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紅
(贛縣區(qū)特殊教育學校,江西贛州 341100)
通過小學語文課堂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李陽紅
(贛縣區(qū)特殊教育學校,江西贛州 341100)
語文教學承擔著教授學生知識、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重任,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融匯對學生德育的教育滲透。文道結合,寓思想教育于語文教學之中,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從感性認識逐漸升華到理性認識,把知識、能力、品德教育組成一體,形成“三位一體整體設計”,利用語文課堂的教學優(yōu)勢,因勢利導、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熏陶,讓學生在不知不覺、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和感化。
小學語文;教學;核心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毙W語文是學生進行人格塑造的起點,語文課堂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場所,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通過文學中的美學因素來激發(fā)學生的內在美,在不斷深化學生審美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
中國有句古話:“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币晃簧類蹖W生歡迎的老師,首先要非常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能體現(xiàn)老師專業(yè)道德的修養(yǎng),教師的人格、職業(yè)修養(yǎng)和教學風格往往會不知不覺中感染身邊這些年幼無知的學生,他們通過效仿老師的行為來完成自己內在的素養(yǎng)提升。教師是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者,更是學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教師的個人修養(yǎng)勢必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yǎng),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效仿學習過程。小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教師必須方方面面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小學語文教材編排中蘊含著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師對其合理的加工利用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提升思想境界。
課文中出現(xiàn)的人物多是正面形象,不論是英雄人物還是普通人,他們的精神和品格都是值得學習的。如奉獻愛心、關愛他人的雷鋒,聰明好學、勤于思考的愛迪生,又如為實現(xiàn)人生的目標而讀書的詹天佑、童第周等,這些人物以不同的側面體現(xiàn)了不同精神品質,從愛國主義到集體主義,從道德品質到學習態(tài)度,做人道理等,幾乎涉及德育的各個方面,有效地從人物身上進行遷移教育,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科學思想和科學作風的教育等等,使學生從小逐漸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小學語文中的古詩文大都選自一些有名的思想教育家的文章,文章也基本表現(xiàn)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他們更像是一個亙古不變的人文教材,對于小學生來說,榜樣就猶如一面鏡子。例如詩人那種愛國如愛家,舍己為人的高尚人格是小學生永遠的榜樣。他們通過接觸這些文人,可促進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王之渙,“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陸游,“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這一系列崇高的形象無不引起學生心靈震撼。
文學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最好素材,更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小學語文課程是學習母語的課程,也是對學生進行語言和思想教學的最有效的方法與手段。語文課程對學生培育工作來說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既有優(yōu)越的語言環(huán)境,又有著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資源、生活資源、社會資源。教師作為課程的主導者和組織者,要善于拓展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的途徑,使語文課程植根于現(xiàn)實生活,具有長久不息的生命力。如《動手做做看》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素養(yǎng)?!度齻€兒子》這篇淺顯的課文包含著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zhí)”。又如《日月潭》《葡萄溝》《北京亮起來了》等課文,向學生展示了祖國迷人的風光、豐富的物產(chǎn)和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激發(fā)他們渴望了解家鄉(xiāng)和贊美家鄉(xiāng)的感情。
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人格的一種重要方法,學生成熟的思想和完善人格的形成離不開閱讀。閱讀不僅有助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更關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因此,教師應該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課內外閱讀的引導,通過閱讀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工作,在教學中多開展有助于學生思維形成與提高的閱讀活動,一來起到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智慧的效果,二來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生活,讓他們愛上語文學習。此外,還應經(jīng)常給機會展示課內外學習的成果,促使他們有意識地在生活中學習,成為學習的有心人,激發(fā)上進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xiàn)知識掌握(學會)與智能發(fā)展(會學)的統(tǒng)一,使全體學生實現(xiàn)個性發(fā)展與全面發(fā)展。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然后給他們布置好一定的閱讀任務,讓他們能夠按照正確的閱讀方式進行有效閱讀,這樣才能達到用閱讀來凈化學生心靈的最終目的,也能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有效的閱讀習慣。
說、寫是檢驗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尺度,是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強弱、寫作水平高低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與形成的一個重要過程。同時也是反映學生認真的一個有效窗口,能夠表現(xiàn)出學生認知上的不足。教師可以通過這個窗口,了解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防止學生走入思想的誤區(qū),幫助學生不斷形成獨立自我、善良友愛的思想情懷。如口語交際教學就一定要體現(xiàn)互動,使教學進程真正具有交際性,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語言的亮點。在整個過程中讓孩子們去學習傾聽,應對和禮貌交際,去學習熱情大方的口語交際,并從中學會合作,學會與他人相處的藝術;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親他性,逐漸形成團隊合作精神。
此外,當學生在進行寫作時,通過對這些人和事的理性判斷與情感表露,能形成一個自我反省、不斷反思的過程。如布置寫《身邊的雷鋒___》時,學生都能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體現(xiàn)他人的良好品質,身邊的雷鋒是誰?是勤于打掃衛(wèi)生的___,是樂于為同學整理書桌的___還是___,學生在筆下?lián)]灑的同時,也能發(fā)自內心地感受到助人為樂的幸福與快樂。再通過老師的引導和點撥,讓他們更加明白自己應向他們學習些什么,為什么他們能成為大家身邊的雷鋒,從而升華自己,發(fā)展自己。
當今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讓他們學會知識的同時懂得領會陶冶情操、傳承文化、感悟人生的價值。作為新生代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跟隨時代的腳步,不斷探尋新的教學方法,敢于挑戰(zhàn),樂于拼搏,在實踐教學中尋找更高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健全的人格,以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
[1]常玉芬.語文探究性學習策略探討[J].教育革新,2005,(10).
[2]袁麗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3]李長銀.找準滲透點,捕捉契機,有效閱讀——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J].新教育,2016,(12).
[4]李延國.語文探究性學習初探[J].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3,(7).
李陽紅(1981—),女,江西贛縣人,贛州市贛縣區(qū)特殊教育學校,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任編輯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