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只要儲備材料,更要重視思想
在備考中,要關注現(xiàn)實,培養(yǎng)理性思維,學會辯證思考,積累思想。對新聞類作文材料,不僅僅停留在復述材料上,還要對事件主體和報道者進行不同角度的對比和聯(lián)系,且能夠結(jié)合當下的時代背景,闡述自己的角度。比如2015年高考全國卷Ⅰ作文題中“父親開車打電話”的材料,考生可以從父親的角度,談漠視規(guī)則和法律;從女兒的角度,談道德與法律的沖突,親情大于法律還是法律大于親情;從相關部門角度,探討法律的制定是否不夠細致,執(zhí)法是否不夠堅決;從媒體報道角度,探討是否侵犯了父女的隱私等。
文學作品有寫不厭的“母題”,作文材料也同樣如此。教育、人性、價值觀等都是考試材料涉及的母題,2016年漫畫關注“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成績的看法”實際上就是對于“教育話題”的廣泛討論。從學校角度,評判不能唯分數(shù),分數(shù)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一張試卷不能反映學生的全部;從家長和學生角度,談家長對待孩子的成績不能急功近利,學生要辯證地看待學習的進步與退步;從旁觀者角度,探討獎勵優(yōu)秀、懲罰落后做法的好壞。
綜上,不要盲目地儲備材料,要把重點放到“思考”上,關注現(xiàn)實事件的不同角度的解讀。好的作文一定是有深刻思想的,能從一個事件的現(xiàn)象分析背后的原因、背景和解決辦法,這樣的思維才是大學選拔人才時最看重的。
二、要說真話,講觀點
考生寫作文時要側(cè)重思考能寫出哪些觀點,寫出哪些角度。首先要關注作文的內(nèi)容,其次是作文的語言。如果語言貧乏,那就要從作文材料來分析,把材料用自己的話整合出來,這樣能得到及格分。如果為了用語言而用語言,將自己的習作套用到考場作文上,不管材料涉及的話題而生搬硬套,會尷尬無比,而這樣的作文恐怕有不及格的危險。
三、限時訓練,限時立意
考試結(jié)束,很多考生抱怨沒有寫完,時間不夠。首先,在備考中,考生要特別重視“限時立意”和“限時書寫”,考生要著意訓練5分鐘整體閱讀材料、提煉整合信息并寫好提綱的能力??忌谄綍r要把對材料的精讀和略讀訓練結(jié)合起來,在考場上才能運用自如。其次,考生要訓練“限時書寫”,每分鐘要書寫20個字左右。一篇作文從立意到書寫共計50分鐘,立意5分鐘,書寫45分鐘,最低800字,考生要在45鐘的書寫中兼顧書寫規(guī)范、正確(即沒有錯別字);書面語句優(yōu)美;段落結(jié)構(gòu)清晰,邏輯嚴密。但大多數(shù)考生只能做到字好,但有錯別字;沒有錯別字,但是字跡潦草,不規(guī)范;字體規(guī)范,錯別字沒有,但是高級的、優(yōu)美的書面語卻寥寥無幾……因此考生在備考中要對此特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