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一、調查背景
2015年10月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促進人口均衡發(fā)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fā)展戰(zhàn)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即“全面兩孩”政策。同年12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修正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提出,全面兩孩政策決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實施。至此,我國人口生育政策經歷了史上最大的一次調整。
學者風笑天在對城市青年生育意愿的現狀與比較分析報告中提到:“一個社會整體的生育水平直接受到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國家的生育政策,二是人們的生育意愿?!遍L期以來,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使得我國人口結構實現了歷史性的轉變,即在經濟不發(fā)達的情況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從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轉變,成功地探索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道路,有力地促進了綜合國力的提高、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然而,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我國生育水平的快速下降,一些人口結構性問題也日漸突出,包括人口老齡化加速、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出生性別比偏高以及獨生子女家庭風險高等。
為提高生育水平,一方面,調整計劃生育政策,放寬生育限制;但另一方面,人們的生育意愿也要作為同等重要的考量指標。因此,繼全面兩孩政策出臺后,中國有多少夫妻愿意生兩孩?他們的生育意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這些都是研究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武漢市作為湖北省省會城市,總面積8494.41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33.80 萬,是中國城區(qū)面積最大的城市。武昌區(qū)是武漢市的中心城區(qū)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自2015年年底起,作為武漢市唯一的被國家民政部選為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改革試點的地區(qū),武昌區(qū)在計生改革中的便民、辦證和服務等方面有諸多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武昌區(qū)自2015年6月起,對全面兩孩政策審批進行改革,將辦證端口前移,全部下放到街道。2016年3月,湖北省條例出臺,才明確規(guī)定兩孩政策實施以后,三孩及以上的多孩,由街道辦事處來審批。因此,武昌區(qū)在改革方面走在了全省最前列。
在此背景下,我們展開了調查和研究,了解武昌區(qū)居民的生育意愿現狀,探究其與各種影響因素的關系;同時,通過結構訪談和會議訪談形式,了解其在落實“兩孩新政”方面的經驗,希望有益于政府決策及今后相關領域的研究。
二、樣本獲取與調查結果分析
我國憲法規(guī)定,年滿18周歲的青少年即為成年人,因此調查問卷詢問年齡的試題,選項以18歲為起點。對居民的定義為,長期居住地在武昌區(qū)且在社區(qū)居委會找得到登記信息的住戶。根據研究目的,我們于2016年7月在武漢市武昌區(qū)隨機抽取積玉橋街、糧道街、徐家棚街三條街道作為調查區(qū)域,調查對象為已成年的武昌區(qū)居民。對所抽取的三條街道中的28個社區(qū)按其社區(qū)居民人數比例發(fā)放相應數量的問卷,所有問卷均在各社區(qū)計生委員的帶領下入戶完成。共計發(fā)放問卷850份,獲得有效問卷為823份,樣本有效率為96.7%。通過SPSS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錄入、分析和處理。
調查結果顯示,全面放開“兩孩”政策出臺后,35.8%的受訪者表示愿意生兩孩,64.2%的表示不愿意生兩孩。通過對居民的性別、年齡、是否已婚、是否獨生、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這些客觀個人背景因素與其是否愿意生兩孩進行交互分析可知,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與家庭年收入的居民具有不同的生育意愿,而是否已婚以及是否獨生與生育意愿沒有顯著相關性。這說明,調查所抽取的樣本所具有的時代性、地區(qū)性的普遍特征對生育意愿產生的影響是大于是否已婚及是否獨生對生育意愿產生的影響。下面將分別分析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家庭年收入的人群在生育意愿(該處“生育意愿”僅代表“是否愿意生兩孩”,下同)上的差異。
(一)性別與生育意愿
根據調查結果,男性愿意生兩孩的比例為43.5%,比女性的31.8%高出11.7個百分點。究其原因:其一,整個生育的過程主要是由女性負責,所以在考慮是否要生育兩孩上,女性的意愿較之男性要更為保守;其二,在照看小孩方面,女性也比男性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更多一些,尤其是小孩剛剛生下來哺乳期這段時間,更是需要母親寸步不離的悉心照顧;其三,有工作的女性還需要考慮,在生育兩孩期間是否會遭到公司辭退等問題。因此,總體上來說,女性愿意生兩孩的比例比男性要顯著低一些。
