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正氣
欄目編輯:韋國良
讀書與觀影
☉甘正氣
欄目編輯:韋國良
常常有人感嘆讀書慢又記不住,卻少有人為電影看過后印象全無而抱怨。這是為什么呢?或許大家都覺得看電影純粹就是消遣,不是為了學習知識,更不是為了尋求意義,看的過程就是享受,何必管看后是否有雪泥鴻爪?然讀書就是一種煎熬,一種折磨,承受了這么大的痛苦,胸中沒有留下一縷暗香、淡淡墨痕,對知識的渴求換來的只是“愛的徒勞”,所以似乎應該為自己的記性不好感慨一番。
我們?yōu)榭措娪白龅墓φn也是很足的。天天都在看電視——這是電影的同胞兄弟,微博、微信上看得最多的也是各種小視頻,看電影時滿眼都是頻現(xiàn)媒體的明星,而書中多是一無所知的陌生人,一一結識還來不及?;畨K錢買一張票,只換來兩個小時觀影時間,用六十塊錢買兩本書,可以看一年,前者更能讓人產(chǎn)生一種珍惜感,因為單位時間內的金錢成本投入多。心理學告訴我們,我們投入越多越喜歡,而不是越喜歡投入越多。養(yǎng)花、養(yǎng)狗、養(yǎng)孩子,都是這個道理。因此之故,為了不浪費,我們會認真地看電影,很少在放映廳玩手機、睡懶覺、侃大山。當然,放映廳也給了我們一個安心欣賞的環(huán)境,關門、熄燈、盡量少走動、說話不大聲——這像不像少年時蒙在被子里看《天龍八部》或《平凡的世界》?我們讀書時如果能主動把自己關起來,還怕記不住嗎?
電影也確實比書籍更有吸引力,它有聲音,有字幕,有變幻的光影,有漂亮的人物,無需我們展開想象——它甚至能比我們想得到的更美更精彩更震撼,花費幾千萬甚至幾億元形成的作品只用兩小時展示,是不是比書的信息密度更大呢?
所以,當我們感覺看書不像看電影那樣印象深刻時,不妨選一本經(jīng)典,先查點資料,掌握一些關于書與作者的小花絮,然后找一處安靜的地方,閉門、關機,像看電影時戴上3D眼鏡一樣拿起紙筆,心無旁騖地硬著頭皮讀下去。上世紀20年代,美國有一位著名拳擊手、世界拳王吉內·滕尼,他在與另一位拳王大戰(zhàn)前曾陪作家毛姆去查看博物館里的手稿。拳擊前他更多的時候是在讀書,別人問“你看的是什么”,他冷漠地答“《魯拜集》”。讀書時,請賜予我們拳擊手般的高冷吧。還有,看電影時我們盡可以呼朋引伴、挈婦將雛,讀書時就一個人吧,讀書就像談戀愛“不愿意被打擾”。
【作者系湖南省安化縣人民政府副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