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橘與人
      ——《長河》中的橘意象

      2017-03-10 20:11:53徐向程
      懷化學(xué)院學(xué)報 2017年10期
      關(guān)鍵詞:保安隊本地人橘樹

      徐向程

      (重慶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重慶401331)

      橘與人
      ——《長河》中的橘意象

      徐向程

      (重慶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重慶401331)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中,植物一直被文人墨客所喜愛。古人以植物自況,并賦予植物以人的品格,從而構(gòu)成了豐富的植物意象,橘意象便是其中之一。屈原在《橘頌》中,贊美橘樹高潔,并以此自況。沈從文繼承了這一文化傳統(tǒng),在小說《長河》中以橘喻人,塑造人物形象,并通過橘子的買賣來構(gòu)建情節(jié),使橘意象獲得新內(nèi)涵:他不但通過橘子為湘西正名,同時使橘子成為“溫情”的象征,橘子的命運成為湘西人命運的隱喻,二者緊密相連,互相印證。

      《長河》; 沈從文; 橘意象; 人性

      《長河》是一篇寫人的小說,也是一篇寫橘的小說。小說以橘子“只吃不賣”開篇,因保安隊長“強買橘子”起波瀾,以“橘子下行常德”做結(jié)尾。在《長河》中,沈從文描繪了湘西宛如仙境的橘園,贊美了湘西人的淳樸勤勉,也解開了湘西一直被主流文化所誤解的原因,而這一切,都圍繞著橘子展開??墒窃谝酝难芯恐?,對橘子這一特殊意象,卻從未有研究者提及。我認為,在小說《長河》中,沈從文賦予了傳統(tǒng)橘意象新的內(nèi)涵。小說以橘喻人,塑造人物形象,通過橘子的買賣引發(fā)沖突構(gòu)建情節(jié)。朱紅甘美的橘子成為“人情”的象征,同時也使橘子命運與湘西人的命運緊密相連,互為映襯。

      一、古已有之的橘意象

      橘作為一種水果,從古至今一直被文人墨客所喜愛,其中最有影響的便是屈原。屈原在《橘頌》中寫道,“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nèi)白,類任道兮?!盵1]147表達了自己對橘的喜愛,同時賦予橘兩種象征意義。其一是說橘具有矢志不移的堅強意志?!笆苊贿w,生南國兮”,就是說橘樹出生在南方,便成長在南方。這是因為橘樹對水土的要求比較高,只適合南方的水土,如果遷移到其他地方就很難存活。橘樹這種不能移植的品格就和屈原一樣,“深固難徙,更壹志兮”,忠貞愛國,生于楚地,死于楚地。其二是說橘樹高潔,可堪重任。橘樹“綠葉素榮”,枝繁葉茂,高大挺拔,橘的果實“青黃雜糅”“精色內(nèi)白”。所以說橘樹外表高大,果實甘美,正如內(nèi)外兼修,品格高尚的人,這正是屈原所崇尚的人格美。“類任道兮”,既說像橘樹這樣內(nèi)外兼修,品格高尚的人,是肩負重任的人。后人多繼承了屈原對橘的贊美。如西漢東方朔的《七諫·自悲》中寫道“雜橘柚以為囿兮,列新夷與椒楨。鹍鶴孤而夜號兮,哀居者之誠貞?!卑选伴勹帧迸c“新夷”“椒楨”并列于“囿”中,表現(xiàn)自己的忠貞至誠。東漢曹植在《植橘賦》認為橘為“珍樹”,他寫道“朱橘之珍樹,于鶉火之遐鄉(xiāng)?!辈粌H如此,唐人詠橘更多,白居易的《揀貢橘書情》、孟浩然的《庭橘》、柳宗元的《南中榮橘柚》、張彪的《敕移橘栽》、顧況的《諒公洞庭孤橘歌》、李嶠的《橘》、皮日休的《早春以橘子寄魯望》等詩文,皆為詠橘頌橘之作。到了宋代,韓彥直還撰寫了一本三卷的柑橘專著《橘錄》,又名《永嘉橘錄》 《橘譜》??梢哉f在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中,自屈原始,便有著詠橘頌橘的傳統(tǒng),并且在這些詩歌文章中,橘都是高潔美好的象征。

