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克慰
麻雀:短翎瘦影亦橫空
一
麻雀是屬于鄉(xiāng)村的,它們是鄉(xiāng)村的精靈和歌者。鄉(xiāng)村沒有麻雀,鄉(xiāng)村是孤獨的。樹上沒有麻雀,樹是孤獨的。天空沒有麻雀,天空也是孤獨的。是的,沒有麻雀的世界,是多么的孤獨。
孤獨,是一個可怕的詞語。它讓人想起失眠的暗夜,茫茫沙漠獨行的人,大海里漂泊的孤舟。
我一直認為,一個村莊,是由人、麻雀、樹、炊煙組成的。人是一個村莊的主宰,沒有人就沒有村莊;麻雀是村莊的歌手,沒有麻雀的村莊,是沉寂的,少了一些靈動;樹是村莊的風(fēng)景,村莊里沒有樹,村莊就顯得枯萎,沒有生機;炊煙是村莊臉上的胭脂,炊煙把村莊打扮得虛幻、縹緲、雋秀、美麗。
麻雀是歌手,我從未懷疑。村莊是麻雀的舞臺,在村莊的舞臺上,麻雀的歌聲格外的清脆、悠揚、高亢。大地也是一個大舞臺,麻雀也可以在舞臺上盡情地演唱,但離開村莊的麻雀,卻沒有了觀眾。沒有觀眾,麻雀的歌聲就顯得喑啞。
一個村莊,沒有麻雀,是不可想象的。如果連一只麻雀都不肯棲息的村莊,這個村莊很可能是荒蕪的,到處彌漫著腐敗的氣息。麻雀也可能會落在房舍上、樹枝上、院子里,但是很快,它們就會離開,這里的空氣里,有刺鼻的酸臭或者是腐敗的氣息。這樣的味道,會讓麻雀們呼吸困難,落荒而逃。
在我的記憶里,麻雀從沒有離開過村莊,那怕是很短的時間。如果一個村莊一整天看不到麻雀,這個村莊就不適宜人居。我父親的一生,是在麻雀的歌聲陪伴下度過的;我爺爺?shù)囊簧?,是在麻雀的歌聲陪伴下度過的;我爺爺?shù)臓敔數(shù)囊簧?,也是在麻雀的歌聲陪伴下度過的。沒有哪個人,生活在沒有麻雀的世界里。這是我父親說的,我父親不認識字,但我父親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我父親是智慧的。
我父親告訴我一個樸素的真理,麻雀是古典的。幾千年幾萬年,麻雀一直存在著,它們就生活在我們居住的村莊里,陪伴著我們。我想沒有人會對此產(chǎn)生懷疑。你懷疑麻雀在我們的身邊存在,就像懷疑女人不會生孩子一樣,毫無道理。我相信在鄉(xiāng)村生活過的人,也都不會懷疑。
人與麻雀,看似是兩種不同的物種,但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群體。鄉(xiāng)村沒有麻雀的存在,鄉(xiāng)村就少了一些生動,少了一些精氣神。就像一片山,沒有樹林,沒有花草,沒有鳥群,山就是一座死山。村莊也一樣,沒有樹,沒有鳥,沒有豬馬牛羊,沒有雞鴨鵝,就不可能構(gòu)建美麗祥和的生存環(huán)境。
父親最后的日子,總是坐在院子里曬太陽,他時常仰著臉,瞪著一雙空洞的眼睛,在尋找什么?我有一次問父親看什么,父親說:“人不來看我,鳥也不來了,那么多的麻雀,哪里去了?”父親病重期間,格外的寂寞,他自幼熱愛戲曲,唱了一輩子戲,結(jié)識了很多唱戲的朋友??伤哪切┡笥?,卻很少有人來看他。父親是多么希望他的朋友來陪他說說話,可是沒有。沒有朋友的日子,父親就看麻雀,看飛來飛去的麻雀。父親是那么的孤獨,一種與生俱來的孤獨。孤獨的父親,只能期望飛來一群麻雀陪伴他。
