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獨竹漂運動的回顧與探析

      2017-03-09 18:26陳茂劉昌輝
      體育時空·上半月 2017年2期

      陳茂++劉昌輝

      中圖分類號:G852.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2-000-02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調查訪問法等方法對獨竹漂運動的歷史進程、項目特點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方面進行探析,旨在使更多的人了解及參與獨竹漂運動,從而使獨竹漂運動得以進一步普及與推廣,促進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 第九屆 少數民族運動 獨竹漂

      一、前言

      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首次將“獨竹漂”正式列為比賽項目?!蔼氈衿边\動從秦漢起源,從建國初到1997年開展逐漸衰弱,從1998年起又逐漸發(fā)展,至今才獲得了新的發(fā)展空間。在2008年“赤水獨竹漂”被列為貴州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目;從1999年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表的演項目,到2011年貴州省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第一次把獨竹漂定為競技項目。但是獨竹漂運動依然不被太多人所熟知,面臨著失傳、滅絕的危險。

      二、獨竹漂運動的起源與發(fā)展

      (一)起源

      “獨竹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據《赤水縣志》記載,在清朝乾隆年間,福建人黎理泰從老家上杭引來三株楠竹,植于赤水。楠竹逐漸發(fā)展起來,人們發(fā)現(xiàn)竹子比木料更好用,逐漸將獨木漂改為獨竹漂。1998年,赤水復興馬鞍山發(fā)掘漢晉時期的古墓,有一幅一人雙手持竿立于一獨木上的石刻圖案,后有詩云“茅臺斜陽映赤水,殘陽幾葉販酒船;獨竹飛流飄然過,纖夫逆行步步難”。這表明,赤水河流域的“獨竹漂”已有相當久遠的歷史。

      (二)獨竹漂運動的發(fā)展

      1.民間的傳承

      獨竹漂起源于貴州赤水少數民族地區(qū),這里山水環(huán)繞,有利于獨竹漂的發(fā)展和繼承,利用這里的地理優(yōu)勢主要有兩種方式傳承:(1)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會有“端陽雨”,河水上漲,這里的人們就會相約來到河邊進行獨竹漂的比賽,掉下水的則輸掉比賽;而最終獲勝者則會贏得大家的掌聲和喝彩,得到敬酒和敬茶,還會戴上大紅花,出盡風頭。就這樣獨竹漂運動一代一代被傳承下來。(2)因為這里的地理條件,人們把獨竹漂作為出行的交通工具,給這里的人們帶來了便捷的交通,同時也被廣為流傳。

      2.歷史的促進

      1935年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紅軍長征途中經過貴州遵義,遵義會議的召開,確定了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的領導地位。緊接著由毛澤東指導的“四渡赤水”,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粉碎了敵人妄圖殲滅紅軍的計劃,使中央紅軍轉危為安,為紅軍長征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而在“四渡赤水”中所用的交通工具就是獨竹漂,獨竹漂可謂是一夜成名,這為獨竹漂的傳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政府的重視

      1976年-1998年間獨竹漂一度衰弱,在1998年政府發(fā)現(xiàn)獨竹漂時已瀕臨絕境,于是才開始高度的重視;1999年獨竹漂參加了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的表演項目,并且奪得了金獎,從此使更多的人了解獨竹漂。200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省政府更加重視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獨竹漂”。在2008年把“赤水獨竹漂”列入了貴州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名錄;我省在2009年為了把“獨竹漂”列為2011年將在貴州舉辦的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的競技項目,有關專家初步制定了《獨竹漂競賽規(guī)則》(試行)。

      三、獨竹漂運動的特點

      (一)場地器材

      傳統(tǒng)的獨竹漂竹子大頭直徑在15厘米以上,長7米至8米左右,劃竿的直徑約5厘米,長4米左右,無需要任何的加工,只要自然地風干20天,獨竹漂運動主要在平靜寬廣的水面上進行比賽。后來由于不便于運輸,容易變形,不利于推廣普及和比賽。為此,貴州省相關部門委托有關部門研制成功獨竹漂標準化器材。竹漂由3節(jié)總長7米、16厘米直徑的玻璃鋼圓管組合而成,劃竿為直徑4厘米,2節(jié)總長4.5米的玻璃鋼圓管組成,它具有比天然竹子浮力大、速度快、不變形、可拆解、運輸方便的優(yōu)點。經貴州省第七屆、第九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使用和其他省區(qū)市訓練使用,反響較好。

      (二)運動員年齡分布

      據對貴州漂手的年齡統(tǒng)計可以看出,年齡在50歲以上的漂手占總漂手的85%以上,年齡在35-45之間的僅占10%,35歲以下的不足5%,可以知道現(xiàn)在貴州漂手以中老年為主。據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在能進行高水平獨竹漂表演項目的只有十余人左右,而且還是以中老年為主,以女性居多;能進行競技項目比賽的約50人左右,運動隊的人數也從過去的10余人到現(xiàn)在的110余人。在第九屆少數民族運動會獨竹漂運動中有14名男性,11名女性參加獨竹漂的競賽項目,最終獲得男子60米、100米一、二等獎的是17歲的小將胡朝貴、賀壽永;女子獲得100米的是小將黃月明。可以看出從事獨竹漂的運動員趨向老齡化,并且參加的人數過少,但是在最近幾年涌現(xiàn)出一些年輕小將,給獨竹漂運動注入了新的血液。

