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韋劍/陳 楊/劉永權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學文獻中心(中國地質圖書館),北京 100083)
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業(yè)務設計及進展
■ 宋韋劍/陳 楊/劉永權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學文獻中心(中國地質圖書館),北京 100083)
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同國家科技成果登記既有區(qū)別又有相似之處。文章從制度設計、業(yè)務流程、信息系統建設和成果信息采集進度幾個方面介紹了近幾年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業(yè)務開展情況,并結合當前地質調查項目管理體系變革及成果管理工作深化的背景,對登記業(yè)務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針對地質調查成果登記業(yè)務中存在的成果登記業(yè)務的推進措施不強、登記業(yè)務的定位不準確等問題,提出加強成果登記制度建設、提高信息化業(yè)務支撐水平等相關建議。
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制度設計 ;業(yè)務流程;信息系統;成果信息
自2012年9月27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向地質調查項目承擔單位下發(fā)《中國地質調查局關于開展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工作的通知》[1]起,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業(yè)務正式開展。其設立的初衷是為了加強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管理與服務,便于統計和掌握地質調查成果的數量和質量,推動成果的交流與應用,促進成果轉化,避免重復研究[2,3]。隨著近幾年業(yè)務開展的不斷深入,成果信息的采集與服務已取得一定進展,但隨著當下地質調查項目管理體系的變革及成果管理的深化,面臨原有“計劃項目—工作項目”體系向“計劃—工程—項目”體系轉變,部分項目辦撤銷、各單位項目管理職能調整等變化,需要從制度設計、業(yè)務流程、信息系統建設和成果信息采集等幾個方面重新審思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業(yè)務。
按照2012年版《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管理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為加強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管理與服務,地調局組織實施的地質調查項目(包括工作項目和計劃項目)已完成評審、審查的地質調查成果,均應在成果審查之日起90日內,向相關成果登記部門申報成果登記。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組織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管理工作。大區(qū)項目管理辦公室和地科院項目管理辦公室,承擔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工作。中國地質圖書館受中國地質調查局委托承擔受理跨區(qū)域、全國性及海洋地質調查類、綜合類工作項目,以及各類計劃項目的成果登記申報。
不同于科技成果登記的自愿登記,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作為地質調查成果管理的基礎工作,參考了國家科技成果登記的內容[4],并結合地質調查各專業(yè)的特點,細化了成果登記申報表。登記內容主要包括:成果概況、成果主要內容和創(chuàng)新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應用情況、成果表現形式等。其中,成果表現形式又可細分為為礦產地、異常、地層古生物礦物、成果報告(研究報告)、圖件、論文、著作、標準規(guī)范、軟件、數據庫、儀器設備、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專利和其他成果等15種。
圖1 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工作流程
2.1 業(yè)務流程
地質調查成果登記工作按照“申請—形式審查—技術審查—公示”四項主要流程開展(圖1)。由登記用戶在線啟動地調項目成果登記,填寫登記申請表并上傳相關附件后,提交該項目的登記單位(六大區(qū)項目辦、中國地質科學院項目辦或中國地質圖書館);再由審查單位組織進行網上審核(形式審查和技術審查),形式審查主要審查申報材料的完整性,如原始地質資料歸檔證明、成果報告評審意見書和審查意見書等;完成形式審查后,由登記單位組織相關專家對成果內容進行技術認定;通過網上審核7個工作日內,申報單位向審查單位提交紙質登記材料及電子文檔一份,紙質材料審核通過后提交給中國地質調查局成果處匯總公示,在公示無異議之后,由登記單位向申報單位出具成果登記證書。
2.2 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業(yè)務信息系統建設