麻雀就在院子里飛來飛去,就在房前屋后的樹上鳴叫。父親不是不知道,父親說麻雀,其實是說人。父親戲唱的好,在我們家鄉(xiāng)很有點名氣。且為人厚道,在我的記憶里,父親沒有跟人爭吵過,甚至沒有大聲說過話。我知道,父親對麻雀的責(zé)怪,其實是對人情淡薄,世態(tài)炎涼的一種抱怨。
1983年的深秋,父親孤獨地離開人世。在父親臨終的前幾天,父親一會說姜某某來看他,一會又說楊某某來看他。聽見院子里麻雀叫,父親說,是不是有人來看他,驚了麻雀。后來父親說聽到貓頭鷹的叫聲,是貓頭鷹在叫他。此前的兩天,確實有貓頭鷹蹲在我家房后的黃楝樹上鳴叫。在鄉(xiāng)村,有一種說法:“夜貓子進宅,災(zāi)事到來。”父親說:“該來的都來了,我該走了?!逼鋵崳搧淼暮芏鄾]來,這只是父親的幻覺,或者是父親的自我安慰。
在我的記憶里,1983年的深秋,父親臨終的那天,成群的麻雀,在我家的房前屋后鳴叫。也許,麻雀是在為我父親送行。也許,麻雀是留戀我家院子里的谷粒。那一年,因為父親生病招待客人,不停地在院子里曬糧食,打米磨面。
但我覺得,不管是麻雀為父親送行,還是偷窺我家院子里的糧食,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與麻雀相比,麻雀比人有情。畢竟,人與麻雀共居多少年。
二
麻雀是古典的。最早的麻雀,是從《詩經(jīng)》里飛出來的,帶著一串鳴響,撲撲棱棱射向天空。然后,它們飄落在鄉(xiāng)村的茅草房和長滿綠葉的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叫。再然后,輕輕地飄落在農(nóng)家的院子里,在塵土里,尋找一粒農(nóng)人遺落的谷粒。
《詩經(jīng)》里說:“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說的是麻雀繞屋而飛的景象。在《詩經(jīng)》里,我只知道這短短的兩句,是關(guān)于麻雀的。在遠古的時候,麻雀似乎不受文人的待見,一部《詩經(jīng)》,對于麻雀的描述,少之又少。但再想,一部《詩經(jīng)》,能提到麻雀,也足以說明麻雀的知名度之高。
小小的麻雀,灰不溜秋的麻雀,形不驚人、貌不壓人、聲不迷人。與百靈比,它沒有婉轉(zhuǎn)的歌喉;與黃鸝比,它沒有艷麗的羽毛;與鸚鵡比,它學(xué)不會說話。它能走進《詩經(jīng)》,該是多大的造化?雖然麻雀沒有先天的資源優(yōu)勢,但是麻雀,它有著別的鳥沒有的風(fēng)骨,麻雀性烈、高傲,不食嗟來之食。寧可撞死,也不愿活在籠子里。因此,麻雀很難養(yǎng)活。所以說,麻雀,它是鳥中的精靈,是鳥之魂。
看看麻雀的名字,你就知道,麻雀,它是多么的具有廣泛的知名度。麻雀是雀科雀屬的鳥類,又叫樹麻雀,俗名霍雀、瓦雀、琉雀、家雀、老家賊、只只、嘉賓、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賓雀,亦叫北國鳥。在伏牛山,麻雀又叫做“小蟲、蟲兒?!币环N鳥,有這么多的藝名,就是現(xiàn)在國際巨星,也未必能與之相比。
我比較喜歡“老家賊”這樣的俗名。所謂家賊,大多指兒女偷了父母的的錢物。人們把麻雀當(dāng)作家賊,無形之中,把麻雀當(dāng)做了自家人,當(dāng)做了自家的兒女。此一點,足以看出,麻雀在鄉(xiāng)村人心中的位置。
