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糧食儲備制度的歷史沿革(八)
      ——明朝時期

      2017-02-21 02:09:15文/劉
      中國糧食經濟 2017年1期
      關鍵詞:朱元璋糧食

      文/劉 堅

      中國糧食儲備制度的歷史沿革(八)
      ——明朝時期

      文/劉 堅

      開啟糧食文化之旅

      在明代,農業(yè)作為經濟主體與元朝相比,進步十分明顯。明代人口增加, 糧食供應日益緊張。為增加糧食產量,南方大力發(fā)展雙季稻, 部分地區(qū)還出現了三季稻。16世紀,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由閩粵引進,并逐漸推廣到長江流域和云貴等地,到明末,北方已經有較大面積的播種。1 世紀后期,甘薯由東南亞傳入我國福建; 17 世紀初,甘薯又被引種到淞滬一帶,后又推廣到黃河流域。這些作物的引種,不僅使當時的土地利用率提高農民的生存能力得到增強,而且在農業(yè)結構得到調整的同時,也使糧食儲備獲得了更多的資源。

      明代的預備倉

      明初,由于長期戰(zhàn)亂,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出于穩(wěn)定政權和抵御自然災害的需要,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總結前人倉政經驗,于公元1368 年“詔令天下立預備倉,糴谷收儲以備賑濟”。預備倉為明代獨有,“預備即預防災荒有所準備”。最初的建倉規(guī)劃是“各府州縣預備糧儲,如一縣則于境內定為四所,于居民叢集處置倉……”,即每縣要在東西南北位置各建一所倉,散置于居民居聚地,以達到“出納便利,不帶遠涉”,“遇兇歲則開倉賑給,庶幾民無饑餓之患已的目標”。在貫徹朱元璋興建預備倉旨意過程中, 各地州府縣都盡力而為,但由于國力虛弱, 預備倉經過20 年都未能普及。直到公元1390 年,朱元璋先后捐內帑(皇室內府庫金)近400萬錠促進建倉,預備倉才有了長足的發(fā)展。此后,進入穩(wěn)定運行階段。公元1425年以后, 明仁宗下詔“申預備倉之制,務存實惠”。明宣宗則專門“遣官巡視郡縣預備倉”,使預備倉進入高峰時期, 在賑貸災荒中有效地發(fā)揮了積極作用。最初預備倉庫存是由官政府財政直接糴購的糧食。到公元1436 年明英宗時,除中央財政之外,朝廷還要求地方“發(fā)所在庫銀, 糴糧收貯”;此后,正德、嘉靖時期也都有類似的詔令,預備倉受納的糧源出現了多樣化。公元1440 年, 明英宗廣開籌集渠道,諭令:“凡民人納谷一千五百石, 請敕獎為義民,仍免本戶雜泛差役。三百石以上,立石題名, 免本戶雜泛差役二年?!辈痪糜肿h準:“凡民人自愿納米麥細糧一千石以上,雜糧二千石以上請敕獎諭?!奔{糧既可以免除部分徭役,又可以獲得榮耀鄉(xiāng)里的義民稱號,很契合富民的心理,所以詔令一出,馬上得到不少大戶的響應。由此,預備倉本從捐獻性的集納,逐漸有了更加實惠內容的納糧充吏、納糧授官和納糧免考以及罪囚納贖等籌集方式。此外,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預備倉的倉本還來源于鈔關稅銀(鹽茶關卡稅)、寺廟香錢,以及預備倉自身運作所得。

      明代預備倉的中央主管部門是戶部,主要職能是根據地方每季上報倉糧數,通過備案制掌握積貯情況,按照皇帝旨意和大臣建議匯總制定積谷之數和理倉之法進行管理,其實施由都察院來進行監(jiān)督。在地方預備倉的具體運行和管理,采取了由地方官員組織籌劃,并選本地鄉(xiāng)村里社中年高篤實的“耆老”相互配合,共同維持預備倉的日常運營,即糧權歸屬政府,管理是具有一定民主性,由百姓參與的官督民管。耆老也稱倉老、掌守老人、土倉官,屬半公職人員,主要職責一是掌管收放,豐年從官府領取糴本購糧,荒歉按令散糧;二是負責糧食的日常保管和倉敖的修繕。

      公元1371年,朱元璋在江浙按照凡每納糧一萬石或數千石的地方劃為一區(qū),由官府指派區(qū)內田地最大的大戶為糧長,主持區(qū)內田賦的征收和解運,并有申報災荒蠲免成數之責,其目的在于免除吏胥侵吞,便于民戶就地交納,以保證稅收。由此可見,預備倉管理制度是朱元璋實行“以良民治良民”政策的延續(xù),這種創(chuàng)新也被后世譽為“預備倉儲,正為百姓,比之前代常平,最為良法”。預備倉救濟災民的形式是賑糶和賑濟,賑糶最初是無息借貸,受賑者日后需要歸還, 賑濟則是無償發(fā)放。救助原則是“次災則賑糶”,“極災則賑濟”。但由于自然災害多發(fā),明代共歷276年,有記載的災害多達1010次,且分布廣,持續(xù)時間長。更主要的原因是接連不斷的無息借貸和無償發(fā)放,造成了難以承受的財政負擔。隨著預備倉的日益空虛,明政府試圖采取有償借貸維持運轉。到正德年間,朝廷腐敗益發(fā)嚴重,使受賑者苦不堪言,預備倉也從此走向衰敗。預備倉創(chuàng)立之初,儲量并無定數。公元1490年,明孝宗明確了州縣預備倉3 年內應達到的糧食積儲數量,首次規(guī)定了預備倉的儲量標準,但受當時農業(yè)生產力約束,最終沒有落到實處。公元1527年,明世宗重新修訂標準,但考慮到存糧春秋輪換的規(guī)定,實行了兩年就又恢復了舊制。公元1546年明世宗又提出預備倉儲量的新標準,此后,又進行過多次調整,是明代中后期預備倉制度更為切合實際的適度規(guī)模思想的體現。