自2013年開始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業(yè)務以來,各單位一直是借助“地質調查項目運行監(jiān)管系統”中的“成果登記”模塊開展業(yè)務,在線填寫《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申請表》(非網頁表單化Excel表格)。為了增強業(yè)務流程的可控性,實現數據庫結構化管理的功能,中國地質圖書館于2014年開發(fā)建設了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系統。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分為四個部分(如圖2所示):登記模塊、審核模塊、統計分析模塊和系統管理模塊。登記模塊面向申請用戶,用于登記用戶在線填寫登記申報書;審核模塊面向形式審查和內容審查用戶,協助完成地調成果登記申請審查流程;統計分析模塊集查詢、統計與公示為一體,對不同角色定制不同的統計查詢功能,可以實時查詢登記申請進度和本單位成果登記情況等信息;系統管理模塊主要用于系統管理員用戶操控整個系統流程運轉及角色權限配置。
圖2 登記系統總體架構圖
圖3 項目成果登記申報表填寫界面
如圖3所示,以業(yè)務表單和word模板的形式改造原有的excel表單填報形式,實現填報數據的數據庫化管理。
3.1 登記成果數量
截至2015年底,中國地質圖書館協同六大區(qū)項目辦共完成了1039項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約占地質調查項目總數的10%。其中,2013年完成332項,2014年完成374項,2015年完成333項。除去涉密項目,按基礎地質、礦產地質、水工環(huán)地質及綜合類劃分,年度登記數量如圖4所示。自成果登記工作啟動以來,四大類專業(yè)領域各年度登記成果數量變化幅度不大,總體而言,基礎地質類登記成果項數最多,礦產地質和綜合類登記成果項數次之,水工環(huán)地質類登記成果項目數最少。
2013-2015年度,已完成成果登記的地質調查項目產出的不同表現形式成果數量呈逐年上升態(tài)勢(圖5)。2014年度、2015年度漲幅分別為29.27%和17.95%。
3.2 登記的成果質量
《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申請表》中將成果創(chuàng)新屬性分為原始創(chuàng)新、二次創(chuàng)新、集成創(chuàng)新和未評價四種。2013-2015各年度登記成果不同創(chuàng)新屬性項目數如圖6所示,其中,原始創(chuàng)新和集成創(chuàng)新的成果數量逐年遞增,二次創(chuàng)新成果數量變化不大,未評價創(chuàng)新屬性成果數量逐年遞減,且遞減幅度較大。
成果水平評價主要分為: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國內先進、國內一般和未評價六種。2013-2015各年度登記成果中,都有大量成果水平未進行評價,已評價的成果中,成果水平以國內領先和國內先進為主(圖7)??傮w而言,2013-2015年度原始創(chuàng)新項目成果數量逐年增加,未評價創(chuàng)新屬性成果數量大幅減少,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的創(chuàng)新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圖4 2013-2015各年度四類專業(yè)登記的成果數對比(不含涉密項目)
圖5 2013-2015各年度登記的地質調查項目產出成果數量對比(不含涉密項目)
圖6 2013-2015各年度登記成果不同創(chuàng)新屬性項數對比(不含涉密項目)
圖7 2013-2015各年度不同評價水平成果數對比(不含涉密項目)
圖8 2013-2015各年度實際投入經費區(qū)間登記的項目數對比(不含涉密項目)
2013-2015年度不同實際投入經費區(qū)間登記項數對比如圖8所示,可見實際投入超過500萬元的登記項目數有逐年增長的趨勢,特別是實際投入在500~1000萬元區(qū)間的項目數年增幅較大。
3.3 登記申報的單位情況
對比2013-2015各年度完成成果登記的各類型申報單位數目(圖9)可見,參與申報單位均以省級地質調查院、局直屬單位和工業(yè)部門地勘單位為主。各類型申報單位該三年申報數量變化不大,各類型申報單位2013-2015各年度申報成果數目對比(圖10)表明,局直屬單位近三年來成果登記數量有所下降;省級地質調查院近三年來成果登記數量穩(wěn)中有升,2015年度與2014年度成果登記數量持平;其他各類型單位近三年成果登記數量占當年登記成果總數比重相對較小,且各年度數量變化幅度不大。
圖9 2013-2015各年度完成成果登記的各類型申報單位數對比(不含涉密項目)
圖10 2013-2015各年度各類型申報單位申報成果數對比(不含涉密項目)
4.1 存在的問題
(1)成果登記業(yè)務的推進措施不強。自2013年登記業(yè)務啟動以來,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一直面臨著登記信息填報質量不高、登記不及時的尷尬境地,一直缺少有力地推進措施,雖然現已將項目成果登記作為了中國地質調查局局獎獎勵申報的前置條件,但無法約束全部地質調查項目,更無法及時地完整地反映地質調查項目的產出成果情況。
(2)登記業(yè)務的定位不準確。由于登記業(yè)務的推進緩慢,既無法實現類似國家科技成果登記促進成果轉化的目標,也無法達到及時匯總地質調查項目成果信息的目的。特別是在面臨地質調查項目管理體系改革,地質調查成果評價價值導向發(fā)生轉變的形勢下,現有的登記業(yè)務無論從業(yè)務流程還是登記信息表單內容上,都缺少對局屬單位承擔的非地質調查項目的兼容性,也無法實現與成果評價四項原則匹配及與科技獎中的專業(yè)分類統一,不能有效突出成果實質、體現成果價值,不能充分滿足決策參考、實現轉化應用和有效服務社會的需求。
