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東 陳培麟 盧興譚
?
從美學角度淺析朱自清散文《背影》
李向東1陳培麟1盧興譚2
(1. 西安市長安區(qū)大兆街道辦事處司法所,陜西西安 710101;2. 遼寧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錦州 121001)
《背影》是朱自清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也是“美文”的代表作。近年來,解讀、點評、賞析、研究《背影》的文章層出不窮,從文章的寫作特點、修辭手法、人物刻畫、藝術特點、結構、構思、語言、標點等多方面研究分析,但從美學視角研究的較少。本文用西方“悲劇”、“崇高”、“優(yōu)美”和“丑”的審美形態(tài)和中國古代“中和”、“神妙”、“氣韻”、“意境”的審美形態(tài)理論挖掘解析《背影》的美。
《背影》;美學形態(tài);藝術特色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立意新穎、構思精巧、語言優(yōu)美、意蘊豐富、耐人尋味,不僅是一篇著名的敘事紀實散文,也是美文的經(jīng)典代表作。多年來,被無數(shù)學者、專家、讀者所稱贊,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在社會中引起強烈的反響。
(一)用審美形態(tài)“悲劇”解析《背影》
悲劇作為審美形態(tài)之一,在西方美學史上,真正奠定悲劇理論基礎的是亞里士多德。他認為,“悲劇能夠借助于引起人們的憐憫和恐懼之情來使人們的靈魂得到凈化和陶冶?!盵1]183“他不僅指出了悲劇對于人的靈魂的凈化作用,而且抓住了人們在欣賞悲劇時所經(jīng)歷的由消極情感到積極情感的轉化過程。”[1]183古希臘著名悲劇家索??衫账沟摹栋蔡岣昴肪褪堑湫痛?。朱自清《背影》同樣運用了悲劇寫法。例如,“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薄煤喍叹返恼Z句立刻把讀者帶進了悲切的氣氛中:“冬天”一詞,首先營造了悲涼的大氛圍;“死了”、“交卸了”、“正是”,節(jié)奏短促,語調(diào)漸悲,讓讀者感到不幸接二連三、禍事接踵而至的感覺。緊接著,寫“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薄皾M院狼藉”強烈的視覺沖擊增添了凄涼氣氛,此刻又情不自禁地想起已去世的祖母,強化了悲劇色彩。《背影》第二段末尾,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父親的悲痛難過不言而喻,卻寬言安慰兒子,在兒子面前表現(xiàn)出沉穩(wěn)鎮(zhèn)定和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這不僅讓讀者的靈魂得以凈化,同時也讓讀者從消極情感逐漸向積極情感轉化,這正體現(xiàn)了悲劇的審美形態(tài)。
(二)用審美形態(tài)“崇高”解析《背影》
朱立元認為:“崇高作為美學范疇源于近代,真正把崇高作為審美形態(tài)看待的是康德。崇高不僅表現(xiàn)為一種崇高的思想,更具體化為一種特殊的行動,是偉大心靈與壯烈行動、自然滄桑與社會動蕩、現(xiàn)實挫折與理想追求的獨特結合,是一種通過人生實踐和審美活動,在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對立沖突中創(chuàng)建起來的具有肯定性價值內(nèi)涵的審美形態(tài)?!盵1]195在《背影》中,朱自清通過行為、心理、環(huán)境、細節(jié)等多樣化描寫方式,表達父子之間的真摯情感,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關心、體貼和鼓勵,兒子對父親的思念、憐惜、自責和理解之情,體現(xiàn)出父愛之平凡偉大。通過平實的外表、笨拙的動作反襯愛子心靈的崇高,使文章主題得以升華。通過寫父親的種種境遇、艱難處境及晚年心境揭露舊社會的黑暗,隱約反映當時社會動蕩、民不聊生和人情淡薄,同時體現(xiàn)其高尚正直的品格。在封建宗法社會里,父親在家庭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子對父必須無條件服從,寫《背影》時正處于批判封建禮教、家族制度丑惡和“五四”反孔的新文化時期,而朱自清在《背影》中寫出了舊式家庭生活中的溫情和親情,試圖糾正國人對“父親”的偏見,這正是“崇高”美學形態(tài)內(nèi)涵的現(xiàn)實寫照。
(三)用審美形態(tài)“優(yōu)美”解析《背影》
優(yōu)美作為基本的美學形態(tài),在西方美學史中,蘇格拉底、康德、席勒、黑格爾、博克等人對其都有深刻探討。他們認為:“優(yōu)美既可以表現(xiàn)為人與人的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可以表現(xiàn)為天倫之樂和長幼情深……在社會人生領域,優(yōu)美的內(nèi)涵從本質上說就是真善美在最大限度上的和諧統(tǒng)一?!盵1]198《背影》從整體來看就是真善美的和諧統(tǒng)一,朱自清敢于正視家庭種種處境,不掩不遮,敢于揭短亮丑,用“祖母死了、父親失業(yè)、變賣典質、還了虧空、借錢辦喪事”等事例真實再現(xiàn)了當年父親的艱難處境,同時反映了下層知識分子的困苦及他對當時黑暗社會的不滿,突出體現(xiàn)了父親的樸實、憨厚和仁慈,表現(xiàn)了他不同流合污、純樸正直的高貴品質。從“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到“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表現(xiàn)出父親對兒子執(zhí)著單純的愛,兒子對父親從誤會到理解,讓讀者感受到父子情深、父慈子孝,感悟到心靈之美、人性之美,同時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中世紀意大利的托馬斯·阿奎那認為“美有三要素:完整、和諧、鮮明”?!侗秤啊穬H1300多字,但其立意新穎、結構完整、內(nèi)容充實、主題鮮明,以“背影”為主線,以作者思想感情起伏為暗線,表達父愛如山和父子真情,父親之間在感情上產(chǎn)生共鳴,同時也引起了廣大讀者情感上的共鳴,可以說是真善美的完美結合。