家雀,這個稱謂,我也喜歡。農(nóng)人把麻雀是視為家養(yǎng)的雀,又有幾種鳥能享受如此殊榮?麻雀是惟一的吧!在伏牛山區(qū),七八十年代的鄉(xiāng)村,在茅草房、瓦房、木屋的房頂上、瓦縫里、檁子上、屋檐下,隨處可見麻雀的身影。很多時候,麻雀像燕子一樣,在農(nóng)家的屋里飛來飛去,然后飛到院子里。你看麻雀,你就覺得,那些小小的生靈,就是你自家養(yǎng)的。
每年冬天,下雪的日子,早晨開門的第一件事,母親就抓一把碎米,或是一把谷粒撒在雪地上。雪天撒一把谷粒,成了母親的習(xí)慣,很多年如此。那時我少不更事,對母親在雪地撒谷粒感到不解。母親說:“人要吃飯,鳥也要吃飯。一只鳥,也是性命?!?/p>
我常在下雪的日子,看到麻雀在院子里一蹦一跳,不時用尖尖的喙,在雪地里啄來啄去,偶爾仰起頭,吞下一粒遺落的谷?;蛘呤菤堅o垺S袝r也用細細的腿,扒拉雪地里的柴草,希望找到一粒草籽。
我后來才明白,母親撒一把碎米或者谷粒,是把那些雀兒當(dāng)作自家人對待的。這似乎是平常之舉,但卻飽含著一種憐愛。也許在鄉(xiāng)村,很可能每家每戶都會在雪天,在院子里撒下一把谷粒。鄉(xiāng)村人的善良,其實就是一把谷粒。再也許,我們的先輩,就是用這種方式,把對鳥雀的愛,一代又一代傳遞下來,形成了一種古老的習(xí)俗。
我沒有考究過,這樣的習(xí)俗,是不是我們的先輩們留傳下來的。但答案似乎不容置疑。是的,在鄉(xiāng)村,人們對麻雀的愛,是一種樸素的情懷。這樣的愛,是古典的愛;這樣的情懷,是古典的情懷。
我們不應(yīng)該懷疑,我們對這個世界里所有生靈的熱愛。
三
文人也愛麻雀,其愛尤深。在唐宋詩詞中,麻雀也常常被詩人們吟詠。在中國花鳥畫中,麻雀一直是主角。
我在這里,不說唐詩宋詞里的麻雀,也不說元明清民國詩歌里的麻雀,歷代詩歌里,麻雀入詩,勝不勝數(shù)。我想說一個畫家,他的畫,與麻雀有關(guān),與動物有關(guān)。在我眼里,他是真正的畫家。
北宋畫家崔白,生不得志,生活顛破流離,生活在民間。正是因為他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他的作品,也多是以民間動物為主題。他所畫的雀、蟬、鵝被世人稱作“三絕?!?/p>
崔白關(guān)于麻雀的畫作,在他的作品中,占有一定的數(shù)量。他畫的《寒雀圖》,是這樣一幅畫面:一個隆冬的黃昏,一群麻雀在古木上安棲入寐。畫中的麻雀,有的憩息安眠,有的姍姍來遲,還有的似動非動,鳥雀的靈動在向背、俯仰、正側(cè)、伸縮、飛棲、宿鳴中被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樹干在形骨輕秀的鳥雀襯托下,顯得格外渾穆恬澹,蒼寒野逸。
看崔白的畫,我就想,作為草根的崔白,是幸運的。正是他生活在民間,使他有更多的機會觀察生活在鄉(xiāng)村、山野、田間的小動物。如果他生活在都市,住在豪華的官邸里,他就不可能畫出這些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的小動物。沒有他的鄉(xiāng)村生活,也許,世上就沒有了《寒雀圖》、《雙喜圖》等傳世名畫。如此看來,對于崔白來說,漂泊不定的生活,于他而言,是一種幸運。
