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楠
(遼寧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高校學生干部競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崔 楠
(遼寧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學生干部在當今高等院校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但目前在高校學生干部競選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一系列的問題,已違背競選的初衷。本文運用文獻法對高校學生干部競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通過對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因素的分析,在開展學生思想教育、選拔方式、建立獎懲機制等方面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以保證學生干部競選工作能夠正常有序的進行。
學生干部;競選;問題;對策
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領導干部的教育和培訓工作,他指出“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是衡量好干部的標準[1]”。這一標準同樣適用于高校學生干部,然而在目前高校學生干部競選的環(huán)節(jié)中,存在一些問題亟待去分析解決,以保證高校能夠選拔出真正意義上為學生這一群體服務的優(yōu)秀班干部。
以競選的方式選舉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是當前高等院校選拔班干部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方法。然而在實際考察調研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部分環(huán)節(jié)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競選結果的不理想,大致可歸為三類。
(一)競選動機不明確
王建國等學者曾對大學生競選學生干部的動機進行問卷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的競選動機不明,一些學生是為了方便日后就業(yè),獲取榮譽,滿足虛榮心,受外來條件影響等因素參與競選[2]。
1.官僚主義傾向呈隱性發(fā)展。官僚主義是一種不務實效、脫離群眾、做官當老爺?shù)乃枷胱黠L和工作作風[3]。部分學生認為學生干部與普通同學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其身份和地位均高于普通同學。這種大腦中無意形成的“級別意識”,可能是受到中國幾千年來封建統(tǒng)治的階級意識所致。因此,高校學生在思想建設和思維方式上會出現(xiàn)官僚認知,以此來滿足其自豪感和虛榮心。
2.社會中不良現(xiàn)象帶來的利己主義心理。利己主義基本特點是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利益作為思想、行為的原則和道德評價的標準[4]。隨著大學時代的到來,學生從原來的校園生活逐步過渡到大學社會生活的團體中,從以學習為中心過渡到以參加校園活動為主導的環(huán)境中來,因此會無意中染上一些不良習慣。部分學生單純地將競選干部作為一個跳板,為今后入黨、評獎、求職競爭等活動添磚加瓦,這種心理的產生嚴重破壞了“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宗旨,影響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正確形成。
3.社會贊許效應?!吧鐣澰S”定義為某一行為是社會一般人所希望、期待、接受的[5]。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學生渴望得到教師或來自其他學生的認可,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清楚擔任學生干部的責任和義務是什么,他們只看到自身擁有的權利,而忽視了自己的擔當。因而,責任心的缺失在當前的高校學生干部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6]。
(二)選拔形式單一
在傳統(tǒng)的競選中,選拔學生干部通常采用“初選—復選—決選”的模式進行[7]。這種選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確保其選舉的公平性,卻在形式上趨于單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真正優(yōu)秀的學生擔任學生干部的機會。一些學生表示,學生干部應做到堅持做好事不留名,從不張揚,這樣才能成為學習的楷模。然而通過單一的競選模式難以讓默默奉獻的同學擔任學生干部,這在他們的心理上也會造成一定的落差感。正是由于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使得那些真正愿意為同學服務的學生不再有所作為。
(三)腐敗現(xiàn)象嚴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其一系列講話中曾多次強調堅決反對腐敗,防止黨在長期執(zhí)政條件下腐化變質,是我們必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8]。腐敗現(xiàn)象不僅局限于社會和國家層面,在校園中一些學生也為了擔任學生干部,小到請客吃飯、籠絡同學,大到行賄受賄、托關系、走后門。他們把職場中的勾心斗角在原本是純凈的校園環(huán)境中上演,讓校園良好的氣息被污染成一個大染缸。這種在高校學生干部競選環(huán)節(jié)中的腐敗現(xiàn)象嚴重影響到競選的透明度和公平性,長此以往在校園中將形成一種不良的風氣,對今后的學校運營、學生教育都將后患無窮。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學生干部既是老師和同學聯(lián)系的紐帶,更是各項活動的組織者和倡導者,在開展思想教育活動中更貼近同學,更了解同學之所想,也能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便于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睂W生干部作為基層管理工作者,同時是組織學生開展活動的策劃者和執(zhí)行者,原因如下。
(一)個人因素
首先,思想上認識不足,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尚未完善。經過幾千年來封建社會,官本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方式,他們對學生干部的權利和義務缺乏正確的認識。另外由于自身心理還停留在高中學習的緊張階段,對大學生的生活狀況不能足夠地了解,因此會影響學生干部的競選。其次,行動上干勁不足,虎頭蛇尾現(xiàn)象時常顯現(xiàn)。部分學生雖然對學生干部有著積極正確的認識,并有意成為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但在競選后缺乏面對實際困難能力,從而讓競選中支持自己的同學認為學生干部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真正為群體帶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二)家庭因素