4.2 相關建議
(1)加強成果登記制度建設。在地質調查項目管理過程中,將成果登記業(yè)務前置到項目驗收評審環(huán)節(jié),作為評審驗收的必要條件,一般項目評審驗收之前,項目組都需要填寫項目概況取得的成果等基本信息,可考慮在此環(huán)節(jié),按照項目成果登記格式填寫項目基本情況,由單位項目管理部門進行形式審查,并在驗收過程中由驗收專家進行認定。擴大成果登記范圍,將多來源的地質調查領域成果納入到登記范圍內,特別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局屬單位承擔非地質調查的項目成果。
(2)提高信息化業(yè)務支撐水平。在項目運行監(jiān)管平臺的升級改造中,重塑登記業(yè)務,將建設完成的登記系統嵌入到項目管理流程中去,利用web service等接口方式,完成項目信息和成果登記信息流轉,關閉原有的登記流程,并將歷史數據建庫,導入到新系統中。
[1] 中國地質調查局關于開展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登記工作的通知 中地調函〔2012〕363號[EB/OL].(2012-09-27) [2016-10-12].http://www.cgs.gov.cn/tzgg/tzgg/201603/ t20160309_285050.html.
[2] 陳成,宋元,王丹鳳.國土資源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研究初探[J].國土資源情報,2011,(10):24-26,49.
[3] 余劍虹,劉永權,朱玉華.地質調查成果登記工作進展、問題及建議[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6(6):65-69.
[4] 于海躍,陳成,張丹鳳.2013年國土資源科技成果統計分析[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4(5):43-45.
Service Design and Progress with Regard to Registration of Geological Survey Project Achievements
SONG Weijian, CHEN Yang, LIU Yongquan
(Geoscience Documentation Center, CGS. (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Beijing 100083)
The work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geological survey project achievem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eological survey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adopted by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This registration has something in common though different with the registration of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usiness conditions with regard to the registration of geological survey project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from a range of institutional design, business process,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achievem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addressing the problems we face in the work of registr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we must enhance our efforts to develop the system for registration of achievements, and enhance the support level of information business.
geological survey project; achievement registration; system design; business process; information system; achievement information
F407.1;F062.1
A
1672-6995(2017)01-0058-04
2016-10-12;
2016-10-18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地學文獻數據采集整合與服務”(121201015000150003);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地質調查成果集成與服務”(12120114073601)
宋韋劍(1983-),男,江蘇省徐州市人,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學文獻中心(中國地質圖書館)工程師,理學碩士,主要從事GIS與國土資源科技管理方面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