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傷讓小鼠做噩夢
一項日前發(fā)表于《自然—神經(jīng)科學》雜志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小鼠在清醒時受到驚嚇,其大腦的恐懼中心在小鼠睡覺時會被重新激活。來自美國紐約大學的Gyrgy Buzsáki表示,這或許能解釋為何有過受驚嚇經(jīng)歷的人通常會在隨后做噩夢。
小鼠將它們經(jīng)歷的心理地圖儲存在海馬體中——大腦中兩個彎曲的結構。例如,在小鼠圍著迷宮奔跑時,不同的地方被海馬體中按順序放電的不同神經(jīng)元組處理。
研究發(fā)現(xiàn),在探索完這樣的環(huán)境后,當小鼠入睡時,這些放電序列會重新播放,仿佛它們夢見了曾經(jīng)走過的路徑。這一過程被認為使記憶得到鞏固,從而便于更長時間保存。最近,科學家在人類身上也首次觀察到了該過程。
Buzsáki團隊想知道,此類記憶的重新播放是否不僅包括空間信息,還有關于小鼠在當時感覺如何的信息。為此,他們讓小鼠體驗了一段不太愉快但沒有損傷的經(jīng)歷——在某個路徑的特定地點,利用電腦鍵盤清潔器對著小鼠臉部吹氣。
正如預想的那樣,小鼠學會了害怕那個特定地點?!八鼈儠诖禋獾奈恢脺p慢速度,然后極快地從那個地方逃走。”Buzsáki的同事Gabrielle Gi?rardeau介紹說。
除了研究小鼠的海馬體,該團隊還記錄了杏仁核中的活動。杏仁核是大腦中一對鄰近的結構,會在人們受到驚嚇時變得活躍。
可以確定的是,當小鼠在睡覺時重新播放關于路徑的記憶,它們的杏仁核在其心理上重新尋訪受驚嚇地點時變得更加活躍。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Dan Bendor表示,“這非常重要,因為人們的記憶不僅是信息,還會記住所有的情緒狀況。”
Buzsáki表示,目前尚不明確小鼠是否以做夢的形式經(jīng)歷這種情緒的回放。不過,他認為,如果相同的事情發(fā)生在人類身上可能也會帶來噩夢。“關于創(chuàng)傷導致噩夢,一直都有據(jù)可查?!盉uzsáki說。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