家庭作為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對大學生來說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有助于家庭成員的共同進步與發(fā)展。對當代大學生來說,他們的成長歷程中會深受其父母的影響。作為影響力巨大的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才能更好地幫助子女樹立正確道德觀,從小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然而有些家庭成員在大學生形成正確思想品德階段,可能會出現(xiàn)錯誤的思想引導,導致大學生思想上的偏差。一些家長會向大學生滲透大學是一個小社會,而社會中一些不良的行為會無意識地傳播給子女。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部分大學生從小就被家長灌輸權力至上等消極錯誤的思想觀念,從而導致他們認為學生干部是權利以及身份地位的象征,由此形成消極錯誤的價值觀。
(三)學校因素
個體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教育,同樣也離不開學校的教育。學校作為個人成長的重要場所,從幼兒園到大學,個體會受到源自不同學校教育工作者思想觀念上的傳輸。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確立,高等教育的改革,使學生逐漸注重從經濟利益角度去思考問題,這使得大學生變得“一切向錢看”,對其思想的控制使得他們把事物的目的都歸咎于利益價值,認為一切不能折合成功利的東西都是沒有價值的,導致功利主義傾向加劇。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長期占據(jù)的歷史背景下,教師思想觀念上很難從舊式思維中轉變,對大學生品德方面的教育同樣采取不重視的態(tài)度,得過且過的教育形式難以在這個大學生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發(fā)揮作用,有時甚至對其不正當?shù)母偁幏绞教岢鲆庖姴⒂枰怨膭?,從而使其產生錯誤的認知。因此,高校學生在競選中表現(xiàn)出的錯誤觀念,一是由于學校教育的不足所導致;另一方面是目前高校學生干部競選形式過于單一,學校工作不到位,影響學生干部競選的原因之一。
(四)社會因素
馬克思認為“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西方文化通過各種渠道傳入中國,并影響著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以利至上的功利主義價值觀念已經慢慢滲透到高校的學生干部群體。因此,現(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中充斥著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信息得以快速的傳播,雖然網絡的飛速發(fā)展在為人類帶來快捷和便利的同時,但是同樣也充斥著各種錯誤思想、言論的傳播,這些都將對大學生的思想和思維方式上帶來消極的負面影響。因此,不良的社會因素會使個體在學生干部競選環(huán)節(jié)中產生負面影響。
通過上述對高校大學生競選干部存在問題的現(xiàn)狀分析,為了更好地建設學生干部隊伍,提出一些解決對策。
(一)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地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功利觀,端正追求動機,以集體主義原則為核心加大學生干部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時刻以高水平、高標準、嚴要求來監(jiān)督和克制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增強自我監(jiān)督管理機制以及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積極提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引導學生干部正確處理個人利益、集體利益、社會利益之間的關系,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目標導向,實現(xiàn)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尤其是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應隨時代的發(fā)展而調整和創(chuàng)新。隨著黨的十八大的召開,就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觀點和視角,豐富了教育的方法和內容。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強調個人目標與理想的融合、重視生態(tài)文明的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均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樹立崇高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立志成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高校學生干部而言,接受與時俱進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保障其不受源自互聯(lián)網等不良信息、觀點的影響,更好地協(xié)助老師工作,幫助同學學習和生活,以更科學的理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
(二)開展多角度、全方位的選拔方式
在多所高校中,開展多角度、全方位的選拔方式,來彌補單一競選方式的不足和缺陷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制定學生干部競聘上崗實施方案,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yōu)”的選拔用人原則;結合民主集中制、直接任命制的方式來對學生干部進行選取,這樣可以更為有效地選取優(yōu)秀的學生來擔任學生干部。學者梁山的研究認為最合適的選舉方式應該是:越基層的干部越要民主選舉;部門的干部由分管的輔導員老師和主席團成員共同選出;主席團成員可以由老師列出候選人名單后,再由大家投票選舉主席[9]。時常輪換學生干部,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去承擔其相應的權利和義務,這對大學生的思想發(fā)展也是有一定好處的,這使得他們學會換位思考。同時通過實行“輪換制”,可以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感,提高競爭創(chuàng)新意識,改善師生關系和班風、學風、校風,防止和克服學生干部的官僚化傾向。
除此之外,完善競選環(huán)節(jié)也能夠提升選拔學生干部的質量。在以往的競選中通常采用“初選—復選—決選”的模式進行學生干部的選拔,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設計過于簡練、單一。因此,多角度的競選方式不僅可以完善單一競選的不足,更可以使競選者有利地說服那些在競選中失利的學生,不會讓他們因為落選產生不憤的感覺。在競選中加入諸如企業(yè)中常用的頭腦風暴法、無領導小組討論等方法,可以有助于提升選取學生干部的質量,加強學生干部的隊伍建設,從而選出真正為學生著想的好干部。