清代文人鄭板橋也愛雀鳥,鄭板橋?qū)θ给B的愛,既不在他的書畫里,也不在他的詩詞里。在鄭板橋大量的書畫、詩詞作品里,我沒有看到麻雀的影子。但是,這并不影響鄭板橋?qū)θ给B的熱愛。
他在《十六通家書》末有“書后又一紙”里說:“欲養(yǎng)鳥莫如多種樹,使繞屋數(shù)百株,扶疏茂密,為鳥國鳥家,將旦時睡夢初醒,尚輾轉(zhuǎn)在被,聽一片啁啾,如《云門》、《咸池》之奏......”鄭板橋說的鳥國鳥家,當(dāng)然就是綠樹掩映的鄉(xiāng)村農(nóng)家。聽一片啁啾,毫無疑問,是麻雀的啼鳴。這里還有一層意思,養(yǎng)鳥不如種樹,有樹就有鳥。
鄭板橋愛鳥雀,他愛的不是籠中鳥,是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鳥。鄭板橋的愛,是大愛,是智慧的愛。
宦海沉浮,在歷經(jīng)十二年的官員生涯后,一貧如洗的鄭板橋回到了他的老家,靠賣書畫為生。我不知道,鄭板橋回到家鄉(xiāng)興化后,他居住的房前屋后,是否種滿了樹?但三五綠柳,一片翠竹,還是有的。竹園里,飛來飛去的麻雀,還是有的。我現(xiàn)在的單位,有一片竹園,上面就落滿了麻雀,清晨起,一片啁啾。
當(dāng)一群麻雀從我們頭頂掠過,一片清脆的啁啾聲在天空中回旋,這樣的天籟之音,又有誰不喜歡呢?清晨,一陣啁啾之聲響起,又有誰能拒絕這美妙的歌唱呢?是的,我們無法拒絕。因為,我們喜歡這些小精靈們帶給我們的快樂。
我老家的房屋,就在山坡下,房前屋后,生長著槐樹、黃楝、桐樹、棗樹等各色雜樹,我家的房子,被根深葉茂的樹木包圍著。每到夏天,從遠處看,你根本看不到房子,只有一片樹林。成群的麻雀,就蹲在樹枝上,沒完沒了地鳴叫。我的家,其實就是麻雀的家。
我現(xiàn)在居住的陽臺,擺滿了吊蘭、蘭花等花草,陽光明媚的日子,總有三三兩兩的麻雀光顧。它們在花草間蹦蹦跳跳,不時灑下歡快的鳥鳴聲。每當(dāng)此時,兒子就輕手輕腳地走近陽臺,生怕驚飛了麻雀??擅看巫呓柵_,麻雀總是受驚而飛。兒子也總是沮喪地說:“麻雀飛走了,麻雀飛走了?!蔽覇杻鹤樱骸跋矚g麻雀嗎?”兒子說:“喜歡。啾啾——喳喳——唧唧,叫的可好聽呢!”一個幼稚的孩童,他對某一種事物的熱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
這樣的場景,是多么的美妙??!遺憾的是,我不會畫畫。如果我會作畫,畫一幅《百雀圖》或者是《麻雀戲蘭圖》,怕是也要成為傳世之作。不會作畫的人,尚且如此。那么,麻雀入詩入畫,也在情理之中。
四
我在春天,回到家鄉(xiāng)。這是2015年的五月。
此刻,陽光燦爛,白云飄蕩。我站在家鄉(xiāng)的山坡上,我眼前的山坡,光禿禿的,除了開著黃花的花生,就是叢生的野草。山坡上,看不到一棵樹。但我知道,這里曾經(jīng)長滿了茂密的松樹,但在1990年代開荒造地時,所有的樹,還有樹下的栗毛,都被砍伐,留下的是眼前長著花生和雜草的梯田。
山坡上,沒有了樹,麻雀也難得一見。還有曾經(jīng)生活在這里的鳥們,它們都離我們遠去。天空上,偶爾飛過的云雀,留下一串“嘀嘀嚦嚦”的鳴叫聲。我茫然地看著眼前的花生地,心中不免落寞。終于,有幾只麻雀落在田埂上,它們邁著緩慢的步子,在尋找著什么?一粒草籽?一條蟲子?或者是失去的家園?
