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揚
這本書完成于上個世紀60年代末。1973年,該書在以色列上市,后來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歐美出版。有趣的是,當它還默默無聞時,竟被北歐某國政府總理推薦給國民來閱讀——只不過是作為“戒酒讀物”。
從故事的梗概來看,這本書也著實像是一本對酗酒者的“勸導之書”。酗酒的知識分子韋涅季克特要乘坐火車去佩圖什基看望他美麗的情人和他的兒子——他剛剛從一個通訊技術管理局安裝隊隊長職位上被撤職,原因是他把隊員們的喝酒情況用統(tǒng)計圖表繪制了出來,惹惱了上級部門。他費盡周折,登上了前往佩圖什基的火車,可是,因為他酗酒,他的旅程充滿了驚奇,卻似乎永遠都不能到達他夢想中的佩圖什基。
被束縛與被壓抑是《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隱含的主題。作者選擇了自己的名字為主人公命名顯然別有深意。那個有著天使和糖果,“烏托邦”一般的佩圖什基,是在莫斯科“被嚇壞了”的“葉羅費耶夫們”唯一渴望的目的地。他親手書寫下自己的夢想,又真的將這一切安置在“夢”的語境之下,使得一切看上去像是一出惡作劇。他是這個故事里的帝王,卻又像孩子一樣把自己精心搭建的城堡毀掉。他早已不作希望了,只好幻想,才能聊以慰藉。
從某種意義上說,《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可以看作是一曲挽歌。再渺小的生命也不愿默默離開,更何況是葉羅費耶夫這樣“并不安分的靈魂”。但我更愿意視它為一幕狂歡——壓抑與束縛令這個世界看上去冷酷無情,好在我們還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尋覓天堂:
夜色多么好/心兒多爽朗/在這迷人的晚上
坐下來喝一杯,說個笑話吧,親愛的朋友。佩圖什基?還早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