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強,俞偉杰,李楠楠,賴芳芳,蔡中庶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000)
竹原纖維紡紗工藝初探
徐振強,俞偉杰,李楠楠,賴芳芳,蔡中庶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000)
探索在棉型紡紗設備上紡竹原纖維的工藝,確定梳理針布與纖維之間的關系,通過混紡工藝來提高竹原纖維的可紡性。通過小樣試紡,研究長絲張力、捻度大小等對竹/滌賽絡菲爾紡紗工藝及性能的影響。
竹原纖維;紡紗工藝;竹/滌賽絡菲爾紗;性能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對紡織品舒適性、美觀性、保健性的要求不斷提高,竹原纖維具有良好的透氣吸濕性、較強的耐磨性、良好的染色性,是綠色生態(tài)紡織原料,被業(yè)內(nèi)專家稱為“會呼吸”的生態(tài)產(chǎn)品。竹/滌包纏紗織物不僅性能優(yōu)異,而且節(jié)約成本,盈利能力較高。
目前竹原纖維的紡制都是在麻紡設備上,很少在棉紡設備上進行,在棉紡設備上制成的紗線無論是外觀還是性能都是麻紡設備紡制的紗線所無法比擬的。但傳統(tǒng)的環(huán)錠細紗機在紡制竹原纖維時較為困難,所以我們選用賽洛菲爾紡細紗機。在竹原纖維中添加一根滌綸長絲,通過竹原纖維對長絲包纏,由于有滌綸長絲作為該根紗線的骨架使得更易成紗,不僅可以保持竹纖維的優(yōu)良特性,還能夠提高紗線的性能。
1.1 試驗材料和性能
試驗所使用的竹原纖維是半制品,滌綸纖維是普通中強中伸型纖維。
竹原纖維物理機械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竹原纖維性能指標
滌綸纖維的物理機械性能如表2所示。
1.2 紡紗設備
所用紡紗設備主要有:
表2 滌綸纖維的性能指標
(1)牽引機 將竹原纖維進行梳理、牽伸,以手工的方式搓出粗紗。
(2)清梳棉聯(lián)合機 將竹原纖維進行開松、除雜、混合、梳理,以得到生條。
(3)賽絡菲爾紡紗設備 滌綸長絲和竹原條進行包纏,提高紗線的性能。
賽絡菲爾紡是從賽絡紡紡紗技術發(fā)展而來,紡紗原理如圖1所示。滌綸紗線保持一定的張力經(jīng)過導絲輪、粗紗紗條經(jīng)三羅拉牽伸機構牽伸后形成須條,在前羅拉鉗口處與滌綸紗線匯合,在加捻機構的作用下,因滌綸紗線具有一定的張力起拉緊作用,形成以滌綸為芯紗,外包纖維的皮芯結構的包紗,卷繞到紗管上。
圖1 賽絡菲爾紡紡紗原理
1.3 紡紗工藝
首先解決竹原纖維的成條問題。
1.3.1 清梳聯(lián)合機紡制
將90 mm長度的竹原纖維稱取50 g,把稱取好的竹原纖維理順并切成38 mm;然后將切好的竹原纖維人工進行充分開松,然后在開清棉聯(lián)合機上進行開松、梳理。
純紡試驗失敗,原因分析:棉紡設備上的針布與竹原纖維不匹配,竹原纖維沒有天然卷曲,抱合性極差,致使竹原纖維都分布在道夫和針布上,不能形成纖維網(wǎng)。
1.3.2 竹原纖維混紡
將不同比例的竹原纖維與棉進行混紡,探究最佳混紡比以提高竹原纖維可紡性,試驗結果見表3所示。
表3 竹/棉不同混紡比試驗
經(jīng)過多次不同比例的混紡,得出結論:加入棉纖維可以提高竹原纖維的可紡性,其臨界混紡比為30%,竹原纖維的比例過大,成條不易。但是由于所制成的纖維條中竹原纖維的比例過小,制成紗線后竹纖維擁有的獨特性能不明顯,沒有實際的意義。
1.3.3 牽引機小樣試紡
進過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竹原纖維在棉紡設備上難以成條,因為竹原纖維與針布不匹配,無法在道夫上形成有效的凝聚作用。因此采用牽引機進行小樣試紡。
將長度為38 mm的竹原纖維人工進行均勻混合,將混合好的竹原纖維經(jīng)過牽引機多次牽伸、混合,然后取掉絨輥,將竹原纖維邊手搓邊牽引。
試驗結果竹原粗紗條干及其紊亂。原因分析:竹原纖維較粗,沒有天然卷曲,不能有效地搭在牽引機上。
為提高竹原纖維抱合性,在纖維中添加一定含量的化學助劑(聚乙烯醇),以增加竹原纖維的抱合性。方法為將占水分含量2%化學助劑(聚乙烯醇)噴灑在竹原纖維上,放置24 h,最后在Y311型牽引機上進行牽引,成功搓出了粗紗條。
將紡制的竹/滌賽絡菲爾紗進行性能檢測,結果見表4。
表4 竹/滌賽絡菲爾紗性能
通過紡紗試驗可知,要順利紡出竹原纖維紗線首先要解決竹原纖維的成條困難問題。在試驗中我們用竹原纖維進行了純紡與混紡,混紡由于在現(xiàn)行條件下制成的條子中竹原纖維比例很小,實際效用并不大;而純紡由于纖維太過粗硬,抱合力很差,無法順利成條;最后通過使用化學助劑聚乙烯醇使得纖維柔軟化,剛性降低才得以成功。但出于條件限制,只在小樣機上成功紡制。用賽絡菲爾紡機紡出的包芯紗不僅性能上比環(huán)錠細紗好,在紡紗過程中喂入聚乙烯醇軟化后的粗紗不會出現(xiàn)斷頭等一系列成紗問題,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一個方向。
[1] 魏雪梅.紡紗設備與工藝[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9.
[2] 楊建忠.新型紡織材料及應用[M]. 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1.
[3] 楊樂芳.紡織材料性能與檢測技術[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0.
[4] 邢聲遠,劉 政,周湘祁.竹原纖維的性能及其產(chǎn)品開發(fā)[J].紡織導報,2004,(4):43-46.
Discussion on the Spinning Process of Bamboo/Polyester Yarn
XU Zhen-qiang, YU Wei-jie,LI Nan-nan,LAI Fang-fang,CAI Zhong-shu
(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ingbo 315000, China)
The spinning technology of bamboo fiber was studied. It clarified the relationship of carding cloth between fiber and bamboo fiber and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blend yarn spinnability. The spinning process of bamboo/polyester siro phil yarn we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influences of filament tension and twist on bamboo/polyester siro phil yarn performance.
Bamboo fiber; spinning technology; bamboo/polyester siro phil yarn; properties
2016-11-11;
2016-11-22
徐振強(1995-),男,大專,主要研究方向:紡織技術,E-mail:641693004@qq.com。
TS104.2
B
1673-0356(2017)01-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