吃過早飯,我出門時,母親問我:“去哪里?”我說:“去山坡上轉(zhuǎn)轉(zhuǎn)?!蹦赣H說:“山坡上除了花生,啥也沒有,光禿禿的,鳥不拉屎,有啥好看的?!?/p>
確實沒啥好看的。
曾經(jīng),山坡上一片的綠,綠得炫目。成片的松樹,一棵挨著一棵,郁郁蔥蔥。成群的鳥,在樹枝間跳躍。沒有松樹的地方,長滿了栗毛。這個時候,正是養(yǎng)蠶的時節(jié),黃澄澄的柞蠶,爬滿了栗毛,有的正在吐絲結(jié)繭。三三兩兩的布谷鳥,盯著黃澄澄的柞蠶,在天空上鳴叫,看準時機獵食。
母親說山坡光禿禿的,其實村莊不也是光禿禿的嗎?到處是樓房、平房,鋼筋水泥堆砌的建筑,冷冰冰的。村里守著房子的,幾乎都是老人、婦女、兒童,面孔既熟悉又陌生。那些熟悉的,年輕力壯的人,他們帶著夢想,走進了城市。把房子和土地,留給了他們的父母妻兒。曾經(jīng)喧鬧的村莊,冷清清的,讓人窒息。
走在村莊里,甚至聽不到一聲鳥叫。鋼筋水泥構(gòu)建的房子,把不該消失的和應(yīng)該消失的,都弄得無影無蹤。原來房前屋后的樹,因為擴建房屋,被砍伐一空。原來的土墻,墻洞里都是麻雀的窩,現(xiàn)在的樓房、平房,已沒有了墻洞,麻雀無法筑巢。原來的麻雀,飛起來一大群,落地上一大片,嘰嘰喳喳惹人煩??涩F(xiàn)在,再也看不到聽不見,村莊一片死寂。
村莊已不像村莊,如果把村莊的房子有序地排列起來,村莊更像是城鎮(zhèn)。最早的村莊,是一片林子,里面長著楊樹、柳樹、槐樹、桃樹、梨樹、棗樹,開花的不開花的,結(jié)果的不結(jié)果的,花紅柳綠;最早的村莊,是凌亂的草房、瓦房,低矮的茅屋,飛檐走壁的瓦房,青瓦走脊的草房,各色建筑,應(yīng)有盡有;最早的村莊,是鳥的家園,麻雀、喜鵲、黃鸝、燕子,在村莊里飛來飛去,把沉寂的村莊喚醒。
此時,我心中的那個由人、樹、鳥和炊煙構(gòu)建的村莊,在幾十年的飛速發(fā)展中,煙飛灰滅。只有凌亂的記憶,復(fù)原我原初的記憶。
相思鳥:魂夢共渡同心橋
一
我站在歲月的風(fēng)中,向你傳遞一個關(guān)于鳥的故事,或者是與鳥有關(guān)的愛情故事。
我被這個故事深深觸疼,一種尖銳的疼痛,在周身彌漫。愛情,不僅僅是花前月下,白頭偕老;愛情,原來是悲愁,是無盡的相思。甚至是化作一對鳥,也不能雙棲雙飛。
這個故事的主題,就是相思。相思,究竟是什么,我說不清,但我知道,相思的滋味,是無法言表的。但我想,相思應(yīng)該是魚玄機的“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是晏殊的“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是蘇武的“生當(dāng)復(fù)來歸,死當(dāng)長相思”。
我的講述,應(yīng)該回到很遙遠很遙遠的遠古,故事發(fā)生在一個山鄉(xiāng)小鎮(zhèn),一個嫌貧愛富的員外,員外才貌雙全的的女兒和一個貧窮的書生,演繹的一場生死絕戀。
很多很多年前的遠古,有一個叫翠兒的姑娘,雖生活在鄉(xiāng)村,但飽讀詩書,頗具文采。一日,翠兒外出散心,見一書生正在吟詩,翠兒便放慢腳步,仔細聆聽。書生吟道:“孤身一人空飄零,每日獨品月泣凌,只知天上宮闕樂,哪曉心間自悲情?!贝鋬郝牶蟊汶S口應(yīng)道:“百花叢中獨爭艷,花艷無人賞花顏,惟有愁心寄明月,不知與誰吐真言?”
