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一
在縹緲的古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幅美麗的圖景:
帕爾納索斯山,超凡脫俗的仙界,那里有人間難尋的奇景,還有著怡人的天籟:流水淙淙,樹葉輕語,蘆葦搖曳,山谷回聲……
九位掌管文藝的繆斯女神就住在這里。這里的一切使她們心曠神怡,詩興大發(fā)。一日,眾女神有感于山上的種種不同凡響,不經(jīng)意間創(chuàng)造了音樂和詩,與自然界的音響相應和。音樂和詩,在美的懷抱中產(chǎn)生了。
有感而發(fā)、隨意、自然、怡淡、唯美、純真……給人帶來震撼的繆斯音樂,聽來讓人感動的繆斯語言。
縱觀人世間,哪個群體最有潛力創(chuàng)造出音樂一般的“繆斯語言”?兒童,非他們莫屬。
兒童,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沒有經(jīng)過社會世俗的熏染,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種種優(yōu)勢使得他們擁有眾人無可匹敵的語言“高度”——有感而發(fā)、隨意、自然、怡淡、唯美、純真……
二
批改兒童習作,是語文教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在筆者所接觸到的兒童習作中卻很少能讀到這種“高度”的“繆斯語言”。相反,我看到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卻是呈現(xiàn)出這樣的態(tài)勢:要么是真話說出來了,但僅僅是記流水賬似的幾層意思的簡單疊加,讀著就像喝一杯索然無味的白開水;要么是好詞、好句、好段的生搬硬套,就像堆積在臉上的濃厚的胭脂;要么是為了達到某種習作要求絞盡腦汁的無中生有,使得習作就像一層美麗卻虛
假的泡沫,失去了兒童應有的說真話的語言天性……而這些,是與該屬于他們的“有感而發(fā)、隨意、自然、怡淡、唯美、純
真……”這樣的“繆斯語言”和“繆斯天性”相悖的。
小學生的腦子里裝滿了各種問題,可是為什么在他們的習作中卻很難看到靈性的火花呢?是他們不愿意吐露心跡?還是他們的思維通道不暢?其實都不是。綜觀當下的習作教
學現(xiàn)狀,筆者以為,一些不恰當?shù)淖龇閮和魑闹圃炝朔N種
阻礙。
第一,模式化。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總是側重于告訴他們?nèi)绾螛嬎伎蚣?,往往用“積極的思想意義”“主題明確”“詳略得當”等條條框框來束縛學生,甚至按照自己的理解幫助學生擬定作文提綱,讓他們在框架里填內(nèi)容,以自己的好惡和標準評價作文。因此,往往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一個班里幾十個學生所寫的作文千篇一律。這種模式化的做法將學生的心靈禁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久而久之,學生便失去了創(chuàng)造的欲望、純真的感動和浪漫的童趣,其作文也就沒有了“野性”,更沒有了靈性。
第二,無趣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心智尚處于初級的睡眠狀態(tài),要想激活起來必須依靠教師的激發(fā)和喚醒??墒?,有的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往往因為急于求成,不能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不能用學生的眼光看世界,往往“例行公事”,大而化之地講講、說說便讓學生動筆。興趣沒有被調(diào)動起來的學生只能咬著筆桿胡思亂想,亂寫一氣,編造“美麗的謊言”哄取老師的高分,且日益加重的“睡意”還會阻隔學生作文的有效表達。一位學生在日記中寫了這樣一段話,值得我們深思:“我愛寫作,一提起筆總有寫不完的話,還珠格格的刁蠻、孫悟空的勇敢、奧特曼的神武……我都愛寫,但我不愛寫老師布置的作文,因為那些作文必須按要求去寫,我真害怕寫這樣的作文。”毫無情趣的指導,只能使學生對作文越來越反感甚至“仇恨”,而在此情勢下,“繆斯語言”的迸發(fā)更是無稽之談。
第三,創(chuàng)造缺失化。愛想象、愛提問、善創(chuàng)造,是學生的天性。面對浩瀚的天空,他們可能會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駕駛著飛船遨游天空;去趟動物園,他們可能會有數(shù)不盡的問題纏著家長打破砂鍋問到底;手里擺弄著奧特曼的玩具,一個又一個稀奇古怪的故事可能會在他們的腦海中閃現(xiàn)……然而,在學生的習作中我們卻很少看到這樣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
