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朋友圈都在制定著新一年的計劃。在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已轟轟烈烈展開了近兩年的背景下,大家的思想變得空前集中:怎么才能更好地創(chuàng)造財富?
朋友A在外企上班:
“最近一朋友讓我入股去辦個少兒英語培訓,我得趕緊去把地點考察好,趁年前把租約簽了?!?/p>
朋友B是在家?guī)Ш⒆拥娜殝寢專?/p>
“在家閑著也是閑著,我也沒啥特長,你說我是去做代購還是賣面膜?”
朋友C是個公務員:
“競爭越來越激烈了,我今年是去考個在職研究生提升一下,還是找找別的什么出路?”
聊起天來再懶得去管別人的八卦,頻率最高的就是“投資、項目、資源”。
這沒什么不好意思的。物質(zhì)財富的創(chuàng)造能帶給我們更美好的生活。只是,在這條路上,時間和精力就那么多,如何分配大有講究。
管理學上有一個四象限法則,將人生的事分為了下面四種: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第一項和最后一項一般人們都分得清如何去處理,主要是中間兩項容易打亂我們的節(jié)奏。到底是先去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還是先處理緊急但不重要的事?
看上去首先得去做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去兼職做一些來快錢的工作、商場大減價要趕去搶購、同學朋友高頻率的聚會,等等。一些人往往被這些事占去了大量的時間。而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常常被一推再推:學習項目相關知識、進行詳盡市場考察、思考分析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提升專業(yè)技能,等等。
緊急的事常常被誤認為是重要的事,所以欺騙性最大。而事實上,我們得優(yōu)先去把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做了,這樣才不會讓它不斷變?yōu)榫o急的事,焦頭爛額,難以補救,以至于錯過人生的重大機遇。
一個朋友的老公,有段時間因故辭職在家。他不想讓時間浪費,于是天天出去跑滴滴補貼家用。后來一個新的工作機遇找上門來,他與競爭對手條件相當,但對方有一個行業(yè)資質(zhì)證書而他沒有,最后遺憾錯過。他很感慨:早知道那半年好好在家復習把證考了,現(xiàn)在的待遇早把那點跑車的收入補回來了。
怎么區(qū)分?掂量一下,從長遠來看,一件事情對未來的自己有沒有好處。
跑滴滴也許能補貼一時家用,但長期看來那點錢無足輕重;行業(yè)證書卻能帶來高起點和持續(xù)的收益,哪個需要去做一目了然。
所以要常提醒自己磨刀不誤砍柴工。
想清楚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考察好市場的變幻情況,謀定而后動,比忙忙慌慌去執(zhí)行一個項目,成功的概率要大得多。
此外,還有一點也常被忽略,那就是財富誠可貴,生活價更高。
家庭、健康、自我調(diào)劑……這些都不是財富的犧牲品,它們本身就是無價的財富。
所謂“勿忘初心”,就是不要本末倒置,忘了我們創(chuàng)造財富的初衷——為了給家人和自己更好的生活。
有時候需要給自己做加法,去爭取更多的資源;而要想可持續(xù)發(fā)展,則有時候必須得給自己做點減法,該吃吃該喝喝,人的狀態(tài)好了一切才會順。生活也才不會被拖累陷入惡性循環(huán)。
讓我們成為哪種人的,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選擇對了,一定會讓你更從容、更科學、更有信心地,去擁抱更多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