吟詩答對之后,書生和翠兒已是情投意合,兩人默默注視著,千古奇緣一瞬間產(chǎn)生。那書生自與翠兒相見之后,被翠兒的才、貌深深打動。便求媒婆前來說媒,員外嫌棄書生無官無錢,拒絕了求婚。書生不甘心,就到翠兒家打雜。從此以后,翠兒和書生便偷偷相見,翠兒撫琴,書生吟詩。二人情真意切,蜜意濃濃。
但翠兒父親卻把翠兒許配給宰相的兒子,并擇日完婚。被逼無奈,翠兒只好跟父親說明真相。員外聽后大怒,用亂棍將書生趕了出去。不久,翠兒大病,無藥可醫(yī)。為了挽救女兒,翠兒父親答應(yīng)他們的婚事,并資助書生趕考,不管是否金榜題名,都同意他們成婚。
書生趕考途中,被翠兒父親派人弄瞎了眼睛。從此,書生流浪在外,乞討為生。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書生活了下來。為了與翠兒相見,書生一路打聽,摸索著回到了翠兒的家鄉(xiāng),他只有一個愿望,回到翠兒身邊。
翠兒終于知道,書生被父親所害。就在與宰相兒子成婚的當(dāng)天,翠兒瘋了。人們知道有兩個人,一瞎一瘋,他們口中都不停的吟誦著愛情的詩篇。但兩個相愛的人,同在一個小鎮(zhèn),卻沒能走到一起。終于,在天寒地凍的雪夜里,瘋子翠兒和瞎子書生凍餓而死?;髁藘芍圾B,終日鳴叫,呼喚著尋找自己的愛人,訴說心中的思戀。
這兩只鳥,就是相思鳥。
相思鳥,嘴鮮紅色,上體橄欖綠色,胸黃色或橙色,腹部乳黃色。那綠和紅,是翠兒的錦緞;那黃和橙,是書生的布衣;那鮮紅的嘴,是鮮血染成。
也許是上天不忍人世間太多的分離,就把相愛的鳥,用一根紅線牽在一起。后來的相思鳥,不再是悲戚的鳴叫,而是雙棲雙飛,唱著愛情的歌。
我們今天看到的相思鳥,都是成雙成對,十分的恩愛。
二
少年時代,對于一種鳥的記憶,總是留在伏牛山下的一個小村莊,總是留在村西那片櫻桃林。那片櫻桃林,其實也就十來棵,靠著聞老三家的后院。樹不是聞老三家的樹,是生產(chǎn)隊里的樹,因為離聞老三家近,就委托聞老三管理。
每年農(nóng)歷四五月,是櫻桃成熟季節(jié)。樹上掛滿了紅丟丟的櫻桃,晶瑩透明,看一眼就流口水。那個年代,鄉(xiāng)村的果樹,基本上就是柿子、核桃、桃子、李子、杏子、棗子,但都不成規(guī)模,東家兩棵柿子,西家兩棵核桃,李家兩棵杏,張家兩棵桃。十幾棵櫻桃樹在村子里,算得上一片果林了。櫻桃成熟時,小伙伴們就趁聞老三不在家,偷偷摸摸摘一把櫻桃解解饞。
聞老三光棍一條,家住的又偏僻,每次偷櫻桃前,先去聞老三家看看,只要人不在家,我們就可以美美吃上酸甜可口的櫻桃了。
櫻桃好吃,人喜歡吃,鳥也喜歡吃。每次去偷櫻桃,總能看到有鳥在櫻桃樹上啄櫻桃。看見鳥,我們就恨得牙根癢癢的,抓起石子就砸鳥,恨不得一下子把鳥砸死。
有一次摘櫻桃,剛走近櫻桃林,就聽見“嘰兒啾啾—嘰兒啾啾”的鳥叫聲。抬頭看,是兩只從未見過的鳥,紅嘴綠羽,叫聲清脆。這么美的小鳥,我們有點舍不得轟攆,一直看著兩只鳥吃飽后飛走。
村子里的人說,那鳥叫“紅嘴鳥?!钡l也不知道,“紅嘴鳥”就是相思鳥,就算知道叫相思鳥,我們也不懂得相思的含義。后來我們?nèi)フ獧烟遥羧钗?,總能看到“紅嘴鳥”在櫻桃樹上啄櫻桃。
有一天去溫玉奇家玩,想起“紅嘴鳥,”就告訴溫玉奇,我們看到一種很稀罕的鳥,紅嘴綠背,很好看。溫玉奇聽我們說完,把我們帶到他養(yǎng)鳥屋子里,指著籠子里的鳥說:“是不是這種鳥?”我們做夢也沒想到,溫玉奇還養(yǎng)有這種稀罕的鳥。溫玉奇笑著說:“這鳥叫相思鳥,也叫紅嘴鳥?!?