      二、橘意象對《長河》的建構(gòu)作用

      (一)以橘喻人——小說人物的塑造

      沈從文繼承了橘意象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在小說《長河》中,橘依然具有高潔偉岸,內(nèi)外兼修的品質(zhì)。不過,在小說中沈從文把橘的這種品質(zhì)賦給了淳樸善良的湘西人。小說圍繞橘進行敘述,描寫了橘樹的偉岸高潔,橘子的金黃飽滿,同時以橘喻人,贊頌橘,也贊美淳樸勤勞的湘西人,“沈從文用了這樣一個詞語‘赤紅如火’來形容那滿樹成熟的橘子,而這‘赤紅如火’也正象征了湘西人民的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盵2]呂家坪的湘西人便如這偉岸的橘樹和朱紅的橘子一樣,勤勉聰慧,敢做敢為,精神昂揚,橘成為了湘西人的象征。

      滕長順是此地人杰,年輕的時候,勤勤懇懇,風里雨里,做著水上生意?!耙幻嬗捎跉膺\,一面由于才能”白手起家?!跋仁亲魉郑髞碚贫姘炎?,再后來且作了大船主。”[3]42就在蘿卜溪落腳,買了橘園。人如橘樹,扎根了土地,家業(yè)也就越來越旺了。生了“兩個男孩、三個女孩”,孫子也有了三個。但人卻不服老,“當家的年紀已五十六歲,……可是遇家中碾谷米時,長工和家中人兩手不空閑,一時顧不來,卻必然挑起兩大籮谷子向溪口碾坊跑,走路時行步如飛,不讓年青小伙子占先?!盵3]43正如橘樹,老而彌堅。而品德修養(yǎng),雖不如屈原所說的“高潔”超塵,但卻“為人義道公正處,足稱模范,得人信服。”[3]43

      夭夭是滕長順的小女兒,被稱為“黑中俏”,生活無憂無慮,雖備受家人寵愛,卻從來都是“乖巧謙虛,不占先逞強”。這樣一個在大自然中生長起來的人,和《邊城》里的翠翠、《三三》中的三三一樣,是一個活潑可愛,又單純善良的少女。翠翠如竹,自然而羞澀;三三如小獸,活潑而單純;夭夭則如橘,乖巧機智?!墩僮印愤@一章寫道:別人摘橘子是爬上樹用手摘,而夭夭則“自出心裁”做了一個小小網(wǎng)兜,用網(wǎng)兜來摘橘子。不但隨心所欲地挑個大完整的橘子,而且還能摘到別人摘不到的“樹尖上的偏枝的果實?!闭鐓渭移鹤匀簧L的橘子一樣,橘子飽滿金黃,夭夭也健康黑俏,被家人珍惜寵愛。

      而本地的其他人也都單純?nèi)玳?,熾熱如橘,看到外地人喜歡橘子,便送于外鄉(xiāng)人吃。和三黑子一起的水手無不精神飽滿,身體健壯,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行船的船主都“好客喜應(yīng)酬”并且信守諾言,為人仗義。就連“經(jīng)營最古職業(yè)”的婦人,也別具風情,癡心不改,“還債收賬一類事情,比包含了物質(zhì)和精神兩方面”。人如橘,紅紅火火,昂揚樂觀,把平常的日子過得生機盎然。在小說的最后,雖然下河戰(zhàn)事不明,但社戲照常,預(yù)備下行的船也照例下行。在變化的世界之中,湘西人本著固有的精神,對未知的未來坦然從容,如繁衍千年的橘林,“綠葉濃翠”“赤紅如火”。

      沈從文說“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做基礎(chǔ),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jié)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筑;這神廟供奉的是‘人性’;”[4]2湘西人身上所保有的美德,正是沈從文極力雕琢的“希臘小廟”,即“人性”,沈從文以橘喻人,橘既是湘西人的象征,也是“人性”的象征。

