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亢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幼升小是一次巨大的轉(zhuǎn)折,因為無論是生活環(huán)境還是學習要求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具體表現(xiàn)在學習時間、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法、生活制度、師生關系等方面。面對諸多新問題,孩子甚至家長都會顯得束手無策。為了使孩子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以最快的速度適應新的環(huán)境,完成新的學習任務,幼兒園、學校和家長都有責任做好銜接工作。但筆者認為家長在這三者之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一、激發(fā)入學興趣
到大班后期,幼兒園會組織孩子們?nèi)バW參觀,觀看大姐姐、大哥哥們上課,做操升旗,課間玩耍,少先隊員活動等等。家長也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時間帶領孩子,對所選擇的學校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學校的整體布局,幫助孩子熟悉學校的公共設施,如操場、廁所等,以減少入學后的緊張情緒。帶孩子認識小區(qū)里佩戴紅領巾的大哥哥或大姐姐,并讓孩子多和他們交往,以此激發(fā)孩子入學的愿望,產(chǎn)生對加入少先隊的向往。家長一定不能拿上學來恐嚇、懲罰孩子,如“不好好學算術(shù),上學會考零分。”“叫你坐好,就是不聽,上小學后讓老師來整你……”這些恐嚇的言語會讓孩子尚未入學卻已對上小學產(chǎn)生畏懼心理。
二、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
雖然幼兒園和小學的作息有明顯的差異,但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一致的,只是完成的場所不同。這里主要談一下作息時間的問題。家長應在孩子入學前和入學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嚴格按照作息制度完成任務。一般來說最難做到的就是遵守一日三餐的時間、睡眠時間,家長往往因為工作忙等原因,忽略這個問題。尤其是營養(yǎng)豐富的早餐得不到保障,在攤點上糊弄,晚餐時間不及時,孩子放學后很長時間吃不上飯,耽誤了睡眠時間。家長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難幫助孩子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yè),使孩子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學習,這是很重要的。
三、幫助建立新的人際關系
孩子入學后會有新的同學和老師,當這些新的面孔出現(xiàn)后,孩子肯定會有一些不太適應。家長應提前幫助孩子尋找家庭周圍的校友,并給予自由交流的時間,放手讓他們在一起玩耍。在小學開學前,家長還要主動和老師建立聯(lián)系,向老師介紹孩子的一些特殊情況,從而獲得老師的關注和幫助。家長還要教會孩子一些生活交往技能,幫助自主解決在學校和同伴之間發(fā)生的矛盾,避免相互傷害,盡可能地友好相處。
四、進行必要的入學準備教育
孩子入學前還有很多具體技能要掌握,家長不妨帶領孩子進行一些簡單的技能訓練。
一是學會整理書包和書桌。由于幼兒園一般不帶書包,孩子在這方面沒有什么經(jīng)驗,而上學后這是個必要的技能。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這件事,注意教給孩子一些方法,比如怎樣分類,怎樣擺放,怎樣開合等。
二是注意力保持的訓練。由于入學后每節(jié)課的時間會很長,而且是連續(xù)幾節(jié)課,要求孩子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而且老師的新課往往都是在前二十分鐘完成的。家長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進行引導,比如玩玩具、講故事、看圖書等,至少每次能堅持三十分鐘左右。
三是簡單的勞動技能訓練。入學后孩子要獨立承擔衛(wèi)生區(qū)的清掃工作,教室的地面衛(wèi)生工作等等。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家庭嘗試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如掃把、拖把等,做些最基本的訓練,保持衣著的整潔,體驗勞動的快樂。
五、獲得科學的學習習慣
科學的學習習慣是取得良好成績的前提。要學得輕松、學得出色,就得先養(yǎng)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讓孩子學會聽課,教孩子上課時尋找老師的目光,積極思考問題,踴躍舉手發(fā)言,使思維始終保持在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放學后按時回家,養(yǎng)成及時完成作業(yè),有疑必問的習慣。睡覺前做好第二天的學習準備工作,如帶齊課本、準備好文具等,家長要督促孩子,但只能是協(xié)助和引導,絕不能包辦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