(四)用審美形態(tài)“丑”解析《背影》
“丑”先是人類學的范疇,后才是美學的范疇、一種審美形態(tài)。鮑姆加登認為“丑的感性認為同樣具有感性的屬性,丑的事物本身可以被想象為美的,而美的事物,也可以被想象為丑的。”[2]“在審美活動中,丑之所以成為一個具有審美價值的對象,并不在其自身,而在于它襯托美,在一定程度下可以轉化為美,或者可以使人透過丑的現(xiàn)象看到或聯(lián)想到美?!盵1]203《背影》中第二、三段,作者通過回憶的方式亮出一系列家庭丑事,敘述家庭變故,為后面父愛子做鋪墊。第五段寫“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那時真是太聰明了”,通過兩次由衷的自責,隱寫對父親的深深思念,表面寫丑的方面,實則襯托父愛之美、真摯之美。另外,第六段寫父親爬過鐵道買橘子的情景,也采用“丑”反襯“美”的方式來表達。例如:父親穿戴迂腐:“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父親的穿戴與他給自己做的紫毛大衣形成鮮明對比,體現(xiàn)了父愛子;父親體態(tài)不好:“父親是個胖子”;走路姿態(tài)難看:“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走路動作笨拙:“探、攀、縮、微傾”;過鐵道的行為丑:“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以及朱自清的“四次流淚”,以上通過用“丑”的方面敘述描寫,恰恰反襯出父子情深,將父親對兒子的真愛、兒子對父親的思念表現(xiàn)的細微入骨,父愛的偉大得以展現(xiàn)和升華,同時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中國古代的審美形態(tài)與西方的審美形態(tài)有明顯的差異。在我國“中和、神妙、氣韻和意境”是基本的審美形態(tài)。本文用中國古代的審美形態(tài)解析《背影》中的美。
(一)解析《背影》中的“中和”美
朱立元還認為:“‘中和’是儒家美學的重要概念,其審美特點首先是強調(diào)適中,要求對情感有所節(jié)制?!盵1]224《背影》中有鮮明例子,從父親視角分析,面對家庭的重大變故,應該說父親最為悲痛難過,但他有意抑制情緒,未表現(xiàn)出極度悲傷的狀態(tài),一句寬言安慰兒子的話“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在兒子面前表現(xiàn)出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緩和了兒子的悲痛心情,讓讀者在悲痛中看到了希望,從消極的心情逐漸轉化為積極心態(tài),思想情感得以中和。從兒子的視角分析,第一次流淚是家境慘淡、百感交集,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淚,第二次流淚是為自己買橘子的情景,為父親的背影感動而流淚,又怕他看見,趕緊拭干了淚,刻意抑制自己情感。兒子的思想情感高低起伏,情感流露適中。中和的第二個審美特點是“多樣性的統(tǒng)一,它是平和的、寧靜的、漸進的?!盵1]225兒子喜的是相隔二年多,又見到了父親;悲的是聽到了家庭不幸、看到了家庭慘淡,感受到父親艱難處境;怨的是舊社會封建宗法禮教和黑暗的舊社會;樂的是父親無微不至的關愛;內(nèi)疚的是原來對父親的不理解;愧疚的是父親身體欠安但自己不能陪伴在他身邊,從對父親的誤解到理解,認為不愛到至愛,使個人情感得以調(diào)和、平和,實現(xiàn)了“多樣性的統(tǒng)一”?!侗秤啊芬愿缸印跋嘁姟遍_頭,“惜別”結尾,將深厚、純樸、真摯的父愛和兒子對父親的感激、思念始終貫徹全文,籠罩著濃郁的抒情氣氛,首尾呼應對照,結構完整對稱,情調(diào)和諧連貫,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中和”美。
(二)解析《背影》中的“神妙”美
“神”與“妙”有著內(nèi)在的一致性,神妙具有內(nèi)在的自由性和超越性的審美特征。在古典美學中,“神”一般是與“形”相對的審美形態(tài)。神是內(nèi)在之精神。美學史上,文論界認為“神是作者之精神、精神的自由超越,是作品內(nèi)在精神本質,是藝術創(chuàng)作所達到的最高境界”,而“妙”往往指與“神”相聯(lián)系的美,妙的特點在于體現(xiàn)“道”的無限性,要求超越有限物象?!盵1]230-234《背影》形散而神不散,主線明確、主旨鮮明,文章表面看形散,時而敘事寫景,時而議論抒情,實質緊緊圍繞背影,神在表達父愛和思親。妙在巧設文眼。文章題目是背影,開篇直接點題“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達到了以“眼”聚神,承上啟下,統(tǒng)領全文,美妙傳神的效果。妙在一箭雙雕。如“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三言兩語,即交代了事件,又渲染了氣氛。妙在無聲勝有聲。如,拭干眼淚的細節(jié)和抱橘回來的動作,人物沒發(fā)一言,卻將父親的關愛、兒子的感動、父子情深表達的淋漓盡致,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妙在意味無窮?!鞍?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短小有力的收尾,將復雜心情包攬其中,余音繚繞,給人留下無限想象空間。除此之外,如“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薄拔倚睦锇敌λ挠亍菚r真是太聰明了?!眱纱尾迦肱园?,微妙揭示父子關系,這兩次由衷的自責,還隱寫了對父親的思念,這些都體現(xiàn)了“神妙”的審美形態(tài)和神妙美。
