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欽楠
英國廣播公司BBC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聞機構(gòu)之一,“真的”對中國發(fā)生的事很感興趣。前段時間王寶強離婚曾登上頭條,王思聰?shù)暮勒W事沒落下,現(xiàn)在BBC又將目光放到遠在澳大利亞的一群中國人,就是常在朋友圈玩直播購物的代購族。代購在國外除了叫“Daigou”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專業(yè)的稱謂“Freelance Shopping Consultant(自由職業(yè)購物顧問)”。據(jù)報道,在澳大利亞大約有4萬講普通話的人在搞代購,因為線上線下從事這行的人基本都來自中國大陸,主要是無所事事的年輕移民和留學生,通過代購掙點零花錢、租房子的錢或是學費。
BBC提及2008年震驚全國的毒奶粉事件,好像從那時起,中國的富裕家庭和中產(chǎn)階級就開始推崇買國外嬰兒奶粉,這東西甚至被商人看作是“白色黃金”。近幾年中國人奶粉代購量一直在飆升,2016年達到頂峰,鬧到大商場、小鋪子斷貨,連澳洲本國人都買不到奶粉的地步。澳洲媒體開始譴責代購現(xiàn)象,針對代購,很多商家開始實施限購,一家商店的奶粉貨架上明確標注,每位顧客最多購買8罐嬰兒奶粉。其實回頭想想,很多孩子吃著國內(nèi)的奶粉也成長得很好。在歐洲,代購通常瞄準的是奢侈品,像購買古馳、香奈兒包包賣往中國。然而在澳洲,代溝的生意除了奶粉,還遍及各種日常用品——食品、護膚品、酒、衣服和鞋子。有地方特色的,排名靠前的還有保健品(蔓越莓、月見草、葡萄糖胺之類的)。
在悉尼上了一年學,說實話我一點都不推崇代購這件事情,尤其是自己不能判斷真假的,代購一定不要做,所謂朋友介紹他的朋友或者其他人的微店(微信)代購,也建議基本不要買,這是最后結(jié)論。注意我強調(diào)的是不建議通過微信代購的方式,因為還不如直接在淘寶上找代購靠譜,至少淘寶上你還能看到信用度和自己的購買記錄。覺得淘寶不靠譜也沒事,現(xiàn)在大部分代購能買到的物品,在幾家大的電商網(wǎng)絡都可以找到。就拿去年頂峰時期的奶粉斷貨來說,個體代購這次算是被大資本玩家狠狠地涮了一把:第一,冬季環(huán)境原因?qū)е履膛.a(chǎn)奶量下降,對奶粉公司供應不足。第二,京東天貓唯品會等通過供應鏈渠道切了70%的貨。第三,本地有手段的人直接高價從奶粉公司拿貨,大約25%。第四,Swiss(詩微仕)、Blackmore(澳佳寶)等其他領域大品牌高調(diào)進入奶粉市場,再一次高價切斷奶源,剩下不到5%的貨在貨架上。代購行業(yè)競爭激烈,再加上幾乎沒門檻,留學生或者華人個體戶的代購剛剛有了點規(guī)模,所謂的陰謀論就是有人通過市場打壓他們,借警察之手也好,借輿論之刀也罷,干掉一批沖在超市前線的炮灰。這一次制造的超高供需缺口,再撞上國內(nèi)新出臺的二胎政策,不管是奶茶東還是馬云家,還是以本地公司之名一車一車進貨囤貨的大小資本玩家,都狠狠地賺了一大筆。再引深一些,用我上金融課的例子來說,Blackmore(澳佳寶)的股票,今年一整年足足翻了400%,短缺的極端時刻,更是讓這家上市企業(yè)的股票價格每天漲2%。另外Swiss(詩微仕)公司直接被香港老板買下,還有不少人在眼巴巴地等著其他保健品和奶粉公司的上市,不妨查一查這些公司的股票構(gòu)成,有多少資本大鱷在里面,你覺得窮得叮當響的個體代購有活路嗎?
