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修江
(蓬萊市劉家溝鎮(zhèn)獸醫(yī)站,山東蓬萊 265608)
霧線噴霧模式對雞舍內溫濕度變化影響
劉修江
(蓬萊市劉家溝鎮(zhèn)獸醫(yī)站,山東蓬萊 265608)
經常聽到養(yǎng)殖戶反應在使用霧線噴霧降溫和噴霧帶雞消毒給雞群造成了嚴重不良后果,如感冒、引發(fā)呼吸道疾病等。這可能是由于對霧線系統(tǒng)使用不當造成。為此,我們通過研究測試霧線噴霧過程中雞舍內溫濕度變化,找出規(guī)律,以確定合適的噴霧模式。
雞舍噴霧 帶雞噴霧消毒 高壓霧線
測試時間為2016年6月16日;2016年6月27日。
測試地點為蓬萊市某肉雞養(yǎng)殖場。
2.1 受測雞舍結構及布局
雞舍長63m,寬15.6m,檐高1.91m,拱高2.31m,網床高0.9m,雞舍面積982.8m2,空間體積(含刮糞溝體積)3757.5m3??招拇u墻體,棚頂保溫層為10cm泡沫板,內附PVC,外覆一層毯子,最外層由水泥漿覆蓋。
飼養(yǎng)模式網上平養(yǎng),共3排,東西走向。每排網安裝2條水線、1條料線。乳頭飲水系統(tǒng)和自動加料系統(tǒng)。飼養(yǎng)量為10000只。
熱風爐供熱,4條暖風帶,電腦控制裝置??v向通風,每側墻面設有小檐窗,無天窗,設有進風管,西墻設有6臺1250mm軸流風機,上部設有3臺900mm小風機。
2.2 霧線安裝布局
某公司生產的噴霧裝置,霧線3排,安裝在每排網上方正中位置,南北側霧線距網上1.9m,中間霧線距網上2.6m。霧線噴頭間距為0.9m。每排霧線上噴頭方向南北交錯排列,共196個噴頭,兩側噴頭數各65個,中間66個,噴頭出霧孔徑0.15mm。霧線工作時水泵壓力值6.1MPa。理論出霧量6.86L/min。
2.3 溫濕度測量工具
電子溫濕度儀(DT-8896)。
3.1 測溫點的選擇
取雞舍南排網床與中間網床之間的走廊的中間位置,在網上10cm的位置作為測溫點。
3.2 第一次測試,進雞前空雞舍噴霧
舍外溫度32.2℃,相對濕度34.8%。所用水溫24℃左右。
在雞舍預溫6h后,溫度穩(wěn)定在35.7℃時開始噴霧,風機關閉、熱風爐持續(xù)供溫的條件下,連續(xù)噴霧13min,噴霧量約為23.7ml/m3,總量約為89.1L。記錄雞舍內噴霧及噴霧停止期間溫濕度變化情況。
3.3 第二次測試:帶雞噴霧消毒
舍外溫度33.4℃,相對濕度30.0%。所用水溫26℃左右。
雞齡11日齡。在正常飼養(yǎng)管理條件下,根據雞群對溫度反應的表現,在雞群達到最適溫度狀態(tài)(測試點的溫度為32℃)下再提高到1~1.5℃時開始噴霧,當溫度降低到比最適溫度低1—1.5℃時停止噴霧,使噴霧引起的溫度變化控制在3℃之內。間斷性多次噴霧,記錄雞舍內噴霧及噴霧停止期間溫濕度變化情況。累計噴霧時間為17.7min,累計噴霧量約為32.3ml/m3,總量為121.5L。
4.1 第一次測試結果(如表1)
在噴霧6min內,雞舍內溫度急劇下降,濕度急劇上升,降溫幅度達7.7℃。第7min到13min時間段過程中溫度下降緩慢,只下降了1℃,濕度持續(xù)上升。
停止噴霧約1min后溫度開始快速上升,同時濕度快速下降。到16min時溫度上升到32.1℃。此時啟動熱風爐自動控溫系統(tǒng),設定最高溫度為34℃。(其中在10min時由于設備故障噴霧停頓了20s)。變化趨勢如圖1。
表1 噴霧過程溫濕度值
4.2 第二次測試結果(如表2)
溫濕度變化趨勢如圖2
后續(xù)跟蹤確認,該雞群未發(fā)生異常表現。
(1)在舍外溫度32.2℃,相對濕度34.8%,育雛前空雞舍,熱風爐持續(xù)供溫,雞舍溫度35.7℃的條件下,噴霧用水溫24℃左右,開始用高壓噴霧系統(tǒng)以6.86L/min的噴霧量噴霧降溫,噴霧到6min,達到每立方米空間約11ml霧量的情況下,雞舍溫度迅速下降7.7℃,到13min時累計下降了8.7℃。
(2)帶雞噴霧消毒。噴霧水溫26℃左右,在溫度高于最適溫度1~1.5℃時開始噴霧,噴霧3~4min,每1m3空間達到約6.4ml噴霧量,雞舍內溫度降幅達到設定溫度下限時停止噴霧,當溫度再次升到設定的噴霧溫度時,進行第二次噴霧,間隔時間最長的為18min。此模式雞舍內溫度降幅可控制在3℃以內。
(3)依據第一次測試結果推斷,養(yǎng)雞戶對噴霧降溫系統(tǒng)所產生的降溫幅度和速度認知不足,可能是導致噴霧后雞群發(fā)生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誘因。如果要保證帶雞噴霧消毒和噴霧降溫時對雞群不產生冷應激,應該采用間歇性的噴霧模式。
表2 第二次噴霧過程溫濕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