本來是想在溫玉奇面前賣弄一下,誰知道溫玉奇還養(yǎng)有這種稀罕的“紅嘴鳥”。溫玉奇還告訴我們:“相思就是經(jīng)常不見面,但你心里想著我,我心里想著你?!彼挛覀兣幻靼?,指著柴大娃說:“你爹在煤礦,你媽在家里,兩人經(jīng)常不見面,你媽就經(jīng)常想著你爹,你爹呢?看不到你媽,夜里就想你媽,這就是相思,懂嗎?”
柴大娃那時候十一二歲,聽不懂,就說:“我爹我媽又不是鳥,咋還相思呢?”溫玉奇聽了就笑:“小兔崽子,二球貨?!辈翊笸蘧驼f:“你才二球貨,誰說過,鳥還會想鳥?”
好像那年我十五歲,大概是1978年吧!那以后,我就記住了相思鳥。后來的山坡上,偶爾還會出現(xiàn)相思鳥,但我都記不清楚了。惟有這一次,我至今依然記得。
柴大娃后來就喜歡上養(yǎng)鳥,想養(yǎng)一只像溫玉奇養(yǎng)的紅嘴鳥,但紅嘴鳥很少,就捉了一只牛屎八哥養(yǎng),說是紅嘴鳥。他找溫玉奇學(xué)養(yǎng)鳥,但不管溫玉奇怎么幫他,他養(yǎng)的鳥還是養(yǎng)不活。直到他去煤礦當(dāng)工人,也沒養(yǎng)活過一只鳥。溫玉奇有次對我說:“這個柴大娃,榆木疙瘩,還去煤礦當(dāng)工人,我要是他爹,是不會讓他去挖煤的?!睖赜衿娴囊馑己苊靼祝滤M了煤窯,出不了煤窯。
不過,溫玉奇看走了眼,柴大娃看著笨頭笨腦,其實一點也不笨,在煤礦干得很不錯,還當(dāng)了個小頭頭,管著幾十號人呢!
三
說說溫玉奇養(yǎng)的那對相思鳥。
那鳥,紅嘴、綠翅、白肚、黑眼,小巧玲瓏,嬌艷嫵媚。一雌一雄,相視而鳴,恩愛異常。每天清晨,總能聽到它們“嘰兒啾啾——嘰兒啾啾”地鳴叫。不叫時,就在籠子里上躥下跳,啄食,飲水,然后依偎著蹲在鳥籠里,梳理羽毛,十分親密。
溫玉奇對兩只相思鳥格外關(guān)愛,每天早晨,總要提著鳥籠,在后山坡轉(zhuǎn)一圈遛遛。春夏季節(jié),時不時到山坡上給它們捉蟲子吃。隔三差五,給鳥們曬曬太陽,洗洗澡。他老婆說:“死鬼孫,生兒子時,連尿片也沒洗過,伺候鳥,比伺候他兒子還經(jīng)心?!?/p>
有一天去他家看鳥,看到籠子里只有一只鳥,蔫頭耷腦的,沒有一點精神。再看身上的羽毛,凌亂不堪,頭上還禿了一小片。問了溫玉奇才知道,那只雄鳥跑了。
那天溫玉奇喂罷鳥,他老婆喊他吃飯,他回過頭說了兩句話,那只雄鳥趁他說話不注意時,溜出鳥籠飛走了。雄鳥飛走,雌鳥不高興,“啾啾啾”大聲鳴叫,一邊叫一邊在籠子里飛,把鳥籠撞得晃晃悠悠,身上的羽毛紛紛脫落。雌鳥在籠子里折騰得精疲力盡時,就蹲在籠子角,不聲不響,不吃不喝。
那只飛走的雄鳥,并沒遠走,就在溫玉奇家院墻外的一棵棗樹上鳴叫?;\子里的鳥聽到雄鳥叫,就在籠子里撲騰。沒辦法溫玉奇就把雄鳥趕走,但停一陣子,雄鳥就又回到棗樹上,繼續(xù)蹲在樹枝上叫。
雌鳥開始絕食,但聽到雄鳥鳴叫后,又開始吃食。吃過食后,就蹲在籠子角,一聲不吭,任憑溫玉奇怎么逗它,也不叫一聲。
溫玉奇把雌鳥的籠子掛在院子里,用細線拴著雌鳥,打開鳥籠的門,想用雌鳥吸引雄鳥回到籠子里。但雄鳥飛到籠子上,與雌鳥隔籠而鳴,卻不進鳥籠。兩只鳥就這樣隔著籠子,不停地鳴叫,那叫聲有點哀怨,有點憂傷,但又有點欣喜和期待。
溫玉奇說:“看著兩只鳥這樣叫著,心里也不是滋味,放走吧,舍不得,不放走,又有點于心不忍。”
那只雌鳥,溫玉奇最終還是放飛了。
