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江蘇省吳縣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盤。施盤家里很窮,上不起學(xué),他五歲開始,就上山砍柴、割草賣錢。同時,他利用時間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學(xué)習(xí)認字、讀書、吟詩、作對。施盤九歲那年,他進城賣柴,路過一家私塾,聽著里面?zhèn)鞒鰜淼睦世蕰?,他好想進私塾當一名學(xué)生。恰好此時,私塾的主人張都憲坐轎回家,發(fā)現(xiàn)了小施盤,張都憲問他,站在這里干什么,小施盤囁嚅地說出了自己想進私塾讀書的愿望。張都憲一聽,哈哈大笑說:“窮小子也想進我家私塾念書,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苯?jīng)小施盤再三懇求,張都憲這才說:“這樣吧,我出一個上聯(lián),只要你能對上,我可以破例讓私塾老師收你?!睆埗紤棾龅纳下?lián)是:新月如弓,殘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這個上聯(lián)連用四個“弓”字、兩個“月”字、兩個“弦”字。張都憲認為這下子,一定難倒了這個賣柴童。沒想到,小施盤聽了上聯(lián),笑嘻嘻地說:“學(xué)費我出不起,對對子,可難不倒我?!彼约铀尖猓銓Τ鱿侣?lián):朝霞似錦,暮霞似錦,東川錦,西川錦。
小施盤對出的下聯(lián)連用四個“錦”字、兩個“霞”字、兩個“川”字,完全符合張都憲上聯(lián)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對“新”、“殘”,用“東”、“西”對“上”、“下”,十分工整,張都憲只好讓他進私塾念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