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寶琪
抒情要學會“借東西”
文/王寶琪
古語云:“文以情動人?!币黄恼律倭烁星椋隙o法打動讀者。抒情的方法很多,如果你是一個會“借東西”的人,往往就能把感情抒發(fā)好。我們可以借哪些東西來抒情呢?
向物體借,即借物抒情,是通過描繪某一事物,將自己的感情融于其中。如《落花生》中的一段:
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選段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通過果實的色彩、生長位置等的比較,說明花生沒有桃子、石榴、蘋果外在的美麗,卻具有內(nèi)在的可貴之處,其中,對花生的感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向情景借,即借景抒情,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來抒發(fā)人物的感情。借景抒情時,不管先寫景后抒情,還是先抒情后寫景,或者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都必須以景物描寫為依托,以真情為基礎(chǔ),使兩者緊密結(jié)合,水乳交融。如《荷花》一文就是這樣:
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選段中,作者甚至把自己當成荷花,置身于一池荷花的情境里,其喜愛之情自然表露無遺。
向事件借,即借事抒情,是將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化在敘述的事件中,憑借感人的事件傳達人物的感情。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救助車夫一事就用了借事抒情: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會兒,就跟伯父拿了藥和紗布出來。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來硼酸水給他洗干凈。他們又給他敷上藥,扎好繃帶。伯父又掏出一些錢來給他,叫他在家里休養(yǎng)幾天,把剩下的藥和繃帶也給了他。
魯迅先生可是大名人,他能如此為平凡的車夫醫(yī)治,可見其樂于助人的高貴品質(zhì)。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自然而然就傾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