三
這種種阻隔,使得學生無法擁有繆斯女神那樣心曠神怡的寫作環(huán)境,無法像繆斯女神那樣隨意自然地有感而發(fā),因此,直抒性靈的作文越來越少,脫離生活的假話越來越多。
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我們發(fā)現(xiàn)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解放小孩子的頭腦、手、嘴、空間、時間,并予以適當培養(yǎng)?!?/p>
陶先生的話值得我們好好玩味。揮之不去的應試教育的陰影給學生帶來了太大的壓抑,要想讓學生寫出見性見靈的文字,找回屬于學生自己的“繆斯語言”,就要立足學生的生活,尊重學生的視角,還給學生表達的權利,讓學生在自由中敞開心扉,在生活中打開心靈。就此立場,我認為當前語文教師尤其要關注以下幾點:
1.在生活中積累感受,習作“情趣化”
如果生活接觸面太窄,意象貧乏,會直接影響學生的作文。試想,學生的生活單調(diào)而乏味,又怎能有情有趣地表達呢?然而,遺憾的是,現(xiàn)在不少家長或者教師過早地讓學生與那些鮮活的世界脫離,一頭埋進書堆里,學作文變成了背誦作文選,依樣畫葫蘆地機械勞作。這樣,不僅使學生寫不出好作文來,還影響了身心健康,早早
枯竭了創(chuàng)作的興趣和創(chuàng)作的
源泉。
因此,作為教師要讓學生在這個階段充分地動起來,充分地接觸生活,充分地玩耍,積淀豐富的個人體驗。鄉(xiāng)村四月,梧桐飄香,大片大片的紫色,渲染出鄉(xiāng)村特有的美麗。在一番實地觀察、游玩后,我鼓勵學生們自由表達,有的將梧桐花的美刻畫得淋漓盡致,有的更注重表達梧桐花帶來的快樂。那飄飄灑灑的梧桐花雨,那美美的梧桐花冠,還有那花托串成的項鏈,無不閃現(xiàn)著詩情,洋溢著童心,飛揚著個性。
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淺,積累和捕捉習作素材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引導學生于平淡的生活中捕捉一閃而過的美麗,從而寫出見性見靈的文字。一日,學生正在安靜地寫著作業(yè),一只比蜜蜂至少大兩倍的蟲子飛進了教室,肆無忌憚地溜達著、叫囂著。原本平靜的教室炸開了鍋,女生“啊啊”地叫著、躲閃著,男生則有的要用書本砸過去,有的嚷嚷著要把它趕出去。我一看收不住了,如果把他們硬拽回來,他們內(nèi)心也不會平靜??磥碇挥幸粋€法子,把蟲子趕出去。我急中生智,拿起拖把就按了上去,緊貼著窗戶慢慢往下拖,蟲子趁著我松開的當兒,從窗戶飛走了。學生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我微笑著說:“同學們,這個小家伙的造訪,給我們帶來了樂趣,把它寫下來,行嗎?”學生們的眼睛倏地亮了。這可是在以前寫作中從來沒有過的神情呢!一名學生寫道:“老師的 ‘洗刷刷神功真是厲害,就這么一按一拖,這個小家伙就不戰(zhàn)而降,乖乖地飛出去了?!绷硪幻麑W生寫道:“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它先是在教室的四周活動,見我們不去注意它,膽子開始大了起來,竟然跑到女生的頭上叫囂……”學生們有感而發(fā),盡情地分享著習作帶來的喜悅,忘記了習作曾讓他們?nèi)绱丝鄲馈?
2.抒寫真性情文字,突破“模式化”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苯處熤笇和魑臅r,要善于捕捉兒童心靈的頓悟,即所謂“真性情”文字。學者張文質(zhì)的話值得我們好好玩味:“要讓孩子寫出見性見靈的文字,就要尊重兒童的視角,還給孩子表達的權利。這樣,孩子的作文才會有個性。”由此可見,教師對兒童習作的態(tài)度只是一種導向、一種指導、一種教育,不能在寫作上給他們提供一個模式,固定一種理念,擬一條思路讓他們?nèi)プ摺⑷ヌ住?/p>
浙江名師羅樹庚老師的體驗作文課《撕紙悟人生》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他善于為學生的“頓悟”巧設習作情境,引導學生抒發(fā)真性情。
師:假如這張白紙就是我們的一生。請大家在白紙上快速寫下四個大字——我的一生。(給學生每人發(fā)一張A4白紙)
師:如果十歲為一格,這張紙代表八十歲,要折幾格?
(生快速將白紙折成八格)
師:同學們剛才問我?guī)讱q
了,羅老師41歲。過去的時光已經(jīng)不在了。羅老師把它撕去一半。(示范撕紙)
師:你們已經(jīng)12歲了。請撕去一格多一點點。
(生撕紙)
師:除了已經(jīng)過去的時光
不屬于我們,你們想想看,生命中哪些時間也是不能有效利用的?(出示德國一家雜志做過的細致統(tǒng)計,逐步撕去睡覺的、吃飯的、看電視的、坐交通工具的時間。)
師:撕著撕著,你有什么感受?撕著撕著,你想到了哪些珍惜時間的勸告?