      (二)買橘賣橘——小說情節(jié)的安排

      《長河》是一部寫橘子的小說,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全部都圍繞著橘子展開。在小說《長河》中沈從文安排了六次關(guān)于橘子的買賣。小說的情節(jié)沖突也在這六次關(guān)于橘子的買賣中展開。

      開篇“人和地”,既寫“橘子只許吃不肯賣”而引發(fā)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間的誤會。在“呂家坪的人事”這一章中,關(guān)于橘子的誤會再次出現(xiàn),借會長和長順之眼,看到幾個外地人買橘子。本地人不接錢,本意是送予外地人吃,誰知外地人誤以為本地人嫌錢少,由此引發(fā)口角。這還沒完,隨著會長和長順到了船上,又一次借弄船人之口,第三次講述了關(guān)于橘子的誤會。弄船人說:“有人送我的,會長。你們吃呀!先前上岸那幾個副爺,我要他們吃,他們以為我想賣錢,不肯吃,話聽不明白,正好象逢人就想打架的樣子,真好笑。”[3]37

      三次關(guān)于橘子的買賣,引發(fā)了三次誤會。沈從文正是通過還原橘子買賣的場景,來展示誤會發(fā)生與發(fā)展的過程。并為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做鋪墊。除了上面所講的三次關(guān)于橘子的買賣,還有三次關(guān)于橘子的買賣。分別是“橘子園主人和一個老水手”一章寫稅局中的師爺買橘子,“呂家坪的人事”一章寫會長買一船橘子,以及“買橘子”一章寫保安隊長強買橘子。這三次關(guān)于橘子買賣的描寫詳略不同,展現(xiàn)的內(nèi)容也各有相同。其中保安隊長強買橘子是前三次買橘子中所體現(xiàn)的誤會的激化。

      在第六章“買橘子”中,保安隊長和師爺?shù)弥虝L買了長順一船橘子之后,也來到長順家,也說要買一船橘子下行省城送禮。表面上說是買,實則是強要。經(jīng)過幾個回合地較量中,長順軟硬不吃,守住“送十擔”不松口。保安隊長和師爺一唱一和,先是好言相勸,看事不成,又威脅耍橫,最后隊長氣急敗壞,師爺威逼砍樹才憤憤而去??梢哉f正是因為橘子引起了保安隊長的貪欲,才引發(fā)了關(guān)于強買橘子的情節(jié)沖突。保安隊長和師爺出門之后,又遇到長順的小女兒夭夭。保安隊長對夭夭起了色心,與師爺對夭夭百般糾纏,夭夭機智應(yīng)對,不亢不卑。在回去的路上,師爺?shù)胗涍@夭夭身邊的肥狗,而保安隊長則惦記夭夭這個“黃花女”,“好一塊肥羊肉,什么人有福氣討到家里去?”這次相遇又為后續(xù)故事中保安隊長對夭夭地念念不忘埋下了伏筆。

      沖突是形成情節(jié)的基礎(chǔ),也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動力?!堕L河》中的主要沖突是以滕長順為代表的本地人和以保安隊長為代表的外地人之間的沖突。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沖突又都與橘子有關(guān)。六次關(guān)于橘子的買賣雖然看似獨立,實則互相聯(lián)系,在情節(jié)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三次買賣,展現(xiàn)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誤會,同時為后續(xù)故事中保安隊長強買橘子做鋪墊。而保安隊長買橘子的因由,也是聽聞會長買了一船橘子。強買不成,則引出了保安隊長與夭夭的相遇。可以看出,小說的沖突是橘子引發(fā)的,情節(jié)也是圍繞橘子與關(guān)于橘子的買賣展開的。小說結(jié)尾長順照常裝一船橘子向下河放去,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也如這裝了船的橘子,隨著水流,向下流去。

