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傾聽企鵝的呼喚
近日,刊登于《科學報告》的一篇論文描述了巴布亞企鵝在海洋的鳴叫行為及這些叫聲的功能。這種行為被動物攝像機記錄下來。
巴布亞企鵝生活在次南極島嶼和南極洲地區(qū),習慣群體捕獵,主要以磷蝦和魚類為食。然而,研究人員很難接近企鵝的外海覓食地,因此對覓食時企鵝叫聲的研究一直被擱置。
韓國極地研究所的Won Young Lee和同事用動物攝像機,拍攝到南極喬治王島的巴布亞企鵝在兩個繁殖季節(jié)(2014至2015年和2015至2016年)的覓食行為。研究人員搜集了10只企鵝的598次近海呼叫,并分析了這些叫聲的聲學特征和行為情境。
結果發(fā)現(xiàn)在近一半的叫聲中,這些企鵝在聽到近海呼叫的1min內(nèi)立即聚集成群。企鵝沒有在發(fā)出近海呼叫前后表現(xiàn)出潛水覓食比例或獵物捕獲率上的差異。這或許表明叫聲與集體聯(lián)系而非食物有關。
然而,研究人員觀察到,在發(fā)出近海呼叫后,企鵝每次潛水的深度更淺、距離更短,而且它們游到一個新的地點而非在老地方逗留。作者猜想,企鵝在覓食過程中用聲音交流可能是為了召集群體。
Lee和同事提出,要更好地理解這些企鵝的水中生活,必須做更深入研究。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