生:我想到了岳飛說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生:我想到了“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師:撕著撕著,我們會想起莊子對時間流逝的感嘆。(出示課件:“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f子”生接讀。)
(師逐步出示陶淵明、華羅庚、歌德、莎士比亞、錢鶴灘、朱自清的名言,生接讀。)
師:讓我們雙手舉起這張紙片??粗@張不規(guī)則的,所剩不多的紙片,你對時間、對人生、對生命有什么感悟?請拿起筆,在這張紙片上寫下你的點滴感受。
(生寫話練習。師播放輕音樂《雨的印記》,巡視并當堂批改。)
師:同學們寫得真認真。我真不忍心打斷大家。先請已被老師批改過習作的同學站起來。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他們是怎么寫的。
生:看著這張不規(guī)則的紙
片,我真正感受到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無奈,真正領悟到了“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含義。
生:看著這張不規(guī)則的紙
片,我不禁思緒萬千?!笆耪呷缢狗颍簧釙円?。”時間從來不會理睬我們的無奈和惋惜,相反,它無時無刻不在吞噬著我們的生命。
生:時間如一只只帆船,沒有聲息,留給我們的只有背影。在過去的時間里,只剩下一些回憶值得我們?nèi)チ魬?,但是我們再也無法回去了。
師:聽了你們的話語,我能感受到同學們對時間流逝的惋惜、著急與淡淡的哀傷。
羅老師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借助“撕紙”不斷地叩問學生的心靈,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情動而辭發(fā),隨性、自然、純真的“繆斯語言”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從學生的心底流淌了出來。
然而,現(xiàn)實作文中往往受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影響和禁錮,教師在批改作文時,總是忽視學生的心靈頓悟。曾經(jīng)有一名學生在逛街的時候看到一個大學生因身上的錢財被盜,走投無路而跪在路邊向路人乞討十元路費,這名學生在作文中寫道:“對這個大學生我眼里充滿了鄙視,他為什么不向警察求助或者可以給別人打一天的工掙十元錢,總之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為什么要跪在地上向別人低頭乞討呢,我真瞧不起這樣的人?!苯Y果,老師給他寫了這樣的批語:“你缺少一份同情心,你應該學會保護弱者?!辈⒔o這篇習作打了中等的成績。學生拿到作文后一時感到很不理解,但最后為了博取老師的高分,還是在作文的結尾加上了一句“經(jīng)過一番思想斗爭,我還是收起了自己鄙視的目光,掏出了一元錢給了這位大學生”。這樣,作文內(nèi)容顯得圓滑了,但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一次機會被剝奪了。實際上,兒童是有獨立想法、獨立價值的人,特別是現(xiàn)代社會的孩子,他們善于溝通,樂于接受新鮮事物。雖然他們的有些想法是我們成人無法想象的,甚至是不合理的,但作為教師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片自由的天地。只要我們對兒童的“真性情”文字大加鼓勵,就能使兒童真實地寫出自己的愿望、情感、思想、意識以及追求的理想和價值判斷。
3.鼓勵獨特觀察,顯現(xiàn)“創(chuàng)造性”
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決定著他們在觀察事物時觀察角度有差異,身心感受也有所不同,而我們教師應該盡可能地鼓勵學生獨特觀察,表達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感受,這樣才能呈現(xiàn)出富有創(chuàng)造性且鮮活的作文。
作文指導就是要鼓勵學生沿著自己的思路,不受條條框框的約束,“我手寫我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充分展示自己的語言風格,體現(xiàn)習作的個性。有這樣一個教學案例讓我享受到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
師:小朋友們,雨是個多么可愛的小精靈??!它輕輕地來到我們的世界,它長得什么樣?
生:它細細的,像蠶吐的絲。
生:還像透明的頭發(fā)。
生:(突然地)老師,我覺得雨是云的眼淚。
(師生愕然)
生:云看到地球這么臟,就
傷心地哭了。老師,你看,窗戶上那一行一行的,就是云的眼淚。
生:是云在和太陽捉迷藏,它找不到太陽了,就著急地哭了。
生:老師,我覺得雨是云的汗珠。云在天空中趕路,累得都流汗了。
師:多么美好的想法呀!你看,它從云層中落下,在空中飛舞著,多么美麗呀!讓我們再來看看這雨中的情景,聆聽雨中的聲音,好嗎?
學生們自由地傾吐著自己心中的想法,那一顆顆活潑的童心在雨絲中飛揚著。
四
兒童具有“繆斯天性”,他們會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和表達。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他們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尊重兒童并體會兒童獨特的審美情趣,緊扣兒童意動之源,遵循其表達之道,順流而導,讓兒童心靈之泉汩汩地流淌出來,讓他們寫出真正屬于兒童、屬于童年的“繆斯語言”。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市銅山區(qū)茅村實驗小學 )
責任編輯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