      湖北鄖縣明代倉大豐倉遺址

      明代的南京倉和京通倉

      除預備倉外,明代的中央糧食儲備還有太倉、水次倉、衛(wèi)倉(軍倉,后并入地方),地方儲備有常平倉和社倉(義倉)。明初的太倉也叫南京倉, 公元1371年和1396 年明太祖朱元璋兩次投資,在原有倉房基礎上擴建, 先后建成41所衛(wèi)倉和城內4個大型糧庫。南京倉主要受納糧源為南京和應天所隸各府的稅糧,供發(fā)放南京官員俸祿和衛(wèi)所的軍餉之用,儲糧規(guī)模為貯米129萬石、麥4.6萬石。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到十三年,明遷都北京前后,明成祖下令在北京大規(guī)模興建糧倉,初步形成了明代的太倉儲備體系?,F今在北京地名中仍留有遺跡的北新倉、南新倉、海運倉、太平倉、祿米倉等,連同在通州所建的通濟倉,被統稱為京通倉。京通倉共計68座,總體儲糧規(guī)模400萬石。京通倉有19 座大倉中設置了衛(wèi)倉,京營(明京師衛(wèi)軍和機動部隊) 和親軍(皇城衛(wèi)軍)在這些指定的糧庫中支取糧餉。太倉的總體管理由多個部門的官員組成, 職責明確,各司其職,相互監(jiān)督。具體行政管理包括內外總督宦官、戶部尚書(負責支用調度)、工部提督(負責倉房河道整修)、各衛(wèi)倉副使(軍糧收支)和都察院巡倉御史(負責巡倉糾察)等官職,倉場事務由總督倉場太監(jiān)負責、巡倉御史(負責水路運輸和儲糧保管)處理。

      明代的水次五倉

      水次倉是沿運河設置的漕糧轉運倉,共有臨清倉、德州倉、徐州倉、淮安倉和天津倉五座,因此也叫“水次五倉”。明初漕運實行支運法,先由各地糧長組織百姓,以勞役形式將稅糧運至指定的水次倉,待集中到一定數量后,由政府提供“耗米”(運費),衛(wèi)所官軍通過運河分段運至北京。宣德以后,為節(jié)省運費,實行兌運法, 即在運輸過程中,增加了軍隊水運的比重,不少地區(qū)的稅糧在由農民給付“耗米路費”后,不需要經水次倉就可以直接裝船北運,從此水次倉的功能大大減弱。公元1471年,明憲宗又施改兌法(長運法),漕軍在獲得稅農的“過江之費”后,可駕船到江南直接取糧。4年之后,明朝廷改兌法成為定制,而天津倉則成為太倉的后備倉保留。

      明代的社倉和常平倉

      由于明代實行預備倉政, 通過賑貸直接救荒,同時也兼有常平倉糴糶平抑糧價的功能。到中后期,預備倉已經衰敗,朝廷開始大力倡導社倉建設。但是當時整個社會環(huán)境不佳,未能給社倉帶來興盛。有關明代常平倉的史料并不多見,但在《明史》、《南靖縣志》等史料中有零星記載,雖有預備倉,還要再建常平倉。一方面證實明神宗(公元1573 年) 之后一些地方常平倉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明常平倉的確與預備倉不同。

      猜你喜歡
      朱元璋糧食
      珍惜糧食
      品牌研究(2022年27期)2022-09-28 00:30:14
      珍惜糧食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8
      珍惜糧食 從我做起
      快樂語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9:06
      MYTH AND MECHAS
      漢語世界(2021年6期)2021-12-17 10:53:30
      請珍惜每一粒糧食
      朱元璋殺牛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海峽姐妹(2019年8期)2019-09-03 01:00:58
      我的糧食夢
      朱元璋治藏茶禁政策考述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22
      朱元璋與叫花雞
      昭苏县| 沙坪坝区| 南部县| 南和县| 鸡西市| 运城市| 孟州市| 云安县| 屏东市| 克拉玛依市| 新沂市| 舟山市| 瓦房店市| 三河市| 巴马| 高雄县| 葵青区| 南投县| 旬阳县| 琼结县| 华蓥市| 荆门市| 宜宾市| 乌兰察布市| 白城市| 千阳县| 扶沟县| 宜都市| 青海省| 惠来县| 灵寿县| 九龙坡区| 大埔县| 宜良县| 广丰县| 清苑县| 乌拉特中旗| 新邵县| 永德县| 隆子县| 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