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雯
關于文博系統(tǒng)英語講解中的幾點思考
——以山海關長城博物館為例
◎齊 雯
隨著我國國際化水平逐步提高,中外文化交流不斷深入,參觀博物館成為外國友人了解我國文化特質最快捷有效的方式,而博物館的英文講解服務便成為博物館對外公共服務業(yè)務中的重點。但英語講解服務的現(xiàn)狀在技術層面及制度完善上還存在不足。筆者針對問題提出建議,希望能夠幫助解決問題,完善制度。
博物館 英語講解 存在問題 發(fā)展建議
隨著國際化水平的提高,博物館已成為外賓了解特色文化最便捷的資源平臺,英文講解工作也愈發(fā)重要。英語講解員作為溝通外賓的橋梁,是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也是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最前沿載體。如何以英語講解為媒介更好地宣傳中華民族的長城文化,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經歷,試述博物館英文講解服務中的基本情況、存在問題、發(fā)展建議。
山海關長城博物館始建于1991年,是全國最大的長城主題博物館。至2016年底,累計接待游客240萬人次,年平均接待外賓5000人次。面對高強度的工作,英文講解所面臨的情況更加突出。一是英語講解服務人數(shù)較少。全館能夠提供英語講解服務工作的僅2名,業(yè)務人員數(shù)量偏少,較之漢語講解,比例小,效率低。英語講解員還需負責漢語講解及其他業(yè)務,導致在數(shù)量質量上都不能滿足需要。二是英語講解培訓較少。博物館對英語講解宣教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更缺乏專業(yè)、系統(tǒng)型的英語講解培訓。三是英語講解服務專業(yè)較差。英文講解員受專業(yè)水平及講解經驗限制,跨文化服務意識較差。[1]
(一)英語講解的準確性
一是換位思考,站位英語邏輯。把中文表述時間或單位換成英語或國際統(tǒng)一表達方式。二是精準詞義,避免模糊混淆。意義、側重點不同,需避免混淆。如關隘、城堡是長城防御體系中設防和駐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明代一般稱為關或口,[2]山海關如果作為一個地名,整體來表述為Shan hai guan(地名全部音譯),但是如果強調其重要的關口作用,則譯為Shan hai guan Pass(山海關的音譯+關口意義)。三是講解表達,融匯直譯意譯。因長城文化涉及學科眾多,表達方法各異,需要在理解漢語字義及意境的基礎上,結合英語思維,通過中文異化英語處理,以化繁為簡的方式重新表達出來。如長城的表述從The Wall(墻)到 The Northern Wall(北面的墻),再到The Chinese Wall(中國墻),再到 The Great Wall(偉大的墻),就是意譯的最好體現(xiàn)。[3]
(二)英語講解的可達性
外語講解有責任客觀、準確、公正地向外賓介紹異域文化的面貌,有責任讓異域文化體的成員了解并自覺遵循文化交流的規(guī)則,更有義務糾正偏執(zhí)觀念、樹立正確認知。只有將扎實的英語功底及實踐積累相結合,找到講解與理解的融匯點,才能提高講解效率。面對衍生問題,通過多渠道民族文化差異及跨文化背景知識的補充拓展,找到文化交匯之處,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綜合能力,才能做到有針對性地靈活講解。
(三)英語講解的重難點
一是尊重語言習俗,避免誤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詞匯意義不同甚至相反,需避免使用或指明新義。如在西方,龍(dragon)是長著翅膀會噴火的邪惡形象,而在中國,龍早已被賦予吉祥美好的寓意。二是避免或替代表達忌諱、口語、俚語。如長城以外北方游牧民族匈奴(The Huns)曾征服歐洲,被西方人認為是野蠻民族的象征。在此背景下,需考慮民族文化情感而轉變表達方式,避免尷尬。三是分清相近詞義。詞義或字形相近的詞匯需進行區(qū)分表達,幫助辨識。
博物館作為城市對外文化的窗口,不僅要配備外語講解人員,而且需要重視制度機制建設,促進外語講解業(yè)務發(fā)展,提升展出能力,更好地服務社會。建議從以下幾方面改進:一是完善英語講解人才的聘用、考核、培訓機制,提高待遇。逐步建立、完善英語講解人才發(fā)展機制體制,體現(xiàn)政策傾斜,完善培訓、獎勵、學習機制。引入英語專業(yè)講師和志愿者,并提供學習深造、成長發(fā)展的機會。二是強化業(yè)務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整體水平提檔升級。強化文博專業(yè)知識,把英語講解做到標準化、專業(yè)化,實現(xiàn)中外結合、古今銜接。加強英文講解與整體講解業(yè)務及其他職能之間的交流溝通并互惠發(fā)展。以英語講解業(yè)務帶動促進博物館各方面業(yè)務的發(fā)展。三是完善健全文博工作者培養(yǎng)體系,呼吁大學設立相關專業(yè)。英文講解服務是適應發(fā)展需要而新近產生的業(yè)務,尚不能找到對口的人才供給渠道。因此,急需大學或是社會教育機構設立相關專業(yè),培養(yǎng)既具有歷史文博知識又具有優(yōu)秀英語基礎及表達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四是引入“互聯(lián)網+”新概念,利用網絡使英文講解成為新型傳播媒介。隨著網絡終端發(fā)展應用,掌上博物館、家中博物館已經成為新的發(fā)展趨勢。英語講解服務業(yè)務可乘坐“互聯(lián)網+”新概念快車,利用網絡為英語宣教業(yè)務的發(fā)展加分。
[1]章榮玲.關于博物館英語講解工作的幾點思考[J].長江文化論叢,2011(06).
[2]羅哲文.長城[M].北京:北京旅游出版社,1958.
[3]于占海,主編.華夏脊梁[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 劉月嬌)
齊雯,女,本科,秦皇島市山海關區(qū)長城學會,文博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