(三)解析《背影》中的“氣韻”美
氣韻作為一種特殊的審美形態(tài),在唐詩中達到鼎盛?!熬褪窃趯徝阑顒又?,審美對象洋溢著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而且這種生命的波動又具有一定的節(jié)奏和規(guī)律性,形成美的形象和美的感受,并且在文字、線條、色彩和聲音等表現(xiàn)形式之外,給人留下很多聯(lián)想和回味的余地?!盵1]237《詩經(jīng)》中大量使用雙聲、疊韻、疊字。富有氣韻,《離騷》想象豐富、文采瑰麗、音調(diào)婉轉,駢散結合、氣韻十足。在現(xiàn)代散文《背影》中,同樣能體現(xiàn)“氣韻”美?!侗秤啊氛Z言質樸清新,節(jié)奏短促、語調(diào)悲涼,氛圍濃厚,如“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背影》以小見大、冷中見暖、情景交融、首尾呼應、詩情畫意,有詩的韻味,有畫的美感,具體而言,用買橘子的小事,反映父愛之偉大;用舊社會人情冷漠、家庭變故,更加烘托出父親摯愛,父親對兒子的體貼和關愛;現(xiàn)實與理想差距較大,現(xiàn)實是社會動蕩黑暗、封建禮教丑惡,家庭變故慘淡,理想是他作為“五四”新文學的創(chuàng)業(yè)者之一,試圖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樹立起父親的正面形象,使國人糾正對父親的偏見認識,弘揚子孝父、父愛子的儒家傳統(tǒng)文化美德。“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一句,有詩情畫意的韻味,給人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感覺。文章始終能讓讀者看到父愛和思親,感動至深,產(chǎn)生了心靈上的共鳴,看到了父親美的形象,形成了美的感受。
(四)解析《背影》中的“意境”美
意境是“人在審美活動中,用心靈去關照外界對象,在把握和領會對象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象,在自己的思想意識領域里超越外在的形象,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意蘊和境界?!盵1]246《背影》中,當作者看到滿院狼藉的凄涼場景,觸景生情,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敘事時由遠到近,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余了”迅速轉到“到徐州見著父親”;和父親在車站分別后,由近及遠,迅速轉到“我北來后,他寫了一封信給我……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延伸了時空跨度;為兒買回橘子后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實際是怕兒子難過裝給兒子看的,處處滲透著無微不至的關愛。另如,我勸他不必去送時,他說:“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深切地體現(xiàn)出他對兒子的關懷。再如,父親安慰兒子說:“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本來最痛苦的人是父親,但為了寬慰兒子,不影響其學業(yè),表面裝作想得開,實質把悲痛全壓在了心底,不想讓兒子看到,給讀者樹立了善良而又堅強偉大的父親形象。《背影》最后寫了一聲長嘆:“唉!”,表達了對健康欠佳的父親無限的思念,也表達了自己無力盡孝的愧疚!一個“唉!”字,讓每個讀者頭腦中立刻涌現(xiàn)出父親家庭不幸的所有場景,產(chǎn)生了錯綜復雜的心境,“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意蘊豐富、境界高遠、言已盡而意無窮,留下了無限思念和想象空間。文章采用了對比、反襯、呼應、側面烘托、插入旁白寫作手法,運用行為、環(huán)境、場景、心理、細節(jié)等描寫,將敘事、抒情和寫景融為一體,突出了文章主旨,升華了文章意境,也體現(xiàn)了主客觀統(tǒng)一、情景交融、時空轉化、有無相生、言有盡而意無窮、辯證的哲理智慧的“境界”審美內(nèi)涵。
[1] 朱立元. 美學[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7).
[2] 鮑姆加登. 美學: 第1卷[M]//馬奇. 西方美學史料選編: 上卷.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695.
(責任編校:葉景林)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2.023
I206.7
A
1674-327X (2017)02-0078-03
2016-06-06
李向東(1984-),男,陜西延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