      三、橘意象在《長河》中的意義

      (一)為湘西正名

      晏子使楚,楚王對齊人惡意指控“齊人固善盜乎?”晏子以橘喻人,“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5]晏子以淮南淮北水土條件不同為喻,說明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從而達到為齊人正名的目的。在中國的主流認知中湘西一直被誤解,出身于湘西的沈從文特別在意這一點,在他的文章中也屢屢提及。“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描寫特殊民情的鄉(xiāng)土文學(xué),……大部分小說是以湘西生活為背景,對故鄉(xiāng)人民有著不可言狀的同情與溫愛?!盵6]現(xiàn)實生活中,沈從文也每每以“鄉(xiāng)下人”自稱。在散文集《湘西》的引子中,沈從文重點強調(diào)了主流話語中,人們對湘西的固有的印象:苗區(qū)、匪區(qū),婦人放蠱、男子殺人;路極壞、地極險、人極蠻;地險景美,有“桃花源”之美景,也有“趕尸”之陋俗;文化落后,土地貧瘠,人民蠻悍愚蠢[7]333-334。這和楚王對晏子說的“齊人固善盜乎?”如出一轍,明顯帶有地域偏見的意味兒。針對這種情況,沈從文馬上在文章后面評論說:“這種想法似乎十分可笑,可是有許多人就那么心懷不安與好奇經(jīng)過湘西。經(jīng)過后一定還有人相信傳說,不大相信眼睛?!盵7]334因此,在《湘西》的引子中,沈從文說“能對于旅行者和寄居者減少一點不必有的憂慮,……能給他一點常識……就可說是已經(jīng)達到拿筆的目的了?!盵7]335這個目的可以說是沈從文所有關(guān)于湘西的作品多少都涉及的一個主題——湘西正名。作為與《湘西》同一時期發(fā)表的作品①,小說《長河》與散文集《湘西》是可以互為補充閱讀的,其主題也在某些方面得到了延續(xù),即通過對湘西人性的謳歌來達到為湘西正名的目的。

      在《長河》開篇所描寫的三次關(guān)于橘子的買賣,沈從文巧妙地向我們展示了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間的誤會,以及這種誤會怎樣轉(zhuǎn)化為根深蒂固的偏見。并借長順之口道出了湘西是如何被不講理的外地人“抹黑”的過程:“就是這樣子,說我們鄉(xiāng)下人橫蠻無理,也是這種人。以為我們湘西人全是土匪,也是這種人。”[3]38正如晏子所言,齊人不善盜,但到了楚國卻善盜,是環(huán)境使然。湘西人淳樸好客,本是一番好意,外地人無心分辨,屢屢以惡度人,出言不遜,最后還要說此地蠻夷,人心險惡,是偏見使然。

      (二)橘子是湘西人命運的隱喻

      在《長河》第二章《秋(動中有靜)》中寫道“沿河橘子園尤呈奇觀,綠葉濃翠,綿延小河兩岸,綴系在枝頭的果實,丹朱明黃,繁密如天上星子,遠望但見一片光明幻異,不可形容?!盵3]23把呂家坪的橘林描繪的如人間仙境,不但橘樹延綿挺立,橘子也“丹朱明黃”,密如繁星,讓人想起《西游記》中在王母娘娘的蟠桃林,似乎只應(yīng)天上有。可是這些只應(yīng)天上有的橘子,并沒有得到與之相應(yīng)的待遇。

      橘子的命運既是本地人的命運。橘子是此地最大的特產(chǎn),多少年來,承載著此地人的感情和命運。官員搜刮橘子,傷害了本地人的感情,加劇了矛盾和偏見。動蕩的時局影響了橘子的銷量,實則影響了此地的經(jīng)濟收入,即本地人的命運。橘子好雖好,運輸不便,賣不出去,也只能爛在地里。本地人的命運也如這爛在地里的橘子。滕長順雖然家業(yè)興旺,但卻也有各種不如意。橘子豐收,被保安隊長算計,恐嚇勒索,百般刁難,甚至連小女兒也被盯上,有被奪走的危險。夭夭乖巧伶俐,備受家人寵愛,但卻遇到了好色淺薄的保安隊長。保安隊長對夭夭起了色心,兩次調(diào)戲不成,隨著故事的發(fā)展,難保不會產(chǎn)生悲劇。會長精明強干,但卻深陷商會,疲于應(yīng)付,而應(yīng)付的主要對象便是貪得無厭的保安隊長。會長明明知道被欺壓,但也沒有辦法,最后只能說“活到不講道理的世界,有什么辦法!”[3]64而其他本地人不但一直被外鄉(xiāng)人誤會,還要忍受著各級官員的搜刮。爛泥村有鄉(xiāng)民種出了三十二斤的大蘿卜,進城請賞,卻不想受到層層盤剝,先是被衙門要去四塊錢,說是為了辦手續(xù)。又有委員下鄉(xiāng),前來過目,吃了保長一十四吊錢一桌的酒席,帶著一擔蘿卜,十多只肥雞,另外還有兩個火腿,升轎走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人心也就越來越隔膜,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間的偏見也就越來深。原本如世外桃源的湘西,在不斷地沖擊下,被侵蝕破壞,古樸自然的美德,也棄如敝履,如朱紅橘子,爛在地里。

