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瑞杭
進(jìn)入臘月,年味漸濃。生活在城市的人少了許多過年的味道與幸福感。于是故鄉(xiāng)里童年時的幸福往事一幕幕浮現(xiàn)在腦海里。
在北方的農(nóng)村,從臘八就慢慢的有了年味了。
臘八這天不僅家家戶戶要熬八寶粥,還有腌制“臘八蒜”。那天,人們會不約而同的把大米,小米,黃豆,大棗,黑豆,紅豆,綠豆,花生等按比例放進(jìn)大鍋里,加入適量的水,用干柴溫火慢燉,大約開鍋一小時,再燜半小時就可以開飯了。對于饑餓的我們更是難以忍受八寶粥的誘惑了。那種用“噼里啪啦”熬出的飯食,有著特殊的香甜,一般可以吃上一天。晚上人們會把自家生產(chǎn)的大蒜拿出來剝皮,去雜,或多或少的的裝進(jìn)空瓶子里,加入陳醋。過年時,一邊吃餃子,一邊咬一口青青的臘八蒜,那種蒜,酸里帶著一絲的辣味,十分可口。
十二三掃房子,我家都是哥哥拿著竹竿,綁上一把新笤帚細(xì)心的拂去掛在墻角或房梁下的蜘蛛網(wǎng)或塵土。哥哥一般戴著口罩,披著斗篷,遮住腦袋,只露兩只眼睛。倘若放下竹竿,端上一桿槍,活像小日本鬼子進(jìn)村。母親也忙著燒滿一大鍋開水,把床單、被罩、枕巾等按進(jìn)洗衣盆里,挽起袖子,洗刷不停。我和妹妹也不閑著,拿起鐵锨,掃帚把院子里積雪清掃出去,直到忙的滿頭大汗,熱氣騰騰。這樣,年味在大人們和孩子們中蕩漾開來,充滿了溫馨與幸福。
十七八殺年豬。殺年豬是我和妹妹最快樂的時候。當(dāng)我家的豬被抬上了斷頭臺時,它自知末日來臨,痛苦的嚎叫著,掙扎著。父親和哥哥緊緊按住豬的后腿,叔叔把明晃晃的細(xì)刀子叼在嘴里,抬起右腳把豬死死踩住,左手把豬嘴緊緊攥住,豬的嚎叫聲立刻小多了,右手先在豬脖子處拍打拍打,然后操刀對準(zhǔn)豬脖子狠狠一捅,隨著豬的一聲猛嚎,一股鮮血噴涌而出,流進(jìn)早已接好的大盆里。旋即,叔叔把刀子拔出,冒著熱氣的鮮血咕咕流淌,大約兩三分鐘,血越來越少,豬的嚎叫聲也越來越小,直至停息,最后刀口處冒出一片血泡———豬終于斷氣了。叔叔再把豬的右后腿處割一個小口,鼓起鼓鼓的腮幫向豬皮里大口大口的吹著氣,不一會兒,豬被吹的胖胖的,鼓鼓的。然后抬進(jìn)早已燒開水的大鍋里,經(jīng)過脫毛,去內(nèi)臟。叔叔把豬泡泡吹的大大的,給我綁在一根木棍上,與別的小朋友互相追打,炫耀。引來一些羨慕的目光,也引來一些狗狗的向往。狗狗則認(rèn)為是一塊肥肉,時而追逐,時而猛撲過去,真可謂“狗咬尿脬瞎喜歡”。人們在風(fēng)雨烈日中辛苦勞作了一年,殺年豬無疑是對勤勞者的見證和肯定。
二十三過小年,家家戶戶買上三五個糖瓜,擺上瓜子,供奉起了灶王爺?!吧咸煅院檬拢貙m降吉祥”是對灶王爺?shù)南M?,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高興的是能品嘗上供留下的供品了,那種糖瓜吃在嘴里,黏在牙上,讓饞了一冬的我們咀嚼到了香甜可口的味道。
小年過后,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漂泊的游子已經(jīng)陸陸續(xù)續(xù)從千里迢迢的異鄉(xiāng)趕回了家,小村子的集日一天天熱鬧起來。
二十六買鞭炮??h城的河邊是賣鞭炮最集中的場所,也是孩子們的樂園。那些大車小輛天不亮就到了指定的位置,宣揚起自家的炮仗。大冬天里有的脫掉了外衣,有的摘去帽子,有的干脆赤膊上陣,叫喊聲此起彼伏:“南京到北京,放炮聽響聲”,“有錢的捧個錢場,沒前的捧個人場”……鞭炮聲也是你剛唱罷我登場。我們孩子們的眼球則被吸引的目不暇接,時而掩耳聽響,時而撿些散落的啞炮,引來陣陣的歡聲笑語。
終于等到大年三十了,上午母親和姐姐包好了餃子,下了一鍋,我們一家子品著美味的餃子,吃著臘八蒜,其樂融融。吃罷午飯,母親用面粉熬好了漿糊,我和哥哥在父親的指引下開始貼春聯(lián)了,母親和姐姐忙碌著年夜飯和初一的餃子。一家人忙忙碌碌的喜悅之情都掛在臉上,寫在了春聯(lián)里。
除夕之夜,黑白電視里的聯(lián)歡會載歌載舞。我們盡情的觀看著,除夕夜還要守歲。守歲是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是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的希望之意。廚房里的灶膛里的火也不要熄滅,放塊未燃盡的木頭在灶膛里,讓火生生不息,延綿不斷。新年的鐘聲敲響了,煙花鞭炮齊鳴,除夕的天空絢麗璀璨,分不清哪里是煙火,哪里是星辰。虔誠的老人們點燃香燭叩拜,祈求上蒼的庇佑。保佑新的一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鄉(xiāng)村新年的夜空更加歡騰了,連綿不斷的響到天明。
初一早上,人們會在“噼里啪啦”“叮咚”的炮聲中吃上新年的第一頓餃子,擺上魚,斟滿酒。人們會吉祥的說“年年有余”“餃子就酒越吃越有”。哥哥和我會把鞭炮掛在院子里樹枝上點燃,“啪啪”的響起,緋紅的紙屑在風(fēng)中漫天飛舞,不斷蔓延在村子的上空,母親說“炮竹聲會把一年的晦氣驅(qū)散”。
飯罷炮畢,跟著長輩們走西街,穿東巷,給鄉(xiāng)親拜年,別有一番風(fēng)味。穿新衣,大拜年,壓歲錢,大大吊足了孩子們的胃口,新年的氣氛像烈酒一樣濃烈,歡聲笑語不斷充盈著我們的小村莊。
母親說;初一到初五不能掃地,因為地上的垃圾越多,財富就越多,所以不能掃走,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過上更好的日子。
正月十五逛廟會,猜燈謎。孩子們個個爭先恐后,各顯其能,賺足了禮物。
“不出正月都是年”,人們走親戚,訪朋友,忙的不亦樂乎。每天的喜悅都寫在人們臉上,藏在心里。
到“二月二龍?zhí)ь^”,人們剃完“龍頭”,這年才算過完,年味漸漸散去。人們開始了新的一年的勞作與奔波。
每每憶起往昔,兒時過年的味道像一粒種子,在我心里生根發(fā)芽長成一棵大樹,無論到哪里,無論經(jīng)怎樣的曲折,每年春節(jié),我們都會一家人回到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體會濃濃的故鄉(xiāng)情,歡樂一次曾經(jīng)的農(nóng)家小院。
選自“中國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