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沐真
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些婦女因月經不調、經期延長或無規(guī)律的子宮出血,前往醫(yī)院檢查后,被診斷為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在育齡婦女中并不少見,隨著現在女性從事的工作面越來越廣,壓力越來越大,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生活習慣越來越不規(guī)律,年齡大而不婚的越來越多,年紀輕輕就發(fā)生婦科疾病的越來越常見。了解高居婦科良性腫瘤榜首的子宮肌瘤,對女性的健康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從性質上來講,惡變率是非常低的。美國醫(yī)學界人士認為,女性沒必要害怕患子宮肌瘤,因為大部分病人并不會出現嚴重的癥狀,也不需要進行特殊治療。等到更年期后,有的子宮肌瘤會自然萎縮。為了確認子宮肌瘤是否癌變,病人可定期進行檢查,根據情況選擇治療方式。
子宮肌瘤發(fā)生率非常高,多發(fā)生在中年婦女,其中最多見的是40~50歲婦女,占50%,其次是31~40歲,約占28%,20歲以下及60歲以上很少發(fā)生子宮肌瘤。但如今臨床上年輕病例并不罕見。
子宮肌瘤與大部分腫瘤一樣,目前來說無法確切地指認病因。經過醫(yī)學專家們大量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現在較為接受的是“激素學說”——卵巢激素過度。子宮肌瘤絕大多數發(fā)生在性成熟期,妊娠期子宮肌瘤可隨子宮體積增大而生長、增大。體內女性激素水平過高,長期受女性激素刺激,是子宮肌瘤形成的主要原因,這已經是醫(yī)學家們的共識。此外,還有精神因素、生殖因素、體質因素、長期性生活不協(xié)調、盆腔慢性充血、遺傳因素等。當然,遺傳因素尚未得到遺傳學的確證,但是臨床上經常見到有直系親屬關系的女性易得子宮肌瘤的病例,這提示我們如果母親或姐妹患有此病,自己必須經常體檢。
早期的子宮肌瘤絕大多數無癥狀,往往在女性普查或B超檢查時被發(fā)現。患子宮肌瘤后要防止兩種傾向,一種是異常緊張,整天坐立不安,怕惡變,四處求醫(yī),輕信別人,毫無主張;另一種則粗心大意,不去復查,亦拒絕用藥,結果導致貧血嚴重,失去勞動能力,甚至子宮迅速增大和惡變亦未能及時診治。因此,應該正確對待子宮肌瘤。
得了子宮肌瘤,首先要定期做B超檢查。子宮肌瘤不大,癥狀不明顯,但必須定期檢查,如每隔3~6個月做B超和婦科檢查,觀察肌瘤的生長速度。據統(tǒng)計,35歲以上的中年女性中,很多人患有子宮肌瘤,惡變率很小,一般在1%以下,所以大多數肌瘤不必開刀,只需定期追蹤檢查即可。若發(fā)現有腹部脹痛、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則要及時就診,以防變性的可能。在絕經前后更應積極隨訪,預防惡變。其次,根據具體情況可選擇藥物保守治療。目前治療子宮肌瘤常用的藥物有米非司酮以及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孕三烯酮、雄激素、三苯氧胺等。注意慎吃保健品。如果出現以下信號時,則需考慮手術治療。
1.子宮肌瘤造成大量出血,或長期經量過多、經期過長以致貧血,而藥物無法根治,此時開刀切除肌瘤是有效的解決辦法。
2.子宮肌瘤長到拳頭大小,造成骨盆中的其他器官受到壓迫,手術切除可解除癥狀。大的肌瘤發(fā)生惡變的概率比小肌瘤要大。肌瘤生長速度太快,或者在更年期之后,肌瘤不但不萎縮,反而變大。
女性不孕而其他一切檢查正常,此時不孕的原因可能就是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可能會造成習慣性流產。
子宮肌瘤患者平時要學會與自己的身體“對話”。第一,患有黏膜下子宮肌瘤和壁間肌瘤者不宜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以免造成經量過多和經期延長。第二,要注意避孕藥物的使用,子宮肌瘤是激素相關性疾病,因此不宜口服避孕藥,因內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刺激影響可使肌瘤增長,最好采取其他避孕措施。第三,保持心態(tài)樂觀,心情舒暢,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營養(yǎng)均衡,適當運動,增強體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