      兩千年前,屈原贊頌橘樹和橘子,兩千年來,本地人也世代傳承著淳樸的民風。但是隨著時代不斷的更替變換,無論是橘的命運,還是人的命運都發(fā)生了變化。由于時局動蕩,戰(zhàn)事不斷,橘子賣不出去而爛在了地里,被小孩子拿來當石頭拋。湘西人的命運也如同橘子的命運,被城里人欺辱,忍氣吞聲,賠盡笑臉,卻仍然任人宰割。橘的命運是湘西人的命運的隱喻,二者緊密相連,互相印證。

      總結(jié)

      夭夭說“好看的都應(yīng)當長遠存在,”好看的橘樹應(yīng)該長存,好吃的橘子也應(yīng)長存,而好人則這更應(yīng)長存。而老水手則認為“好看的總不會長久,……好人不會長壽,惡漢活千年,天下事難說!”[3]169確如老水手所言,動蕩的時局,來往的軍隊和各級官員,都對湘西這種“好”造成了致命的破壞。戰(zhàn)爭無時無刻不對呂家坪產(chǎn)生影響。因戰(zhàn)爭而使外地人涌入湘西,在外地人和本地人的接觸中,并未消除偏見,反而因偏見使誤會加深,自然也就有了沖突。在本地人與外地人的沖突之中,又以官和民的沖突最為激烈,因為多數(shù)外地人到此為官,便是為斂財。橘子是本地最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因此,沖突也便圍繞著橘子展開。保安隊長強買橘子,便是官對民的欺壓。

      在《長河》之中,官和民,城里人和鄉(xiāng)下人,外地人和本地人,是主流和邊緣的關(guān)系,也是強勢與弱勢的關(guān)系。湘西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就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湘西人身上具有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美德,而這美德便是沈從文所贊美的人性寶貴之所在。湘西人和《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中人一樣淳樸自然,熱情好客,當然也和桃花源中人一樣“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經(jīng)歷了千年傳承,這種古樸的美德并沒有消逝,可以說在沈從文筆下,湘西保留了古老中國最美好的傳統(tǒng)。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古舊中國走向腐朽沒落。身處其中的湘西雖然“出淤泥而不染”,但也受到了相應(yīng)的沖擊,湘西開始被“污名化”,成為匪區(qū)。當古舊中國受到西方的沖擊之時,湘西則受到了雙重沖擊,一來自古舊中國,二來自西方。外地人經(jīng)歷了“五四”,得到了“啟蒙”知道了“科學(xué)”和“民主”,便以為自己進步了,看鄉(xiāng)下人便全是落后野蠻,無知愚昧。這樣帶著偏見而來,連本地人的善意都被誤會,自然也就更不會發(fā)現(xiàn)本地人的美德了。自以為進步的外地人和城里人,來到此地,進步帶來不多,但資本的戾氣卻帶來不少,無論是鴉片煙對肉體的腐蝕,還是唯利是圖的觀念對于精神的侵蝕,都使得本地千年傳承的古樸美德遭到?jīng)_擊逐漸瓦解。

