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波
舊時的農(nóng)村年集,摩肩接踵,沸反盈天,人們在一片廣闊的露天土地上釋放著自己的購物欲、社交欲、無所事事欲。
集市與權力的博弈場
但凡成規(guī)模的農(nóng)村大集,其歷史都頗為久遠。青島李村大集,官方說法是建于1892年,但實際上,萬歷年間編制而成的《即墨縣志》中便有李村大集的記載,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煙臺萊州的沙河大集也創(chuàng)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福山大集也有500多年歷史,萊蕪的顏莊、口鎮(zhèn)大集也都肇始于明朝,更為古老的淄博淄川大集,據(jù)說從西漢時期便繁榮昌盛至今……
吾鄉(xiāng)大集,歷史怕是沒有這般久遠,但據(jù)說也是自古“海岱通衢”之地,中國頂級旅行家乾隆爺據(jù)說也曾到吾鄉(xiāng)一游,留下了諸般美食傳說,如此看來,吾鄉(xiāng)大集雖規(guī)模不如上述集市龐大,但就其歷史淵源而言也稱得上是歷史遺產(chǎn)了。
集市映照人類歷史。歷史學家費孝通在《江村經(jīng)濟》中剖析了農(nóng)村社區(qū)中集鎮(zhèn)的地位和作用,并把集市作為考察現(xiàn)代工業(yè)化過程中農(nóng)村社區(qū)變遷的窗口。社會學家楊懋春在《一個村莊:山東臺頭》中提出中國農(nóng)村社區(qū)組織是集鎮(zhèn)。在更為宏大的視角中,集市是一個博弈場,它位于國家權力與社會權力之間,是這兩者權力的博弈場。
每逢農(nóng)歷一、六日,是吾鄉(xiāng)大集。在最早的記憶中,吾鄉(xiāng)大集規(guī)??胺Q龐大,除去一個固定的水泥地場所,賣貨的人還蔓延到鎮(zhèn)上的兩條公路旁。對小時候的我而言,他們便稱得上來自天南海北,相距十里外的一個村,便是另一個世界。有一些粗陋的文藝演出在集市上舉行,他們來自更遠的地方——東北、溫州,用粗帆布扎起一個碩大的棚子,進去看一場演出至少要五塊錢。
得益于地利之便,父親很早便在集市中做點小生意。從上學起,每逢寒暑假,我都要隔三岔五幫著去賣貨,清晨五六點鐘便要早早起床,以便占下攤位,下午三四點時,方才收攤回家,年集時候,都要忙到天黑。這種既是賣貨者也是趕集者的經(jīng)歷讓我在仿佛一團和氣的集市熱鬧中,看到某些隱秘的東西。
我從小嘴笨舌拙,父親告訴我一件貨物的價格,我便固守于此,對所有試圖砍價的人就是一句話:不賣。這樣的態(tài)度顯然無助于貨物銷售,幾次之后,父親便只是讓我看著貨攤,別讓人偷了。這也并不是個輕松活兒,年集時候,攤位前常常擠著十幾人,稍不留神,就讓人順走了貨物。去外地趕集時,還會碰到流氓,明目張膽地拿著你東西就走,幾句話不合就會打起來。再之后,便是雙方互放狠話,面子實在過不去的,便打電話叫人,最終發(fā)展成一場群毆。
一同去外地賣貨的同行有時會組成一個類似行會式的組織,商定價格,一致對外,一旦有突破價格底線進行傾銷的,所有人都會孤立他,有時又不免打起來。被打服了的人,往往便會退出賣貨這個職業(yè)。
集市上并不總是溫情脈脈、民風淳樸,法律、規(guī)矩并不時時管用,拳頭和家族決定了你在這里的底氣和江湖地位。
迷宮里的社交
中午時分,生意逐漸清閑,那時候,看攤的我便可以到集市上逛逛,順便吃點東西。人群、貨物、叫賣聲、鞭炮聲,各類元素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巨大的迷宮。
迷宮之中,有趣味,也有危險。鐵匠鋪子、剃頭挑子、派出所的院墻下,陽光像冰溜子化了時淌下的水,淅瀝嘩啦地漫了一地。一個老頭蹲在那兒,穿著洗得發(fā)白的藍色棉襖,腰上扎著個污濁的家織布帶子,腳邊擺著成捆的煙葉和煙鍋嘴子。他眼睛不看人,吧嗒吧嗒抽他的煙,愛買不買。
最熱鬧的永遠是爆米花的攤子,那人臉膛兒紅紅,坐一小板凳上忙活。左手拉風箱,右手將炭火上的鐵罐搖個不停。只要他一起身,圍著看熱鬧的孩子就趕緊捂起耳朵往后退。他腳一踩,旋即是“嘭”的一聲燜響,金黃的爆米花從鐵罐落入麻袋。
不過,畫風總是交雜混織。就在爆米花不遠處,有幾個青年閑漢設了個“猜瓜子”的攤兒,先是向你展示手里有幾顆瓜子,然后丟入碗中,用一塊木頭板蓋住碗,讓你猜碗中到底有幾顆,猜中的便白給你50元。這樣的騙局總有不明就里的外村人上前受騙,于是又是一陣吵鬧、發(fā)狠、打群架……我曾試圖阻止一位陌生人上前受騙,后來才發(fā)現(xiàn),他是其中的一個托兒。
集市也是農(nóng)村的社交場。上年紀的人,有的喜歡到集市中嘮嗑,他們打聽方圓四五里內(nèi)的八卦,用購買到的貨物展現(xiàn)這一年的得意與豐盛。有的喜歡在市集中無所事事,買幾棵家中并不太急需的大蔥,然后去一個再簡易不過的理發(fā)攤上剃頭,最后在一個頗為油膩的小吃攤上喝上一碗用瓦盆盛的羊湯。沙塵與鞭炮屑一起飛舞,他們再要上一杯散裝白酒,用半個多小時喝盡,不管是腥膻、鮮美還是辛辣,他們沉默不言。
女人們則愛去那些花花綠綠賣布的地方,給小孩買個鞋襪,給丈夫買個外套,給自己買點常用的針頭線腦等小零碎。她們手里捏著錢,卻并不亂花。上集的路上還想買這買那,返回時你會發(fā)現(xiàn),她們手里經(jīng)常提的是一些青菜類和必須買的東西。畢竟過日子要緊,也最現(xiàn)實,她們明白,自家男人的錢也是辛苦掙來的,不是風吹來的。
年輕的少男少女們,將集市發(fā)展成為一個約會場所。在熙攘的人群中,他們眉目傳情,行至無人注意的角落,暗定盟約。這是《詩經(jīng)》時代就開始的劇情?
幾百上千年來,那些年輕或者年老的人,在集市上吵鬧、流血、約會或者閑聊,那些不太驚心動魄的日子點綴了他們的苦樂年華,那些年復一年的喟嘆和滿足在隱秘的角落構成了一股歷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