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南北分界
——秦嶺
●王曉明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有南方和北方之分。那么究竟哪里算南方,哪里算北方呢?其實,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就是秦嶺—淮河線。這是一條非常神奇的自然分界線,界線兩端氣候、環(huán)境、文化大不相同。它不但是中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分界線,很多南北對峙的政權(quán)都是以此為界。今天我們就將目光聚焦在其中的秦嶺上。
狹義上的秦嶺,僅限于陜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于嘉陵江。而廣義上的秦嶺則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也是渭河、嘉陵江以及漢江的分水嶺。
自古以來,秦嶺就是出入四川最重要的通道。周邊山脈高大巍峨(wēi’é),非常險峻,行人只能在峽谷中穿行。很多地方?jīng)]有道路,人們就在懸崖絕壁上鑿孔架木,修建棧道。由于秦嶺氣候多變,經(jīng)常發(fā)生滑坡、洪水等自然災害,道路經(jīng)常被破壞,所以行人的旅途不但艱辛,還充滿了危險。
秦嶺從西到東,一共有六條主要通道,分別是:祁山道、故道、褒(bāo)斜道、儻(tǎng)駱道、子午道和武關道。
祁山道:是四川到甘肅東部的重要通道。諸葛亮北伐,經(jīng)常從這里行軍。
故道:是秦嶺最古老、最重要的通道,連接了漢中盆地的西部和關中平原的西部。故道相對于其他幾條通道來說要平坦很多,所以歷代均是官方驛道。歷史上無數(shù)次出川、入川作戰(zhàn),都以故道為主,但缺點是路線過于繞遠。
褒斜道:連接了關中平原和漢中,相對于故道,褒斜道要近很多,也曾是官方的驛道。
武關道:是連接關中和南陽的重要通道,也是歷代的官方驛道。韓愈的著名詩句“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說的就是秦嶺和武關道上的藍關。
子午道:從西安往南就可進入子午道,子午道雖然離漢中較遠,但離安康較近,路況雖然不好,但因為便捷,所以很多行人選擇走這條道路。當年劉邦進漢中當漢王,走的就是這條路。
儻駱道:從地圖上看,儻駱道路線最短,但實際上儻駱道要多次翻越山嶺,是幾條道路中最為兇險的。
由于秦嶺將南北一分為二,所以它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北方政權(quán)統(tǒng)一中國,必須要通過秦嶺,才能南下進入四川。而四川的政權(quán)若想北伐,也要通過秦嶺才能成功。
三國時期,魏蜀兩國相爭,就多次在秦嶺的幾條道路上行軍作戰(zhàn)。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出祁山,走的就是祁山道。開始的時候作戰(zhàn)順利,但后來馬謖(sù)失守街亭,形勢突變,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走的是故道,兵圍陳倉。由于魏軍守備嚴密,雙方激戰(zhàn)二十余日未分勝負。此時蜀軍糧草不繼,又聞魏援軍快到,只好再退回漢中。在退師途中,蜀軍成功殺死前來追擊的魏將王雙。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再走祁山道,順利攻占武都、陰平兩地。
諸葛亮三次伐魏后,魏國不甘示弱,也南下攻蜀。主力部隊從子午道南下,另一支部隊則從褒斜道南下。但是魏軍的主力部隊在進軍途中,由于天降大雨,各處山洪暴發(fā),道路阻絕,兵士死亡甚眾,軍資也大量損失,三十多天還沒走完一半的道路,最后只得撤軍。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仍走祁山道,擊敗司馬懿(yì)。但這次蜀軍趕上連天陰雨,導致軍糧運輸困難,運糧的官員為推脫責任,假傳皇帝之命,令諸葛亮撤軍。在退師途中,蜀軍成功射殺前來追擊的魏軍名將張郃(hé)。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從褒斜道出兵關中,與司馬懿對峙,直到病逝。
諸葛亮死后,魏將曹爽大舉攻蜀,走的就是最兇險的儻駱道,結(jié)果魏軍軍糧供應不上,牛馬騾驢大量死亡。曹爽被迫撤軍,沿途又遭到蜀軍的截擊,傷亡慘重,最后魏軍經(jīng)過苦戰(zhàn)才退回關中。
到了三國后期,魏國發(fā)起滅蜀的戰(zhàn)爭,其中主將鐘會的大軍分別從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進軍。由于蜀軍未在險要地點設防,導致魏軍輕松占領漢中,最終蜀國被魏國滅亡。
從魏蜀兩國的戰(zhàn)爭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方的失敗往往都是糧草供應不上造成的,就算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面對秦嶺的阻礙也無能為力。而蜀國最后的滅亡,也是因為沒有守住秦嶺。
秦嶺六條主要通道,魏蜀戰(zhàn)爭就涉及其中的五條,而另一條武關道,因為不是出入四川的通道,所以沒有發(fā)生戰(zhàn)事,但這不代表它不重要。事實上,武關道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都扮演過重要角色。
武關道是秦嶺通道中最平坦的,是從中原進出關中的重要通道。戰(zhàn)國時期,秦國和楚國經(jīng)常發(fā)生大戰(zhàn),走的都是武關道。楚國在戰(zhàn)爭中接連戰(zhàn)敗,最后國都被秦軍攻占,只得遷都。楚國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
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四次出巡東方,走遍整個國家,其中兩次通過武關道。
秦末之際,劉邦正是走武關道,方才打進關中,滅掉秦國。楚漢戰(zhàn)爭之際,劉邦也走過武關道,襲擊項羽的后方。
此外,西漢時周亞夫為平七國之亂,從武關道出其不意進軍,迅速平定叛亂。綠林義軍滅王莽、桓(huán)溫攻前秦、劉裕滅后秦、東魏攻西魏、金軍攻宋等歷史上著名的戰(zhàn)役,都與武關道大有干系。
古代溝通秦嶺南北的道路除上述六條主要道路外,還有庫谷道、義谷道、文川道、連云棧道等。道路雖然不少,但往來的人們翻越秦嶺卻非常艱辛。大詩人李白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說的就是秦嶺。
古人翻越秦嶺,最快也要20多天。而今天,我們駕車走西安到漢中的高速公路,4個小時就到了。西安到安康、南陽,漢中到天水也都有高速公路相通。以往的天塹變成了今天的通途,我們的祖國是不是很了不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