那天上地干活,走時忘了喂鳥。中午回來,坐在門檻上抽煙,看到雄鳥從外面飛回來,嘴里叼著一只螞蚱,飛到鳥籠上,隔著籠子給雌鳥喂食。看到這情景,溫玉奇有點感動,他站起來,走到鳥籠邊,打開鳥籠,雌鳥猶豫了一下,慢慢走出鳥籠,忽扇忽扇翅膀,飛到棗樹上,兩只鳥對著院子里的溫玉奇,“嘰嘰啾啾”叫了一陣,然后向山坡上飛去,消失在一片樹林里。
溫玉奇說:“那鳥,對著我叫了很長時間。鳥和人一樣,是有情義的。”
四
我一直認為,相思鳥是中國的名鳥。相思,讓這種鳥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我一直認為,讓一只鳥演繹的愛情絕戀,是人的悲哀。
現(xiàn)實中,相思鳥演繹的曠世絕戀,在人間還在繼續(xù)演繹著。有些時候,你說人不如鳥,似乎是對人的侮辱。但你不能不說,有些時候,人還真不如鳥。雖說鳥會受到傷害,但畢竟鳥是自由的。因此,人就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鳥的身上。
相思,是沉重的,是無法承載的。記得看到過兩句詩:“癡心易繡相思鳥,魂夢難渡同心橋。”相知相愛,卻無法與意中人相伴左右,只好勞燕分飛,天各一方。于是,我用癡心繡得相思鳥,與你魂夢共渡同心橋。相思之苦,無以言說。
相思鳥,喜雌雄成對活動,鳴聲若銀鈴金鐘,清脆悅耳。它是一種相親相愛、情深意長的小鳥。確實如此。在山野,你看到的相思鳥,幾乎都是成雙成對,很少看到孤孤零零的相思鳥獨自活動。
從相思鳥,我想到相思樹。在臺灣、福建、廣東、廣西,有一種樹,四季常綠,劍形葉,開黃花,種子紅色。傳為戰(zhàn)國時代宋康王府中官員韓憑與妻子所化。韓憑妻子何氏貌美,被康王霸占,將韓憑囚禁。韓憑憤而自殺,其妻何氏也投臺而死。并留遺書與韓憑合葬,康王十分惱怒,讓人將兩人分開,兩墳相望。后來,兩墳各生一樹,樹根相交,樹枝交錯,樹上有鴛鴦交頸悲鳴。宋人稱此樹為相思樹,象征愛情忠貞不渝。
唐代詩人王維有詩一首:“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逼鋵?,紅豆杉并不單生南方,北方也有紅豆杉,我老家伏牛山區(qū),也有紅豆杉分布。看來,愛情沒有距離;相思,不分南北。
關(guān)于相思鳥,還有這樣的傳說,一對鳥如果其中一只死去,另一只就會不思飲食,憂郁而死。這種說法似乎不太科學(xué),現(xiàn)實中,一對鳥結(jié)成夫妻,只要活著,是不會背叛的。但如果一只鳥死去,另一只鳥也不會像傳說中的那樣,憂傷而死。但僅僅因為相思鳥失去伴侶后另行嫁娶,就說鳥不貞,似乎有點勉為其難。
但也不盡然。從溫玉奇養(yǎng)的那對相思鳥身上,我看到了相思鳥的不離不棄。逃出鳥籠的雄鳥,并沒有丟下籠中的雌鳥,而是堅守在雌鳥的身邊,給雌鳥以活下去的力量和希望。有人說:“夫妻本是林中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毕嗨鉴B不是,它們渴望自由,但在自由與愛面前,對愛的忠貞和堅守,讓我感動。
一種鳥,因為愛情,故事就變得凄美。我想,這樣的結(jié)局,并不是我們想要的結(jié)局。
今天,一只相思鳥,讓我的心緒變得越發(fā)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