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莜
提到埃及,人們總會想到千百年來奔流不息的尼羅河,它是埃及人民生命的源泉。古埃及人形容自己的土地就像一朵蓮花,尼羅河三角洲是盛開的花朵,而狹長的尼羅河就是花枝,它帶給了埃及厚重的歷史和文化。難怪希臘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深情地說:“埃及是尼羅河的獻禮。”當(dāng)?shù)厝速澝滥崃_河為:“尼羅,尼羅,長比天河。”
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發(fā)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流經(jīng)布隆迪、盧旺達、坦桑尼亞、烏干達、肯尼亞、扎伊爾、蘇丹和埃及等國。全長6670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流域總面積為325萬平方公里,占非洲總面積的10%以上,可航行水道長約3000公里。如果沒有尼羅河,埃及將會全部變?yōu)樯衬?。正是在尼羅河的哺育下,埃及才擁有了光輝燦爛的古文化。
尼羅河流經(jīng)埃及境內(nèi)有1530公里,南起阿斯旺,北至開羅,兩岸形成3~16公里寬的河谷,是連接上下游埃及的天然大動脈。它的源頭有兩個:一是發(fā)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一是發(fā)源于中非的白尼羅河。青、白尼羅河在蘇丹首都喀土穆交匯之后,浩浩蕩蕩一路向北流去,從開羅流經(jīng)尼羅河三角洲進入地中海。
埃及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尼羅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區(qū),尼羅河是取之不盡的財富之源。埃及人在尼羅河畔種植小麥、棉花、水稻、椰棗和谷物,為其居民提供食物。尼羅河畔還有許多野生動物,比如水牛和駱駝。這些動物為人們提供了肉食,也被人類馴服。水牛用來耕地,駱駝則可以運輸貨物,尼羅河本身也是一條方便而有效的水道。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紀70年代,埃及在阿斯旺興建了一座高110米的阿斯旺水壩,壩上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水庫——納賽爾水庫。在水庫的下游,沿河修建了一條水渠,流經(jīng)阿斯旺、樂蜀、開羅等城市。望著滔滔北流、一路高歌奔向地中海的尼羅河,由衷感嘆大自然對埃及的饋贈。尼羅河與新開鑿的水渠,給當(dāng)?shù)厝藗儙砭薮蟮母l怼?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3/16/lyzl201703lyzl20170305-3-l.jpg" style="">
蕩舟尼羅河上,沿途沒有見到垃圾,也沒有看見排污的水管。蘆葦、莊稼與繁茂的植被,它們阻止了無邊沙漠的侵蝕,有它們的保護,雖說幾千米之外就有虎視眈眈的撒哈拉,但河水中不摻一絲黃色。豐沛的水源,良好的保護,使得這條世界第二大河流永葆青春,也讓人頓生羨慕之心。
近觀兩岸,水泵從河里抽水,灌注著兩岸農(nóng)田;牛羊和小毛驢在河灘上吃草,悠閑自在;河岸邊,停放著許多的游船,覓食的海鷗隨船在水面上追逐;時??吹脚qR驢車運輸貨物,成為此地獨特的風(fēng)景線;有人在河灣處釣魚,茂盛的蘆葦掩映著他們的身影……天上祥云繚繞,河水清幽碧透,讓人心安,猶入畫境。
尼羅河也不總是那樣的溫順安詳,靜靜地流淌,有時也像一頭桀驁不馴的猛獸。在河水泛濫的季節(jié),它會洶涌而至,蕩滌一切。河水泛濫雖說是一種自然災(zāi)害,但這對于世代靠尼羅河生活的埃及人來說,更多的是豐收和希望。因為河谷披上一層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區(qū)土地更加肥沃,泛濫次數(shù)越多,莊稼收成越好。
從尼羅河回來,我們乘車沿著灌溉河渠返回,有幸看到尼羅河的日落與晚霞。在河渠遠方林叢后面的落日,正向西邊落下。雖說夕陽已失去了白天炙熱的威力,但仍頑強地把天邊的云彩染成了火紅色。當(dāng)晚的夕陽無限好,云霞滿天紅似火。大家的手機、相機派上了用場。瞬間的美景,就在尼羅河岸邊,留下了定格的永遠。