      沈從文欲“造希臘小廟”,其實質(zhì)依然是為了塑造國民性的問題。魯迅通過兩種方式來重塑國民性,其一是《阿Q正傳》式的,即通過對國民劣根性的批判,來達到重塑國民性的目的;其二是《理水》式的,即通過對大禹這樣的沉默的民族脊梁的贊美,達到重塑國民性的目的。沈從文對國民性的塑造明顯是《理水》式的。沈從文通過贊美,謳歌原始的人之性靈,來達到重塑國民性的目的。因此,在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意象是沈從文的必然選擇。無論是在《巫神之愛》等小說中對少數(shù)民族神話的改編,還是在《長河》中對傳統(tǒng)橘意象內(nèi)涵的繼承,都是為了從古舊中國中挖掘出他構(gòu)建“希臘小廟”的材料。傳統(tǒng)文化中的橘,從屈原《橘頌》始,一直是崇高人格的象征,這與沈從文所贊頌的“人性”不謀而合,沈從文延續(xù)了傳統(tǒng)橘意象的內(nèi)涵,并賦予其新的意義。使橘成為湘西人的象征,橘意象所包含的美德,湘西人全有,湘西人的美德成為了“人性”美的范式,贊美橘,贊頌湘西人,便是對“人性”美的肯定,從而達到重塑國民性的目的。

      注釋:

      ①據(jù)《沈從文全集(第10卷)》第2頁《長河》前言“作品第一部分文稿大部分在1938年8月至11月間香港《星島日報·星座》副刊上連載”第11卷第326頁《湘西》前言“《湘西》曾于1938年8月5日至1938年11月17日在副刊后的香港《大公報·文藝》連載”可得此結(jié)論。

      [1][戰(zhàn)國]屈原.楚辭[M].林家驪,譯.北京:中華書局,2009.

      [2]鞏曉悅.沈從文《長河》思想藝術(shù)特色新探[J].河南社會科學(xué),2012(20).

      [3]沈從文.長河[M]//.沈從文全集(第10卷).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4]沈從文.習(xí)作選集代序[N]//.沈從文全集(第9卷).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5][春秋]晏嬰.晏子春秋選譯[M].王世征,譚寶善,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4.

      [6]徐權(quán).從《邊城》看沈從文的思想意蘊[J].懷化學(xué)院學(xué)報,2007(6).

      [7]沈從文.湘西[M]//.沈從文全集(第11卷).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Orange and People:the Images of Orange of Long River

      XU Xiang-che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ongqing 401331)

      In the cultural traditions of China, plants have been loved by the literati.The ancients used plants to describe themselves and they gave the plant human nature.They constitute a rich plant image and the orange was one of plant images.In Qu Yuan's ode to the orange,he praised the orange tree with the character of the orange metaphor of their own.Shen Congwen inherited the cultural tradition.In his novel,the author refers to characters with orange metaphor.And through the sale of orange the plot is crated.Thus the orange image obtains new meaning.He not only through the orange for eliminating people's misunderstanding of Xiangxi,but also making the orange become a symbol of“Human warmth”.The fate of orange became a metaphor of Xiangxi's people.The two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each other.

      Long River; Shen Congwen; the images of orange; human nature

      I246.5

      A

      1671-9743(2017) 10-0100-04

      2017-09-20

      徐向程,1991年生,男,吉林梅河口人,碩士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xué)。

      猜你喜歡
      保安隊本地人橘樹
      本地人
      意林彩版(2022年2期)2022-05-03 00:07:26
      小金橘樹
      給橘樹彎腰
      本地人,外地人
      會跑的小橘樹
      掌心的溫度
      把柄
      金山(2018年1期)2018-01-30 06:02:11
      皺眉人
      金山(2017年11期)2017-12-06 12:48:34
      日兵沖機場害我保安隊
      聽口音不是本地人
      城步| 洪洞县| 姚安县| 麻城市| 鄂州市| 普定县| 黄石市| 海淀区| 恩施市| 岱山县| 开平市| 台山市| 德令哈市| 定陶县| 乌苏市| 林甸县| 寻乌县| 比如县| 南康市| 宁城县| 定陶县| 天峻县| 砚山县| 蒲城县| 新龙县| 天长市| 桑日县| 颍上县| 集安市| 都匀市| 英山县| 仙桃市| 莱芜市| 伊通| 麻阳| 新闻| 石城县| 临高县| 蛟河市| 新干县| 三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