      (三)項目設置

      1.表演項目

      獨竹漂的表演項目主要分為單人、雙人以及團體表演三種表演項目。單人、雙人表演項目分為前劃、后劃、單腿劃以及弓步劃等,主要是注重個人的技巧;團體表演包括橫排編隊、豎排編隊、雁字編隊等主要注重隊形隊列的整齊和有規(guī)律的變換。在政府高度重視下于1999年首次參加了第六屆全國民運會并一舉獲得金獎;在2000年貴州赤水流域的獨竹漂長距離團體表演6000米創(chuàng)下吉尼斯記錄;2002年貴州省第五屆少數民族運動會獲得表演的金獎;2007年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獲得表演類競技項目的金獎。獨竹漂被外界人士稱為“水上芭蕾”。

      2.競技項目和名次設定

      獨竹漂的競賽項目與田徑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比速度和耐力,以時間來計算成績。有橫渡賽和長距離的漂流,橫渡賽400米左右,以先觸岸獲得比賽勝利;長距離的漂流約1000米左右,以時間的長短決定比賽的名次。在2009年貴州麻江舉行的比賽中主要男女組直道競速60米、100米、和200米,混合組有4×60米、4×100米混合接力。然而在2010年在貴州遵義舉行的獨竹漂大賽中只有男女組60米、100米的速劃比賽,男子組、女子組混合4×100米的接力賽;在2011年貴州省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中獨竹漂運動只設了男女直道60米、100米競速兩個項目。

      在2011年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以前,所有的獎牌名次分為:金牌、銀牌和銅牌各一名。而在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則采用的是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三名和三等獎四名,其主要目的是激勵獨竹漂運動員參加比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場地器材

      獨竹漂運動的開展需要在平靜湖面或者水庫上進行,而貴州屬于喀斯特地貌,山多水多,山水環(huán)繞。由于地形分布不均,每個地方的地勢和雨水量的不一樣,所以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有良好的自然條件可供開展獨竹漂運動;獨竹漂需要比較粗大的毛楠竹子,而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適合毛楠竹的生長,沒有先天的自然條件,而貴州又是一個西部欠發(fā)達的地區(qū),資金不足,缺乏訓練器材。這些都制約著獨竹漂的開展,不利于獨竹漂的傳承。

      (二)人員分析

      獨竹漂是貴州少數民族特有的文化活動,貴州又是西部欠發(fā)達的地方,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思想的轉變,現(xiàn)在從事獨竹漂的人數可謂是與日俱減,而從事獨竹漂的人以中老年為主,老齡化可謂是越來越嚴重;如今的重點是多數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不愿學習獨竹漂的技能,這樣獨竹漂運動的發(fā)展在人員上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這使獨竹漂的發(fā)展難以傳承,制約了獨竹漂的繼承與發(fā)展。

      (三)安全問題

      獨竹漂運動需要在水面上進行,要求運動員有較好的水性、平衡性和協(xié)調性,也要求運動員有過人的膽識,這不利于在大眾中開展,也制約了獨竹漂的發(fā)展;出于安全問題的角度,現(xiàn)在幾乎沒有高校引進學習,對于獨竹漂的開展來說就失去了最佳開展和傳播的有利途徑,這也不利于獨竹漂的發(fā)展和傳承。

      (四)現(xiàn)實問題

      首先是人們的思想本來就不重視,覺得傳統(tǒng)的運動項目沒有現(xiàn)代體育方便快捷,而且難度系數不高,加上貴州省的經濟落后,人們?yōu)榱松嫳疾]有時間去學習傳統(tǒng)項目;而且如今受到各式各樣的現(xiàn)代體育運動的沖擊,人們閑暇時都出去旅游或者去一些娛樂場所,絕大多數的人們都不愿意去學,使得從事傳統(tǒng)項目獨竹漂運動的人寥寥無幾。

      五、結論

      獨竹漂運動從起源、發(fā)展、再到政府重視經歷了曲折的發(fā)展歷程,盡管貴州是獨竹漂運動的發(fā)源地,但是目前的發(fā)展也面臨著各式各樣的難題,如器材、人員、安全、資金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另外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較大,無法在學校開展,年輕人又不愿意花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使得獨竹漂運動開展艱難,得不到很好的傳承與發(fā)展。對此,政府應該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尋求保護措施,呼吁人們弘揚傳統(tǒng)體育項目。

      宁化县| 墨脱县| 洛隆县| 本溪市| 密山市| 茶陵县| 永兴县| 海林市| 聂荣县| 民丰县| 无极县| 阿拉善右旗| 清水县| 宝清县| 揭阳市| 张家界市| 安顺市| 湘乡市| 泽普县| 白河县| 老河口市| 若尔盖县| 大名县| 准格尔旗| 手游| 佛坪县| 綦江县| 桂东县| 若尔盖县| 顺义区| 房山区| 资讯 | 甘洛县| 时尚| 益阳市| 双桥区| 高州市| 兴安盟| 九龙坡区| 利川市| 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