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玉龍
瑞典爸爸這樣帶孩子
文/王玉龍
朋友的鄰居安德森家是一個和諧的三口之家,從我與他們?yōu)閿挡欢嗟慕佑|中,我發(fā)現他們三歲兒子的各項能力明顯比國內的同齡孩子高出很多,已經有點小男子漢的味道了。我跟朋友說,瑞典人挺會帶孩子的。朋友說,你可能還不知道,這主要是孩子爸爸的功勞。
朋友說,在瑞典,孩子的父親可以請13個月的親子假。而且,瑞典的父親們都非常喜歡自己帶孩子。從給寶寶換尿布、洗澡到給寶寶洗衣做飯,樣樣精通。更牛的是,他們帶孩子還不耽誤自己的愛好和生活。
安德森的兒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成了爸爸的家務好幫手。一歲多一點的時候就和爸爸一起收拾玩具,每天晚上在睡覺前都會和爸爸一起把玩具放入分類的柜子里。再大一點的時候,安德森就教孩子自己學著洗衣服。先是讓兒子把自己要洗的衣服放入洗衣機,接著爸爸和兒子一起設定洗衣模式,然后由兒子按開始鍵,洗完后兒子還要幫爸爸把衣服晾好。
這么小的孩子為什么喜歡和爸爸一起干那么多的家務呢?原來,安德森有著自己的絕招。收拾玩具時,他就和兒子比賽誰收得快;幫爸爸洗衣服時,也可以變成抬著裝衣服的籃子做開火車的游戲。當然,每次完成任務之后,爸爸的夸獎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說,安德森的夸獎是無處不在的,而兒子很多的好習慣就是在這些贊美聲中養(yǎng)成的。兒子把垃圾撿起扔到垃圾桶,爸爸很及時地說“兒子,你真棒”;兒子把玩過的玩具收拾得整整齊齊,爸爸也會說句“好孩子”。無論多大多小的事,似乎總是逃不了爸爸的贊美,所以兒子干起家務總是特別帶勁。
安德森帶兒子玩玩具的方式也很獨特。玩具是事先按類分好的,兒子選擇玩什么玩具,怎么玩,爸爸是真正意義上的陪他玩,沒有指導,沒有提問,沒有設任何框子。爸爸會在玩的過程中充當解說員,詳細地描述著兒子所做的事,肯定和鼓勵他的玩法,并不斷地夸獎和表揚。
在瑞典的這次經歷,讓我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了不小的觸動。我原來以為,對于孩子,媽媽應該承擔更多的戲份。其實,爸爸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中是無法替代的。父愛,在孩子的成長中,尤其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