(三)建立適當?shù)莫剳蜋C制
獎勵和懲罰作為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行為手段之一,在高校競選學生干部的環(huán)節(jié)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俗語云:“有壓力,才有動力”。當學生干部感受到壓力時,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更好地協(xié)助老師和同學。對于時時刻刻為同學著想的學生干部,高校工作者或者輔導員應該給予口頭表揚或物質獎勵,這樣既可以激勵更多的學生干部真正地做到“為學生做事”,也可以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干部自身予以嘉獎。對于違反學校制度或者損害他人利益的學生干部,要給予適當?shù)木嫔踔翍土P,讓大學生更好地意識到學生干部不是一個可以逃避懲罰的借口,而是可以讓更多的人去監(jiān)督管理的對象。因此,建立適當?shù)莫剳蜋C制將有助于高校學生干部的選取,使學生干部樹立更好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
此外,無論獎懲,一定要科學、恰當、合理、合法。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的目的,是對想要競選學生干部的學生的一種激勵手段。為同學樹立榜樣表率、抑制不正之風的代表,為大學生今后責任心、使命感的產生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而過度的獎勵或懲罰則容易使其產生消極負面的情緒和思想,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四)把家庭、學校、社會三者教育有機結合
作為第一影響者的家庭成員,應當從小培養(yǎng)子女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完善家庭成長環(huán)境機制,給子女一個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成長氛圍,父母自身要做到言傳身教、言行一致,而不是有意無意地傳播社會中的不良現(xiàn)象。當見到子女這種現(xiàn)象時,要耐心地引導,防止他們受到這種不好行為的影響。要利用校園的宣傳欄、校園網絡等教育功能設施,為建立良好的學生干部隊伍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凈化高校風氣。學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學校的知識教育和社會中的實踐教育相結合,而不是單一地強調學?;蛘呱鐣ㄟ^自身的行為規(guī)范使學生干部真正感受到作為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的意義所在,而不是一味地只考慮自身和眼前的利益,要放眼大局,為國家的未來做出貢獻。同時要順應形勢,把網上圖書館、科技館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場所,把健康的書刊、軟件用做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主動占領“網陣”,開辟“紅色網站”。社會的規(guī)范性教育也要針對學生干部開展有效的形式來進行,讓學生干部認識到,當官目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廣大的人民群眾,要牢記黨的宗旨,深刻體會作為學生干部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的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高校學生干部的思想思維方式,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為國家未來的發(fā)展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0]。而學生干部應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模范楷模,在選拔過程中更應該以“立德樹人”作為基本出發(fā)點。因此,及時地發(fā)現(xiàn)高校學生干部競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并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有著重要的理論及現(xiàn)實意義。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干部在高校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1] 習近平干部教育培訓思想研究課題組.習近平干部教育培訓思想對黨的干部教育培訓理論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J].求實, 2015(7): 18-25.
[2] 王建國, 劉江華, 程云波, 等.大學生競選學生干部動機調查—— 以煙臺高校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 2011(2): 47-47.
[3] 陳超, 熊磊, 楊祖孝, 等.加強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研究[D].重慶: 西南師范大學, 2004:39-40.
[4]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部.中國大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11: 279.
[5] 趙志裕, 鄒智敏 ,林升棟.文化與社會贊許反應:社會個人互動的觀點[J].心理學報, 2010, 42(1): 48-55.
[6] 喬磊, 丁明霞.高校學生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9,12(2): 102-103.
[7] 杜毅.淺論高校學生干部隊伍選拔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 2011(10): 157-158.
[8]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J].中國紀檢監(jiān)察, 2015(2): 5-20.
[9] 梁山.創(chuàng)新成人教育需要建設一支精良的師資隊伍[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 2009(2): 102-103.
[10] 陳勇, 陳蕾, 陳旻.立德樹人: 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3(4): 9-14.
[1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
(責任編校:付春玲)
G641
:A
:1674-327X (2017)01-0103-04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1.031
2016-07-14
崔楠(1990-),女,遼寧錦州人,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