朋友圈那些痛斥個人代購的文章,什么今日墨爾本悉尼之流的,他們除了掛廣告以外,還有一項收入就是從這些文章中來,這也是為什么汽車之家被說成充值之家的起因。在真正有價值的文字濃度越來越低的今天,往往是混淆視線的文字更容易掙銀子,自媒體最大的作用莫過于此。在朋友圈看過一句話,說這年頭,一手握著資本大槍,一手握著輿論大刀,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個體代購從環(huán)節(jié)上看,大部分通過微信的代購是很低效的方式,關(guān)鍵是他們絕大多數(shù)并沒有特殊的購買渠道,只是從柜臺或者超市購買而已。在商品價格上沒有優(yōu)勢,而他們需要賺足夠的費用,因此加價不菲,在加價后更加沒有優(yōu)勢。個體代購搶不到貨,摻假的情況就頻發(fā)百出,打著直郵牌照的奶粉賣得比電商貴,還不是真貨,完全偏離了代購的初衷。所以從信任度講,在代購這件事情上,朋友的朋友=很容易輕信和很方便宰的陌生人。買家出于盲目信任,會讓賣假貨的代購有更多的利潤空間和商品的操作機會。
很多微店代購的價格并不低,宣傳上通常有下面的場景:“1.我們家是親自去柜臺(超市)買的哦,你看我拍的購物小票還有柜臺的樣子。2. 我們買的奶粉是直接在當?shù)爻匈徺I的,是當?shù)厝艘苍诤鹊呐D?,絕對和淘寶以及大型電商上的那些妖艷賤貨不一樣,他們價格那么低,一定是假貨或者專供海外市場的低等貨。3. 寶寶吃的用的東西,安全健康最重要,反正我的貨是直接從店里買的,我還要直郵,價格雖然貴一些但是質(zhì)量絕對有保障,我們還有種種措施什么的?!?其實還有很多就懶得吐槽了,但希望看到這些話的人真的要好好掂量一下,澳洲華人“黑心的”你看不出來。至于為什么淘寶和海淘電商的價格低,尤其是后者,原因真的很簡單,我身邊的同學如果不是偏遠山區(qū)都會跟家長說,去奶茶東或馬云家買,跨境電商會有專門的進貨渠道,價格肯定比代購直接從柜臺或者超市買要低,而且電商的運輸成本會更低。至于商品的品質(zhì)不如當?shù)毓衽_超市貨,大部分真的是心理作用,靠譜的跨境電商一般不會有假貨的,真有假貨還可以退貨賠款啊,而且前段時間經(jīng)常有挺大力度的促銷活動,價格可比代購實惠多了。微店代購的市場空間得以存在,是因為不會自己海淘的人太多,就像我同學經(jīng)常說的:“買代購尤其是澳洲代購的都是在交智商稅,就當是不斷交英語補習費,誰讓你之前不好好讀書學好英語的。”
有錢燒的盲目相信所謂熟人,不知道去跨境電商的,一些微店代購碰上這類主兒,就用在這兒買又換個地發(fā)包裹的低端方式糊弄人家。我看代購干著干著就把人帶溝里了,省省心把精力都放在好好學習或者好好帶娃比較好,想滿悉尼搶奶粉寄保健品,至少要把機會成本算算清楚。吐槽了代購,保健品奶粉護膚推薦的這些我就不舉例了,百度一下都有。最不該推薦的有幾樣,坑特大的就是SUKIN這個牌子,經(jīng)常在打折,晚霜、玫瑰果油、清潔面膜、洗發(fā)水什么的都有。但說實話不功不過,絲毫不驚艷,和天朝國貨沒啥區(qū)別,對得起便宜的白菜價。風靡澳洲的一瓶喝兩天瘦三斤的椰子水也不要輕信,很簡單的輕斷食原理啊,楓糖同理,沒排毒都在排水,是否掉肉就無法驗證了。被代購炒起來的本來便宜的奶粉,比如愛他美、貝拉米,去年奶荒的時候,500元一罐都有人買,超市愛他美奶粉一段二段25澳元,三段最低十七八澳元,但賣500一桶,真的麻煩國內(nèi)買奶粉的寶媽動動手,看看國外超市都什么價格,一分錢一分貨不愿意聽,既然非要選物美價廉的東西,就真的要物超所值。代購炒的價格,一個本來中端的普通奶粉,看有銷量了,就搭著順風車價格不要臉地一路飆升。
再提三樣國人喜愛的澳洲特產(chǎn),第一是羊駝被,澳洲是躺在羊背上的國家,所以有游客來澳洲經(jīng)常選購羊毛被,其實澳洲除了羊毛被,還有更具特色的羊駝被,羊駝因為生活的海拔一般都比較高,羊駝毛比羊毛的保暖性更好。第二是綿羊油,如果來澳洲旅游,綿羊油一定是最方便、性價比最高的伴手禮選擇,留學生年底回國,會買上幾十盒贈親送友,但太便宜絕對不行。第三是澳洲蜂產(chǎn)品,看《舌尖2》的第一集,爬樹招惹蜂巢的那一幕真是讓人觸動,從蜂巢中擠出的黃澄澄的蜂蜜把人的眼都亮瞎了。澳洲天然蜂蜜產(chǎn)量大,加工上乘還不貴。不過花樣也多,比如吃蜂蜜時能看見幾塊蜂巢在一起,似乎多了幾分野味。
澳洲紅酒是熱門,國內(nèi)現(xiàn)在什么牌子都有,很多代購不懂行會說出巴羅莎是世界第三大酒莊這樣的囈語來,但事實巴羅莎是阿德萊德往北80多公里外一片葡萄酒區(qū)的統(tǒng)稱,由數(shù)個小鎮(zhèn)組成,最出名的當數(shù)奔富酒莊(奔富酒莊在阿德萊德市東邊還有一片葡萄酒園)。除了巴羅莎外,類似的葡萄酒產(chǎn)區(qū)南澳一共有4個,從面積和產(chǎn)量來說,巴羅莎都不算大,只是以奔富和Jacob為代表的酒莊,名頭實在太響,所以人們一說起南澳的紅酒,就會想到巴羅莎。除了南澳外,維多利亞的亞拉河谷,新州的獵人谷也是著名的紅酒產(chǎn)地。紅酒代購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易碎,還有就是溫度的控制。不過澳洲的紅酒真心推薦,價格便宜,奔富的低檔酒才50澳幣左右,中檔的也就100多澳幣,每次回國的時候帶兩瓶比一箱子保健品長臉。其實個人覺得澳洲比較合算的是圣誕節(jié)前和財政年快結(jié)束時的電子產(chǎn)品,完全是跳樓價。記得看過一款東芝筆記本,i7處理器,獨顯,加2年保修才600澳幣出頭,然后離境再退10%的稅,簡直賺翻了。
澳洲代購水深,魚龍混雜,買家選購需要仔細掂量,賣家想要用代購發(fā)家致富不太靠譜。
(編輯·宋國強)
feimi200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