽微用心被發(fā)現(xiàn)的幸福,每當劉磊在稿子中寫下的某個細節(jié)被素不相識的某位讀者注意到并且給他們以某種觸動或啟示,他也有相似的幸福感。
(本期回復:副主編 季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