(二)年齡與生育意愿
從調查結果看,18~30歲的居民意愿生兩孩的比例最高,為41.9%,40歲以上的為34.8%,30~40歲的女性比列最低,為29.1%,隨年齡增長,愿意生兩孩的比例呈現“U型”分布。其中原因在于,18~30歲的居民處于生育的黃金時期,正面臨考慮生育幾個小孩的問題,因此他們更加能夠想到“生育兩個孩子的好處”(例如孩子成長氛圍更好,以后養(yǎng)老更為輕松等),所以較之其他年齡段,他們?yōu)樽钕胍齼蓚€孩子的人群。而40歲以上居民較之處于“黃金年齡段”的居民愿意生育兩孩的比例下降了7.1個百分點,但是高于30~40歲年齡段居民,正常來看,40歲以上的居民在生理上普遍不具備生育兩孩的條件了,但是為何愿意生育兩孩的比例依舊很高呢?經過進一步的訪談我們發(fā)現,一方面,該年齡段的居民由于所撫養(yǎng)的子女大都不在身邊,覺得比較孤單和寂寞;另一方面,他們的子女即將面臨贍養(yǎng)老人的問題,加之城市生活壓力較大,因此,40歲以上年齡段的居民更能看到的是“只生一個孩子的弊端”,所以即使他們已不具備生育兩孩的能力,但是在意愿上依舊還是希望能夠生兩個孩子。
(三)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與生育意愿
隨著文化水平或家庭年收入的提高,愿意生育兩孩的比例也隨之升高。之所以將兩者一起討論,是因為其在經濟因素上存在著共性。從總體上來看,城市中學歷越高的人群,工資和社會地位也相應越高。因此“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的升高,均可以等價位經濟水平的提高。調查結果就表明: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居民愿意生兩孩的比例上升。
較之農村,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在是否生育兩孩的時候把經濟因素會放到首要位置,這是因為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工作之前都是沒有經濟來源的,其從生活到學習都需要父母負擔。再加之城市的競爭激烈,子女的學費、補習費、各種培優(yōu)費等壓得家長喘不過氣來。例如,某位接受采訪的居民劉女士就表示,“像我家的小孩,現在上小學三年級,除了學校的學費外,在外面培優(yōu)一門課一學期就5000元,不光只學一門課,還有興趣特長也要培養(yǎng)……養(yǎng)一個孩子不光是要保證他吃好穿好吧,最重要的是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后能找份安穩(wěn)的工作,能為社會作點貢獻,我們做父母的才能安心呀”。因此,經濟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居民們是否能生、敢生、生幾個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么隨著經濟水平的下降,愿意生兩孩的比例也跟著降低。
三、關于落實“兩孩新政”的經驗思考
(一)做好宣傳
做好對市民、老百姓的宣傳工作很重要。調查中,有關負責人均表示,新政一出臺,街道和社區(qū)就開始積極準備宣傳工作,較為老式的宣傳方式如社區(qū)黑板報、宣傳橫幅、櫥窗公示等,而比較新的方式則包括微信群、QQ群、廣播、社區(qū)網格員上門入戶宣傳等。同時,街道還會開展關于“兩孩新政”的主題講座;或者擺一個咨詢臺,一邊發(fā)放一些藥具一邊向群眾普及政策。此外,還制作了許多關于全面兩孩政策普及宣傳折頁,有些街道還訂做了一些寫有宣傳標語的扇子,發(fā)放給前來咨詢或者辦事的居民。
因此,在宣傳工作方面,不光要利用公示欄、媒體、宣傳冊這些較為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還要通過互聯網交流、發(fā)放創(chuàng)意宣傳品、網格員上門這些較為新穎的方式推進全面兩孩政策的普及。
(二)簡化辦證流程
“兩孩新政”出臺后,也要做出一系列改革,簡化辦證流程,真正做到便民為民。根據調查,武昌區(qū)衛(wèi)計委自實施改革后,把所有屬于區(qū)級,在衛(wèi)生與計生這一塊能放到街道來辦理的全部放到街道,即權力下放。如果按照法律法規(guī)不屬于下放范圍的,就進行行政許可的委托來實現委托辦理,做到讓百姓到武昌區(qū)辦任何事情,一進這個門就基本上能辦完。在全區(qū)的14個街道都單獨成立了行政事務服務中心,這個中心是獨立于其他部門之外的綜合性的便利辦證,工作人員都是經過各個業(yè)務口培訓的,中心大概有十幾個部門,涉及民生類的全部下放到街道辦理。
(三)社區(qū)服務網格化
實施社區(qū)治理創(chuàng)新改革,把街道下的各個社區(qū)分為一個個的網格,通過社區(qū)網格員對每個網格進行管理,便于居民與社區(qū)工作人員之間的聯系和交流。在“全面兩孩”政策出臺后,網格員在政策宣傳、證件辦理和孕期檢查方面,都可以做到將服務送到居民的手中。在宣傳方面,網格員會和計生干部一起上門,面對面地對居民進行宣傳。在證件辦理方面,網格員真正做到“送證上門”。實行網格化管理之后,很多事情都可以代辦,比如平時上班比較忙,沒有時間去辦生育證的,可以讓網格員代辦。同時,在孕期檢查方面,會有家庭醫(yī)生免費上門提供優(yōu)生優(yōu)育的健康知識,對一些高齡的產婦進行跟蹤隨訪,為孕婦的順利生產保駕護航。
(四)優(yōu)惠政策
對于國家規(guī)定的免費孕期優(yōu)生健康檢查,各社區(qū)的計生委員會把育優(yōu)的通知書發(fā)放到每個目標人群的手中,讓其免費到區(qū)婦幼保健院進行檢查。這些免費項目包括婚前生殖健康檢查,孕期健康隨訪、葉酸供給,孕后避孕節(jié)育知識培訓等方面。對于沒有生育保險,沒有列入醫(yī)保,或者特殊困難的家庭,在其生育期間,也會得到一定的減免。該政策的目的在于讓老百姓生得起、生得好,真正讓新政的執(zhí)行落到實處。
(作者系湖北大學楚才學院行政管理專業(y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